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有部分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选择裁员,这使得疫情期间有大批的人失业,也有不少人都遭遇了减薪降薪,使其收入一下子缩水,那么对于企业降薪这种行为,真的合法吗?

针对疫情期间能否降薪这个问题,人社部在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中有明确指出,如果企业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生产经营困难,那么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缩短工时、轮岗轮休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裁员,或者是少裁员。

通过以上《通知》可以看出,在疫情期间如果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那么是可以降薪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与员工协商一致。降薪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约定内容,所以必须在与劳动者协商并且取得劳动者同样的情况下,才可以降薪。若企业单方面强制通知降薪,那么是不合法的。

如果劳动者遭遇单位违法降薪,那么可以根据我国劳动法相关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公司提出书面异议,注意保留提交的书面材料以便作为维权的证据;然后收集相关证据与单位协商,要求公司进行经济补偿,如果与单位未能协商一致,那么可以到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以下特殊情况,企业是不能降薪的:

1、职工如果不幸感染了新冠,或是疑似感染人群,在被迫隔离期间,企业应当按照正常劳动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工资,不得随意减免。

2、女职工在怀孕、生产、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女职工工资,在产假期间单位也无权降低其工资水平。

3、公司安排以灵活方式在家上班的职工,其工资待遇不得随意降低。

4、公司员工在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单位不得随意降低职工工资,更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企业停工、停产、歇业期间,职工的工资标准不能随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