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电动车补能像加油一样便捷,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终极质疑之一。车企在这方面提供了诸多方案,蔚来做换电,特斯拉等车企做超充。

现在,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组合换电。1月18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宣布推出换电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

电动车补能市场迎大变局!万亿宁王入场 请吃“巧克力”-风君雪科技博客

 宁德时代的换电站 来源:宁德时代

虽然无法像加油那样控制详细的剂量,但用户也可以选择搭载1、2或者3份电池,存在一定灵活度。

在宁德时代的方案中,所有适配换电的车型都将搭载宁德时代的“巧克力电池”。与蔚来汽车等品牌的换电服务相比, 宁德时代的方案在换电效率、经济性及灵活性上都有提升。

但补能体验提升需要车企牺牲话语权才能获得。与蔚来汽车的换电服务一样,适配宁德时代换电服务的车型需要对底盘进行重新设计。

宁德时代给出了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且可行性较大的换电方案,在这个方案下,车企面临新的选择。

选择换电,则可能通过便捷的换电服务卖更多车,但意味着完全舍弃在动力电池零部件上的话语权,车型在动力电池上与同样采用宁德时代换电方案的车型同质化。不选择换电,则意味着车型无法获得宁德时代所提供的补能服务,进而对车型的市场表现造成影响。

目前,一汽奔腾旗下的NAT车型已采用宁德时代的换电服务。

由于换电业务还未大规模落地,宁德时代暂未透露更多信息。而对于EVOGO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宁德时代的回复是“让市场去做选择”。

一个标准化的补能方案

在过去,由于充换电基建建设速度不足,多数车企选择在补能上各自为战,自建充换电体系。

车企各自为战带来的一个影响是,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电池尺寸、标准不统一,因而无法建设大规模且标准化的换电体系。

因此,目前选择换电模式的只有蔚来汽车这样在品牌内部实现电池包统一的车企及服务出租车等车型统一的奥动、伯坦等企业。换电始终没有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补能方式。

但从实际需求来看,换电模式并非毫无市场前景。在充电速度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燃油车加油速度的前提下,换电可以弥补用户在补能体验上的缺憾。

想要填补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的市场空白,就需要一家拥有足够技术实力及影响力的企业来牵头,给出一个最大限度满足车企和市场需求,高效且成本可控的换电方案。

目前为止,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企业不多,宁德时代是其中之一。

电动车补能市场迎大变局!万亿宁王入场 请吃“巧克力”-风君雪科技博客

巧克力电池具体参数  来源:宁德时代

整个体系的核心是巧克力电池。宁德时代专为换电网络打造的巧克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60Wh/kg,在目前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中中等偏上,且可以拆分为三个电块,每个电块支持的续航里程约为200km。

“宁德时代的换电模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非常灵活,用户可以按需租电,消费者在日常市内通勤,只需租用一个电块。如果要长途出行,则可以选择两个或三个电块,真正做到可增可减,实现用电自由”,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总经理陈伟峰说。

可拆分的巧克力电池,丰富了用户的换电选择,这在蔚来汽车等品牌提供的换电服务中是没有的。

此外,这块电池采用了宁德时代的无线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取消了原来电池中的线束,整个换电块外部只有高压正负接口,进一步提升了插拔部件的可靠性,以适配更多车型。不过,将电池包拆分成三部分的设计是否会对车辆的安全性、重心等造成影响仍需等换电落地才能知晓。

所以,这部分用户对换电的需求并不总是需要一块满足600公里续航的电池。在日常通勤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可选择搭载单块巧克力电池,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电池的租金费用。

电动车补能市场迎大变局!万亿宁王入场 请吃“巧克力”-风君雪科技博客

换电站效果图 来源:宁德时代 

然后是配套的换电站。宁德时代的换电站可搭载48个电块,换电站为1C满充,一块电块充满电约在1小时左右。按此计算,宁德时代的换电站一小时至少可以服务16辆车,略高于蔚来汽车二代换电站的每小时13辆。

为了应对不同别的气候环境,宁德时代也有不同版本的快换站可以选择,提升了换电站的实用性。

目前,一汽奔腾旗下的NAT车型已采用宁德时代的换电服务。宁德时代没有透露其他合作伙伴的推进情况,仅表示会“适时披露”。

在换电站的建设上,宁德时代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设目标。其计划首期在10个城市进行换电模式的落地,后续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策略。“我们在换电这一块还是菜鸟,需要向同行学习经验”,宁德时代表示。

除了专为换电体系设计的换电站和电池,宁德时代也做了配套的车电分离商业模式。具体的设计与蔚来汽车的模式类似,都推出电池租赁服务以将电池的产权与车辆分离。这个模式的好处已在蔚来身上得以体现–降低用户的购车门槛然后卖更多车。

但这个模式同样带来另一个弊端–宁德时代需要承受电池的成本,依靠租金这样的递延收入去回补前期投入的电池成本。换电体系中的电池成本目前由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承担。

在蔚来的电池租赁业务中,蔚来选择引入合作伙伴投资成立控股子公司蔚能,将电池租赁中用户没有一次性买单的电池成本转移给蔚能,然后通过发行ABS(资产证券化债券)去一次性回笼资金。

宁德时代并未明确表示会采用与蔚来汽车相同的方案,仅表示“将考虑打通相关渠道”。

在1月18日的发布会中,宁德时代并未透露更多细节。比如换电的费用、电池租赁的费用等。宁德时代表示相应的细节会在业务实际落地后披露。

“时代电服只是从0到0.001,想干这个事情,整个业务的发展会跟着整个行业去走,我们不做任何假设,都是开放的”,陈伟峰说。

有规模才有一切

宁德时代的想法是,面向所有车企提供换电服务。从根本上来看,只为自己的车型提供换电服务的蔚来汽车及主要为出租车等场景提供换电服务的奥动都不是宁德时代的主要竞争对手。

宁德时代期望去做这样一件具有开创性且野心巨大的事情,主要的敌人是自己–如何将这样一个标准化的方案,尽可能地推广到更多的车企和车型,服务更多的人。

规模化是一切的前提。宁德时代需要去说服更多的合作伙伴。目前,纳入宁德时代换电体系的仅是在电动车市场存在感不强的一汽奔腾。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部玩家中,特斯拉曾拒绝过换电模式、比亚迪是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蔚来自有换电网络,这些车企选择接入宁德时代换电网络的可能性都不高。

“就像有些车企与华为保持距离一样,车企对是否加入宁德时代的换电网络也是有顾虑的”,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虎嗅表示。车企的顾虑在于,如果采用宁德时代换电业务,则代表车企的底盘研发需要主动去适配宁德时代的巧克力电池。

此外,失去动力电池话语权意味着车企的利润空间、核心竞争力都将受到影响,动力电池带来的保险、金融及后市场服务的蛋糕都会划到宁德时代的碗里。

“对于销量不好的车企,加入宁德时代的阵营可以混点销量,对于销量好的车企,加入宁德时代是需要牺牲产品性能的”。

不过,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对换电业务表达了乐观的态度:“前两年也没有人相信我们会和特斯拉合作,我们后来也做到了”。

车企最终是否会选择宁德时代的换电业务,关键在于宁德时代的换电业务能为车企带来多大的红利。在换电业务早期,宁德时代需要证明其业务的优越性以及成本方面的优势。

只有更多的车企接入宁德时代的换电网络,其换电站成本才会被摊薄。另一面,用户也可以在宁德时代的换电体系中拥有更多的车型选择空间,进一步对车企的销量作出反馈。

而对于换电网络的C端价格,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的表态是“相当具有竞争力”。

车企的顾虑是宁德时代做换电需要面对的特殊难题,这些问题蔚来汽车从不需要考虑。但蔚来汽车做换电时经历的难题,宁德时代是无法规避的。

最基本的就是换电站建设成本的问题,以及运营难题。蔚来汽车服务的只有自己,而宁德时代面对的是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复杂多元化的用户。蔚来此前遇到的难题,在宁德时代这里是成倍增加的。

“我们以前是2B业务,到了换电就是2C模式,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换电是一个重资产生意,所以我们会设计一个模式,搭建一个桥梁把资本市场和实体市场做一个嫁接,让资本市场的血液输送到里面”,陈伟峰说。

至于宁德时代换电业务远期的发展,陈伟峰并未作出详细解读。“市场效率最高的,给社会创造价值的就会胜出,现在很多事情看不清楚”。

所有关于电池的生意,宁德时代都做

发布换电模式后,宁德时代的业务基本完成了动力电池从生产到报废回收的整体布局,从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转变为新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

前文说了宁德时代做换电将要面临的挑战,但也不要忘了宁德时代自身存在的优势。

通过对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布局,宁德时代可以做到获取动力电池每个环节的收益。

这样的布局使得宁德时代的成本控制可以更宏观,即使在动力电池的某个环节成本出现问题,宁德时代也可以通过整体的把控能力和议价能力去保证最终的收益。这样的优势是其竞争对手比亚迪、LG化学所没有的。

此外,依托现有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业务布局,宁德时代在商业模式上理应存在更多的想象空间。

2020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宣布宁德时代未来的三大战略发展方向:坚持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应用场景。

现在,宁德时代顺利踏入新的电动化应用场景。尽管前路未知,但其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有迹可循的。

笔者认为,宁德时代能否像石油时代的中石油中石化一样被资本追捧,且具备高度成长性,取决于以下三点:稳定技术进步,获得营收增长,扩大业务边界。

发布换电业务,对于宁德时代的发展是阶段性事件。最终我们可以看到,宁德时代最大的远景,是通过储能技术,成为每个电单元之间的“标准接口”,它具备成为未来电力时代智能化、分布式管理的基础技术及应用方式。

宁德时代有机会在这场能源革命崛起成为能源巨头。但这需要很多前提,技术持续进步、政策推动以及全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这些都是后话,需要时间去解答。

眼下更重要的是,新能源产业的格局被再次搅乱,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今天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