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100亿后,每日优鲜走到了悬崖之上。
今日,有媒体发现,每日优鲜引以为傲的“极速达业务”,似乎丧失了最后的“大本营”:北京、上海、天津在APP页面上已经无法找到及时达。
在今年6月底,每日优鲜在全国13个城市有前置仓站点,但在随后3天内,每日优鲜连续关闭了9个城市业务,直到只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城市。如今北京、上海、天津再度“失守”,让业界难免猜测每日优鲜是否将要“全军覆没”?
对此,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向网易科技《态℃》记者表示,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
有媒体联系到了每日优鲜官方客服,得到的回复也是,“因业务调整”。
今日晚间,有传言称,每日优鲜或已原地宣布解散,直接线上通知解散并删账号。对此,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尚无回应。
对于正值上市一周年的每日优鲜而言,公司内外危机四伏:市值跌去98%;老股东陆续逃离;两次收到退市警示函;被供应商投诉拖欠货款;被法院列为执行人;业务大幅收缩;拖欠员工工资不发;被工信部通报……
曾经凭借一己之力开创“生鲜前置仓模式”的明星企业,每日优鲜如今似乎已经走到了终局。
今年以来,以每日优鲜位于北京望京的总部为“震中”,与这家公司有关的前置仓站点、供应商、投资人、公司员工不同程度被波及,圈在这里的人、货、场,深陷泥潭,坐困愁城。
每日优鲜的“熄火”有个明确的前奏。
2020年6月25日,每日优鲜抢先在美股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不过上市当日就遭遇破发。似乎从那时开始,每日优鲜的情况开始急转直下,从一个资本宠儿,走到了2021年年报难产,甚至面临着退市危机。
每日优鲜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19、2020以及2021年的一季度,每日优鲜一直处在亏损边缘。
自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了67.9亿元。根据财报显示,2021第三季度每日优鲜亏损9.7亿元,预计第四季度亏损7亿元,2021年全年亏损37.37亿元—37.67亿元。有媒体计算,这相当于每日优鲜平均每月亏损超过3亿元,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
今年以来,每日优鲜更是笼罩在退市危机中,其股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纳斯达克上市合规标准的1美元,公司要在2022年11月29日之前,达到最低要求,否则将被要求退市。
在每日优鲜烧光100亿后,资本市场对于其是否真正具备盈利能力产生了质疑。
每日优鲜于2014年创立,当年12月就获得了来自元璟资本和光信资本5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成立第二年,每日优鲜得到了腾讯投资的青睐,自此以后腾讯持续加码先后参与每日生鲜的五轮融资。
毫无疑问,腾讯是每日优鲜的“伯乐”,到上市时腾讯持股比例一度达到了8%。但在每日优鲜常年“报忧”的情况下,腾讯也开始着手进行“全面撤退”。
公开信息显示,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则于2021年11月辞去了在每日优鲜董事会的职务。李朝晖自2017年6月起,就开始担任每日优鲜董事。
更早时,青岛国资还在2021年5月29日放弃了对每日优鲜的认购权利,而按照原本的计划,其将在首次投资(2020年12月)半年内按F轮融资的价格追加10亿元投资。
在今年五月份,每日优鲜还被曝出被强制执行532万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这让本就资金流动性承压的每日优鲜雪上加霜。
此时此刻,每日优鲜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资金链压力。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公开表示:得生鲜者得天下。
可如今,市面上大多数的生鲜电商都陷入了困境,连曾在生鲜电商行业用户规模占比突破50%,连续四个季度领跑行业的每日优鲜,都到了年报“难产”、濒临退市的程度,生鲜电商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2020年疫情影响下,众多互联网大厂决心重注生鲜电商,这片市场曾成为“热钱”最为拥挤的赛道之一。根据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1月至12月,国内生鲜电商发生了13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了136.3亿元,足以佐证这片市场曾经的无比繁荣。
但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们不断扩大的亏损、跌跌不休的股价,不断被爆出的裁员及停止运营消息,让其模式的可行性饱受质疑。
据网易科技《态℃》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同程生活宣布破产;呆萝卜重整失败;松鼠拼拼资金链断裂;宝能生鲜多城闭店;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叮咚买菜、美菜网被爆裁员……可以看出,不到两年时间,大批平台正在加速离场。
生鲜电商们集体亏损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本质上在于生鲜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整体上现在竞争激烈,但是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盈利模式,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以每日生鲜首创的前置仓模式为例,业界对于其是否是个轻盈且效率的模式,争议诸多。
所谓的前置仓模式,是将若干个小型仓库以高密度布局设置在城区内,每个仓仅需要覆盖周边三到五公里,配送环节能够在保证生鲜产品新鲜度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时效性。正是凭借这种模式,每日优鲜逐渐将1小时甚至是30分钟送达建立为核心优势。
但这个备受资本追捧的模式,背后却存在着诸多隐藏风险,甚至是其跌跌不休的真正“病灶”。
一是,前置仓要形成规模集聚的效应就必须达到足够的覆盖率,这意味着“烧钱”般的资金投入无法避免;
二是,前置仓需要足够的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才能平衡成本,但全国达到这样标准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之外寥寥无几,想要全国推广本身似乎就是个悖论;
三是,生鲜冷藏产品保存难度大、货物耗损率高,整体呈现毛利率低的缺陷,这也是前置仓经营模式的另一痛点。
盒马CEO侯毅在关掉盒马的前置仓业务时就指出,前置仓模式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但是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全面盈利。他曾断言,前置仓“是不成立的模式,是做给VC看的模式”。
成本和销量两头难顾,想要盈利更是难上加难,前置仓模式近乎成为生鲜电商之殇。
值得注意的是,美东时间7月14日,每日优鲜在其投资者关系平台发布公告,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协议中,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公告显示,通过此次战略合作,每日优鲜和山西东辉将围绕农业运营、销售与营销交换各自的资源和最佳业务实践,并在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等全产业链进行一系列的战略合作。
据官网介绍,山西东辉集团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集团,业务范围包括能源、有色金属、文化旅游及现代农业等。集团目前共拥有16个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19.72亿元。
对于每日优鲜而言,这2亿无疑是公司生死存亡之际的“救命钱”。
事实上,每日优鲜早已发现盈利压力之下,战略重点必须做出主动调整,从规模优先转变为效率优先,加快探索如何实现自我造血、以及,后烧钱时代企业竞争力在哪?
每日优鲜并不是没有自救,只是目前来看效果甚微。
一方面,在发现主营业务很难盈利后,每日优鲜开始探索新业务线,只可惜每日拼拼口碑崩塌、盒马模式试水失利,后续还尝试了社交电商,以及无人货架项目便利购,这些创新业务最后都无疾而终,没有成为公司新的增量和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每日优鲜开始大力推进降本增效。从2020年开始,公司接连被爆出大规模裁员,原本近4000的人员规模,在当年缩减到了不足一半的人数。多位每日优鲜前员工都向网易科技《态℃》记者透露,每日优鲜确实有每个季度末位淘汰10%的传统,这也导致了每日优鲜人员更迭比较频繁,公司向心力变差。
生鲜电商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甚至可以说是“倒闭潮”。其面临的盈利难、客单价低、履约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难题,已经让资本市场逐渐失去耐心,烧钱换流量的时代难以为继。
脱离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戳破似是而非的投机泡沫,如何维系企业生命,或是每日优鲜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