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这只是一支普通的笔。
更可怕的是,所有笔迹都会被传到老师那里。
这是一名中学生po到网上的经历,在老师的要求下,他们只能用一种定制的笔来写暑假作业。
在纸上写了什么、落笔速度如何、甚至是写作业的时长,这支笔都能随时进行“监视”,将它转变成摸鱼、犯错的证据。
△就像这样
什么,显示不出笔迹了?没关系,立刻会有人帮你调试:
有网友转发称,如果直接摔坏了,还需要自己原价再买一只,掏空几百元零花钱:
而在老师的后台系统中,也能实时查看完成作业的情况,甚至可以随时在家长群里公布……
是不是已经有点细思极恐了?
这件事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也在用这种笔,目前全国已经有好些地区在进行试点应用。
有网友调侃:“老师有一支长长的望远镜,可以一直望到你家里。”
但也有网友认为,老师同样不想要这样的设备,“休息时间就没了”。
所以,这支笔究竟是如何“监视”纸上笔迹的?
如何“监视”作业本上的笔迹
这支笔名叫点阵笔,但也有“智能笔”、“马良笔”一类的称呼。
具体来说,它由高速摄像机、笔芯/压力传感器、处理器、电池、存储器和蓝牙接收器(或USB接口)组成。
它会通过高速摄像头(≥100Hz)对准笔尖拍照,经过芯片处理后能显示笔迹和运笔效率,并通过蓝牙或WiFi传到电子设备上。
之所以监测笔迹的效果这么好,主要靠的是背后的点阵技术。
为了能更精准地识别用户的笔迹,点阵笔通常会搭配一种特殊的纸来使用。
这种纸又名点阵纸,如果拍照放大的话,会发现它上面印刷了很多紧密排列的点(例如有的在1200dpi左右),呈现出一种看似不规则的图案:
△图源淘宝用户
所以这种不规则的图案有什么用?
我们在腾讯投资的一家智能点阵笔公司官网,找到了对应的技术细节。
实际上,这种看似不规则的点阵图案,正是点阵技术的核心。
在点阵纸上,每36个点构成一个最小数据单元(仅3m㎡),每个点直径50μm,间距300μm。其中,每个点可以有上、下、左、右四个不同的偏离位置。
每36个点、平均每个点4个点位构成的数据单元,就有4^36种(约47万亿亿种)排列方式,确保坐标不会发生重叠。
这样一来,当我们用这支笔写字时,先通过高速摄像头,以每秒100次以上的速度拍照识别点阵坐标,而且连笔迹路径、压力参数和书写速度等信息,也会被同时记录下来。
从各个点阵笔产品的官网来看,全国各地都有学校在使用这样的点阵笔。
例如据封面新闻介绍,彭州一所中学就率先在八年级展开了点阵笔试点:
这样的数字科技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过程性学习效果的精准研判,帮助老师优化后续教学方法。
而在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官网上,也能看见对应的点阵笔产品,不过是用于课堂互动中。
官网显示,目前公司已经与二十多所广东的学校达成了合作方案。
而在另一家公司的官网上,则显示“基于纸笔数据化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已服务学校超6000所,教师超10万人。
这一届00后被AI监控成什么样了?
然鹅,不止是笔迹。
这届00后上课,就连情绪、电脑屏幕甚至是脑电波,都可能被监测到。
例如今年4月,英特尔就搞出过一个情绪检测AI,用它来检测学生上网课时的感受(没错,就是这么与时俱进)。
这个系统会通过评估学生的面部表情、互动方式,来判断他们是否感到无聊、迷惑或“走神”。
如果检测到你不够专注,计算机就会向老师举报:这人其实在走神!
不止如此,一款几百万个美国学生都在用的网课软件GoGuardian,甚至允许老师远程控制对面学生的电脑。
在上网课时,老师不仅能看到学生们的脸,还可以看到所有学生的屏幕实况。
如果发现学生的界面跳转到游戏、视频上,老师就会发送私人消息提醒学生继续认真听讲,如果学生屡次不改,老师还能远程控制他的电脑。
但在下面这个发明面前,远程控制电脑也算是小case了。
贵州一科技公司曾开发出一款“智能校服”,这款校服在样式和外观上都和普通中学校服一样,但在左右肩膀下缝制了可以记录生物数据的智能芯片、以及随时定位的GPS芯片。
△图源:天眼新闻
此外,这款校服还配套一款APP,家长可以在上面随时了解孩子在校内的轨迹,查看孩子的在校视频。
据环球时报介绍,后续升级后,这套智能校服还会有一系列功能上线,比如,“侦测”到学生打瞌睡时会自动响起警报,甚至还能变成智能支付系统。
学生通过智能校服、指纹、或人脸识别等方式,在校园内完成支付后,家长就能通过手机查看消费情况,甚至采取“强制禁止消费措施”。
是不是感觉仿佛被套上紧箍咒?别着急,“真·紧箍咒”在下面。
更早的时候,浙江的小学生还被戴上过“智能头箍”。
所谓的“智能头箍”,其实是一个脑机接口头环,能够检测脑电波,判断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的程度并打出分数,分数会实时传输到老师电脑上,分数排名也会被发到家长群里。
△图源:澎湃新闻
尽管公司回应称,该产品为专注力训练系统,而不是用于监控的系统,不需要长期佩戴,但还是引发了网友们强烈质疑。
许多教育界专家也表示了反对意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就指出,让学生佩戴智能头环这种做法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工具,是以所谓科技创新、教育创新为名的反教育。
最后,当地教育局在舆论压力下宣布已暂停使用“智能头箍”。
无独有偶,同年,广东一所中学的智慧校园信息化采购项目也引发热议,该校采购了3500个能监测学生行为数据的电子手环,被网友们质疑有侵犯学生隐私之嫌。
招标文件中显示,这款电子手环可以实时显示心率、提供精准的运动数据(甚至包括举手次数);可以在校外区域记录佩戴者的步数、心率数据;也可以实时显示佩戴者的所在位置。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疑惑,这些设备的购置费用都从哪里来?
科技应该怎么用?
根据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要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出教育信息化经费。
2019年,国内的教育经费投入就已经超过5万亿,8%就是4000亿,换句话说,智慧校园是个千亿级别的巨大市场。
△图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很多人工智能企业、互联网巨头纷纷涌进了这一领域,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部分新技术的应用,反而让学生越来越难受了。
正如新京报快评中所说:
科技助力教育、助力学习不是一件坏事,但也要充分考虑到科技“双刃剑”的属性。不能让点阵笔这种表面上为学生“减负”的工具,成了给学生“增负”的“枷锁”,更不能造成信息安全隐患。
回归到点阵笔上,点阵技术的用途也不止监测笔迹。
例如国内有用这种点阵笔来做AI练字、画画的;国外如NEWYES等公司,也有用这种技术来做电子化手写笔记、或是公式识别的。
嗯,还有直接用它和同学“共享”家庭作业的。(手动狗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