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蜈蚣可能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估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种多足的动物,只是我们平时见到的蜈蚣基本只有在10-15厘米之间,很少会出现更大的蜈蚣。
但是,在互联网上却经常流传着巨型蜈蚣的传说,其中包括近几年一直在流传云南“巨型红龙”。
比如上面这张图片。
从图片上看这条蜈蚣估计起码得有一米,而伴随这个图片传播的还有一个故事,说这条巨型蜈蚣是云南某工地施工的时候挖到的。
不管图片是真是假,这条蜈蚣成功吸引了华希昆虫博物馆的昆虫学家赵力注意,2019年的时候,他携手《地理·中国》摄制组前往云南考察,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中国红巨龙蜈蚣上。
赵力一行花了几天时间都没有找到这种蜈蚣,不过在他们即将收工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只是那条红巨龙只比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蜈蚣大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真的有可能存在一米长的巨型蜈蚣吗?又是什么决定了蜈蚣的体型呢?
蜈蚣和千足虫一样,都是地球陆地上最早的居民之一,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蜈蚣化石可以追溯到4.3亿年前。
即便是在数亿年前,蜈蚣的身体结构也基本和现在差不多。
由于生存的时间足够长,蜈蚣分布非常广泛,甚至连北极圈以内都有它们的足迹。
据统计,全世界可能有超过8000种蜈蚣,其中只有3000多种已经被描述,不同的蜈蚣长相上差异不大,我们可以不知道一种蜈蚣的学名,但当你看到它的时候肯定知道它是蜈蚣。
由于蜈蚣的种类繁多,且适应完全不同的栖息地,所以它们的生存策略也完全不同,比如在繁殖和生长上。
和许多节肢动物一样,蜈蚣也是产卵的,但是不同蜈蚣对待卵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
有些蜈蚣是把卵产在泥土里就不管了,有些蜈蚣则是像螃蟹等甲壳动物一样把卵放在自己的腹部,有些物种甚至直接是卵胎生的,有些则会像章鱼一样守着自己的卵直到孵化,甚至是到第二次脱壳之后才会离去。
当卵孵化之后,蜈蚣也有两种不同的生长发育方式,主要体现在它们身体节数或者腿的数量上。
由于蜈蚣的寿命很长,很多蜈蚣可以存活超过10年,同时它们又以这种蜕皮的方式来让身体变大,所以我们经常会认为蜈蚣可以长到很大。
现在,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上能够查询到的世界上最大的蜈蚣长度只有26厘米,而这个纪录的保持者是亚马逊巨人蜈蚣,这些蜈蚣主要生活中美洲和南美洲。
很多人看到26厘米可能会有点失望,但这个就是有据可循的最大蜈蚣了,那些动不动一米长或者三四十厘米长的蜈蚣基本都是有夸大成分的。
当然云南的红巨龙大概率也是这种情况,那张广为流传的图片,很可能是经过修饰的,或者蜈蚣是假的。
亚马逊巨人蜈蚣和中国红巨龙长得很像,都是通体红色——许多巨型蜈蚣都是这个颜色,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讲究的。
这些巨型蜈蚣可以捕食包括蛇、老鼠、鸟类、蝙蝠在内的小型脊椎动物,算是非常强大的捕食者了。
远古蜈蚣虫在身体结构上和现代的蜈蚣差不多,只不过它们成年之后就成了食草动物了,而现代的所有蜈蚣的任何阶段都是肉食者。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蜈蚣体型小了这么多呢?
蜈蚣和昆虫一样都是通过气孔呼吸的,这种呼吸方式效率非常低下,如果大气中的氧气水平不够高的话,它们将很难获得足够的氧气来维持更大的身体消耗。
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捕食者,远古蜈蚣虫生存的年代,陆地脊椎动物还没有完全崛起,当时的它们没有任何的捕食者,这让它们的身体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它因素则包括它们是植食性的,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食物,而且为了减少能量消耗,食草动物往往更容易让体型变大。
现代蜈蚣生活的年代,不符合这些条件的任何一个,同时它们还是不折不扣的肉食者,所以体型小是自然的。
不过,我并不认为现在26厘米就是蜈蚣体型的极限了,如果按照远古蜈蚣虫能够长那么大的原因来推断的话,那么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更巨型的蜈蚣完全是有可能的。
比如一个“孤岛”形式的峡谷,由于峡谷在更低地方,会有较高的大气压,换句话说蜈蚣每次呼吸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这点可以参考我们到了高原地区每次呼吸得到更少氧气的情况。
而峡谷也非常容易形成一个孤岛,外界蜈蚣天敌无法进入,它们可以自由发挥,而身体大小是最容易发生改变的,甚至可能只要几千年时间就够了。
很多动物在孤岛上都会发生夸张的体型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孤岛巨人症”和“孤岛侏儒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