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富士相机以 120 旁轴相机造得最多,也最有名,这些 120 旁轴里,又以 6X9 画幅的 690 系列相机最为著名,这也是许多职业摄影师必备的高人气器材。

由于早期 690 系列相机棱角分明,也被人称为“大徕卡

富士 690 系列相机除了有高人气之外,它独特的定位也是其几十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富士 690 系列的出现,将 6X9 画幅从技术相机领域拉进了 120 相机的领域。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120 胶卷的设计画幅是 6X6,在过去 6X9 是非常非常大的画幅,它的长宽比和 135 一样达到 2:3,但感光面积比 6X6 多 50%,比 645 多了一倍。

在战前,6X9 属于技术相机的画幅,也就是俗称大画幅相机里最小的一种画幅,有专门的一片一片的形式,在大画幅里叫 2X3,很多大画幅厂家都有 23 相机,只不过后来不再用 23 的页片,而是直接加装 6X9 的后背。

一直到 90 年代在施耐德的大画幅镜头目录里,6X9 都是一种镜头规格,比如著名的 SUPER-ANGULON 47/5.6,这是数码时代前大画幅民用镜头里角度最大的镜头,但不带 XL 的版本只能覆盖 6X9。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日本 EBONY 的 23 相机)

在上个世纪 50,60 年代,要拍 6X9 底片有 3 种选择,其一是战前老式的皮腔机,第二是上面这种大画幅技术相机,之三是可以更换后背的快拍机,类似玛米亚那种。

无论是哪一种,使用起来都不方便,而这也使得 6X9 画幅定位尴尬,都技术操作了,操作成本和 4X5 一样,而如果是 120 操作,那 6X9 能完成的任务一般 6X6 也能完成。

然而,在 1968 年,富士就在当年的 PHOTOKINA 上突然推出了样子很像徕卡的 6X9 画幅的旁轴相机,一推出就引发了轰动和争议,这个机器一出来就被叫做“大徕卡”,因为其外观相似。其实当时模仿徕卡相机外型的风潮已经逐渐退潮了。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G690 可以更换镜头,它起初是一套系统。

伴随机身推出了 65/8,100/3.5,150/5.6,180/5.6 四支镜头。相机不仅造型类似徕卡,操作也是接近 135 旁轴,使用镜间快门,操作在镜头进行,就是老式镜间快门旁轴的操作,因此它的便捷程度远远超过过去的 6X9 相机。

取景器的倍率是 0.75,兼顾一定广角取景功能。虽然是很大画幅的旁轴相机,但富士依然用心地制作了一款性能优异的亮线框取景器,其中有 100 和 150 的框,65 镜头需要外接取景器。

相机的标头是 100/3.5,全部装上去后重达 2300 克,非常敦实。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1968 年刚刚推出 G690 后,第二年就推出了改进版本的 G690BL,这里的 B 意思是有了黑色的镜头,L 则是新设计了一个镜头锁,改进了后背锁,防止误操作。

G690 一推出,舆论就质疑这台相机是骗钱的机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买不起相机,所以比现在更喜欢喷机器)。G690 的价格着实不便宜,套机要 78000 日币(BL 要 86000 日元),虽然比起哈苏,禄来便宜多了(哈苏 500C / M 套机价格要 20 多万日币当时),但是比起一般的 120 相机又要贵了不少。6X9 非常消耗 120 胶卷,而便捷操作让富士 690 成为不折不扣的烧钱巨魔。别说当时了,哪怕是现在,使用第三代的我也觉得这个机器太费钱了。

最大的质疑还是来自于镜头,过去 6X9 属于技术相机,属于技术相机镜头设计,60 年代日头在 120 和大画幅均没有太多起色,当时这种较大画幅的镜头几乎完全被德国垄断。

日本镜头的素质引起人们的怀疑,不过不到 20 年时间,日本的富士,尼康就跻身著名大画幅镜头制造厂家,而过去有名的福伦达,蔡司反而退出了大画幅镜头市场。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1974 年,他们推出了 GL690,在这款相机上,富士专门标记了 Professional,看来是非常符合冷战时代人们那种虚荣的屌丝心理。GL690 在机身正面新增了一个快门按钮,解决竖拍不方便的问题,机械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大家看上图就是一台 GL690,机身都能露铜的。

为了配合 GL690,富士更新了镜头系统,100,150,180 基本没什么变化,100 标头有一个 AE 版本,尝试自动化。65 推出了 5.6 光圈版本,替代过去 8.0 的版本,新增了一枚 50/5.6 的镜头,在 6X9 的画幅上这是一枚角度非常大的镜头,角度达到 90°,相当于 135 上的 21mm 镜头的角度。

富士这个系列所有镜头均使用 SEIKO 0 号快门,每一款镜头都非常沉重。

富士 G 系列镜头基本是满足风景和人像两种主要拍摄目的,它的镜头设计的确是针对当时的商业摄影展开的。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另一方面,6X9 对于胶卷的消耗的确太大,恰好在 1969 年宾得 67 推出,6X7 画幅的日系相机开始流行,富士也顺应潮流在 GL690 的基础上推出了 GM670 相机,这个相机就是 GL690,只是更改了过片系统,并且用遮挡来让其变成 6X7 的相机。为了富士的 690 系列均采用这种改动来实现不同画幅相机。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这就是大徕卡的起源,依靠 6X9 的巨大画幅,富士相机能够创造很好的画面效果。但是,由于这个系统价格较贵,胶卷开销大,作为专业使用系统的性价比不高,在和宾得 67,以及 MAMIYA 67 的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因此整体销量不大,产量也不大。

到了 1978 年,鉴于战线太多,而主战线正在从相机转向胶卷,富士改变了 690 系列相机的制造思路,转而用 135 固定镜头旁轴的思路来制造新的 690 相机,换言之,富士要让 690 相机从主机变成副机

所以之前的系列,基本属于第一代 690 系列相机,之后就进入第二代了。第一代 690 是富士早期唯一一套可以更换镜头的 120 相机系统。第一代 690 中,GL690 的完成度最高,基本奠定了未来 690 系列相机的操作。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要让机器从主机变副机,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消除系统,固定镜头,让 690 从旁轴系统变成旁轴相机。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 GW690 相机

这台相机用一枚 90/3.5 的镜头,5 片 5 组,EBC 镀膜,后来 20 多年的 GW 系列相机都是用这枚镜头,经久不衰。

相机操作还是延续了 GL690,有两个快门按钮,快门盘和光圈盘都在镜头上,依然使用 SEIKO 0 号镜间快门。

因为 90/3.5 的角度比较小,1980 年富士又推出了 GSW690 相机,机能完全一样,只有镜头不同,使用 65/5.6 的 6 片 4 组对称结构镜头,带 EBC 镀膜,这个 65/5.6 使用类似蔡司 BIOGON 结构的设计,一般 BIOGON 结构要 8 片左右的镜片,但是富士采用了新型材料,只用了 6 片来实现标刚的效果。这种镜头设计一般是大画幅的思路。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这样就给后来的 GW 和 GSW 系列定了调子,后来所有的相机都用 90/3.5 和 65/5.6 两枚镜头,下面是两枚镜头的景深表。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90/3.5 的机头下面这个宣传上有镜头结构,结构还是很简单的,在那个年代,相场很大的镜头结构一般不会太复杂。因为人们认为底片面积,极小的光圈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这种大镜头的光圈都可以做得很小)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1985 年,富士更新了 GW 相机,推出了 GW690II 和 GSW690II,镜头不变,基本性能不变,没有电子化,只是稍微改改。最突出的变化是新增了热靴,然后加了快门锁。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GW690II 两台机器是在 1985 年年中发售的,到了年底,富士推出了一台 GW670II 相机,就和当年 GM670 一样,就是在 GW690II 的机身上改过片,加遮挡,变成 6X7 的画幅。富士这里只有 670II,没有 670 第一代。GW670II 的镜头也是 90/3.5,当然,因为画幅小了所以角度也变了。

富士之所以会出这台机器和那个时候 MAKINA 67 的流行有一定关系,不过 MAKINA 67 后劲不足。现在在说 67 画幅旁轴时,MAKINA 67 和富士后来的 GF670 经常被提起,但是这个系列的 67 相机就很少有人用。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这一代机身的造型依然非常硬朗,有徕卡的感觉,不过富士 690 系列大家见到比较多的是第三代,也就是塑料壳,现代感很强的一代。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这一代机器 1992 年发布,使用了工程塑料机身,镜身造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整体操作依然延续 G690 以来的习惯。

虽然是塑料机身,但是相机并没有给人廉价的感觉,造型和设计都更加现代。

这一代机器的机种特别多,除了基础的 GW690III 和 GSW690III 外,又在两台机身和镜头(依然是 90/3.5 和 65/5.6)上增加了 6X8 和 6X7 的画幅。

6X8 上完全延续了 690,有 GW680III 和 GSW680III,6X8 是这代才有的,之前没有。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6X7 只有用 90/3.5 的 GW670III,没有用 65 镜头的版本。

这代机器一共 5 台,机身性能都差不多,镜头就是那两个,机器价格是 18 万日币和 20 万日币(GW 和 GSW),实际上等于是 690 的价格在不断降低,因为 90 年代日币的价值比起 60 年代已经贬值很多了,但是机器价格还是十几万日币。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因为 6X9 的画幅,加上性能不错的镜头,富士后来的 GW690 系统成为了许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的备机,因为对于 120 的用户而言很少会动用到 6X9 的画幅。换言之,富士把 GW690 定位为备用机,副机,而不是和 120 单反竞争的主机的策略是很成功的,也是因为这个思路成就了这套热门的系统。

当然,大徕卡绝非浪得虚名,这个系列的相机体积真的非常大。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690 系统的机身始终没有任何电子化,当富士旁轴 645 已经全自动了,690 第三代这么前卫的设计却依然没有任何电子化和自动化。

90 年代末,随着数码的兴起,富士逐渐停产 690 系列,到了新世纪,最终 690 系列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现在二手市场上各代 690 相机都能找到,比较热门的是最后一代,老的会便宜一些。

虽然这个系列胶卷很消耗胶卷,但如果以黑白拍摄为主,那成本也不见得太高。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富士的“大徕卡”-风君雪科技博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胶卷迷俱乐部 (ID:jiaojuanmi),作者:上海老污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