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
这份研究报告指出,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监控相机。这种监控相机最远能够监控和识别 45 公里的目标,同时这种相机的体积很小,就只有一个鞋盒那么大。
根据影像媒体 DPReview 的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出的这种相机其实是用上激光雷达的技术。他们在盒子里面做了一个小型的卡塞格林镜像望远镜,并在望远镜里面安装了一个激光雷达。
整套探测系统就是让激光雷达照射主体,然后通过反射光来创建图像。
在构建图像的过程中,这套探测系统仍然需要图像软件、算法的辅助。研究人员目前已经为其开发出一套专门的处理软件,为相机提供成像、识别等基础功能的同时,算法也可以降低激光雷达在成像时产生的噪点,减少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研究报告还指出,这套系统有很好的体积压缩效果,仅仅一个普通鞋盒的大小就能够容纳所有元件。
不管是要隐藏在城市里面做检测仪,又或者是整合到自动驾驶汽车里面,这样的大小其实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之后整个监测系统还可能做进一步优化,那体积还能再小一点。
除了体积之外,监测距离也是这套系统的一大亮点。研究报告称,这套监视系统最远能够监视 45 公里远,高 60cm 的物体。
研究团队也在上海做了一次测试,他们在上海崇明岛某建筑的顶部,用这套系统向着距离他们 45 公里的 K11 大楼发射了 1550 纳米的近红外线。系统会根据近红外线的反射时间、速度,计算出物体距离,然后通过反射得出的信息在软件中形成图像。从得出的图像可以看到大楼的轮廓,软件也能在此时识别出目标。
还有,MIT Technology 指出这套系统用上 1550 纳米的近红外线也是正确的做法。MIT Technology 表示:
这种波长为 1550 纳米的近红外线不会对人眼产生危害,在城市中内使用也没有太大问题。而且,这样也方便机器过滤太阳光子,以避免机器过载。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员黎正平
开发这套系统的人,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员黎正平。
他之前也在开源期刊 ArXiv 上面发布过相关论文。他在论文中指出,这套系统通过和 AI 技术算法等软件技术结合,降低烟雾污等其他环境污染对成像的影响,提高成像质量,以获取更好的识别效果。
当被问到这套系统之后的使用场景时,黎正平就表示:
我们的研究,为超长距离、快速、低功耗 3D 光学成像带来一个新的领域,这套技术在未来的遥感和机器监视、目标识别当中都会有不同的作用,它将不会是局限在城市检测和融入自动驾驶识别的产品,而是会整合到其他东西中,扩展出不同的应用模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