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最早明年向游客开放国际空间站-风君雪科技博客

  腾讯科技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今天宣布,今后将为满足商业用途开放国际空间站的部分区域,包括将游客送往国际空间站、允许企业使用国际空间站内的设施,比如在真实太空背景下拍摄广告或电影。

  NASA 还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允许私营航天企业以模块化方式半永久地同国际空间站展开连接。

  未来企业可以将“私人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长达 30 天的时间,这一任务预计最早在 2020 年展开。分析称,那些希望在零重力条件下展开实验的研究公司、希望提供终极体验的旅游公司,或者希望在太空背景下拍摄电影的电影公司都可能是这一项目的最终客户。

  不过,每一次太空旅行飞行费用可能超过 5000 万美元,其中 NASA 每晚可以会从私人宇航员停留在国际空间站上收取 3.5 万美元的费用。

  NASA 的这一新临时指令允许私营公司在国际空间站上租用使用时间和空间,用于生产、营销或测试他们的产品。

  NASA 还允许这些公司将国际空间站上的资源用于商业目的,甚至利用美国航天局宇航员的时间和专门知识(但不能利用他们的宇航员形象)从事商业目的。

  如果私营企业有意愿的话,他们甚至可以最早在 2020 年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但以上所有这些活动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对于 NASA 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长期以来,NASA 一直对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持反对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尽管俄罗斯一直对国际空间站上的广告和品牌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就像和平号空间站一样),并曾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过游客,但 NASA 一直严格禁止将国际空间站用于商业目的。

  到目前为止,任何希望要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产品的公司都必须表明,这项任务含有一些教育内容,或者它是围绕着某种技术演示所展开的,不允许将纯粹的商业项目送往国际空间站,NASA 甚至禁止宇航员从事有可能被用来赚钱的实验。

  但在去年 8 月,NASA 局长吉姆-布里登斯丁(Jim Bridenstine)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研究如何使航天局商业化的可能,因为他认为这样做可以为 NASA 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同时带来知名度。

  “NASA 有可能通过向航天器出售冠名权或向火箭出售冠名权来抵消部分成本吗?”布里登斯丁在去年 8 月对 NASA 的一组顾问说道。“我告诉你们,现在的人们对此很感兴趣。但问题是,这有可能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不知道,但需要有人来给我们一些建议。”

  此外,NASA 领导层已明确表示,该局希望有朝一日将国际空间站及其轨道空间区域(低地球轨道及空间)的控制权移交给私营部门。这样,NASA 就可以执行更雄心勃勃的任务,比如在月球周围建造一个新的空间站,并将人类送回月球表面等。

  2018 年,特朗普总统的预算要求在 2025 年之前停止对国际空间站的直接资助,并将轨道实验室的运作让给私营公司运作。由于立法者的反对,如今白宫已经不再追求 2025 年的最后期限,但 NASA 仍在寻求启动私营航天行业接管低地球轨道的行动。

  为了帮助实现这一目标,NASA 委托了 12 家公司研究在这一空间区域建立大规模可变现商业模式的方法。每一家公司都详细阐述了自己关于新私人太空空间的构想,这些空间既可以附属于国际空间站,也可以在低地球轨道上自由飞行。根据 NASA 的说法,这些平台可以作为研究、甚至是私人访问者的“目的地”,产生收入并开出辟全新的商业模式。

  NASA 承认,实现这一商业化愿景的障碍仍然很大,因为运送人员和货物到太空是相当昂贵的任务,但该局依旧在向这一方向不断推进。

  当然,如果未来人们要使用国际空间站,也将面临一些严格的限制。比如每年只有 175 公斤的商业货物被允许送到国际空间站、NASA 工作人员每年只能花费 90 个小时从事商业活动等。同时,私人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被限制在 30 天之内,且 NASA 已经公布了一份批准允许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商业活动清单。

  此外,使用国际空间站上的设施是极其昂贵的。每名宇航员每天使用生命维持系统和太空厕所的费用就高达 1.125 万美元。国际空间站所有必要的乘员用品,如食品、空气、医疗用品等,每天的费用为 2.25 万美元。国际空间站上的电力也十分昂贵,每千瓦小时电费为 42 美元。

  分析指出,在 NASA 开放这一口子后,有些企业可能还想做得更大,即把自己的太空舱送到国际空间站。幸运的是,NASA 已经确保他们未来将拥有一个可用的对接端口。那就是,该机构正在提供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上的接驳口,以供商业模组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与这个接驳口对接的商业模组将可以使用国际空间站上的公用设施,宇航员在太空逗留期间也可能会使用该模块。NASA 表示,美国宇航局将很快提出与谐号节点舱相关的模组对接提案,并将在本财政年度结束前做出最终决定。(腾讯科技审校/汤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