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教案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2、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 非常 空着 一片 又大又圆
白兔 真可爱 小兔儿 (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非去不可。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 ”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笔顺 片,最后一笔“ ”,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笔顺 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园;圆:是表示形状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 ,不要丢最后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上下结构,上边“ ”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 ”,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
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第二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
可,最后一笔是(亅)。
(2)兔,共有(8)笔。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
,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
西瓜 真好 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玉米怎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说明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体会;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 西瓜 小兔 真可爱 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故事。
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
3、小猴子下山教案
详细介绍: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李吉林教学设计——《小猴子下山》
4、小猴子下山教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二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二,小猴子下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5、小猴子下山教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一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小猴子下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6、小猴子下山教案案例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三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三,小猴子下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7、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________;(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8、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考题)
(1)自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思考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考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
2.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
(4)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汉字的意思。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及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1.“非”字的笔顺。
2.“看”和“着”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学习生字。
(一)巩固生字、词语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及生字单片上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小伙伴互读。
(3)电脑出示生字和词语,巩固练习。
①先出示生字:“看 非 着 棵 瓜 圆 回 可”这8个生字分别用8种颜色,教师说颜色,学生抢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②再出示词语:“看着 非常 西瓜 回头 可爱 一棵桃树 又大又圆”这7个词语字号相同,颜色不同,认读方法同上。
(二)巧记字形,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请小组进行学习汇报。
“看”:kàn 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记忆:在阳光当头照的时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边,再用眼睛往远处盾,“看”字的“ ”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这样的动作来记忆“看”字。组词:看书 看电视
“非”:fēi 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
组词:非常 是非
“着”:zhe 可以刚才学习的“看”字比较记忆,“看”字的第一笔改成“横”,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儿歌记忆:歪尾巴羊,不象样,眼睛长在尾巴上。组词:看着 说着
“棵”:kē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苹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儿歌记忆:一个果,落树旁,只能看,不能尝,这个字就是棵。
组词:一棵树
“瓜“:guā 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也可以汉字表义的方法记:“ ”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厶”表示藤上结的瓜。
组词:西瓜 瓜子
“圆”:yuán 是形声字,“大口框”是形旁,表义,“员”是声旁,表音。也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公园”的“园”里边的“元”字换成“员”字,就是“圆”字。
组词:圆形主义 又大又圆
“回” huí 用儿歌记忆: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张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
组词:回家
“可”:kě 用学生认识的“哥哥”的哥来记,去掉上边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学过的“河”字来记,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
组词:可是
(4)指名读词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学生认识观察汉字的结构,看准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2.学生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书上空白田格上独立写一个,写后想出难写的字。
4.学生想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着、瓜、圆”这3个字。教师提醒学生“着”字的第三笔是“撇”,这个字的横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瓜”字要注意左边的“ ”和右边的“ ”像裙摆一样撑开,长短一样。“圆”字注意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
5.教师出示“非、可”两个字的单片,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非”字的笔顺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可”字的笔顺是一 可。
6.学生在书上书写第二个空白田格的字。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生字、词本上写作业。
2.完成课后练习3:用下面的字组词语。
(1)先读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
(3)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3.完成课后练习4: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五、教师小结。
9、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10、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11、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准备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 扔 摘桃子 扔 摘西瓜 扔 追小兔 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
8、小猴子下山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8、小猴子下山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第三课时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与第二节课相同。
12、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
非常
空着
一片
又大又圆
白兔
真可爱
小兔儿
(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非去不可。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
”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笔顺
片,最后一笔“
”,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笔顺
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园;圆:是表示形状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
,不要丢最后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上下结构,上边“
”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
”,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第二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
可,最后一笔是(亅)。
(2)兔,共有(8)笔。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
西瓜
真好
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玉米怎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说明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体会;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
西瓜
小兔
真可爱
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故事。
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
【板书设计】
13、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非去不可。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笔顺片,最后一笔“”,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园;圆:是表示形状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不要丢最后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上下结构,上边“”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 )。
片,第二笔是( )。
瓜,第三笔是( )。
可,最后一笔是( )。
(2)兔,共有(8)笔。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
西瓜 真好 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
指导
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玉米怎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说明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体会;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 西瓜 小兔 真可爱 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故事。
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
14、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导读“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总结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15、《小猴子》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在大公鸡的曲调上唱出替换的新歌词,并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扭一扭、跳一跳、抓一抓、找一找”。
2、学会与同伴合作游戏,体会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学会唱歌曲《大公鸡》。
2、图谱一张。
3、小跳蚤一只。
4、猴子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老师戴小猴头饰扮演猴妈妈,并学小猴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我是谁啊?”(小猴子)
“我是你们的猴妈妈,你们都是我的猴宝宝,宝宝们好!”(妈妈好)
“今天,妈妈和宝宝们要一起来学本领,学本领之前,妈妈给宝宝们带来一首歌,请你们听一听。”
2;学唱歌曲《小猴子》
提问:“宝宝们,刚才你们听到妈妈唱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所说的答案,出示简单的图谱。)
“现在妈妈再来把这首歌唱一遍,会唱的宝宝可以和妈妈一起唱。”(集体唱一遍)
“小钢琴也想和我们一起唱歌了,下面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遍。”(集体唱第二遍)
”宝宝们唱的真好听,我们再来唱一次,这次声音要唱响一点哦!“(集体唱第三遍)
“哪位宝宝愿意看着图谱把这首歌唱给我们听一听?“(请一位声音响一点的幼儿)
3、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扭一扭、跳一跳、抓一抓、找一找”。
“歌曲中的小猴真能干,它抓跳蚤的时候会吱吱叫、扭一扭、跳一跳,还会抓一抓、找一找。下面我们一起来学本领,你最想学歌曲中得什么本领呢?”
幼:我最想学扭一扭
师:谁会,谁来帮助他一下(请一小朋友示范)除了这样扭还可以怎么扭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小猴子扭一扭,要和别人做得不一样哦!
除了扭一扭,你还想学什么本领呢?……
4、游戏“抓跳蚤“。
(1)一个人游戏。
师:“下面我们一起帮自己抓跳蚤吧,每唱一句都要做一个本领哦!”
唱到最后一句时,师说“哇!抓掉一只好大的跳蚤,宝宝们你们抓到了没有啊?”
(2)两人合作游戏。
“宝宝们,想不想帮你的朋友抓跳蚤啊?”(想)“那你会怎样帮朋友抓呢?”
“xx和你的朋友来试一下!”(请两位幼儿示范抓一抓,除了可以这样抓抓,还可以抓哪里呢?)“好,下面给你们配上音乐,为你的朋友抓跳蚤吧!”(两位幼儿表演时,老师往一小朋友身上粘小跳蚤)
“下面请宝宝们找一个朋友帮他抓小跳蚤。”(第一次游戏)
“在来找找看,你的朋友身上还有跳蚤呢?”(第二次游戏)
(3)交换朋友,继续表演。
师:“这个朋友身上的跳蚤抓完了,你们可以换一个朋友继续抓哦!老师弹歌曲的前奏时,宝宝们就可以交换朋友了。”(提醒弹琴老师连弹2次)
4、结束。
和好朋友玩的开心吗?好朋友帮你身上的跳蚤都找到了,别忘记和你的好朋友说谢谢哦!
16、《小猴子下山》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7、《小猴子下山》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8、《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 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 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 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平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19、《小猴子》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2.感受“子”字儿歌的特殊韵味。
3.尝试用简单的食品名称替换,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小猴子做包子》。
2.挂图《小猴子做包子》。
3.猴子玩偶、猴子卡通头饰、实物栗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猴子”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三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幼:想。
师:(出示猴子玩偶)小三班的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小猴子,很高兴见到小三班的小朋友们。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体验“子”字儿歌的韵味。
1、观察图片,了解内容。
师:(出示图片)快看,小猴子头上戴着高高的厨师帽,手上拿着铲子。咦,他在炒什么呢?
幼:蛋糕….豆豆…师:小朋友们,你看它在锅里炒着,下面是个炉子,它是圆圆的,再用你聪明的脑袋想想哦。
幼:核桃..(有个幼儿回答栗子)师:来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拿出实物栗子),你们真棒,猜对了!
师:噢,小朋友想的真好,原来小猴子在炒栗子,它准备做包子给小兔子。
2、初步学习儿歌师:来小朋友看看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小猴子做包子》,跟老师读两遍。现在呢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认真听看说了什么?
(1)出示图片,老师指图片有节奏、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儿歌。
(2)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念儿歌。(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跟读儿歌)
(3)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念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朗诵时有意识强调“子”字)师:(小结)这首儿歌的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子”字,让儿歌特别好读也特别有趣,我们再念一遍。(教师带幼儿打节奏,有节奏的拍手让幼儿读)
三、游戏:小猴子送包子师:小兔子说它好饿啊,想吃包子了,我们一起变成小猴子送包子给小兔子吃好吗?
幼:好!(幼儿念儿歌1-2次)
四、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还会炒什么呢?
幼:蛋糕……师:如果请你做包子,你会送给谁吃呢?
师:为什么想要送给他呢?
幼:(幼儿自由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幼儿在念儿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关心家人关心同伴以及老师的良好情感)
五、结束部分
师: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宝贝们,请你们一起跟随老师,我们坐上小火车,一起去做包子吧!
20、《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21、《小猴子》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猴子》,使幼儿能在感受动物形象中演唱。
2、让幼儿参与音乐实践,使幼儿能主动地、轻松地表现歌曲。用其他艺术手段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小猴子》使幼儿更加喜欢小猴子,更加热爱我们的小动物。
二、教学重点:
能在感受动物形象的同时演唱歌曲《小猴子》。
三、教学难点:
小朋友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2)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知道,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咦!森林里好热闹!小鸟在枝头欢乐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森林里发幼了什么事?
老师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出示幻灯片3)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猴子们在井里看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4)
幼:回答。
二、教授儿歌:
导入:森林中渐渐恢复了平静,一只小猴子百无聊赖的靠在大树上嘴里姑姑叨叨,我们走进一听,哦,念儿歌啊,我们也会!小猴子听了很不服气,我的儿歌念的最好了,你们哪能和我比!我们小朋友服不服气?(幼儿自由回答)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子念的是什么儿歌呀?(出示幻灯片5)
1、老师讲解念儿歌的注意点
2、老师示范念儿歌
3、小朋友们分句学念儿歌
4、小朋友们一起完整的念儿歌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这首儿歌将小猴子的特点全都展现出来了!小猴子爱吃什么?小猴子翻跟斗是不是很厉害?
三、歌曲新授:
导入:师:小猴子听了说,虽然念的很好,可还不是和我学的!哼!
师:听了小猴子的话,老师为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为这首儿歌配上优美的旋律,把它唱出来看你服不服气!大家说好不好?
幼:好!
(出示幻灯片6)
1、老师讲解歌曲注意点:
1)、歌曲的间奏
2)、歌曲反复记号及演唱方法
2、欣赏歌曲《小猴子》并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给你的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3、(出示幻灯片7)讲解学唱的要求
4、老师范唱全曲
5、幼儿分句学唱歌曲并加动作演唱歌曲
6、完整演唱
师:老师觉得小朋友们学的真好!真快!小猴子这下终于服气了!而且还很佩服小朋友们!他赶忙跑去向他们的猴子大王报告,猴子大王是哪个啊?(幼儿自由回答)猴子大王听了很高兴,他说,小朋友们居然为他的猴子后孙创编了一首这么好听的歌曲!
四、音乐活动。
1、师:他为了感谢小朋友孙悟空也想给我们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大王孙悟空的表演!同时同学很注意看看孙悟空的本领(播放幻灯片8)
师:猴子大王悟空的本领是很高强的!他还为歌曲配上了很多动作,在我们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那我们也来为我们的《小猴子》配上自己的动作吧!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的很有想象力,大家的表演也十分的精彩,老师仿佛真的看见花果山脚下一群小猴子在欢乐的玩耍!当我们今天也玩的十分尽兴了,孙悟空派了一个猴子叔叔送我们出大森林,临走的时候,猴子叔叔对小朋友说:小朋友再见!那我们小朋友也对猴子说一声再见吧!(听着《小猴子》的歌曲声欢乐的走出教室)
22、《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3、《小猴子》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以及运用对话中的句式,说出新的句子,进行续编。发展幼儿思维的跨越性和流畅性。
2、培养幼儿安静的进行倾听同伴讲述故事的良好习惯。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内容:
续编故事《小猴子卖圆圆》
活动准备:
手偶三只,商店背景图一张,需创编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利用一张有一个阴影圆的纸引发幼儿的兴趣。
请幼儿进行猜测:这张图上的圆形是什么?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做什么用的?
二、请幼儿欣赏手偶剧表演《小猴子卖圆圆》
1、复述第一遍故事时请幼儿帮助解决故事中出现的问题。
2、完整复述第二遍故事。
三、出示最后一张图片。
请幼儿进行大胆猜测:小兔子想买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四、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测。
五、集体舞《猜拳游戏舞》
六、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24、《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二,小猴子下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25、《小猴子》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主动与长辈和同伴分享食物。
2、幼儿初步掌握“请您吃……”并能主动的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猴分桃子挂图,猴子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小猴图片
2、香蕉食物每人一个。
3、小鸡、松鼠、兔子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看图讲述
1、师:有一只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我们一起看看他会是谁?
小侯家有5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小猴。
这天小猴摘了许多的桃子,他想分给大家,小朋友你猜猜,小猴会把桃子分给谁?
2、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那小猴在家里会分给谁呢?
小猴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爷爷会对小猴说什么呢?
3、师:宝宝们真聪明,小猴对爷爷说:“爷爷,请您吃桃子。”爷爷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
宝宝们你们猜猜,小猴又把桃子分给谁呢?对他们说了什么?他们对小猴说了什么呢?依次出示奶奶爸爸妈妈。
二、帮助小猴分桃子,体会分享
1、小猴还想吧桃子分给她的好朋友,可是小猴现在有事,去不了了,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帮助她把桃子送给他的好朋友好吗?那我们应该说什么呢?你想送给谁就把桃子放在她的小筐里,我们开始吧。
2、小猴把桃子分给了大家,大家都很开心,你帮助了小猴,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一起跳个舞庆祝一下吧。(放音乐)
三、吃香蕉,学会礼貌用语
1、宝宝们真棒,小猴为了感谢你们,他请你们吃香蕉,小猴说:“请您吃香蕉。”我们应该说什么呀?
2、宝宝们真不错,我们的小手是干净的,那宝宝们就把手里的香蕉剥了皮,送给客人老师吧,那我们应该对客人说什么呢?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
26、《小猴子》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7、《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28、《小猴子》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纱巾香蕉游戏感知数量的变化。
2、在感应大小调中创编猴子的不同造型。
活动准备:
挂图、纱巾、打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师
宝宝找到了好朋友是谁啊?小猴子说‘大家都玩累了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吃香蕉・・・・・・这时候小猪也想爬到树上吃香蕉,可以不小心就跌了下来,压倒了其他的小动物,害得大家哇哇直叫!
二、纱巾香蕉
1、探索纱巾质地,做纱巾香蕉,并练习剥香蕉。
师:你们想和小猴子一起来吃香蕉吗?可是今天的香蕉不够,小猴想请大家一起来帮他做纱巾香蕉。
教师示范做纱巾香蕉,幼儿尝试做纱巾香蕉,练习一瓣一瓣剥开。
2、吃香蕉游戏师:小朋友,你们都摘到香蕉了吗?让我们听着音乐剥香蕉皮吧!数字宝宝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吃香蕉。数一下,就吃一口哦!
播放音乐,歌唱部分幼儿依拍子剥纱巾香蕉皮,数数部分幼儿依数字“假装”吃香蕉。
3、香蕉麦克风师:香蕉真是太好吃了!小猴子们还喜欢用麦克风唱歌呢!老师来问问小朋友,看看你们会不会用麦克风数数哦!
教师用香蕉麦克风唱歌词部分,幼儿用香蕉麦克风数出数字。
男孩问(歌词部分)女孩答(数字部分),再相互交换问答。
三、猴子舞蹈师
小猴子会唱歌,还会跳舞呢!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教师引导幼儿大调时拍手,小调时擦汗,数字部分让幼儿创编各种造型,依数字变化。
29、《小猴子下山》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30、勇敢的小猴子体育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提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心理素质。
2、学习正面钻的方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能按要求在指定的地方摆放物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学会掌握平衡、双脚跳的.基本动作要领。
2、物质准备:山洞(拱形小门6个)、纸箱(高90厘米,宽80厘米)纸筐、苹果卡片、桃卡片、梨卡片、木墩(高5厘米)、脚印8个、独木桥(宽10厘米,高5厘米)、障碍物(高10厘米,宽10厘米,长20厘米)、猴妈妈头饰一个、小猴子头饰若干、悬挂水果(苹果、梨、桃)若干、塑料筐3个。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弯腰低头钻过障碍物。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身体钻过时不碰障碍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扮演角色,引导幼儿进行准备活动。
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尝试、体验正面钻的动作要领。
1、第一步: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过山洞。
2、第二步:幼儿通过几次尝试和比较,发现正面钻是通过山洞最快捷、安全的方法。
3、第三步:请动作准确的幼儿示范正面钻的动作。
4、组织游戏:小猴子摘水果。巩固正面钻的方法,要求幼儿能用低头、弯腰、屈膝、缩身体的方法正确钻过山洞。
5、引导幼儿将运回来的水果进行分类。
6、幼儿完整地进行游戏“花果山”,可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游戏活动。
三、放松游戏:“小小搬运工”。
附儿歌:
小猴子
小猴小猴爱运动,东瞧瞧,西看看,弯弯腰,
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跳真快乐。
31、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准备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 扔 摘桃子 扔 摘西瓜 扔 追小兔 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第三课时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与第二节课相同。
32、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优美,这里的小猴也特别好客呢。今天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分享。想知道今天发生的故事?
生:想。多媒体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指指点子图),仔细观察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2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很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但小猴子想:好不容易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于是,小猴子继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顾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动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1、 2,再看图3、 4)
生:树上有9个桃子,摘走4个,岩石上原有7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加法也行)
岸上有2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花上原有8只蝴蝶,飞走了5只。篮子里原有4个桃子,掉到水里4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二、学习新课
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
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个。(手指问1、问2、问3)师:(指问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求树上还法剩几个桃子?(语速慢,指图)想一想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怎么样了呢?(语速快)谁会列算式?
生:9-4=5(板书:9-4=5)师:同意吗?(同意)为什么列减法算式呢?(一顿)生:要求还有。、。、。根据学生讲得再找学生说)
师:看,他说的多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不错,谁能说的更流利?)
同位互相说想法。
师:(指着9-4=5)9-4=5,唉,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因4+5=9,所以9-4=5师:说的真好。谁还想说说?生: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
师:对。
生:数一数
师:这种方法也不错。那你们最喜种方法呢?说给你同位听一听!(同位互说)2、解决“花上还剩几只蝴蝶?”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唉,这个问题“花上还剩几只蝴蝶?”你会解决吗?
师: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指一生口述:生:8-5=3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生说:“要求……师:(指着)8-5=3,你是怎么算的?
生:5+3=8,所以8-5=3
生:8可以分成5和3,所以8-5=3师:你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5=3、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岸上还剩几只青蛙?又该怎样列式呢?
3、岸上还剩几只青蛙?
师:(示图3、图4)指引认真观察这两幅图,岸上后来有几只青蛙?跳入河中几只?要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该怎样列式呢?
生:2-2=0板书:2-2=0师:唉,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要求师:2-2=0,你是怎么想的?生:原来有2只青蛙,全跳水里了,岸上一个也没有了。
师:说的真清楚。那“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你会列式吗?
生:4-4=0师:一样吗?(一样)板书4-4=0(个)师:小猴子做事真是三心二意,没有捉到青蛙,还丢了桃子。可不要学它哟!
师:同学们看这两算式(指算式2-2=04-4=0)发现了什么?
生:得数都是0
生:都是相同的数相减。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两个相同数相减就等于0,唉,老师出几个题考考你!
师:7-7=?6-6=?1-1=?
师:那2-0=?生:2-0=2
师:怎么想的?
生:从两个里面一个都没去掉,所以还是2个。
师:说的真好!老师再说几个:你们能举个这样的算式吗?生举例。
师:奧,通过这几个算式发现一个数减0等于?(还是这个数)总结:真聪明,来看黑板,今天我们继读学习了减法的知识。(板书:减法)
三:练习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老师出个练习题考考你,比一比那个小朋友最棒!
1、口算练习师:这儿有几个口算题,听清要求:先读算式再说得数。好,先找坐的好的同学口答。(点名3人)看看那一排同学坐的最好。来接火车。看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来抢答好不好?听清要求:当老师读完算式时,你们再说得数。
2、看图列式
师:太了不起了。小金鱼也来到我们课堂。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能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这是数学书42页的第4题,把算式写在书上。
生:独立列式。
师:你怎么写得第一个算式?一样吗?第二个呢?
师:7-3=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小鸡回家
师:我听说咱班的同学很爱帮助人!这儿有几只小鸡找不到家了,快来帮帮它吧!(出示图)谁来说说怎样帮助它们?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算,相信你们能正确的连线。生独立活动。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的。(示作业纸)
说:这只小鸡同意吗?(看投影这只小鸡?
师:全对的举手?有的错的吗?那8-6=2你是怎么计的?
4、小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手里都有一套数字卡片,每人抽一张卡片,和你同位组成一道减法算式,说出得数;把卡片放回,再进行下一组。咱比一比,看谁答出的得数多。
学生活动。全课总结:师:同学真的很棒,解决了一个一个的问题。通知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减法有了更多的认识。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33、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34、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35、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36、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37、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38、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
①猴妈妈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39、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从故事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块、非、常”3个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2、导入新课。
(1)导语: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猴”)
(3)“猴子”的“猴”是反犬旁,注意观察右边的“侯”里面没有一竖。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4)齐读课题。
板块二明确脉络,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文段。
(1)自由朗读,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l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l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都标对了吗?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2、图文结合,初步感知。
(1)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玩呀?
(2)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3)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指名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
课件出示:
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块三分段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学生点评)
(2)教学“块”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
你还会换什么偏旁?指导书写。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课件出示:豆腐、蛋糕的图片)
(3)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看!这些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注意“结”在这里念第一声,它是多音字,表示植物长果实。你能举例吗?例如:这棵树上结满了苹果。
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引读)
①(非常)谁再来读一读?全班一起读。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十分、特别)
②谁来用“非常”说一句话?
(4)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指名说)
(5)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
(6)这个字谁会读?(bāi)你掰过什么东西?怎么掰的?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扛”)
一起读好这个字。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7)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1自然段,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只小猴子的声音真响亮!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小猴子看到的这棵桃树上有什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满”)
(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我们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3)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扔”)
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往低的地方扔)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摘”)
这个字谁认识?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你还会摘什么?(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指名2人读)一起读!
(5)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自然段吧!女孩子认真听,学会倾听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板块四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要点。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非、常”)
(2)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要点。
①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边的横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②非: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间距稍疏。
③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2)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捧、瓜”等5个生字,会写“往、瓜、进、空”4个字,读准多音字“只、空”的字音。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分类复习,小组练习
1、巩固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扛、扔、摘”)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上面的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读一读,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2、小组练习,用“掰、扛、扔、摘”各说一句话。
板块二分组合作,自主学文
1、回顾前文,总结方法。
课件出示:
一块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一棵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总结: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文章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先说地点,然后描述小猴子看到的东西,接着写小猴子的动作和结果。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把文中第3~5自然段的关键词语找出来吗?
2、分组学习,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
一片瓜地里又大又圆扔摘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树林里不见了空着手
(2)每组派一个代表用上面的词语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3、插图4、插图5。
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学习,分组演一演小猴子在这三幅图中的动作和情态。
3、方法指导,聚焦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又大又圆)
像这样的词语文中有几个?请找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说一说。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捧、瓜”)
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小组练习小猴子“捧桃子、抱西瓜”的动作。
(3)认识兔子,唱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抱、蹦、追”)
让学生做动作,记住这3个字
板块三指导朗读,探究原因
1、揣摩心情,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思考: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心情如何?——非常高兴。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好第3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当小猴子看见小兔子时,它的心情又如何?——兴奋。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同桌相互读。
(3)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只、空”)强调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此时的小猴子心情又如何呢?——后悔,沮丧。你能安慰一下小猴子吗?
2、明确原因,拓展延伸。
(1)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呢?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总结:认准目标,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能满载而归,半途而废只能空手而归。
(2)想象一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情境呢?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板块四集中写字,练习提高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往、瓜、进、空”)
(2)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及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往:左窄右宽。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双人旁。
(2)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3)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走之第二笔要写得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4)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40、小猴子下山的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41、小猴子脸红了教案一等奖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小猴子脸红了教案范文 ,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把本文课后要求的生字学会认写。
★按课文内容演绎,课文要熟读。
★明白课文内容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引入。
前几天,我们和熊猫盼盼一起做出国前的准备,又成了小松鼠和小青蛙友谊的信使。动物王国的.趣事真的不少,瞧,今天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二、 初读课文,排除障碍。
1、观察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我们都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剧,在没有拍摄之前,最先生成的就是剧本,再根据剧本的安排去布置排戏。《小猴脸红了》就是一个剧本。今天,我们也来排一个儿童剧怎么样?
3、怎样才能把剧排好呢。我得考考你们这些小导演们。你们快商量商量。
A 首先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B 体会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并认真排练。C语言和动作要按剧本上提示去做。
三、 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学习小组之间互相研究,寻求好的方法记忆生字。汇报学习成果。
“幕”可采取字族识字。“叹”“哈”可采取字谜识字。其它生字略。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过渡:小导演和小演员们,恭喜你们过了生字关。你们已经向排剧迈进了一步,想接受更大的考验吗?
1、比比看谁能把剧本读得通顺。
2、学生读文,评价读的情况。
四、 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们不仅认识了生字,还把剧本读通顺了。老师宣布,这个剧本就交给你们排练了。不过,能不能上演,还要看你们对里面角色的理解程度了。
五、 作业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揣摩它的性格特点,并进行表演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生字卡片检查生字。
二、表演儿童剧。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挑选小演员了。昨天我已经把剧本交给你们了,你们选好自己喜欢的角色了吗?
2、下面,拿出你的本领来竞争这个角色吧!
3、(学生表演,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表演的。)大家表演得真好,老师都为难了,选谁好呢?这样吧,你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来个汇报演出好吗?学生准备表演。学生表演,师生品评。
三、教师总结
真没想到,你们表演得这样地出色,小猴、大象、小熊表演得很好,更难得的是像小兔子、小狗这样的配角表演得也那样认真!没有这些配角的演出,再好的剧本也不会精彩。
四、作业。
把这个剧本编成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卡片。
2、讲《小猴脸红了》的故事。
二、做书后练习题。
三、书写生字。
1、“吵”“吵”“哈”注意“口”的位置。
“谁”三个部件一块,尽量写得瘦长一些。
“众”上面的“人”盖住下面两个“人”。“思”上窄下宽,“心”托住“田”
2、书写生字
42、小猴子下山优质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三,小猴子下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43、小猴子吃香蕉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乖、扔、鼠”的正确发音,数学教案-吃香蕉。
2、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小猪、小老鼠吃香蕉的图片各一张;实物香蕉一个;纸篓。
活动过程:
一、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吃水果”游戏:请你跟我吃××!
2、刚才我们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里呢?
3、出示香蕉,小猪和小老鼠刚才也吃了香蕉,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样吃香蕉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图一)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2、小猪把香蕉皮扔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认识垃圾筒标记)
我们把小猪吃香蕉的样子编成了一首儿歌。幼儿学念儿歌,老师注意帮助幼儿正音(乖、扔),幼儿教案《数学教案-吃香蕉》。
3、(出示图二)小老鼠和乖小猪吃香蕉的方法一样吗?它做得对吗?为什么?(幼儿泛讲)
教师小结:对,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卫生。
4、我们再编一段小老鼠吃香蕉的儿歌,鼓励发准“鼠”的音。
小结:我们要学乖小猪,在公共场所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里,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扔进垃圾筒里?(幼儿泛讲)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等一下请你们吃香蕉好吗?
附儿歌:
吃香蕉
乖小猪,吃香蕉,
香蕉皮,拿手上,
拿手上,干什么?
把它扔进垃圾筒。
小老鼠,吃香蕉,
香蕉皮,扔地上,
不小心,踩上去,
摔个跟头泪汪汪。
44、小猴子吃香蕉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猴子吃香蕉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乖、扔、鼠”的`正确发音。
2、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小猴、小老鼠吃香蕉的图片各一张;实物香蕉一个;纸篓。
活动过程:
一、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吃水果”游戏:请你跟我吃××!
2、刚才我们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里呢?
3、出示香蕉,小猴和小老鼠刚才也吃了香蕉,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样吃香蕉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图一)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2、小猴把香蕉皮扔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认识垃圾筒标记)
我们把小猪吃香蕉的样子编成了一首儿歌。幼儿学念儿歌,老师注意帮助幼儿正音(乖、扔)
3、(出示图二)小老鼠和乖小猴吃香蕉的方法一样吗?它做得对吗?为什么?
4、我们再编一段小老鼠吃香蕉的儿歌,鼓励发准“鼠”的音。
教师小结:
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卫生。
小结:
我们要学乖小猴,在公共场所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里,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扔进垃圾筒里?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等一下请你们吃香蕉好吗?
附儿歌:
吃香蕉
乖小猴,吃香蕉,
香蕉皮,拿手上,
拿手上,干什么?
把它扔进垃圾筒。
小老鼠,吃香蕉,
香蕉皮,扔地上,
不小心,踩上去,
摔个跟头泪汪汪。
45、小猴子分桃子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1.幼儿能主动与长辈和同伴分享食物。2.幼儿初步掌握“请您吃…….”并能主动的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小猴分桃子挂图,猴子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小猴图片,香蕉食物每人一个。小鸡、松鼠、兔子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看图讲述
(一)师:有一只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我们一起看看他会是谁?小侯家有5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小猴。这天小猴摘了许多的桃子,他想分给大家,小朋友你猜猜,小猴会把桃子分给谁?
(二)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那小猴在家里会分给谁呢?小猴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爷爷会对小猴说什么呢?
(三)师:宝宝们真聪明,小猴对爷爷说:“爷爷,请您吃桃子。”爷爷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宝宝们你们猜猜,小猴又把桃子分给谁呢?对他们说了什么?他们对小猴说了什么呢?依次出示奶奶爸爸妈妈。
(四)小猴还想吧桃子分给她的好朋友,可是小猴现在有事,去不了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她把桃子送给他的.好朋友好吗?那我们应该说什么呢?你想送给谁就把桃子放在她的小筐里,我们开始吧。
二、小猴把桃子分给了大家,大家都很开心,你帮助了小猴,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一起跳个舞庆祝一下吧。(放音乐)
三、实践
(一)宝宝们真棒,小猴为了感谢你们,他请你们吃香蕉,小猴说:“请您吃香蕉.”我们应该说什么呀?
(二)宝宝们真不错,我们的小手是干净的,那宝宝们就把手里的香蕉剥了皮,送给客人老师吧,那我们应该对客人说什么呢?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46、《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47、《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并能选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掰、扛”等动词的含义,并学习运用。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圈出生字,生字读3次。
(2)标自然段,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小组认读生字。
(1)小组认读生字,成员互相检查。
(2)教师去拼音检查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5.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特点。
6.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借助“又大又多”,读出小猴子初见玉米时的欣喜之情。
五、快乐学写字“块”“非”“常”
1.展示汉字,学生观察结构、占格。
2.教师讲解范写。(“非”横分布,“非”的笔顺:)
3.学生口述、书空。
4.小组比赛谁在书本上写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的结构类似,下面,请四人一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教师引导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学习:
(1)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2)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3)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4)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梳理文章内容。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他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过又大又红的桃子和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往、瓜、进、空”,指导书写。
(1)“瓜”是独体字。
(2)“往”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
(3)“空”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要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2)指名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教学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明确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48、《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摘、捧、抱、扔、追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49、《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50、《小猴子下山》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