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案例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基于此,本教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品味我为表弟小沙剃头的趣事,感悟我与表弟小沙之间的感情及我对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利用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童年是风,吹来朵朵白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朝观日出暮看晚霞童年生活是那么精彩纷呈,令人难忘。同学们,你的童年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吗?
2.指名学生交流。
3.揭题:是呀,童年就像一道美丽的七色彩虹,组成彩虹的那些缤纷色彩,就像童年的喜怒哀乐;童年就像一串珍贵的珍珠项链,每一粒珍珠都是无价之宝,因为里面藏着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秦文君奶奶,一起体验当剃头大师的有趣经历吧!(板书课题:剃头大师)
4.指名读题。
5.过渡: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剃头大师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题目?)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则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
1.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2.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3.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相读文正音。
5.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教师相机指导:师傅的傅读轻声;处置的处读三声,置是翘舌音,读四声;虽读一声,不是二声;刑是后鼻音。
(3)小组赛读词语。
(4)理解夺门而逃处置受刑的意思。
(5)出示生字,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难读的长句子,尤其注意句中的停顿。
句1:这次,小沙的头发很长了。他知道/姑父绝对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
句2: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梯度、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逐渐读通课文,并对字音加以重点指导,为读准字音创造生字反复出现的机会,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对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内谈论交流。
3.指名汇报。
4.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一共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5.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小沙怕剃头,老剃头师傅给他剃头时,他像受刑一样痛苦。
第三部分(第7~18自然段):小沙央求我替他剪头发,我乱剪一通。结果,闯了祸。
6.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子小?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映红:三个怕字)
②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读、默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课文合理分成三部分,再按此逻辑学习,条理便分明了。
四、美观书写,共同评议
1.找出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表、夺、骂、虽。
2.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3.指导书写。
(1)演示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2)教师范写。
(3)重点指导:
夺:上面的大字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寸字与起笔的横画基本等长。
骂:上面的两个口宜小,占位要均匀。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4.找出生字中半包围结构的字:差。
5.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朗读,然后说说怎样记住它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组词。
6.指导书写。
(1) 生字书写动漫演示,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注意点:
差:斜尾羊,尾巴斜,横画不平也略斜。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有层次、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字形、找规律识字、模仿写字、欣赏字,有利于培养学生写好生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小老师领读词语。
2.根据这些词语回顾课文相关片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家一起读课题剃头大师。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奠基石,通过复习上节课的词语,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根据这些词语回顾课文的相关片段,有利于回忆课文内容,形成新的阅读期待。
二、精读品味,悟言得情
1.过渡:品读第2~6自然段,找出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
(1)指生朗读第2~6自然段并汇报。
(2)为什么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因为谁给小沙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而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所以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你从骂害人精仇人一样怒视中体会到了什么?(小沙对店里的剃头师傅的痛恨。)
(3)最让小沙痛苦的是什么?受刑在这里指什么?(本意是遭受刑罚,老师傅让小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像遭受刑罚。)
(4)理解耿耿于怀的意思。文中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什么?
(5)指导读好第2~6自然段。
3.指导学生品读第7~18自然段。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多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以问题引领的形式交流读文收获。
4.交流汇报老师提出的问题。
(1)小沙为什么会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他怕去理发店剃头,不愿受折磨,而对我完全是出于亲情的信赖。)相机理解央求的意思。
(2)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我是怎么给表弟小沙剪头发的?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
(3)为什么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因为我只要不剪破小沙的耳朵,他就无所谓。)
5.指导读好第7~18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学会感悟,在读中体会文本情感。此环节重视朗读指导,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内容。融入其中的词语教学,更是灵活多样、活泼生动,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三、总结升华,内化文本
1.分别出示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对比朗读。
对比一:①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
②其实,不给我钱我也愿意(替小沙剪头发)。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为什么我即使小沙不给钱也愿意替小沙剪头发?
对比二:①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②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为什么店里的师傅谁给小沙剃头,小沙就骂谁害人精,而我剪下小沙的头发时,他如此高兴?
2.对比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如此害怕剃头的小沙,宁愿央求从来没有给别人剃过头的我剪头发,也不愿意去理发店剃头,当头发剪下来的那一刻他是如此高兴,并表示只要不剪到耳朵,就无所谓。可见,孩子之间充满了信任,童年是多么的纯真无邪。
4.回顾课文,解答课前质疑:我真的是个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做题目?
预设:我并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表达作者对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统览全文,读后想前,感悟不同;通过进一步质疑,回归课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旨。
四、美观书写,布置作业
(一)美观书写。
1.观察剩下的左右结构的字:胆、理、仇、付、倍、件。
2.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的,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3.指导书写。
(1)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2)教师范写。
(3)提醒学生注意,胆左右等宽,其他五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二)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回忆童年趣事,选择一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巩固书写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书法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读写结合巩固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内外有机结合,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
剃头大师
老剃头师傅 我
夺门而逃 央求
耿耿于怀 无所谓
2、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反思优缺点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四个亮点:
1.带问默读,体悟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使其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有所收获,品味我为表弟小沙剃头的趣事,感悟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及对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3.识字情景化,激发学习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分一分等环节,将识字与说话,识字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识字方法多样化,教师指导识字情景化,有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欲望。
4.对比阅读,升华情感。通过对比,统览全文,读后想前,感悟不同;通过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 给小沙剃头过程的相关句子的对比朗读,回归课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旨。
3、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教材解析
《剃头大师》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课文,课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叙事性较强,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不会难,能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
3.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
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
三、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有去理发店理发的经历对吗?理发师给你们剪头发的时候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生:剪得太丑。
师:对,跟老师一样,都很担心理发师剪丑了,所以我们都会去找很厉害的理发师。今天我们就要来见见一位很厉害的理发师,大家翻开课本,一起读一读我们要学的课文:《剃头大师》(板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生:剃头是什么,为什叫理发叫剃头?
师:剃头就是剪头发,理发的意思,以前的人剪头发不是用剪刀的,是用一种剃刀,所以把理发叫做剃头。大师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等。剃头大师就是指剃头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这个人有着怎样的技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划分层次。
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先猜一猜,再查字典。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让学生实战解决理解难理解的词句,自主动脑,自主思考。】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样将这件事写出童趣的?(课件展示课文大意和脉络)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顺序(课件展示)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小沙害怕剃头老师给小沙剃头我给小沙剃头
我给小沙剃头又分为哪几个层次?准备过程结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将概述较好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以示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学习第一部分
小沙为什么害怕剃头?小沙害怕剃头有哪些表现?(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五)学习第二部分
1.为什么总是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他是怎么剃的?
咬字说明推子牢牢夹住小沙的头发。大家在理发时如果脖子里进了头发会觉得怎么样?(很痒)
2.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是什么反应?
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耿耿于怀:姑父付双倍的钱
3.总结:你从这一部分知道了什么?(小沙胆小怕理发,又在老师傅理发时吃了不少苦头,更害怕理发了。)
(五)学习第三部分
小沙很害怕理发,但是他现在不得不理发了,为什么?(头发很长了、快过年了)所以小沙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找谁帮他理发?(课文中的我)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并思考:
1.我为什么愿意给小沙剃头?我做了哪些准备?
2.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小沙的反应,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小沙只在乎耳朵)
3.这部分的两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将姑父的睡衣比作熊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睡衣上落满头发的样子;②将小沙剃好的头比作是层层的梯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沙的头被我剃得长短不一、难以入目的丑态。
4.我给小沙剃完头后,小沙的反应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鼓励学生演一演小沙的反应和姑父捉头发的样子,增加趣味性)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文本,学习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
(六)回顾总结
1.老师傅给小沙理发和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课件展示)
2.作者是怎样将自己一件恶作剧的事写出童趣的?(语言)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童年的欢乐,童真童趣)
3.完成课后习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欢乐童年趣事。
4、三年级下肥皂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肥皂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廊、若等10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和,会写皂、廊,正确认读:软悠悠、蘸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以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利用连接词进行有序表达的方法;
2.在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难点:
品读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肥皂泡 磁板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生边吹泡泡,边落座)
1.师吹起泡泡,提出观察要求:同学们,你们想玩吹泡泡游戏吗?(想)吹泡泡的过程中,你不光可以看泡泡,
2.你们喜欢这些泡泡吗?说说你发现泡泡的什么特点。
3.师引导:冰心奶奶小时候也吹过泡泡,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肥皂泡(板书:肥皂泡)
4.随文识字:皂字,(肥皂能把衣服洗得很白,七第一笔向上斜,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学生个别读、齐读课题。
5.师介绍作者冰心,提示学生课后资料袋有冰心的介绍。
6.师引导:在她眼中的肥皂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生说一说课文围绕着肥皂泡写了哪些内容?
(1)指生回答,并板书,梳理文章结构。
(2)请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着肥皂泡写了做肥皂泡、吹肥皂泡、赏肥皂泡、想象肥皂泡的内容。
(3)我们概括了每部分的内容并将它们串联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2.文章哪里直接写出冰心奶奶喜欢玩肥皂泡的??
3.那冰心奶奶在哪玩?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个别读,齐读。
(2)谁能指一指廊子在图上的哪个位置,教师出示生活中的走廊。师解释:廊子就是有顶的过道,你能给廊子换个词吗?师总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借助插图、联系生活。
(3)让我们一起写一写廊字,请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方法,说一说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范写时提醒学生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被包住的部分要超出偏旁一点,不然会头重脚轻)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吹泡泡。
师引导: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做肥皂泡的奥妙,她在文中已经偷偷告诉你们了!快去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冰心奶奶是怎样吹泡泡的?
(1)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来读一读。(教师正音、讲解多音字和简单的一个字却有五个读音)齐读。
(2)冰心奶奶吹泡泡的步骤可以分为几步?男女生合作读。
(3)作者是怎么把这三步连接起来的?(然后、在)
(4)师提问:生活中的连接词还有哪些?
师小结:作者使用了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将吹泡泡的方法清清楚楚地教给了我们。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冰心奶奶是怎么吹泡泡的?
5.师引导:孩子们,现在我就是冰心奶奶,谁会按照我的方法学一学我当时吹泡泡的样子?(生上台,我来说,你来做)其他同学仔细看做的对不对?尤其是他的动作。
(1)师读第三自然段,生做动作。(师:欸他和弄和弄的动作做得真到位。(师做上下捣的动作问生:这样是和弄和弄吗)通过做动作我们就能理解难懂的词语)吹得过程中指导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动作要慢。
(2)瞧,泡泡成功吹出来了,它飞到了空中,它是怎么飘的?(指导读)软悠悠
软悠悠这个词语你要怎么理解呢?(生说:轻飘飘)你们用了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这个词重点在悠悠二字,写出肥皂泡在空中悠闲自在的样子。
同学们,你们觉得有趣吗?冰心奶奶当时就是这样吹泡泡的(手指大屏)除了关联词,作者还用了动词教我们吹泡泡。
你能找出这些动词吗?
通过这些动词,百年前的冰心奶奶竟能教我们如何吹泡泡,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多么有趣啊。
(5)现在老师把动词去掉了,你能把句子补充完整吗?(学生填空)
师总结:善用连接词和巧用动词是把制作一个东西说清楚的小妙招,可以现在让我们学着冰心的方法练一练吧。
三、练一练。
四人小组试着用连接词和动词,把包饺子或者粽子的过程说清楚吧。
1.四人小组说一说,并提炼出需要用到的动词。
2.教师小结:果然,用上了连接词和动词,你们将制作过程说得更清楚、更有条理了。同学们说得真好,课下可以写在学习单上。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做了泡泡和吹了泡泡,下节课我们和冰心奶奶一起去赏泡泡以及想象泡泡会去哪里?
五、拓展延伸
师引导:泡泡会去哪里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叫《泡泡来了》全册书共五本,讲述了从外太空来到地球的交换生泡泡在地球上的神奇经历。相信这本书会对你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梳理文章脉络,为下一节课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六、作业布置(星级作业)
★将本课的生字抄写三个,组两个词
★★回家试着用课文里的方法做一做肥皂泡,给爸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的制作方法
★★★在作文本将手工包粽子或者做其他游戏的过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5、三年级下小虾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小虾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2.学会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三自然段的大意。
3.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小虾的有趣写具体的。
4.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能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小虾的有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能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吴老师会画虾,可有人比吴老师更厉害,她能写虾。来,读读她的名字菁莽。菁莽,原名陈益清,你可能不了解他,但你一定读过他的文章《翠鸟》,读读其中一段。
你瞧,他笔下的翠鸟是多么机灵可爱呀!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小虾》,一起看看他笔下的小虾是如何活泼有趣、自得其乐的。拿起你们的右手,和吴老师一起把课题书写到黑板上。
板书:小虾
二、依托导语,明确目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规矩它把学习目标都藏在了导语提示中,请同学快速默读一遍。
师:几点目标?(3点)
出示目标,读一读。
师: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以上三个目标展开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先来读读词语,一个两遍。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读得真响亮!请大家把这些词语送入文中,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围绕小虾写了什么内容?
师:别急,吴老师先送你们一个读懂课文的锦囊妙计:标题速括知全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学习时,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概括成一个小标题 ,再用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起来,就是全文的内容了。小标题可引用本段中凝练又有意蕴的词或句子来落实。咱们牛刀小试第一自然段。想好的举手。
生: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师:这缸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的理由是?
生:一口闲缸。
生:夏天,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真美。
师:此情此景此缸,正好养虾。这句话就可以简单地作为本段的小标题了,用铅笔作上记号。接下来,就请所有同学就按这样的方法快速概括2到6自然段,开始。
师:让我们来理清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首先写家中葡萄架下有一口闲缸,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于是他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然后写小虾的样子;再写小虾十分有趣。最后写作者细心照料小虾,小虾开始繁殖后代。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我们得像作者一样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才能写得头头是道。
师:孩子们,通过概括小标题的方式,在快速阅读中,咱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出色地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希望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可以举一反三。现在咱们向下一个目标进军,课文哪一自然段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四、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师: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打开记忆之门,类似这样总分结构的段落你还在哪篇课文中见到?那么这句话就是本段的总起句,也叫中心句,用横线画出来。厉害的孩子能将这句话读成一个词?(有趣)。
师:有趣这个词在作者笔下摇身一变,变成了长长的一段话,而且具体生动,读着读着眼前还能浮现一幅有趣的画面。孩子们,赶紧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吴老师瞧瞧谁读得最入神。
师:我看到很多孩子都笑了。笑什么呀?说来听听。
1.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
生:小虾很自由很快乐。
师:谁能用那天考试时吴老师给的答题方法来试试?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荡来荡去 互相追逐 紧贴缸壁
师:有的、有的、有的,想想,还有的小虾在做什么?
师:小虾,小虾,你在;小虾,小虾,你在
师:简简单单一个排比,却写出了小虾的悠闲无限,看来,语言也是一门技术活呀,孩子们要好好锤炼。
师:咱们继续交流你的感受,你还看到了哪些画面?
2.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师:小虾怎么了?(生气了)
师:为啥?(正在睡觉呢,被打扰了)
师:如果是你睡觉被打扰了,你会怎样?(你用语言表达了你的生气;你用动作表达你的生气)
师:小虾是用动作表达它的生气。在那么多的动词中,哪些词把小虾生气时的样子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可爱?(蹦、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什么一张一张?什么一翘一翘?什么一突一突?
师:我来说,你们演。
师:谁来演一演生气的小虾?
师:小虾生气的样子可真有趣呀!我们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几幅鲜活的画面,这就是词中有画呀!(板书:词中有画)谁还能说出几个像一张一张这样富有节奏性动作的词语吗?(一闪一闪、一扇一扇、一摇一摇、一颤一颤)
3.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它们又会怎样呢?
生:打起来
师:打得怎样?它们的搏斗很激烈
师:激烈到什么程度蹦出水面、蹦出缸外的确激烈,连命都不要了啊!)
4.师:作者笔下的小虾脾气是如此暴躁,生起气来那是翘须瞪眼,真是可爱、有趣极了,可见作者对小虾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喜爱)是呀,正是因为喜爱,作者才能如此细致认真地观察,(板书:仔细观察)把小虾写得如此生动。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读读这个自然段,我想,你也会爱上小虾的。
师:这样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回家后请摘抄到笔记本上,读一读,背一背。
5.不知不觉,在讨论交流中咱们愉悦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有没有兴趣挑战一个更高难度的目标?
五、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师:俗话说得好,学以致用。你们能不能也模仿这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的特点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呢?咱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1.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2.运用修辞与描写,把语段尽量写得生动有趣。
总结: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走进他们的世界,用心去观察,去体验,你会收获更多的欢乐。
六、回顾全课,小结方法
师:这节课,咱们学习了略读课文《小虾》,收获的略读策略是,读一读:
依托导语定目标
标题速括知全文
精读一段得方法
学以致用笔生花
6、三年级下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把排比和比喻同时使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同时使用排比和比喻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分析理解课文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
(1)学习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3)仿照排比和比喻同时使用的写法写句子。
2、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
(1)学习第4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3)学习第6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7、三年级下蜜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蜜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蜜蜂》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学习本文就是在了解蜜蜂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片段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者做实验的准备阶段、过程,以及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提出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品味全文。采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式解词,抓住重点词语去品析句子等方式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兴趣导入:(出示蜜蜂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文题目:蜜蜂),你对蜜蜂了解多少?说一说。
2.资料介绍: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对蜜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课件出示法布尔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引入,学生介绍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加强了直观的感受,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关注作者,将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引到本文中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结合备生字新词进行教学。)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教师相机强调重点生字的读音。
阻是平舌音;超查是翘舌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蜜、蜂、辨、阻、跨、括、检、查、确、误、途、陌等字的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教师相机强调重点生字的字形。
(教师重点强调辨是左中右结构;检左边是木,木捺变成点,右边中间不要丢掉一;跨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不要多写一丶;阻、陌的部首耳刀旁是两笔。)
(3)教师板书示范辨跨检途的书写,学生练习。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本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重视写字指导,采用学生先交流经验,教师再重点强调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使指导更有针对性。同时配合教师的示范指导,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2.围绕这个实验,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用小标题概括。
(教师相机板书:想做实验 实验过程 得出结论)
3.师生共同梳理结构。
第1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想做实验的目的。
第2~7自然段:主要写实验的经过及结果。
第8自然段:主要写实验得出的结论。
4.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生读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关联词语无论总,练习用关联词语说话。
(3)深入理解:抓住听说实验谈一谈体会到了什么。先品析词语,再谈体会。
(听说:没有亲见,说明听说的不一定真实可靠。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表现作者求实的态度以及用词的严谨。)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将信将疑,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
5.小结:作者是多么严谨啊!对于听说的事情,一定要亲自检验才能下结论,想知道这个实验的结论吗?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文本学习应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以读为基础,理清脉络,尤其是用小标题概括,这更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概括能力,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为中年级的片段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开火车读生字词卡片。
2.回忆作者围绕这个实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说一说。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既巩固了基础,也注重了课时的前后联系,为本课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二、细读感悟,品词析句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实验的?用笔画出描写作者做实验的句子。
(2)小组讨论,练习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①指生朗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省去其中的一些做法行不行?为什么?
(做记号,这是为了辨认哪些是我放的蜜蜂;走了四公里路,这是为了让实验更有说服力,减少偶然性;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这是为了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②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做事细致:给蜜蜂做记号,走出四公里路。科学严谨:让小女儿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结合前文还能发现作者是个爱思考的人,而且不轻信,不盲从。)
③出示重点语句: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学生自读,说说蜜蜂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大概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困难:A.刮起了狂风,飞行遇到了阻力;B.难以辨认回家的方向;C.路途遥远,四公里路。)
(大概是作者的猜测,没有经过验证。可见作者用词的严谨。)
2.学习第3~5自然段。
(1)在回家的路上,作者推测(出示课件:)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呢?联系上面的内容说一说。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这些蜜蜂能不能回到家呢?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请你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思考的内容,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①出示重点语句: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a.结合后文内容,通过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你知道了什么?(蜜蜂还采了蜜。)
b.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从哪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没等我冲过来脸红红的来体会女儿说这番话时的激动、喜悦,进而体会作者也很激动。)
c.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读出惊讶、喜悦之情。指生读,师生评价。
②出示重点语句: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a.关联词语填空: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 )飞了四公里路,这( )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不仅还)
b.此时此刻,你有哪些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蜜蜂不但飞回来了,还采了花粉是多么不可思议。)
c.指导朗读,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赞叹、吃惊)
d.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3.指生朗读第6~7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①这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②准确无误指什么?(逆风没有使蜜蜂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它们偏离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③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7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④作者看到这一幕会是什么心情?试着读出来。指生读,师生评价,再指生读。
(教师抓住准确无误、确确实实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结论,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欣赏与赞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⑤发挥想象:另外几只可能去哪儿了?
4.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现在一定非常羡慕小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得出了什么结论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来理解。一处是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另一处是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
(3)法布尔得出的结论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谈谈你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中感受到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从无法解释的本能中体会到作者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从中看出法布尔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5.教师小结:是呀,无论是实验前的猜测,实验过程中周密的考虑,还是结论的严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是一个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的人。
设计意图:加强文本阅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片段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因此,此处重点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尤其是准备阶段,可以看出作者考虑的周密、实验的严谨,另外,结尾抓住我无法解释这一严谨的表达,更突出了作者求实的工作作风,而在学习结论时联系前文,注重了文本的前后联系,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多角度呈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这样前后联系,使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也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三、语言实践,积累语言
1.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按照作者做实验的顺序,讲清事情的经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2.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3.指名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4.引导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在关注中年级学生复述能力的同时,注重小组的合作,让学生养成与人合作、分享的好习惯,语文的学习要得意、得言,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8、三年级下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意图:
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形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单元中,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在单元中体现着学习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
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探索学习方法,了解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引发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专题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进行研究型学习。在教学中去感受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4.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视频播放:鲜花盛开的视频。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
2、板书课题:什么是花钟,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提示: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
A、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问一问你的同桌,并请你的同桌帮你解答一下。同桌请你一定要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请你再帮同桌解答词语意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同桌,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
(近义词法、反义词法、逐字解词法、偏旁理解词语意思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法)
b、学生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
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二)认识花钟: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四、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寻找中心句,概括段意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课文每段介绍了什么?可借助泡泡里面的问题来回答。
A、指名学生答。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着一天之内,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来写的。
B、像这样,在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样的句子叫做给关键句,也叫中心句。
C、能像上面一样,寻找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吗?
学生自学后汇报,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一天之内,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二)学习方法、体会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6、合作仿写练习:你能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吗?
A、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B、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7、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三) 、继续追问,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你能举个例子吗?
3、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出示花钟图,引导学生补充新的花朵。
和学生一起赏图读文。(配乐)
5、深入探究 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五、布置作业,结束全课布置作业:
1.回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2.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誊写小练笔。依据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板书:
13 花钟
湿度 中心句
温度 花钟 光照 不同的表达形式
昆虫活动
9、三年级下枣核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枣核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述了枣核名字的由来。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述了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详细讲述了枣核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2.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一个聪明的孩子枣核,收拾县官,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的事,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读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用自己的恶化复述这个故事。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三、走进课文,感知人物特点。
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枣核名字的来历。
(枣核,是一个孩子的名字,因为这个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所以起了一个枣核的名字。)
四、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品质。
(一)读读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划出来。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2.想象一下,枣核还能干什么农活?体会枣核的勤劳。
(二)读课文4-13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体现枣核聪明?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
1.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明确这句话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枣核很聪明?请你试着填一填下面的表格,理清人物表现。
4.反馈交流并学习分步复述
(1)智赶牲口
①这一部分,先写枣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再写衙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分有趣。
②这一段话,写了枣核反复捉弄衙役,使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睡不好觉,疲于应对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③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
(2)勇担责任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0-12自然段,说说从哪里看出枣核聪明?
噗的一声 蹦了出来 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枣核动作敏捷,也感受到民间故事想象的神奇。
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等夸张的神态描写,让人看了很是大快人心。
②试着复述这部分内容。
(3)智惩县官
请你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枣核机智灵活的模样和县官狼狈不堪的样子,同时再次说明了民间故事富有想象的特点。
5.试着把枣核三次表现连起来复述一下。
(方法一)
(方法二)根据枣核的不同表现进行复述。
五、回顾全文,体会品质
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勤快、聪明、动作敏捷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六、续编故事或拓展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