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头晕怎么办最快最有效(20几岁高血压是不是废了)
文章目录[隐藏]
- 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如何?
-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什么区别?
-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吃药吗?
- 总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且可逆的危险因素,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非常高,已经超过20%。而且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如何?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青年人群中,血压处于正常高水平(即血压在120~139/80~89之间)的比例也在增加。这些朋友中有一部分是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和患者数量的激增而出现的“后备军”。很多朋友不关心高血压前期,也不认为这是大问题。
事实上,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前期到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会逐渐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对于高血压前期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针对35-59岁高血压前期朋友的研究发现,如果不加以控制,血压上升到140/90以上的朋友,与积极控制并保持血压在130/80以下的朋友相比,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了3倍。
一直以来,老年人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对于中青年人来说,血压异常是少不了的。令人担忧的是,中青年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愈率和控制率较低,原因如下: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大多是在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的。患病的朋友由于忙于工作,疏于对高血压的管理。再对高血压的危害认知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担心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以长期坚持。
由于预期寿命长,终身风险高,加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有助于避免和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这对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想象一下,哪些中青年朋友不是家庭的支柱。一旦他们倒下,对家庭的影响往往是灾难性的。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什么区别?
目前对中青年高血压的管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这是中青年高血压控制率差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中青年人的高血压与老年人明显不同。动脉硬化、血容量增加和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中青年高血压多为血管外周阻力增加所致,动脉弹性无明显异常。这主要与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与他们的生活状况密切相关。中青年人生活不规律,抽烟喝酒,长期紧张焦虑。这会导致心率加快,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据统计,4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有64%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但只有23%的人年龄在40岁以上,这可以证明中青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激活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病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综合征。这些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有关。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
中青年高血压的特点如下:
症状不典型:除了部分有头痛、头晕之外,大多数无明显症状。轻度高血压居多,大多数都属于一级高血压或高血压前期。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这是因为青年人动脉弹性较好,从而导致收缩压不高,舒张压升高。
合并肥胖、超重、代谢异常的比率高。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像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一项统计表明,在小于55岁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80%合并血脂异常,45%是腹型肥胖,超过70%的人合并有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大提高。
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因工作社交原因,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家中实施血压测量的比例偏低,小于60岁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每周吃测血压的比例仅为38.8%。血压监测不足是血压控制率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担心降压药物带来不利影响,降压治疗不积极,常自行减药,停药。导致血压控制率低下,甚至不及老年患者。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吃药吗?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从生活方式和降压药两个方面入手。对于2类高血压、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有必要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但对于1级高血压患者是否立即使用降压药仍存在一定争议。张医生认为,对于患有1级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首先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具体措施包括:
低盐低脂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戒除不良嗜好,戒烟戒酒,规律作息;远离不良情绪。
经过3~6个月的系统调整,如果血压还是不能恢复正常,就需要服用降压药。对于这类朋友来说,优先选择普利、沙坦和lol的降压药可能更理想。
总之
中青年降压治疗应采取早期干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使血压尽快平稳达标。还需要注意的是,对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其他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吧。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问张医生,我会给你看中国最先进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见。
参考
[1]LimSS,VosT,FlaxmanAD,等等。a compativeriskasses-mentofburdenofdisaesseandjuryattributeto 67 risk factors and iskfactorcluster sin 21 regions,1990-2010:asystmatic analysis for theglobalburdenofdisaessestudy 2010[J]。柳叶刀,2012,380(9859):2224-2260。
#长城心血管健康周# #健康科普大赛# #生命召唤令超级联赛# @想当医生的胖子@月光海棠@爱哭的小女孩讲故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