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教案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小人教案一等奖-风君雪科技博客

1、拼小人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用火柴棒拼摆,创造性的拼出人的各种运动姿势。

  2、能有规律的念儿歌,体验仿编成功的愉悦。

  3、感受多种运动姿势,会用简笔画表现所拼姿势。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多种运动项目及姿势、动作。

  2、火柴棒,白纸,水彩笔。

  3、《运动员模仿操》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在《运动员模仿操》的伴奏下,幼儿边跳边唱入场,感受身体的运动。

  小朋友春天到了我们一起来做运动锻炼身体吧。

  二、谈谈自己喜爱的运动及知道的运动项目。

  我们都做了哪些运动?你还喜欢哪些?

  你来做一做,我们来猜一猜

  三、学习儿歌《拼小人》。

  今天有个调皮的小人,它也来和我们一起做运动。听一听他做了那些运动:

  儿歌:拼小人火柴棒一根根我用棒棒拼小人拼个小人立正站拼个小人跨步走拼个小人打篮球拼个小人爬山坡小人个个爱运动身体健康棒棒棒!

  提问:小人做了哪些运动?这个儿歌有什么特点?我们念的时候要怎么样?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四、幼儿学习用火柴棒拼小人。

  1、幼儿用火柴棍拼小人。

  下面我们就来拼拼小人。儿歌里的小人是立正站?怎么拼呢?哪个小朋友来试试。

  2学习用折断或链接的方式拼小人弯曲的环节。

  拼个小人跨步走。请个小朋友上来做跨步走的动作。大家看,他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我们先拼身体,你们看,他的手是什么样的。他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脚呢?前面的脚是弯的,怎么拼这个弯的脚呢?

  哪个小朋友来试试。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你们看!这是一根火柴棍,我把它怎么样了呢?那你们看它是不是弯了呢?小朋友的方法真好,老师这也有一种,如果你不想折断火柴棒的话,还可以用两根火柴拼一起,你们看,弯弯的腿就拼出来了。

  3、幼儿拼篮球这是拼个小人跨步走,拼个小人打篮球怎么拼。谁愿意来做个打篮球的动作。大家看他的手是怎么样?请个小朋友上来试试。先拼身体,两只手是往上的,一只脚直,一只脚弯的,弯的怎么拼?

  五、幼儿操作

  1、幼儿在桌上自由拼出小人的各种动态,并用水彩笔将所拼的运动记录下来。

  刚才儿歌里的小人做了几种运动,他们还想做别的运动,请你们帮助他。我们小朋友也来试试用火柴棒拼小人,看看谁拼的多,谁拼的小人最爱运动。

  用火柴棒拼摆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用简笔画按拼的样子记录下来。

  2、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六、展示幼儿作品将幼儿作品展示在白板上,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所画的小人是什么动作。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拼小人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 能用火柴棒和图片组合,创造性的拼出人的各种动态。

  2. 感受多种运动姿态,会用彩笔给作品布设场景。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火柴棒、图片若干、白纸若干、水笔人手一支。

  2. 亚运会视频

  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亚运110米栏决赛》。

  师:今年的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里了亚运会,老师截取了一段关于亚运会的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视频)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结:这段视频就是刚刚结束的亚运会110m栏的总决赛赛况,中国选手刘翔和史冬鹏非别活得了冠军和亚军。

  2.谈谈我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体育项目?

  3.游戏:猜猜我在做什么运动?

  (1)师:今天有一个调皮的小人,他想给小朋友表演他做的运动,小朋友来猜猜他们做的是哪种运动,好不好?(出示图片)

  (2)师:刚才我们观看小人做了一些运动,这些小人是用什么拼出来的?火柴怎样拼贴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教师示范拼贴小人,具体讲述怎样使用浆糊。)这里还用许多火柴也想拼出运动的小人,请小朋友来帮助他好不好?

  4.幼儿操作活动。

  (1)幼儿在A4纸上自由拼出小人的各种动态,并用水笔给作品布设场景。

  操作要求:今天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白纸、火柴、浆糊,请小朋友拼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添画上背景。

  (2)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启发幼儿可以通过连接两根或折断一根火柴来表现手臂或腿部的弯曲动作。

  5.展示和相互交流。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白板上,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所画的小人是什么动作。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拼小人教案一等奖

  目标:

  1、能大胆尝试用火柴棒拼摆,表现不同的运动姿势并学习恰当的语言表达。

  2、学念儿歌,能根据儿歌的格式用图标,语言仿编儿歌。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准备:

  1、幼儿了解多种运动项目及姿势、动作。

  2、塑料圆片,火柴棒,白纸,黑色水彩笔,儿歌图标一套。

  3、《健康歌》录音磁带。

  过程:

  1、在健康歌的伴奏下,幼儿边跳边唱入场,感受身体的运动。

  2、谈谈自己喜爱的运动及知道的运动项目。

  3、学习儿歌《拼小人》。

  今天有个调皮的小人,它也来和我们一起做运动。听一听他做了那些运动:

  儿歌:拼小人

  火柴棒一根根

  我用棒棒拼小人

  拼个小人立正站

  拼个小人跨步走

  拼个小人打篮球

  拼个小人爬山坡

  小人个个爱运动

  身体健康棒棒棒!

  提问:小人做了哪些运动?(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按儿歌顺序排列)

  你们学会了儿歌吗?我们一起念一遍(带幼儿看图标朗读)

  4、游戏看谁记得快(巩固记忆儿歌,进一步感知儿歌的结构)

  拿掉其中的三——四张让幼儿念——(注意激励表扬幼儿)

  全部拿掉图片看看你们会念吗?(注意激励表扬幼儿)

  5、幼儿操作

  刚才小人做了几种运动,他们还象做别的运动,请你们帮助他。

  用火柴棒、圆片,拼摆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用简笔画按拼的样子记录下来。

  6、纺编儿歌

  1)展示幼儿作品

  2)这些小人还想到儿歌里面去做运动我们来帮助他——选四张幼儿作品组成儿歌,大家一起念一念。(从节奏一样快进行讲评)

  3)再次选四张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节奏来念。

  7、延伸活动:我们帮忙让其他的小人也到儿歌里去运动。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4、拼小人教案一等奖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认知的特点,这阶段的幼儿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喜闻乐见能引起强列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所以,我想到了棒棒糖。我深信幼儿只要听到“棒棒糖”这三个字,几乎都会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这份模拟棒棒糖的操作材料,不仅在认识颜色、发展小手精细到作、锻炼肢体协调能力方面都对幼儿有帮助,而且深得小班幼儿的喜爱!

  活动目标:

  1、能两手较协调地揉搓橡皮泥。

  2、学会在球体上安装小棒。

  3、欣赏自己与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看,老师的口袋鼓鼓的,里面会是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 “听,还有声音呢?到底是什么呢?”揭秘:糖。“是什么糖”(棒棒糖)。

  二、观察棒棒糖的外形,了解棒棒糖的基本特点 “老师手里的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描述:上面一颗糖果是圆圆的,下面的棒棒是长长的,老师还给它编了一个顺口溜:方的糖,圆的糖,安根小尾巴变成棒棒糖,这种是小朋友经常吃的,噢,那老师要问小朋友有没有吃过其它样式的棒棒糖呢?

  三、制作棒棒糖

  .1、小朋友都吃过这种棒棒糖,那小朋友有没有做过呢?今天老师也想动手做一个,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你们自己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棒棒糖,好吗? 先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橡皮泥放在手里,两手对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轻轻的搓成一个圆形小球,咦!老师把它按一个漂亮的小尾巴,这样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棒棒糖,老师很开心。

  现在请小朋友也动手做一做,在动手前老师要说一下游戏规则:

  A、做手工时小嘴巴不能发出声音,要安安静静的。

  B、不能抢别人手里的东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上了。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咦!现在请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举起来,看看和老师的是不是一样的,你们的糖没有小尾巴,现在请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根小尾巴,小朋友自己把小尾巴安在上面。

  四、小小棒棒糖展览会 老师请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拿上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看看他们做得不是很漂亮呀,哦,老师觉得小朋友的小手今天真能干,做的棒棒糖呀都很棒。 教师:小朋友今天开心吗? 幼儿:开心。 教师:小朋友有了开心的事情呀,要学会与别人分享。下面请我们拿起棒棒糖送给后面的听课老师,让他们一起分享一下我们的快乐心情吧。 请小朋友排好队跟老师出去洗手。

  五、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可以看出棒棒糖是孩子喜欢的并品尝过的一种糖果,深受孩子的喜爱。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个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孩子乐意去表现这种他们喜爱的棒棒糖。从目标上看完成的很好,每个目标幼儿表现的都很棒。就活动过程来说,整节课幼儿都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每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在第三个环节时间:“幼儿有没有做过棒棒糖?幼儿说有的时候,老师认为孩子撒谎或者孩子吃过误认为自己做过。”这时老师反复地强调幼儿没有做过,把幼儿的思想往老师的思想上拉。其实这时应该顺着孩子的思路随机应变说:“今天老师也做一下,看看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好吗?”这样会更好些,也能让孩子明白到底什么是做,什么是吃,教师能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参与积极的幼儿,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5、拼小人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感受多种运动姿势,会用简笔画表现一些运动的姿势,并能有节奏地念儿歌。

  2、能根据儿歌的格式,替换中间部分的短句进行仿编。

  3、体验仿编的成功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幼儿谈论过奥运会、全运会或自己参加的多种运动项目及相关姿势、动作。

  2、幼儿初步会念儿歌《拼小人》。

  3、塑料圆片、拼小人用的火柴棒、纸、笔、黑板、诗歌图标等。

  4、《健康歌》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健康歌》,导入活动。

  1、在《健康歌》伴奏下,幼儿边唱边跳进场。

  2、引导幼儿说说:我们做了哪些运动?

  二、复习儿歌《拼小人》。

  1、引导幼儿边看图标边复习儿歌。

  2、幼儿朗诵儿歌2–3遍。

  三、教师指导幼儿仿编儿歌。

  1、谈谈我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运动项目?大,考吧、幼师,你最喜欢的运动项口是什么?

  2、教师以调皮的小人还会做哪些运动为题,引发幼儿的仿编兴趣。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运动项目,启发有困难的幼儿先用火柴棒和圆片拼摆小人的运动姿势,再照样子画。

  4、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作品。

  四、幼儿独立或与同伴合作仿编儿歌。

  1、鼓励幼儿开动脑筋仿编儿歌,提示幼儿注意动词的运用。

  2、集体朗诵仿编儿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6、拼小人教案一等奖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连续剪折的正确方法以及连续剪的特点。

  2、幼儿掌握正确地折剪方法剪出连续的人物图案,创造性的剪出各种连续的图案。

  二、活动准备

  1、剪刀、纸、笔

  2、拉手小人范例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拉手小人范例图:

  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的好朋友与以往剪的单个图案有什么不同。手拉手的好朋友什么地方是连接在一起的。

  2、教师讲解示范手拉手好朋友的折剪方法。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中的步骤图,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2)教师示范折剪拉手小人。

  3、幼儿尝试剪拉手小人,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注意反复折叠时要折整齐、压平。

  (2)指导幼儿剪的时候要注意连接的地方,不要剪段。

  (3)引导幼儿把剪好的作品,贴在纸上,并创造性的添画内容构成有趣的情节。

  4、引导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

  5、继续练习连续剪。

  指导幼儿用四方连续的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1)启发幼儿设计各种不同的四方连续图案进行折剪。

  (2)指导幼儿熟练运用剪刀,注意连接处不能剪断。

  6、活动延伸:在绘画区进行打扮好朋友的练习。

  (1)请一个小朋友躺在大白纸上,其他小朋友将他的身体轮廓画在纸上。

  (2)引导幼儿根据好朋友的轮廓进行合作装饰、打扮,如:设计发型、设计服装、在服装上装饰花纹等。

  7、将自己学到的剪纸本领回家展示给爸爸妈妈看。和爸爸妈妈一起剪出漂亮的四方连续图案带到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

7、拼小人教案一等奖

  设计意图:

  火柴棒是幼儿喜欢而又常见的一种桌面游戏活动,在中班区域活动中,发现很多幼儿喜欢玩小棒,幼儿对此兴趣颇浓。于是组织孩子们收集火柴棒,利用废物在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点,进行创意建构,既能满足幼儿展现自我的愿望,又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火柴棒拼摆小人,学习看不同的动作造型较确切地拼摆出相应的人体动态。

  2、学习俩俩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较确切地拼摆出不同的动作造型活动难点:

  俩俩合作既配合默契又有创意。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底板(上面贴约10×20厘米大小的薄薄的橡皮泥–便于成果展示)圆片、火柴棒若干;木偶3个。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变一变–自由尝试用火柴棒拼各种东西(每人30根火柴棒)

  1、引导幼儿用小棒通过拼摆,使之变出东西。

  ”请你分别用桌上火柴棒摆一摆、拼一拼,把它变成一样有趣的东西来”

  2、请幼儿互相介绍:你用这些火柴棒变了什么?

  3、老师适时演示幼儿创造的图案”火柴棒真好玩,刚才小朋友用火柴棒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有房子、汽车、形状……,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小人(若幼儿没有想到,老师即兴拼摆一个),下面我们就用火柴棒拼小人。”(让幼儿通过自由拼摆,介绍自已联想创造的图案,既交流各自的不同创意,又可拓展孩子不同的联想创造思路)

  二、看一看,变一变–学习用火柴棒拼小人

  1、观察活动

  (1)观察木偶娃娃,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出示3个木偶娃娃)你们看,这些木偶娃娃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娃娃的动态。

  2、观察教师的创作(请个别幼儿摆造型)请几个幼儿模仿木偶娃娃摆出造型,教师根据幼儿摆出姿势,用圆片表示娃娃的头,用火柴棒表示娃娃的身体、手臂、腿的不同姿势。并告知弯曲的手、脚应将火柴棒对折一下再拼摆上。

  3、提出拼摆要求:

  ”两人一组,请一个小朋友先做动作,另一个小朋友看动作用火柴棒把它拼出来,然后再交换另一个做动作,一个拼摆。拼摆时,注意把火柴棒轻轻按入橡泥中。”4、学习用火柴棒拼摆小人引导做动作的幼儿表现出不同身体动作;启发拼摆的幼儿尽可能确切地表现同伴的造型。并提醒幼儿注意弯曲的手、脚火柴棒的运用方法。

  5、鼓励动作快的幼儿在完成一个后继续创造或拼摆不同的造型。

  由自由拼摆迁移到人体造型,一方面让幼儿有意识地学习使用火柴棒的一些技能来造型,同时也让孩子充满自信。再这一环节对幼儿间合作学习的要求更高,幼儿只有互相沟通、共同表现,才能把造型很好地完成,这对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6、交流展示成果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做一做你拼的动作造型,大家评一评拼得像不像。

  2、请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某一拼摆的造型动作。

  (体验造型过程的快乐)

8、拼小人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用火柴棒拼摆,创造性的拼出人的各种运动姿势,大班综合活动教案:拼小人。

  2、能有规律的念儿歌,体验仿编成功的愉悦。

  3、感受多种运动姿势,会用简笔画表现所拼姿势。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多种运动项目及姿势、动作。

  2、火柴棒,白纸,水彩笔。

  3、《运动员模仿操》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在《运动员模仿操》的伴奏下,幼儿边跳边唱入场,感受身体的运动。

  小朋友春天到了我们一起来做运动锻炼身体吧。

  2、谈谈自己喜爱的运动及知道的运动项目。

  我们都做了哪些运动?你还喜欢哪些?

  你来做一做,我们来猜一猜

  3、学习儿歌《拼小人》。

  今天有个调皮的小人,它也来和我们一起做运动。听一听他做了那些运动:

  儿歌:拼小人

  火柴棒一根根

  我用棒棒拼小人

  拼个小人立正站

  拼个小人跨步走

  拼个小人打篮球

  拼个小人爬山坡

  小人个个爱运动

  身体健康棒棒棒!

  提问:小人做了哪些运动?

  这个儿歌有什么特点?我们念的时候要怎么样?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4、幼儿学习用火柴棒拼小人。

  (1)幼儿用火柴棍拼小人。

  下面我们就来拼拼小人。儿歌里的小人是立正站?怎么拼呢?哪个小朋友来试试。

  (2)学习用折断或链接的方式拼小人弯曲的环节。

  拼个小人跨步走。请个小朋友上来做跨步走的动作。大家看,他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我们先拼身体,你们看,他的手是什么样的。他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脚呢?前面的脚是弯的,怎么拼这个弯的脚呢?

  哪个小朋友来试试。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你们看!这是一根火柴棍,我把它怎么样了呢?那你们看它是不是弯了呢?小朋友的方法真好,老师这也有一种,如果你不想折断火柴棒的话,还可以用两根火柴拼一起,你们看,弯弯的腿就拼出来了。

  (3)幼儿拼篮球

  这是拼个小人跨步走,拼个小人打篮球怎么拼。谁愿意来做个打篮球的动作。大家看他的手是怎么样?请个小朋友上来试试。先拼身体,两只手是往上的,一只脚直,一只脚弯的,弯的怎么拼?

  (4)示范记录

  对了!大家看这是打篮球,小朋友用火柴棒拼出来了,就用笔把它记录下来。

  先画一个圆圆的头,然后是身体,下面两只手都是往上的,我最后画脚,一只脚直的一只脚弯的,这样就记录好了。你还可以添上篮框和球。

  5、幼儿操作

  (1)幼儿在桌上自由拼出小人的各种动态,并用水彩笔将所拼的运动记录下来。

  刚才儿歌里的小人做了几种运动,他们还想做别的运动,请你们帮助他。我们小朋友也来试试用火柴棒拼小人,看看谁拼的多,谁拼的小人最爱运动。

  用火柴棒拼摆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用简笔画按拼的样子记录下来。

  (2)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6、纺编儿歌

  1)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展示在白板上,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所画的小人是什么动作。

  2)这些小人还想到儿歌里面去做运动我们来帮助他–选四张幼儿作品组成儿歌,大家一起念一念。(从节奏一样快进行讲评)

  3)再次选四张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节奏来念。

  7、延伸活动:我们帮忙让其他的小人也到儿歌里去运动。

9、会动的小人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延伸的科学探索活动,在《铁皮人》活动中,幼儿制作铁皮人的兴趣非常浓厚,做出了可爱的、造型各异的铁皮人,同时也由此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如果我们做的铁皮人会动是不是更好玩?怎样才能让铁皮人动起来?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操作,探索让小人动起来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索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运用磁性原理制作并操作游戏材料,让可爱的小人动起来。

2、体验科学探索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铁、小铁片、回形针、塑料片、积木、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初步探索

1、每位幼儿手拿一个小人。

师:我们要让手里的小人动起来,那怎么样才能让他动起来呢,请你想个办法吧!请幼儿尝试各种办法让小人动起来。

2、请幼儿说说,试试,你是怎么让小人动起来的。

二、猜猜我的小人是怎么动的

1、请老师的小人出场。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人,我也有一个办法让他动起来,想一起看看我的小人是怎么动的吗?教师操作小人动起来。

2、幼儿猜猜,为什么老师的小人可以不用手推(或不用嘴吹等)便可以动起来呢?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进行合理想象。

3、揭密神奇之处。

师:原来老师手里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吸铁石,小人就是跟着吸铁石的移动动起来的。提问:那么是不是有了吸铁石小人就一定可以动起来呢?

4、请第二个小人(未在小人底部固定铁制品)出场。请一位幼儿操作,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小人有了吸铁石的帮助,但是还是没有动起来呢?

第二次揭密:原来还得有一样东西和磁铁配合才能让小人随着吸铁石动起来。那么,究竟小人还需要谁的帮助呢?

三、你的小人也能这样动起来吗

1、请幼儿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运用磁性原理制作游戏材料,让小人动起来。

师:桌上有很多材料,你去试一试这些不同的材料,看看什么材料是能够让小人随着吸铁石动起来的。

幼儿探索,教师根据幼儿能力,适当给予指导;鼓励幼儿尝试探索所有的材料。

2、发现规律。

请幼儿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材料是可以让小人在磁铁的吸引下动起来的?什么材料又不能帮到小人呢?

3、找到规律,揭示磁性原理:原来吸铁石是有磁性的,它可以吸起铁制的物体,像铁片、回形针,当把它们固定在小人的底部时,手移动吸铁石,小人就会跟着吸铁石一起动了;而当塑料片、积木这样不是铁制的物体固定在小人底部时,它不会跟随吸铁石一起走的。

四、看看谁的小人跑得快

1、热身运动。分组进行,看看哪队的小人跑得又快又稳。

2、调头接力赛。分组进行,要求跑完跑道后调头,中途小人停住不走了,要用吸铁石吸住他继续前行,不能借助手来帮忙,率先跑完六人的组获胜。

五、游戏结束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10、哈哈小人的教案一等奖

  一、 活动目标

  1. 尝试绘画哈哈小人,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 感 受小人不同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纸、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画小人,画什么样的小人呢,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二)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 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

  2. 幼儿在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三)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 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

  师:这次我们画在黄色的纸上,要求:一画的顶天立地,二是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小人,三是不要打开这张纸。

  2. 幼儿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 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4. 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小人”的变化,并尝试寻找其中的秘密。

  总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就能变长。

  5.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 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 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延伸活动:如果把纸再怎么折,或尝试画别地东西,又会有什么好 玩的发现呢?

11、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串红,知道一串红是花,它的花是红色的、一串一串的。

2、学会用棉签画出一串红。

3、知道花儿是不能摘的,是让大家欣赏的。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棉签每人一根,红颜料一组一份,画有叶子的白纸每人一张,一串红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老师:

今天,袁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盆非常漂亮的花,想不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呀?(播放一串红图片1)谁能说出这是什么花?(教师告诉幼儿这种花的名字叫“一串红”。)请你们看看花是什么颜色?(红色)

二、观察一串红的花和叶子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一串红的花长得像什么?(播放图2)(一个接着一个相连在一起的,有点像一串串的鞭炮。)一串串的小红花长在什么地方?(长长的花茎上。)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椭圆形)什么颜色?(绿色)它可以种在花盆里,也可以种在土地上。(播放图3)让幼儿欣赏种在泥土上一大片的美丽景象。

三、讲解、示范一串红的绘画过程。

1、老师今天带来了蜡笔、棉签和颜料,我们要用它们来画一串红。

我们先用绿色的蜡笔给它图上绿绿的叶子和花茎。(教师边师范涂边强调要沿着轮廓线里面图,不能涂出去了,长了小刺就难看了!)

2、(边示范边讲解)然后我们用棉签轻轻地沾一下红颜料,开始来点画花朵了。小朋友要注意,一串红的花红红的,很漂亮,它是长在花茎上,左边一排,右边一排,就象小朋友排队一样,排得很整齐的。

3、谁也想来试一下画一串红的。(请个别幼儿上试画。)

四、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教师显强调几点操作的注意事项:

1、棉签要放在盘子里,花要画在茎上,颜料只能画在纸上,不能画在其他的地方。手脏了可用抹布擦干净。要保持画面干净。

2、有几根茎就画几串。

五、活动评价: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个别展示几幅美观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来评价。

12、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

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黑色水粉颜料,彩笔,画纸,抹布。

环节教师行为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三、教师示范讲解画法。

四、交代作画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欣赏作品。

六、结束活动

1、手指歌导入

2、猜谜语;小小动物圆溜溜,细长尾巴游啊游。游来游去找妈妈,长大以后吃害虫。

教师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群结伴?

4、出示青蛙图片,引出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颜x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画尾巴的时候,用彩笔画上弯弯细细的尾巴,这样小蝌蚪就在游动了。

小结: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游,只要把尾巴画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画完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3、大胆作画,保持画面整洁。

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黑板,幼儿观看作品,教师给予简单评价。

幼儿集体唱《我上幼儿园》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13、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目标:

1.幼儿掌握画圈的技巧

2.培养幼儿喜欢,爱护小鸡的美好情感

准备:1.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轻音乐

2.母鸡图片,小鸡出壳视频,课件

重、难点:

重点:培养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对小鸡的爱护之情。

难点:学会怎么画圆并知道在纸中间进行作画。

过程:

(一)引入

1.“今天美丽的鸡妈妈要带可爱的鸡宝宝来晒晒太阳,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

2.“好啦,现在快找到一个小座位坐好吧!”

(二)进行

1.“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是圆的胖乎乎的,毛茸茸的)

2.播放视频

3.“小鸡孵出来了,先出来一个圆圆的头。”(边说边用手画一个圆)

4.“那它是用什么啄破蛋壳的呢?”

5.“圆圆的头出来了,现在圆圆的身体也要出来了!”(边说边用手画)

6.“那小鸡在散步时需要用到小脚和爪子,我们一起把它画出来好不好?”

7.“现在我们一起对小鸡说:“小鸡宝宝,快快睁开你的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吧!”

8.“小鸡在哪里散步呢?在草地上,草地上有没有小花儿?把圆圆的小花也画上去吧!”(画草地和花)抬头看看天空上有什么?有个圆圆的太阳。(画太阳)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现在,请你们把其他的鸡宝宝请出来吧!注意它的头和身体都是圆圆的,你在画圆的时候,一定要把从开始画的点把结束时的点连在一起,让两个好朋友见面!”

2.“如果你的小鸡破皮了,那它就该疼了,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都是最认真最有爱心的,所以一定不要让小鸡受伤”

3.“小朋友们在画的时候,小手要像握小花一样握住它,还有就是在中间画,这样所有小朋友就都能看见”

4.“你用哪根笔就拿哪根笔,如果你先不用它,就让它在小筐里休息休息。用完的小笔请你把它的小帽子盖好,把它放回小筐里休息一下”

(四)结束

“现在,请画完的小朋友,轻轻的把小椅子插好后,双手捧着送给鸡妈妈吧!”(播放《小小蛋儿把门开》)

14、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的角色和情节,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来表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3、学说短句:“***,快来帮我拔萝卜”。

4、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完整的短句表现故事中各角色的声音,以及表情、动作;

难点:听故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萝卜、老爷爷、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耗子的指偶和相应的粘贴图片教具;

2、《拔萝卜》的挂图一套;角色头饰一套。

3、知识准备:知道萝卜是长在地底下的;并初步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1、分段听录音讲故事《拔萝卜》

(1)提问:“谁种了一个大萝卜?”“谁来拔萝卜了?”“老公公拔出萝卜了吗?”“怎么办?”(让幼儿发散思维想出不同的办法来帮助老公公)

“老公公叫谁帮助他一起拔?他怎么喊的?”“老婆婆叫谁帮忙?怎么喊的?”“小姑娘叫谁帮忙?怎么喊的?”“小狗叫谁一起帮忙?怎么喊的?”“小猫叫谁帮忙拔?怎么喊的?”(学习并运用短句“***,快来帮我拔萝卜!”)“为什么小耗子来了萝卜就拔出来了?”

“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为什么呢?”“如果老婆婆、小姑娘等不来帮忙能拔出萝卜来吗?”

2、看贴图教具讲故事:

提问:(1)“萝卜长得怎么样?老公公见了怎么样?拔不出来老公公会怎么样?怎样着急的喊的?”(依次让幼儿运用短句学说各个角色的话并表演各个角色的声音、语气、动作。)

(2)“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大家都会怎样做,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

3、木偶剧场: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分别讲述不同角色的语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讲述的兴趣;

4、表演区里投放《拔萝卜》的一套挂图,头饰和幼儿尝试表演故事;

在语言区里投放《拔萝卜》的指偶和背景图,和幼儿一起分角色复述故事;

15、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新年刚过完,小朋友们的家里一定还有一些没有吃完的糖果,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漂亮的糖果纸,总觉得把它直接丢掉很可惜,它还应该有些别的用途,那些颜色鲜艳的糖果纸可以折出很多可爱的造型,比如说小动物、小人、植物······教会孩子们有些东西不一定要丢掉,它们还有一些其他的用途,初步教会他们废旧材料的再利用。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的知识。

2、利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可以自己完成折叠小人的工作。

3、在折叠的过程中能初步掌握折叠的技巧。

4、能够较熟料的掌握折叠糖果小人的步骤。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折叠的技巧。

2、能够较熟练掌握折叠糖果小人的步骤。

3、知道哪些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

活动准备

果盘、糖果(带有鲜艳颜色的糖纸)、手工剪、图画纸一张、胶棒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问幼儿过年的时候喜欢吃什么?

2、教师把准备好的果盘端出来,里面装有五颜六色的糖果。

3、分享糖果,告诉幼儿糖果纸不要丢,它还可以做成小人。(引起幼儿兴趣)

4、拿出做好的糖果纸小人给幼儿展示,引起幼儿想学做的兴趣。

二、基本环节

1、教师先完整的演示一遍折叠的过程。

2、分步教会幼儿折叠的过程,在此期间学会并掌握基本折叠技巧。

(1)把糖纸展平,像叠纸扇子或者百褶裙那样,折起来。就是,先折一道。

(2)翻过来再折一道。

(3)直到全部折完,打开的样子有点儿像百褶裙。

(4)收拢起来,就是一长条了。

(5)打个结。打结的时候,注意结的两端呢,需要弄得一端长点儿一端短点儿。

(6)把短的那端撕成三份,分别是胳膊和脑袋。(撕不成的用剪子剪一个小口,再撕)

3、在幼儿折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4、有能力的幼儿还想折,教师应该发给糖果纸,并给予鼓励。

三、结束环节

比比谁的糖果小人最漂亮。

四、延伸环节

发给幼儿图画纸一张,胶棒一个,把自己折叠的糖果纸小人两个或者三个摆成各种造型,比如:跳舞的造型,摆好用胶棒固定在图画纸上,做成一幅作品,名字叫《会跳舞的糖果纸小人》。告诉幼儿还有哪些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比如:饮料瓶、废布头······

教学反思

当糖果拿出来的时候,幼儿看见了,都想要,这时候我会适当提醒幼儿,有好东西的时候应该拿出来和小朋友们分享,让幼儿体会分享的快乐。在展示糖果纸小人的时候,幼儿特别有兴趣,有的幼儿还主动问我这是怎么做的,让我看到了幼儿爱学的一面。在教折叠的过程中,反复折是一个难点,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折得宽度过大,有的幼儿折得不齐, 中间打结处需要教师的帮助,我觉得幼儿的动手能力方面还是应该要加强锻炼。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快乐。

16、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老师展示出创作的各种作品激发孩子想创作的兴趣,表达设计的意图。

【活动目标】

尝试用排序的方法装扮设计袜子,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表现;体验创作设计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创造想象不同的花纹

2、能表达自己设计的理由。

【活动准备】

袜纸样人手一份、双面胶、记号笔、银笔、剪好的小花花和蝴蝶结、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小朋友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这些衣服是哪里的?谁做的呢?为什么都不一样呢?是谁设计的?你们想当小小设计师吗?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名设计师好不好?你想当吗?你会设计吗?你准备怎么设计?

二、观察比较,引导发现

1、材料:展示老师的作品看看是谁把这些袜子设计得打扮的这么漂亮啊?

2、花纹:黑笔宝宝画了什么花纹啊?

银笔宝宝帮袜子装上了闪闪发亮的银光灯

小朋友还能想出什么花纹?

3、边观察,边演示

1)撕去袜统上的双面胶,粘上剪好的小花花或蝴蝶结

2)用黑笔宝宝画上袜统下的花纹、周围的花纹、中心花纹

3)用银笔宝宝点缀,画上闪闪发亮的银光灯

4)撕去袜子后面的双面胶

5)找到另一边的也设计一下

三、创作表现

1、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双漂亮的袜子?

2、教师重点指导

1)粘小花花时,要一小块一小块粘

2)画花纹时,要画得大些,鼓励幼儿创造想象不同的花纹

3)先画花纹再装扮

4)颜色和材料的运用要用排序的方法

3、你们只设计袜的一面,另外一面是空白的好看吗?

四、展示交流

幼儿带着自己设计的袜去找好朋友展示幼儿的作品,体验设计制作袜子的快乐,讲出设计的理由。

【教学反思】

整节课孩子们的课堂气氛很活跃,掌握的基本的要点。充分发挥了动手的操作能力,有部分幼儿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完全不按照老师的方法自己画出了很美观的图形。大多数孩子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作品。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选择材料上多样化一些,不仅仅是袜子,应该还有剪好的衣服、裤子、鞋子、帽子、围巾等等。这样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也能使孩子们有选择的余地。

17、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学习观察的方法。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葡萄园:红、绿、紫的葡萄及模型、图片、范例;

在走廊布置葡萄架(让幼儿挂葡萄作品);

油画棒;胶水;绉纹纸;蜡光纸;颜料;棉签;橡皮泥;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参观葡萄园的活动及要求。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参观葡萄园,”“你们注意看看葡萄宝宝有什么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把你发现的秘密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2、幼儿自由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材料制作的葡萄。

3、集中谈话,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葡萄。

①师提问:“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葡萄表现出来?”

②师根据幼儿的方法,出示相应的葡萄作品,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

5、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

A组:蜡光纸条粘贴成一圈圈的进行制作葡萄

B组:绉纹纸团成球,再粘贴在底板上制作葡萄

C组:用手指醮颜料印葡萄

D组:用棉签画葡萄

E组:用橡皮泥团圆制作葡萄

6、将制作好的葡萄分类挂到葡萄架上进行欣赏,体验成就感。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神,在美术活动中我选择了让幼儿易于表现的棉签画“葡萄”,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18、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表现花的基本特征,运用多种色彩作画。

2、在拼贴过程中,感受蝴蝶翅膀的对称。

3、初步感知构图,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蝴蝶,欣赏过各种美丽的花。

物质准备:教师事先在瓷砖墙上画出各种颜色、形状的花,颜料(稍稀释),排笔、棉棒,塑料图形片(用水沾湿),蝴蝶头饰,抹布,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音乐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蝴蝶宝宝和妈妈一起出去飞一飞、玩一玩吧!

放音乐,教师与戴蝴蝶头饰的幼儿共同舞蹈。

二、 谈话活动,引发幼儿观察。

师:宝宝们,我们到花园里采花蜜吧!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样的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观察,并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花儿有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花瓣,有的开放了,有的没开放,是包在一起的。

师:可是这个花园只有这么几朵花,不够我们来采花蜜,怎么办?

三、 提出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你想种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花瓣的花?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师:那我们把花种在花园的什么地方?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在花园里种出不同形状花瓣、不同颜色的花。

2、用塑料片片拼一拼,找出更多的蝴蝶朋友和我们一起玩。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不同形状花瓣、不同颜色的花,提醒幼儿注意拼贴蝴蝶翅膀是对称的,注意画面中的蝴蝶和花的位置。

四、 展示幼儿作品,欣赏评价。

师幼共同欣赏集体作品。

在音乐声中,师幼共同采花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动手制作的环节中,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大胆创新进行再创作活动,从动手制作中了解形态对称的特点和色彩协调要素,激发幼儿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兴趣。在评价的环节,采取“展览”的形式进行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收获,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19、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幼儿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习惯用水彩笔和油画棒,对于一些特殊的绘画方式不能很好的运用,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并和教师一同进行了教室环境布置,使每位幼儿都有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2.能大胆选择色彩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3.体验鱼儿孤独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

2.每位幼儿热带鱼(胸饰)、4个大小不一的瓶盖,抹布。

3.已调好红、黄、绿、紫四种颜色水粉。

活动过程:

1.《鱼儿好朋友》

――幼儿跟随《鱼儿好朋友》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

――幼儿依次在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面前坐下。

――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一条鱼的图片。

――教师跟着音乐讲故事:“我是一条孤单的鱼,在大海里孤单的游来游去,没有朋友。唉!

――提问:鱼儿怎么了?(它孤单,没有朋友)

――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愿意)

――幼儿将身上的鱼儿拿下贴在海洋图上与小鱼做朋友。

(设计意图: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溶入到环境中,体验鱼儿孤独的情绪。)

2.引出课题

――我现在有这么多朋友,我好开心,想吐泡泡,你们和我一起吐泡泡吧。提问:你们知道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吗?

――我在水里为什么要吐泡泡。

――我们怎样吐泡泡?(水彩笔画,用纸贴等)

――今天我没有带这些东西,但我带了其他两样东西,出示水粉和瓶盖。

――请幼儿观察瓶盖的形状。请幼儿想办法画泡泡。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鱼儿快乐的心情,)

3.教师示范、幼儿操作。

――教师示范用瓶盖印画。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时用抹布擦去。

――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新的绘画方式)

4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印的泡泡,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意图:评价幼儿作品,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5结束部分

――幼儿和教师跟着《鱼儿好朋友》的音乐游出教室。

(设计意图:头尾呼应,结束活动)

20、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2、学习画西瓜的方法,以及使用棉签。

3、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素描纸若干、黑色水彩笔、棉签、准备好的深绿与浅绿颜料。

2、多媒体课件、视频《猪八戒吃西瓜》、轻音乐1首。

3、教师范画1张、食物西瓜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引入语:今天老师请来一位神秘的客人,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猜一猜他是谁呢?

2、出示孙悟空图片问道:”看这是谁!””孩子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你们喜欢我吗?””为什么喜欢我”

3、孙悟空的本领很大但是呢今天他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小朋友看一看他遇到了什么难题(观看视频猪八戒吃西瓜)引出问题:师问:”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答:”(猪八戒吃西瓜)”。

师问:”猪八戒把西瓜切成了几块?”答:”猪八戒把西瓜切成了4块”。

师问:”最后谁吃了西瓜?”答:”猪八戒”。

4、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学习画西瓜。

5、观察西瓜图片认识西瓜知道西瓜的特点、颜色、花纹。

6、幼儿画西瓜:”那我们一起为孙悟空解决问题吧!我们开始画大西瓜吧!”

7、小朋友边说儿歌边画大西瓜。

8、复习画西瓜的步骤,教师讲解画西瓜轮廓用黑色水彩笔,引导幼儿为西瓜涂色时如何使用棉签。

9、聆听轻音乐孩子们开始画大西瓜。为幼儿制造良好的氛围。

四、拓展

切开的西瓜:遥远天边,半个月亮,变成小船,星星来坐。

五、评价与鼓励

小朋友们画的真棒呀。快快让客人老师看一看我们小朋友们画的大西瓜吧。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按一定的顺序画西瓜,画出半圆形切片西瓜。在提出绘画要求的环节,要求太多,与讲解示范重复,没有突出要求重点。指导重难点不突出,在点画西瓜籽可以用棉签,这样幼儿衣服、手指不容易脏,卫生。

21、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刚入小班的幼儿,对一切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求知欲也比较浓,特别对于画画特别的喜爱,经常对走廊里的画欣赏来欣赏去的。还嚷着也要画 ,为了满足孩子的这种良好的求知欲,设计了活动。

活动目标

1、 会用各种材料在报纸上大胆的作画。

2、 体验活动时愉悦的情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重点难点

幼儿能大胆的使用各种材料在报纸上作画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马克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笔、各种水彩水粉颜料若干。

2、 场地布置:地上、桌上、墙上、画架上铺满报纸。

3、CD片《排箫合集》及CD放音机。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到布置有报纸的室内谈话。

(1)这里有什么?(报纸)

(2)报纸都放在哪里了?

(3)报纸上可以做什么?

2、幼儿和教师讨论“可以在报纸上画画”。

(1)用什么来画呢?

(老师介绍各种绘画材料:马克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笔等,想用哪种材料就用哪种材料。)

(2)怎么画呢?

(幼儿讨论后,教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要画大大的。

3、幼儿尝试、体验在报纸上画画。(播放CD片《排箫合集》)

4、幼儿、老师一起谈谈画在报纸上的画。

总结:我知道呀,你们每一个小画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故事,那你们回家可别忘了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噢!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的去尝试,给幼儿充分的选择余地,创作氛围也很轻松、自由。场地的布置和音乐的播放营造的氛围很愉悦。幼儿大胆作画,整个过程犹如在开展一个小型的绘画游戏。效果很好。

22、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毕加索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

2、尝试运用图形、线条表现五官的变化。

3、在集体面前愿意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裁成方形的彩色涤纶纸、毕加索美术作品若干(局部)、红、黄、蓝、绿水粉颜料(稀释)、排笔、瓷砖、画纸、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照镜子和照哈哈镜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可真漂亮,你们想看看自己吗?老师带来了一种有趣的“镜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美不美?

幼儿运用涤纶纸观察自己五官的变化。

二、欣赏毕加索作品,体验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

师:我们的小脸变的真有趣,有一位画家,叫毕加索,他也喜欢玩变脸游戏,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变脸的。

出示作品引导幼儿观察。

师:画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成了什么?(线条、色彩、图形等)这些脸和我们平常的脸一样吗?幼儿讲述,教师总结(真能干,画家用线条、图形、和漂亮的颜色把脸上的五官进行了变化,这样是作品看起来更有趣,是画面更美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也来学学毕加索玩有趣的变脸游戏好吗?你想怎么变脸?

幼儿自主讲述,教师重点帮助幼儿了解可以运用线条、图形来变脸。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随机指导。

(1)、画出变形的脸,在上面运用线条、图形和美丽的颜色画出变化的眼睛、嘴巴、鼻子等。

(2)、能大胆换颜色,尝试使用每一种颜色。

(3)、用完的排笔放在颜料盒子的旁边,以免弄脏颜料。

幼儿作画,教师随机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夸张的变形,对于幼儿独特的表现方法给予肯定,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模仿画家的作品进行表现。

五、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评价。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画哪里最美最特别!

2、互相欣赏,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获得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23、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糖果纸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海浪的变化,运用直线、曲线、电话线、螺旋线表现海浪。

2、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小蜗牛指偶、蓝色天空背景图、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的海浪(直线、曲线、电话线、螺旋线)蓝色天空背景图人手一张,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一天,小蜗牛呆在树林里时间太长了,它听小螃蟹说大海可漂亮了,它就决定去海边看海。

二、边讲故事边示范

1、 师:早上它出发的’时候大海还没有睡醒呢!

教师出示2种线条 1.直线 2. 波浪线 你会选择用哪种线条表示大海睡着呢?

幼:直线

师:从框的这一边画到另一边

2、师:到了中午,海面上微微吹起了海风,有点像哪种线条呢?

幼:波浪线

师:从框的这边画到框的那条边

3、师:下午的时候,海面的风越吹越大,海面上的波浪渐渐地泛起了浪花,可以用哪种线条来记录呢?

师:你会不会画这种线?请个别幼儿画一画。 电话线

4、 师:到了晚上,海面被风一吹海浪开始跳舞啦,你有没有见过这种线条呢?(出示螺旋线)

你会不会来画一画这种线条呢?绕毛线就是螺旋线。当海浪跳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这种螺旋线表示。

三、统一示范,交代画画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把小蜗牛看到海浪的样子记录下来呢?

幼:想

师:在同一张纸上画 没睡醒的大海,画什么线条?

幼:直线

师:泛起小波浪的大海画什么线条?

幼:波浪线

师:泛起浪花的大海画什么线条?

幼:电话线

师:跳舞的时候画什么线条呢?

幼:螺旋线

四、作品展示

五、延伸活动

师:最后海浪跳舞时候的线条是什么线?

幼:螺旋线

师:螺旋线和小蜗牛的什么很像呢?

幼:壳

师:下次我们用螺旋线来学画小蜗牛,

到时候我们画上一群小蜗牛一起来看海吧!

活动反思:

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多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给予有创意的幼儿,模仿得较好的幼儿适当的肯定与赞扬,同时一定不能忽略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加强对这些幼儿作品的指导工作。

24、《哈哈小人》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活动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听说大三班的小朋友本领很大的,所以要考考你们。你们听好他的要求,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师:你画的小朋友怎么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25、《哈哈小人》教案一等奖

  一、 活动目标

  1、尝试绘画哈哈小人,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感 受小人不同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纸、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画小人,画什么样的小人呢,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二)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

  2、幼儿在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三)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

  师:这次我们画在黄色的纸上,要求:一画的顶天立地,二是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小人,三是不要打开这张纸。

  2、幼儿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4、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小人”的变化,并尝试寻找其中的秘密。

  总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就能变长。

  5、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延伸活动:如果把纸再怎么折,或尝试画别地东西,又会有什么好 玩的发现呢?

26、《哈哈小人》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

  活动准备:

  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20支、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2、比较各自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师:你的小人什么地方断掉了?断开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

  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

  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

  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五、拓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师:如果我把这张纸换个方向小人会变成什么样呢?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是通过让幼儿画小人来体验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现象,并且通过三次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使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秘密,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虽然画的小人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蕴含了一种比较复杂的规律,这是一次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能够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有许多幼儿都能够延伸小人的头、手臂、身体等。如果,能够在讲评时,能在投影仪上示范幼儿小人变长的过程,那效果会更佳。活动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美术活动,以往一直以为美术活动很难在公开教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场的热闹和丰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开始思考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27、《弹簧小人》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认识圆柱螺旋弹簧,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特点。

  2、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制作有趣的弹簧小人。

  【活动准备】

  各种不用的弹簧、吃剩下来的废旧果冻盒子、橡皮泥、毛根、双面胶、圆形纸片、记号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弹簧小人。

  1、师:宝宝们,老师这里有一段好玩的视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了解小人动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有弹簧。

  教师小结:原来小人脚下装了弹簧,弹簧有弹力,所以小人可以前后左右的动起来,我们叫它“弹簧小人”。

  2、幼儿玩弹簧,观察并说说弹簧的特点。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弹簧宝宝,请小朋友们玩一玩。

  师:弹簧是一圈圈螺旋环绕的,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距离短弹力就轻,距离长弹力就强。(出示弹簧图片)

  二、制作弹簧小人。

  1、师范自制弹簧小人,引出制作弹簧的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弹簧小人,制作弹簧小人最主要的就是弹簧,那我们先来制作弹簧。毛根围绕铅笔一圈一圈缠绕,缠绕的时候注意每圈都要紧挨着,最后把毛根从铅笔里推出来的时候用力要均匀,这样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然后把自画像贴在制作好的弹簧上,另一头插在装有橡皮泥的果冻盒里,弹簧小人就制作完成了。小朋友们也来制作一个弹簧小人吧。

  2、幼儿看流程图制作弹簧小人。

  教师巡回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

  三、分享成果。

  1、幼儿相互分享,介绍自己的弹簧小人。

  2、教师小结:弹簧受到外力的作用,可以压缩、可以拉伸,还可以变形。我们生活中有一些物体是根据弹簧的这个原理来制作的。(出示图片,向幼儿简单介绍生活中的弹簧制品。)

  【活动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弹簧这个原理制作的物体,我们回去找一找,下节课再来告诉我,好吗?

28、《哈哈小人》教案一等奖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对此更是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一样。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活动抓住大班幼儿喜欢画画的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其探究兴趣,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

  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框红色、绿色各6个;黄、红两种折好的长方形纸,每人1张,没有折过的绿色纸每人一张;记号笔每人一支;作品展板一块。

  2、经验准备: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擅长画什么。

  师:你最擅长画什么?

  幼:小兔子(哦,你最擅长的是动物)、汽车(交通工具是你最拿手的)、大树(哦,你植物画得不错,是吧)、妈妈(哦,你妈妈听了肯定很开心)……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今天汪老师也想请大家来画一幅画,请大家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什么叫“顶天立地?”

  师:就是头顶天,脚踩地,所以要画得高,画得大,撑满整张纸

  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3)幼儿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幼儿操作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要“头顶天,脚踩地”。

  (评析: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强调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是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

  2、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这张黄色的纸和刚才的那张有什么不一样?

  幼:被折过了。

  师:请小朋友在这张折过的,有折线的纸上同样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提醒:不受折线的影响画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师:小人怎么啦?哪里断开了?

  幼1:手断开了。

  幼2:身体断开了。

  ……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师: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怎么连?

  幼儿上台尝试连线。

  师:在折痕断开的地方上下(左右)连起来,断开的地方都要连起来。

  (4)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师:你想让小人的哪里变形?

  幼:头变形、脚变形……

  师:想想应该怎么画呢?

  师:把要变形的部位画在折线上,把断开的地方用线连起来。

  师:画一张与众不同的。

  (评析:此环节幼儿尝试在折线上画“小人”、连线,通过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而这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幼儿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观察、讨论最有创意的作品

  师:你觉得哪张作品最有创意,变形以后像什么?

  (2)欣赏课件各种动植物、水果、交通工具的变形效果。

  (评析:此环节幼儿相互讨论有创意的作品将活动推向高潮。欣赏课件部分又一次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29、哈哈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活动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听说大三班的小朋友本领很大的,所以要考考你们。你们听好他的要求,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师:你画的小朋友怎么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30、哈哈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目标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准备

操作材料:手工纸(折过与未折过的纸)、记号笔、词条、范例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孩子们也不例外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更是对此喜爱有加,简单的小人绘画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具任何挑战性,但在美术活动中融入探究的环节,这对于有一定绘画技能和对事物、位置有一定经验的大班孩子来说更具吸引力,本次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表现的“小人”造型,会因折线的关系身体部位将发生变形夸张,充满童趣,能引发幼儿的探索和创造力。

活动预设方案:

1、“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上大班了,孩子们你们长大了,而且我发现你们的本领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画画的本领,会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我要问问大家,你最喜欢画什么?

(2)教师:大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今天,我又要请大家来画画了,画什么呢?(出示词条)

(3)教师:没错,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孩子们,什么是“顶天立地”?

教师小结:就是要顶到最高的地方,站在最下面。

(4)教师:(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顶天立地的小人,请你们仔细观察小人的模样和大小,然后自己也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5)幼儿操作,并比较作品与范例之间的差异

2、“小人”与折纸

(1)教师:会画顶天立地的小人了,现在我要请你们玩接下来的游戏。

(2)教师:(出示两张纸)看,这两张纸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接下来,我要请你们在折过的纸上再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重点提示:不可以打开这张折过的纸

(3)幼儿操作,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4)引导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教师:孩子们,请你们将纸打开,咦,你发现了什么?

(5)探索发现“小人”变化的原因

教师小结:原来断开的地方和纸上的折线有关系,哪个部分画在折线上,当你打开的时候,这个部分就会断开。

(6)教师:孩子们,你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断了的地方连起来?(引发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接起来)

(7)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8)幼儿操作,并展示作品

教师小结:瞧,“小人”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只要你想让小人哪里变长,你就把要变长的东西画在折线上,这样你们的一个个“小人”就会变成大巨人。

(9)幼儿第三次操作

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

3、哈哈小人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引发思考

教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把“小人”变成了“大巨人”,那你能把“大巨人”变回成“小人”吗?(引发幼儿探究折纸的方法)

31、哈哈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对此更是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一样。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活动抓住大班幼儿喜欢画画的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其探究兴趣,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条件,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

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框红色、绿色各6个;黄、红两种折好的长方形纸,每人1张,没有折过的绿色纸每人一张;记号笔每人一支;作品展板一块。

2.经验准备: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擅长画什么。

师:你最擅长画什么?

幼:小兔子(哦,你最擅长的是动物)、汽车(交通工具是你最拿手的)、大树(哦,你植物画得不错,是吧)、妈 妈(哦,你妈 妈听了肯定很开心)……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今天汪老师也想请大家来画一幅画,请大家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什么叫“顶天立地?”

师小结:就是头顶天,脚踩地,所以要画得高,画得大,撑满整张纸

课件:

生动形象地展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3)幼儿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幼儿操作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要“头顶天,脚踩地”。

(评析: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强调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是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

2.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这张黄色的纸和刚才的那张有什么不一样?

幼:被折过了。

师:请小朋友在这张折过的,有折线的纸上同样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提醒:不受折线的影响画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师:小人怎么啦?哪里断开了?

幼1:手断开了。

幼2:身体断开了。

……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师: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怎么连?

幼儿上台尝试连线。

师小结:在折痕断开的地方上下(左右)连起来,断开的地方都要连起来。

(4)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师:你想让小人的哪里变形?

幼:头变形、脚变形……

师:想想应该怎么画呢?

师小结:把要变形的部位画在折线上,把断开的地方用线连起来。

师:画一张与众不同的。

(评析:此环节幼儿尝试在折线上画“小人”、连线,通过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而这里的多媒体

课件

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幼儿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观察、讨论最有创意的作品

师:你觉得哪张作品最有创意,变形以后像什么?

(2)欣赏课件各种动植物、水果、交通工具的变形效果。

(评析:此环节幼儿相互讨论有创意的作品将活动推向高潮。欣赏课件部分又一次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三、活动反思

哈哈镜中人物的夸张形象常常让人嬉笑不已。

孩子们对此更是喜爱有加。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由于画在了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非常类似于照哈哈镜的效果,充满童趣,

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

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一开始,请孩子绘画观察到的“小人”形象,这一环节虽然是让孩子绘画简单的单线小人,但实际是在挑战大班孩子的观察习惯与能力,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孩子就能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所见,而不是自己的所想。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不太了解,没有把这部分环节删除,如果班内幼儿有较好地探究、观察的习惯,讨论下来觉得这部分环节是可以删除的,删除以后孩子发现的内容可能会更加丰富一些。另外,在折过的纸上画“小人”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们拿到纸后会有意识地避开折线来画,因此活动中还需要老师强调什么是“顶天立地”,撑满整张纸,这样孩子出错的几率就会变小。

32、哈哈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设计思路: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玩到了这个很好玩的“小人”游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于是就尝试把它设计成大班的美术探究活动。

探究元素之一:趣味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更是对此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教师们在讨论与尝试中也会因此而乐此不疲地探究。

探究元素之二:发现

随着折纸方向、方法以及落在折线部位内容的多变,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会变得无限可能。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探究元素之三:简单

将探究活动的元素整合到美术活动中,常常会使教学具变得很烦琐,此活动材料简单也是教师喜欢的一个原因。日常教学研讨中,教师们看到心仪的活动总想自己回去模仿和尝试,而材料简单是很大的一个考量。另外,该活动对幼儿前期的生活经验要求不高,尝试相对比较容易。

探究元素之四:可持续发展

“小人”的材料随手可得,当幼儿理解方法后,会迁移探究对象。只要想玩,幼儿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手折、随手画。有的幼儿会尝试写英语字母,有的幼儿还会尝试画动植物等,由此,就有了不断实践与延伸的可能。

活动目标:

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活动准备:

1.长方形桌子4张,幼儿14名,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喜欢画什么。

教师提问并鼓励: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最喜欢画什么?

【此问题切中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很快使活动进入正题。】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顶天立地”,一般情况幼儿都能理解与表述,教师亦可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如图1)

(此时,教师可以留意每个孩子观察的特点,请观察完的幼儿举手表示“观察完毕”。)

1. 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

(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小人”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可以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设计意图:1.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2.强调“顶天立地”是为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否则幼儿容易受折纸的“地平线”因素影响,而让趣味丧失。】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2)

(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新增的要求,可请幼儿取出纸进行观察,发现纸是折过的,继而帮助幼儿理解这次是在折过的纸上画画。)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教师观察幼儿纸张摆放或选择绘画的位置,同时留意幼儿第二次绘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随机表扬、提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教师: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

(教师从幼儿作品中选出几幅,在幼儿观察比较后引发思考。尝试寻找作品断开的原因,进而观察发现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会断开。)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教师引导: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当幼儿想出用线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幼儿上来示范,继而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画完。如图3、图4)

2.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

(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提示幼儿: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什么地方?幼儿会说折线上。)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在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 “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绘画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幼儿必须调整自己的绘画方式或技巧,这对幼儿空间方位、创造表现又是新的挑战。】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左右幼儿。)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师提示: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设计意图:由于快乐始终伴随着整个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取出小筐里的最后一张纸带回去,让他们带着新的问题、带着探究的兴趣继续以后的活动。幼儿在逐渐了解了变化的“秘密”后,他们创造的天地就此被打开,以后,他们可以改变对象,改变折法,改变纸的方向,由此会有更多的“小人”……】

建议

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技巧,幼儿也有较好的探究习惯与能力,可以删除第一环节中关于“顶天立地的小人”元素,直接进入第二环节,或许探究与发现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幼儿的发现视角也将会变得更有趣味,有兴趣的教师不妨试一试。

33、哈哈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设计意图:

生活中,孩子喜欢照哈哈镜,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幼儿嬉笑不已。该活动以照哈哈镜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画哈哈小人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小人变形夸张的原因,使幼儿在画画中由无意识绘画变成有意想象和创造,同时让幼儿在画哈哈小人过程中,感受到小人形体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能用勾线笔画出观察到的小人。

2、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3、体验其中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若干、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6只、黑板一块、浅红或浅绿色A4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 观察范例 :出示“哈哈小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仿画出相同的小人

师:仔细看一下这个小人,看清楚这个小人的模样、大小。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并交流

要求:找一张白色的纸竖起来,画得一模一样;顶天立地

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二、 探索“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 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画顶天立地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不要把小人画的太小,以免达不到实施效果)

2、 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 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折纸上小人的变化;

4、 探究小人变化的原因,想一想出现不同变化位置的原因。

提出质疑:

为什么小人断开了?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人没断开?

5、 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6、 小人连线,探究变化。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化。

引发思考 :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以及折痕与小人形象的关系。

A 如果我把这张纸横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斜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再折一次呢?

B 回去再试一试。

活动延伸:

装扮小人:添画哈哈小人,让小人更漂亮。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是通过让幼儿画小人来体验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现象,并且通过三次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使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秘密,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虽然画的小人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蕴含了一种比较复杂的规律,这是一次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能够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有许多幼儿都能够延伸小人的头、手臂、身体等。如果,能够在讲评时,能在投影仪上示范幼儿小人变长的过程,那效果会更佳。

活动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美术活动,以往一直以为美术活动很难在公开教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场的热闹和丰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开始思考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34、哈哈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

活动准备:

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20支、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2、比较各自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师:你的小人什么地方断掉了?断开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

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

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

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五、拓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师:如果我把这张纸换个方向小人会变成什么样呢?

35、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多变的小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扭动身体部位可以改变小人的姿态。

  2、能够通过拧,绕、组合等方式制作小人,并通过观察创编小人的动作。

  3、体验制作小人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小人的方法

  难点:确定小人的身体比例及拧绕小人的方法

  活动准备:

  扭扭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激趣导入:出示提前用扭扭棒做好的小人

  教师:这是什么?用什么做成的?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用扭扭棒制作的小人。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并操作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纽纽棒制作小人的方法。

  教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做出这个小人的。

  2、教师带幼儿一步步边演示边操作,并加以辅助

  教师:请你们跟着我一起来制作小人吧,首先选择两根你喜欢的颜色,沿顶端对齐,右手找到纽纽棒中间的位置,往左手方向移动一些,交叉绕处一个像弹珠大小的圆圈,这样小人的头部就做好了,这时,短的纽纽棒就是小人的身体和腿。一只手捏住头部与身体相连的位置,另一只手拉着长的扭扭棒围着短的扭扭棒向下绕,绕到短扭扭棒中间位置时,往头部方向向上绕,绕到头部位置时将两根扭扭棒分开,这样的小人的两只胳膊就做好了,再将下面两根扭扭棒分开,小人的两条腿就做好了,到这里,一个完整的小人就做好了。

  3、迁移生活经验,展现多变小人

  (1)请一名幼儿上前做模特,摆出简单的动作。

  教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小朋友做了什么动作?这个动作有什么样的特征?

  (2)幼儿通过拧一拧、扭一扭,自主探索其方法。

  教师:怎么样才能让你手中的小人也做出这样的动作呢?请你们拧一拧、扭一扭小人,自己试一试。

  (3)教师小结:如果想让手中的小人做出动作,就需要调整小人的胳膊和腿,拧一拧,扭一扭,比如把小人的胳膊扭成弯曲状,把小人的腿掰直,就能改变小人的姿态。

  (4)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交流讨论。

  教师:你想让小人做出什么样的动作?你需要改变小人的哪些部位?

  4、创造多变的小人

  幼儿自主操作,让小人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师:现在请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我们刚才一起探索的方法,让手中的小人做出你喜欢的动作吧。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并交流

  活动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进入大班,他们不再满足涂鸦的活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幼儿尝试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来进行美工活动。本次活动就是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到幼儿的兴趣所在,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展开的生成活动,可以说是”从幼儿中来”。为了使幼儿通过此次活动掌握相应的技能,感受作品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到幼儿中去”,我在活动前做了许多准备,设计了几套方案,通过试上课,最终确定了活动的重难点:正确使用工具、明确制作步骤、集体展示作品。

  1.正确使用工具。

  以前,孩子在美工活动中用到的工具不外乎剪刀、胶布等,这次他们需要使用”订书机”,这是他们没有或者很少接触到的工具,所以学习正确使用它就成了能否制作成功的前提。因此,我在教幼儿使用工具的时候用了实物投影仪,让幼儿能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还花了很长时间讲解示范,并用游戏的语言来形容按订书机的动作。这些都是为了解决难点服务。

  2.明确制作步骤。

  制作”运动的小人”关键是了解”小人”的构成,因此,我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幼儿按流程制作,并强调订书钉的位置,以便幼儿制作出的小人都能动起来。这样就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制作能运动的”小人”。

  3.集体展示作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获得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可见,美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有美的享受。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快乐,怎样在作品展示环节让他们感受作品的美呢?好花是需要绿叶衬托的,只有将作品呈现在背景图上时,幼儿才更容易发现自己制作的”小人”是一朵朵”好花”。

36、《滑稽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跳舞的滑稽小人,了解滑稽小人的动态、服饰和面部表情,感知任务快乐的情绪和夸张的动作。

2、学习用连贯的曲线,表现舞蹈者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动态。

3、合理地将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主要为之上,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小丑表演杂技的视频片断

2、人手一盒油画棒、一支勾线笔。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歌《杀鸡宰鸭》,感知体验快乐的情绪。

2、观察舞蹈动作,感知跳舞者的姿态和表情。

――教师:刚才你们在干什么?你喜欢唱歌跳舞吗?跳舞的时候你开心吗?

――谁愿意上来给大家跳一个快乐开心的舞蹈动作?

――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动作。

3、欣赏范例,感知舞蹈的滑稽小人。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说说: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舞台上有谁?他在做什么?你觉得有趣吗?他的服装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表情时怎样的?

4、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在《幼儿用书》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滑稽小人,鼓励幼儿给滑稽小人穿上彩色的花衣服。

5、举办《阳光大舞台》,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作品,互相交流,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滑稽小人。

开始部分我为孩子播放了下载的一段小丑表演杂技的动画,通过截屏讲解,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了小丑夸张的脸部化妆和服饰,让幼儿知道小丑通过鲜艳的衣服、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逗乐观众。然后再简单示范了绘画步骤。

37、《滑稽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舞蹈的滑稽小人,了解滑稽小人的动态、服饰和面部表情,感知人物快乐的情绪和夸张的动作。

2、学习用连贯的曲线,表现舞蹈者的面部表情和动态。

3、用版画的方式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颜料、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舞蹈动作,感知跳舞的姿态和表情。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跳舞吗?跳舞时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跳一个舞蹈动作?

幼儿跳一个动作,师简笔画出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

二、回忆感知舞蹈的滑稽小人。

师:上次我们用绘画的方式画了滑稽小人,今天要请小朋友用版画来画一个滑稽的小人,你想设计一个滑稽小人在做什么?

师:他穿了什么有趣的衣服、鞋子,他在哪里?可以用蜡笔添上背景。

三、幼儿作画

1、制板,提醒幼儿能大胆构图,线条流畅。

2、拓印,注意颜色搭配,卫生。

四、作品展示。

幼儿相互作品。

38、《滑稽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意图:

幼儿对人物组成部分的画法已有一定认识,但是通过在折过的纸上画出人物,还从未尝试,所以开展了这次活动《滑稽的小人》。让幼儿在折叠过的纸上画人物,并连接,使小人的某个部位变长,创造出一个滑稽的小人,培养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感受画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探究小人变长与纸的折叠关系。

2、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记号笔、范例、未折叠的纸片、折叠的纸片。

活动过程:

一、画一画

理解顶天立地的意思,在未折叠的纸上学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你们会画画吗?会画些什么?

2、画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想一想,什么是顶天立地?

3、用什么顶到天?那用什么踩地?

4、你觉得它是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为什么?

5、顶天立地在纸上是要大大的头画在纸的最上面,脚要稳稳的踩在最下面。

6、拿一张红色的纸,画一个竖的小人。

7、上面的小人都顶天立地吗?他们的头有没有顶天,脚有没有在地上。

二、变一变

尝试在折叠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感受小人结构部位的变化。

1、不能打开折叠的地方;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2、画好后打开,你的小人怎么了?什么地方被分开了?

3、为什么他们断的地方不一样?折起来的地方有什么?(折痕)

4、你的折痕在哪里?折痕处发生了什么变化?

5、有折痕的地方就是小人断掉的地方。

6、将断开的小人连起来,提问:小人怎么样了?

用什么方法让它长高了?(把分开的地方连起来)

7、幼儿操作并展示。

三、玩一玩

再次尝试画滑稽小人,感受学习的乐趣。

1、你想让滑稽的小人哪个部位分开来,变得更长?想把变长处画在折痕线上。

2、幼儿操作,感知不同作品。

活动延伸:

如果把纸横过来画、斜着画、多折几次画,小人会怎样变化?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画,观察观察。

活动反思:

一个教学活动的好坏,其目标的设定是活动的关键。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感受到了小人的滑稽,理解了什么是顶天立地。了解了小人结构部位的变长与纸的折叠方法的关系。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能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这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9、《滑稽小人》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意图:

幼儿对人物组成部分的画法已有一定认识,但是通过在折过的纸上画出人物,还从未尝试,所以开展了这次活动《滑稽的小人》。让幼儿在折叠过的纸上画人物,并连接,使小人的某个部位变长,创造出一个滑稽的小人,培养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感受画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探究小人变长与纸的折叠关系。

2、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记号笔、范例、未折叠的纸片、折叠的纸片。

活动过程:

一、画一画

理解顶天立地的意思,在未折叠的纸上学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你们会画画吗?会画些什么?

2、画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想一想,什么是顶天立地?

3、用什么顶到天?那用什么踩地?

4、你觉得它是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为什么?

5、顶天立地在纸上是要大大的头画在纸的最上面,脚要稳稳的踩在最下面。

6、拿一张红色的纸,画一个竖的小人。

7、上面的小人都顶天立地吗?他们的头有没有顶天,脚有没有在地上。

二、变一变

尝试在折叠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感受小人结构部位的变化。

1、不能打开折叠的地方;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2、画好后打开,你的小人怎么了?什么地方被分开了?

3、为什么他们断的地方不一样?折起来的地方有什么?(折痕)

4、你的折痕在哪里?折痕处发生了什么变化?

5、有折痕的地方就是小人断掉的地方。

6、将断开的小人连起来,提问:小人怎么样了?

用什么方法让它长高了?(把分开的地方连起来)

7、幼儿操作并展示。

三、玩一玩

再次尝试画滑稽小人,感受学习的乐趣。

1、你想让滑稽的小人哪个部位分开来,变得更长?想把变长处画在折痕线上。

2、幼儿操作,感知不同作品。

活动延伸:

如果把纸横过来画、斜着画、多折几次画,小人会怎样变化?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画,观察观察。

活动反思:

一个教学活动的好坏,其目标的设定是活动的关键。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感受到了小人的滑稽,理解了什么是顶天立地。了解了小人结构部位的变长与纸的折叠方法的关系。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能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这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0、大班美术教案《拉手小人》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连续剪折的正确方法以及连续剪的特点。

  2、幼儿掌握正确的折、剪方法剪出连续的人物图案,创造性地剪出各种连续图案。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拉手小人范例图、剪刀、纸、笔等。

  2、幼儿用书第1册第22-23以往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的朋友与一起剪的单个图案有什么不同,手拉手的朋友什么地方是连接在一起的。

  2、教师讲解示范手拉手朋友的折剪方法。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中的步骤图,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让教师重点讲解。

  (2)教师示范折剪拉手小人。

  3、幼儿尝试剪拉手小人,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注意反复折叠时要折整齐、压平。

  (2)指导幼儿剪的时候注意连接的地方,不要剪断。

  (3)指导幼儿把剪好的作品,贴在纸上,并创造性地添画内容构成有趣的情节。

  4、引导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画、剪各种不同形象的连续图案。

41、大班科学《平衡小人》优秀获奖教案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找到合适的辅助材料,让纸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稳直立,感受平衡的原理,能完整的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体验如何让纸人直立在走钢丝上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近期本班开展“有趣的平衡”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感知了身体的平衡,一个或多个物体保持平衡,在游戏中感受平衡。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两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静止状态叫平衡”这一科学概念,设计“平衡小人” 这节科学活动,帮助幼儿在动手操作和游戏中探索、体验制作平衡玩具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找到合适的辅助材料,让纸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稳直立,感受平衡的原理。

  2.能完整的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3.体验如何让纸人直立在走钢丝上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让纸板小人在木棍上平稳站立。

  难点:能找到适当的材料或方法让纸人平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平衡游戏

  物质准备:图片、视频、鱼线、铅笔、小棍、纸板小人、橡皮泥、回形针、积木、夹子、双面胶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你见过什么样的平衡?玩过哪些平衡游戏?(通过回忆前期经验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提出大家要挑战的任务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人,他也想稳稳当当的站立在木棍上。”出示纸人和木棍。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发现纸人无法站立在木棍上。提出任务: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小人既能稳稳的立在木棍上保持平衡,又能够动起来,就像走钢丝一样。(通过出示材料引导幼儿发现小人无法直立在木棍上的现象,引出活动任务。)

  三.幼儿对任务进行操作尝试

  1.幼儿说一说让纸人站在木棍上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表达,拓展幼儿思路。)

  2.幼儿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四.分享交流

  1.你是怎样做的?用了哪些材料?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幼儿描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帮助幼儿理解使小人保持平衡的关键。)

  2.一起小结让小人成功直立的要点:使用辅助材料,两侧一样重量,重力点要低。(帮助幼儿梳理成功制作平衡小人的经验。)

  五.增加难度:给小人戴上帽子还能直立站好么

  1.我们的小人都已经站好了,那给他戴上一顶帽子还能不能成功的站好呢?教师为每名幼儿准备一块橡皮泥,给小人戴上小帽子。让大家再次进行探索。(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发现小人头重脚轻,就会失去平衡。)

  2.大家再次尝试。(再次操作,发现小人头部变重后,要给脚上增加重量使小人继续保持平衡。)

  3.分享自己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一起小结:小人戴上帽子后变得头重脚轻就栽了下来,需要再在小人的腿部或脚上再加上重量,底下一定要重。(帮助幼儿梳理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六.延伸活动:提供坡度不同的鱼线,幼儿尝试让自己的小人在不同的鱼线上行走,体验“小人走钢丝”游戏的乐趣。(通过用自己制作的小人,玩“小人走钢丝”的游戏,体验平衡游戏的乐趣。)

  活动总结

  结合我们班开展的“有趣的平衡”的科学主题活动,幼儿对“平衡”这一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对所见所玩的平衡现象和平衡游戏都十分的感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本班幼儿发展情况:幼儿个性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大胆尝试创新,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大部分幼儿能与同伴分享、合作、解决问题,平时活动中有互相学习的意识等特点。基于这些情况,我设计了《平衡小人》这节有趣的活动。

  (一)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关注并尊重他们,支持他们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自己的想法

  1. 活动中做幼儿的观察者,活动的支持者

  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猜想,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充分思考,大胆想象。活动中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并能够大胆的进行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合作解决问题,乐于创新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分享过程中能够清晰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2.关注幼儿的创意,支持幼儿根据需要调整设计,实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活动开放性较强,幼儿的思维也非常的开阔,因此活动中幼儿遇到的问题也是个性化的,这就需要老师有丰富的指导策略和接住幼儿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能够关注幼儿的创新,支持孩子的探索实验,并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调整设计,最后使小人能够平稳的站在平衡木上。教师能够将活动中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探索的经验在分享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享好经验。在幼儿的思考中、不断地探索实验中,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在玩“小人走钢丝”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发挥幼儿自主性,支持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纲要》指出,要“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中,幼儿通过探索不同材料加在小人身上产生的不同现象,获得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在不断的提出新的挑战中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在充分利用班级材料进行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对不同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发现玩具的不同特点和感受平衡的有趣。

  (三)支持幼儿间互相学习,促进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

  在活动中,宽松的探究氛围丰富幼儿同伴间交往的经验,提供幼儿同伴间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不断的对材料进行探索中,教师关注幼儿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幼儿在探索、调整、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平衡力,使幼儿在原有平衡经验上有新的认识和提升。

  本次活动我将目标牢记于心,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主动探究。活动很好的完成了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经验的发展和提升,再制造平衡玩具的过程中,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更浓了。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42、大班教案《哈哈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

  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框红色、绿色各6个;黄、红两种折好的长方形纸,每人1张,没有折过的绿色纸每人一张;记号笔每人一支;作品展板一块。

  2.经验准备: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擅长画什么。

  师:你最擅长画什么?

  幼:小兔子(哦,你最擅长的是动物)、汽车(交通工具是你最拿手的)、大树(哦,你植物画得不错,是吧)、妈 妈(哦,你妈 妈听了肯定很开心)……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今天汪老师也想请大家来画一幅画,请大家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什么叫“顶天立地?”

  师小结:就是头顶天,脚踩地,所以要画得高,画得大,撑满整张纸

  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3)幼儿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幼儿操作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要“头顶天,脚踩地”。

  (评析: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强调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是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

  2.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这张黄色的纸和刚才的那张有什么不一样?

  幼:被折过了。

  师:请小朋友在这张折过的,有折线的纸上同样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提醒:不受折线的影响画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师:小人怎么啦?哪里断开了?

  幼1:手断开了。

  幼2:身体断开了。

  ……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师: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怎么连?

  幼儿上台尝试连线。

  师小结:在折痕断开的地方上下(左右)连起来,断开的地方都要连起来。

  (4)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师:你想让小人的哪里变形?

  幼:头变形、脚变形……

  师:想想应该怎么画呢?

  师小结:把要变形的部位画在折线上,把断开的地方用线连起来。

  师:画一张与众不同的。

  (评析:此环节幼儿尝试在折线上画“小人”、连线,通过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而这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幼儿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观察、讨论最有创意的作品

  师:你觉得哪张作品最有创意,变形以后像什么?

  (2)欣赏课件各种动植物、水果、交通工具的变形效果。

  (评析:此环节幼儿相互讨论有创意的作品将活动推向**。欣赏课件部分又一次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活动反思:

  哈哈镜中人物的夸张形象常常让人嬉笑不已。孩子们对此更是喜爱有加。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由于画在了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非常类似于照哈哈镜的效果,充满童趣,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一开始,请孩子绘画观察到的“小人”形象,这一环节虽然是让孩子绘画简单的单线小人,但实际是在挑战大班孩子的观察习惯与能力,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孩子就能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所见,而不是自己的所想。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不太了解,没有把这部分环节删除,如果班内幼儿有较好地探究、观察的习惯,讨论下来觉得这部分环节是可以删除的,删除以后孩子发现的内容可能会更加丰富一些。另外,在折过的纸上画“小人”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们拿到纸后会有意识地避开折线来画,因此活动中还需要老师强调什么是“顶天立地”,撑满整张纸,这样孩子出错的几率就会变小。

43、大班教案《吸管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各色吸管进行拼插及造型粘贴,制作立体小人并用彩笔装饰。

  2.通过观察和尝试,探索不同的剪开方法与纸片后产生的不同造型。

  3.能大胆,富有创意的立体小人。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各色吸管进行拼贴及造型粘贴。

  难点:通过观察和尝试,探索不同的剪开方法与纸片拼插后的不同造型。

活动准备

  有剪刀的经验,剪过较硬的纸、薄塑料等

  剪刀,水彩笔,浆糊,事先准备好的吸管小人半成品(没有四肢的)1—2个。草地的背景板

活动过程

  出示“吸管小人”半成品,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人,你们看:咦?你们发现他少了什么呢?(手臂和腿)师幼共同讨论、探索吸管与纸片拼插的方法。

  (1) 幼儿猜测。“我今天带来了一些吸管小人,我准备用这些吸管给小人装上手和脚,你猜猜我会怎样装上去呢?

  (2) 教师边演示边帮助幼儿小结拼插的方法。

  (3) 邀请幼儿帮忙用竖着剪得方法吧小人的四肢装上去,并把小人放在背景板上。

  (4) 探索其他的拼插的方法。

  教师:他说他太累了,想坐着,你们坐在地上的时候腿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一起试一试,说说)

  教师演示横着剪的方法,邀请幼儿用横着剪的方法把另一条腿装上去。

  (5) 教师出示用带弯头的吸管制作的小人。

  师:我这里还有一种吸管,你们看看它和我们刚才用的吸管有什么不一样?(一个粗一个细,一个直直的一个可以弯)

  (6)教师总结幼儿的拼插方法,并结合范例介绍“吸管小人“的完整做法。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及时给予帮助。(播放背景音乐)

活动反思:

  1. 这次活动我设计的有层次感,先是老师示范,边做边说,让孩子边听边看,然后孩子示范,对孩子来说是个探索,其他孩子来说是个示范。

  2. 应该多问一问,你打算怎么做?想做一个什么小人?如果在多设计一个:有工具和无工具之称会更好

  3. 这节课的挑战无处不在,要问问:你在做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那个地方最做?你是怎么解决的?你能和好朋友做的小人放在一起么?如果你再做一个小人你会怎么做?

  4. 多让孩子说,让孩子来解决问题,建立友谊会更好。

44、大班教案《红绿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行进冲拳,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 进一步感知“拳”的要领,对武术活动有参与兴趣。

  3.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 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习“行进冲拳”的动作。

  “行进冲拳”的力度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1. 红绿板各一块;红绿点、圈标记每人一对。

  2. 背景音乐《中国功夫》;起点、中线、终点标记。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调动身心

  红绿小人跟着我一起动动身体:上肢、体侧、体转、踢腿、跳跃。

  二、探索练习,师生互动

  1.游戏:红绿小人听信号

  (1)红圈出脚/收,绿圈出脚/收。

  (2)加上口令:红脚(红)/收,绿脚(绿)/收。

  (3)口令和信号:举红板出红脚(红)/收,举绿板出绿脚(绿)/收。【要求:眼睛尽量看着信号板,做到抬头挺胸做动作】

  (4)提问:武术中的“拳”是怎么做的?

  (5)练习“红、绿点出拳动作“同(1)-(3)。【要求:出拳、收拳动作到位】

  2.集体练习“行进冲拳”。【要求:注意加强冲拳的力度和手脚协调性练习】

  3.“大带小”分散练习动作。

  4.游戏:红绿小人争奖励。

  规则:动作协调、有力的奖励“红花”,动作有待练习的奖励“红星”。

  三、整理活动

  红绿小人和我一起放松一下身体(体育项目模仿操):游泳(上肢)、举重(腿部)、乒乓(体转)、竞走(全身)、体操(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基于幼儿园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元化武术教育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活动中我摒除普通的武术动作单一的、反复的练习,把“行进冲拳”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层层递进的要求,让幼儿逐步掌握动作要领:首先练习原地踢腿动作,接着练习行进踢腿动作,然后练习出拳动作,最后是完整的“行进冲拳”动作练习和巩固。活动中孩子手背上的红绿点和鞋面上的红绿圈,我手上的红绿板以及武术口令都成为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和帮助孩子更协调掌握动作的有力教学具,避免了孩子们学习动作的“疲劳期”。

  今后活动中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武术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运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往往动作都是一个标准模式。我们武术兴趣班的孩子是由中、大班混龄的孩子们组成的,我觉得针对幼儿期的不同年龄特征还是需要注重个体差异,有层次的提出要求。我相信持之以恒地坚持武术锻炼,对于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发展、苦恒之心等方面是很有益处的。

45、大班教案《铅笔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铅笔等做出各种姿态的小人。

  2.尝试大胆表现,体验创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铅笔、橡皮泥、牙签、手工铅丝、胶水、剪刀,纸和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提问:小朋友,你知道铅笔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2、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并说:铅笔的用处可真大,今天啊,赵老师把铅笔变成了另外一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二、欣赏2~3个范例,了解铅笔娃娃的特点。

  1、欣赏用橡皮泥和牙签在铅笔上造型的铅笔小人;

  教师:“是啊,我把铅笔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人。”教师出示橡皮泥制作的小人,说:“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铅笔娃娃我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说一说。(引导语:我是用什么做成了小人的什么?等等)

  2、欣赏用细铅丝做手和腿的铅笔小人;这里有位铅笔娃娃,它也打扮好了,看看这个铅笔娃娃头是怎么设计的。(笔头上正反粘上小人的头形,画上五官)

  3、铅笔娃娃的手和腿是怎样设计的?(用彩色手工铅丝条交叉,在铅笔娃娃身上打个结,手和腿就可以上下左右摆动)

  要点强调:制作手的铅丝短一点,腿的铅丝长一点。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你想怎么设计铅笔娃娃呢?请你先想想,可以和老师一样,也可以设计得和老师不一样。

  2、我们一定要把铅笔娃娃打扮得很漂亮,要设计得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设计,对造型有困难的幼儿,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说说谁设计的铅笔娃娃既特别又漂亮。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46、大班教案《拼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火柴棒和图片组合,创造性的拼出人的各种动态。

  2. 感受多种运动姿态,会用彩笔给作品布设场景。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火柴棒、图片若干、白纸若干、水笔人手一支。

  2. 亚运会视频

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亚运110米栏决赛》。

  师:今年的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里了亚运会,老师截取了一段关于亚运会的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视频)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结:这段视频就是刚刚结束的亚运会110m栏的总决赛赛况,中国选手刘翔和史冬鹏非别活得了冠军和亚军。

  2.谈谈我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体育项目?

  3.游戏:猜猜我在做什么运动?

  (1)师:今天有一个调皮的小人,他想给小朋友表演他做的运动,小朋友来猜猜他们做的是哪种运动,好不好?(出示图片)

  (2)师:刚才我们观看小人做了一些运动,这些小人是用什么拼出来的?火柴怎样拼贴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教师示范拼贴小人,具体讲述怎样使用浆糊。)这里还用许多火柴也想拼出运动的小人,请小朋友来帮助他好不好?

  4.幼儿操作活动。

  (1)幼儿在A4纸上自由拼出小人的各种动态,并用水笔给作品布设场景。

  操作要求:今天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白纸、火柴、浆糊,请小朋友拼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添画上背景。

  (2)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启发幼儿可以通过连接两根或折断一根火柴来表现手臂或腿部的弯曲动作。

  5.展示和相互交流。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白板上,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所画的小人是什么动作。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47、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变形小人》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初步感受美术作品中夸张手法的趣味。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勾线笔、A4纸(幼儿人数的两倍)

  2、幼儿能较快地画出小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会画什么?人怎样画?

  二、探索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观察小人,知道什么是顶天立地。

  2、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3、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4、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折纸上小人的变化。

  5、探究小人发生变化的原因。

  6、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7、观察连线后小人的变化。

  8、幼儿将小人断裂部分连接完整。

  9、分类展示幼儿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形。

  老师总结:小人的某些部位画在折线上面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

  三、先折再画,启发幼儿有创意的变形。

  1、你还想让小人的什么地方变形?

  2、幼儿折纸,作画。鼓励幼儿将没变形过的部位进行变形。

  3、玩变形小人。

  4、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四、启发幼儿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与小人变形的关系。

  出示老师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小人哪些地方变形了?为什么一下子能变这么多地方?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48、大班数学教案《学号小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的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自制学号小人;

  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图示导入、激发兴趣意图: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

  1、出示线条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有箭头)你在生活中见过箭头吗?在哪里见过?代表什么意思?

  小结:箭头有指示方向的作用,不过今天带着箭头的线上还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数字。

  2、教师出示线条,请幼儿猜猜0-10之间的数字。

  提问:0-10之间会藏着哪些数字?(1、2、3、4……)

  小结:它们都比0大比10小,所以它们藏在1-10之间。

  3、猜猜10后面的数字,将线拉长。

  提问: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瞧,在这条变长的线上还会有一些数字,你能猜出来这些地方可能会是什么数字呢?

  (请幼儿回答,回答对了大家一起鼓掌。)

  4、如果我把这条线再拉长还会有数字吗?会有什么数字?还能再大点吗?

  小结:如果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如果神奇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二、探索实践、大胆表现意图: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一)在线上找学号的家

  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学号)提问: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教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离得远?

  小结: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5.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一种趋势,越来越大的趋势。

  (二)游戏:猜学号

  1.引导幼儿分成两队玩”猜学号”的游戏。

  教师说明规则:

  (1)两队轮流”猜学号”,教师提示猜的数字是大了还是小了。

  (2)谁猜中了,那一队即赢,获得一面小红旗。

  2.第一次玩游戏。教师先在空白卡片上写下心中想的学号。提问:猜猜我心里想的学号是几号?

  3.幼儿猜出一个学号,教师就给出提示,如11太小了。这时教师要追问:我说的11太小了是什么意思?11比谁小?那接下来要往哪个方向去猜?

  4.让我们用一个小箭头来帮帮忙吧,请箭头来帮我们指明接下来应该往哪个方向猜。这个箭头可以怎么放?指向哪一边?现在有几个箭头?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我心里想的学号肯定在几和几的中间?

  5.第二次玩游戏。请一位幼儿来选一个学号,教师将线上的学号卡片都拿走,再来玩一玩猜学号的游戏。

  三、讨论延伸、经验迁移意图: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1.今天玩的游戏都和数字排排队有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数字是排好队的?数字排好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幼儿分享生活中数序的经验。

  提问:”电影院里有数字,座位是从小到大排好的。””马路上的红绿灯上也有数字。”

  3.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进一步梳理:电影院里座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好队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座位。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49、大班科学教案《学号小人》含反思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不仅乐于唱数,还喜欢各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但是他们对于每个数字在整个数序中的位置和数字区间概念的认识仍不太清晰,如当玩游戏”猜数字”时,有幼儿猜10,我给出提示”太大了”,结果仍然有幼儿会继续猜11。显然该幼儿并不理解教师给出的提示和所要猜测的数字范围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一日活动中很常见。当我请11~20号的幼儿去喝水时,仍有一些在这个学号范围内的幼儿没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醒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随前往。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思考之后便豁然开朗:即使大班幼儿可以唱数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们对数字区间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有的幼儿并不清楚17是包含在11~20的数字区间内的。

  以上两个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幼儿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数轴,以及对数序的理解。基于幼儿的需要,我试图将代表幼儿学号与数序的核心价值相结合进行活动设计,为幼儿呈现一条有趣的”会无限变长的线”,将抽象的心理数轴直观地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字与线段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

  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的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

  1.今天我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你们发现这条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很多幼儿马上发现了线末端的箭头,”线上有个箭头!”)

  2.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箭头?箭头代表什么意思呢?

  3.幼儿立即交流了很多有关箭头的经验。

  (“我上次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见过箭头,告诉我们儿童乐园往哪儿走。””我在地铁车站也看到过箭头,告诉人们怎么换乘。”)【设计意图:活动开场,教师就直接出示一条带箭头的线,引发幼儿对箭头的关注,并交流有关箭头的经验,为之后环节中理解箭头的意义作铺垫。】

  4.箭头能表示方向,不过今天这条带箭头的线上还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数字。到底会有些什么数字呢(教师在线的起点和终点各贴上数字0和10)?猜猜这段线上0~10之间还会藏着哪些数字?

  5.幼儿-下子说出了0~10之间的数字。”你们说的数字都比0大,比10小,所以都在0~10之间。”

  6.如果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你们说的数字都比10大,都有可能在10的后面。那这条线好像不够长了。

  (教师拉出箭头,将线拉到大约40左右的位置。)

  7.(此时幼儿都觉得这条线很神奇,-下子很感兴趣。)变长的线上还藏着许多数字,这些地方会是数字几呢?

  (在20、30、40的位置贴上翻过来的数字卡片,待幼儿猜出再将卡片翻回来验证。)

  8.有些幼儿猜到这些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字。

  ”因为已经有10了,所以后面肯定是20、30、400″(幼儿从线段的距离上估测出数字。)

  9.如果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如果神奇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设计意图:教师先从1~10″出发刀,引导幼儿发现在一段数字中间还包含着许多其他数字。之后,教师通过会变长的线,引发幼儿初步感知线上数字排列的规律(从小到大排列)。】

  二、在线上找学号的家

  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幼儿立即回答”学号”)?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教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幼儿看到贴有自己照片的学号小人,都觉得十分有趣,对”找找学号小人的家”跃跃欲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发现:幼儿摆放的学号小人之间的距离有些问题。如5并没有放在0和10的中间,或者几个相连的学号没有靠在一起,又或者11和13之间应该空开一点,却连在了一起。)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寓得远?

  5.幼儿对教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发现其他学号摆放的问题。

  ”因为20后面就是21,当中没有其他人了,所以要靠得近呀。””我发现了问题!11和13应该分开一点,因为当中还有12!”

  6.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7.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你们知道吗?学号的顺序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知道某某为什么是1号吗?因为她的年龄是我们班最小的,所以她排在最前面。原来我们的学号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来排队的。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我们出生的顺序。

活动反思: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聆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索活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安排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智。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具体亲切并且准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开始,胡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快乐的、提升孩子兴趣和求知欲的,怎么样的过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样的引导是适时的科学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个活动的建构在无限的思索和实践中会越来越完美,就像胡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欣赏和提高,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们对科学活动有了更多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