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教案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点亮小灯泡教案一等奖-风君雪科技博客

1、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 、“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图片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几根导线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实验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点亮我的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电池

  (实物图片)(实物图片)(实物图片)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谈话激趣,了解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吗?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猜猜看,是什么?(教师手中握住小灯泡,面向大家)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灯泡。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观察过。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没有观察过。

  设计意图: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巧妙设计一些游戏,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观察材料,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教师活动: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小灯泡,你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表扬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作画,培养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师活动:全部画完的小组内交流一下,都观察到了什么?补充完整自己的画,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汇报。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内交流补充。

  教师活动:请第一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有一个黑点。

  教师活动:黑点下面还有什么?

  学生活动:有一点是灰色的。

  教师活动:他说了三点,自己小组内有补充吗?

  学生活动:上面也有灰色的一点。

  教师活动:画上去了吗?在哪里?

  学生活动: 学生补画上一连接点。

  教师活动:他们组一共发现了四点,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活动:我们发现还有黄色的圈。

  教师活动:这个上面的圆表示什么?

  学生活动:小灯泡上面部分是玻璃做的。

  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其实小灯泡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规定的名称。(课件)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小灯泡的构造

  教师活动: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屏幕中的灯泡实物图介绍)

  上面玻璃做的叫——玻璃泡

  有两根竖着的金属线叫——金属架

  中间弯着的丝叫——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

  灰色的两个小圆点叫——连接点。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还想继续观察它的内部吗?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看大屏幕(灯泡剖面图),你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金属架跟两个连接点是连着的。

  学生活动:金属架接着两个连接点。

  教师活动:金属架支撑着灯丝,又与两个连接点都连通了。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积极探究、点亮灯泡

  教师活动:小灯泡观察完了,还想做什么?

  学生活动: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好,我们自己来动脑筋点亮我的小灯泡。 ( 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要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最少还需要什么材料?

  (一)引出导线

  学生活动:一根线。

  学生活动:是导线。 教师出示导线实物。

  学生活动:还需要一节电池。教师出示电池实物。

  (二)观察电池

  教师活动:(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电池,知道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三)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材料都齐了,咱们小组,先合作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师活动: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小灯泡接亮了吗?我们为他们的成功鼓掌。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有成就感。通过动手的方式,体验活动,切身感受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师活动:怎么接的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画图。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仅使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连接好的简单电路图,学生按图连接实物,亮吗?

  学生活动: 学生再次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能接亮的小组请举手。

  教师活动:都能接亮了,同学们可真聪明。

  教师活动: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学生活动:电从正极出来流到灯泡里,同时从负极流出流到灯泡里。

  学生活动:电从电池的正极出来,流过小灯泡里的灯丝,小灯泡就亮了。

  教师活动: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边讲边课件演示)

  教师活动:我们再看看,这条通路中,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是怎样连接的?

  学生活动: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跟电池的正极相连。

  学生活动:还有一个连接点通过电线跟负极相连。

  教师活动:大家看出来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到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灯泡就能亮了。(课件让连接点亮一下)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连接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师活动:出示断路、短路连接图。为什么这样接小灯泡不会亮?(看实物连接图)那么,除了这些接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接法点亮小灯泡吗?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

  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

  教师活动: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教师活动:如果现在再让你接,你还会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吗?

  学生活动:不能连。

  学生活动:这样会破坏电池的。

  设计意图: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四、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教师活动:通过对短路、断路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只要把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让电能流过小灯泡形成一条通路,小灯泡就能亮。那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老师发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电池和灯泡的卡片,发现一种新的接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就把电池和小灯泡贴到白纸上,导线用记号笔画线代替,到音乐响起我们就暂停。

  教师活动:发现了几种新的接法,举起手指头告诉大家。

  教师活动:请这组上来贴,还有不一样吗?

  教师活动:咱们发现了几种?为咱们的成功鼓掌。

  教师活动:谁能说说这几幅图中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活动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优化了教学程序,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五、综合运用,课外延伸

  教师活动:1、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

  教师活动:2、延伸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接亮了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学生活动:能!

  教师活动:如果有三个或更多的小灯泡,你还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课外请同学们自己去找些材料试一试,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了起来,研究了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电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课件:介绍爱迪生。

  4.节约用电教育:另外,我们要节约用电,我准备一份小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电器节约用电的方法,可以尝试下。

  设计意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节约用电意识。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念。

2、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电”这个单元的第二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观察小灯泡、干电池的构造,最后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虽然我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但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学生没有进行实践操作,对灯泡构造以及电路的认知极少,所以我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本堂课要让学生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一些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可以很快让小灯泡亮起来,但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必须达到在他们动手的过程中,探究电路中电流动的线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组成电路的三种材料进行仔细而认真的观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选材上,我让学校给我买一些电池和灯泡,电池不出什么问题,灯泡的玻璃泡是尖的,它有一个自动聚焦的功能,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里面的灯丝不能仔细看清楚,而且和我课前准备圆形玻璃泡不同。为了让学生能深刻认识灯泡,我跑遍了整个镇,终于在一个学生超市的角落找到了这样的小灯泡。那种灯泡被我全部买来了。

  在选择导线上,我先做好的导线只有一根铜芯的那种。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导线有点硬,学生不好控制导线的弯曲程度,于是我回家又选择了多芯的铜线,相对比较软,容易控制弯曲程度。

  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插入了一个猜想和实验验证的过程。出示两个连接点和正负极,以为学生就能想象把正极连一个连接点,负极连另一个连接点。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学生的’科学素质不够,对学生的猜想的预判出现偏差,是我没有想到的。于是在整理实验结果的时候,学生就无法正确得到结论。缺少了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从这些共同点中发现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连接方式,并且进一步强调说明小灯泡是怎样被点亮的。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兴趣很大,学生情趣很难被压制下来,上课注意力有点分散。如何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素质,是以后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点亮我的小灯泡》这节课上完之后,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但是某些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还不够(分析:实验课组织教学难度大,鼓励不到位,缺乏纪律约束,学生没有把注意力集中过来)。

  今后我还需多想办法加强课堂常规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强教态教法的学习,多掌握一些教学技巧,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总结的一句话:科学是严谨的,学生需要这种严谨。

3、《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 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 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 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昨天改完课件和同事聊起这节课,她说:“这就是专科老师的特权,有时间有机会磨课,班主任就不行。班主任每天每节都是现场直播,我们有机会重播。”想想还真在理。一节课经过几次磨合,不精彩都难啊。

4、科学《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首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观察我准备的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电器元件,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重点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内部构造);三是就是让学生动手利用我提供的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要求将连接方法用实物图画下来。完成之后,让学生找出更多的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并且也以实物图的方法画下来。再观察比较这些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并通过课件形式将短路和断路的连接图出示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断路和短路。

  在备课时我认为本课很简单,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学生课堂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连接。并且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让我满意,主要表现的是学生的画图能力差,很难用图画来体现实物。很多学生的灯泡实物画的不像,连接方法也不规范,甚至很多都是错误的,断路的,短路的都有。

  反复思考教学过程,发现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的画图能力方面的细致指导,在学生交流完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后,让学生将连接方法画在黑板上时,我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细致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画图方法,特别是今天要画的实物图,让每个学生正确画会第一幅图后,我想作业的质量也不会这么差了。

  这也让我明白了备课时不应只被教师,还要备学生,牢牢抓住教学生成的教学契机。

5、科学《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电”这个单元的第二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观察小灯泡、干电池的构造,最后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本堂课要让学生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一些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可以很快让小灯泡亮起来,但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必须达到在他们动手的’过程中,探究电路中电流动的线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组成电路的三种材料进行仔细而认真的观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选材上,我让学校给我买一些电池和灯泡,电池不出什么问题,灯泡的玻璃泡是尖的,它有一个自动聚焦的功能,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里面的灯丝不能仔细看清楚,而且和我课前准备圆形玻璃泡不同。为了让学生能深刻认识灯泡,我跑遍了整个镇,终于在一个学生超市的角落找到了这样的小灯泡。那种灯泡被我全部买来了。

  在选择导线上,我先做好的导线只有一根铜芯的那种。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导线有点硬,学生不好控制导线的弯曲程度,于是我回家又选择了多芯的铜线,相对比较软,容易控制弯曲程度。

  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插入了一个猜想和实验验证的过程。出示两个连接点和正负极,以为学生就能想象把正极连一个连接点,负极连另一个连接点。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学生的科学素质不够,对学生的猜想的预判出现偏差,是我没有想到的。于是在整理实验结果的时候,学生就无法正确得到结论。缺少了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从这些共同点中发现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连接方式,并且进一步强调说明小灯泡是怎样被点亮的。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兴趣很大,学生情趣很难被压制下来,上课注意力有点分散。如何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素质,是以后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点亮我的小灯泡》这节课上完之后,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但是某些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还不够(分析:实验课组织教学难度大,鼓励不到位,缺乏纪律约束,学生没有把注意力集中过来)。

  今后我还需多想办法加强课堂常规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强教态教法的学习,多掌握一些教学技巧,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总结的一句话:科学是严谨的,学生需要这种严谨。

6、《点亮小灯泡》的教学反思

  1.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一种方式的小组极少,三个班级只有四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的.惯性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候,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的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电流的流向。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黑板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并不多。这个知识点虽然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清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课后我想,如果把各种方式的电路连接里的电流流向做成动画课件,那就非常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的。

7、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1.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

  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一种方式的小组极少,三个班级只有四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的惯性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

  在认识小灯泡的时候,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的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电流的`流向。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黑板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并不多。这个知识点虽然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清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课后我想,如果把各种方式的电路连接里的电流流向做成动画课件,那就非常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的。

8、《点亮小灯泡》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区分短路和断路。

  (四)教学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大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多媒体课件:(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画小灯泡入手,激发他们观察小灯泡的兴趣,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后,及时抛出问题:要使小灯泡发亮,至少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提供给学生灯泡、电线和电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怎样接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有失败,通过让成功的小组演示后,讨论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借助课件认识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只有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都接通了才能让小灯泡发亮,突破教学难点,再趁热打铁,迁移观察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接不亮的原因,了解一旦电路不通,形成短路或断路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而且短路会很不安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合作,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光,并学着画完整的连接装置图。最后进行综合运用,拓展探究内容,如何想办法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让这堂课的结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1、出示小灯泡,让学生作简单描述。

  2、每人一个小灯泡,观察构造并画下来,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借助课件,认识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

  4、要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少需要那些材料?

  5、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

  (二)合作尝试,点亮一个小灯泡

  1.小组合作,尝试点亮这个小灯泡。

  2.请点亮的小组上来展示,用实物线路图表示。

  3.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

  4.观察连接装置,讨论电流路线,课件展示电流图。

  5.小结:电池里的.电从正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活动中,我更关注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并尊重学生意见。给予鼓励和引导,尽量让研究过程符合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科学的现象。)

  (三)探究实验,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1、小组合作,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画下来。

  2、全班交流,展示连接装置图,了解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课件(四种典型连接方式的图):判断图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

  4、根据学生情况讲解断路和短路。

  5、自己找材料,想办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简单的整理和分析。重新对原有认知进行修正和丰富。知道“短路”是连接过程中的失误。)

  (四)发布信息,提升思维

  1、学生发布自己小组点亮小灯泡的几种不同的方案,发布新的问题。

  2、交流电路的意义。

  3、多媒体播放: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4、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发布信息时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家中每个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

  交流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

  2、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电池是1.5V的直流电,是安全的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直接用做实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9、《点亮小灯泡》四年级教学反思

  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但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经验,更不会知道其工作原理。所以,四年级级下册安排《电》这一单元非常有必要。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安排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学生对静电有了初步认知,更容易完成本课的内容。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连接简单的电路,了解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等知识,从而建立“电”的科学概念。

  教材从认识小灯泡着手,然后组织学生安装电路,再对多种电路进行尝试的设计,我认为并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为此,我将本课的主要部分进行了重新组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点亮小灯泡。出示小灯泡、导线、电池。问学生,谁能点亮小灯泡。二、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在学生能点亮小灯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三、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四、猜测小灯泡发亮的原因,并说明电流的方向。四、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

  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

  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

10、四年级科学点亮小灯泡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包含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的内容,在物质世界里又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部分内容,在能量的表现形式中又包含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热现象、磁现象、能量的转化、简单电路六部分内容,本单元的知识就是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与能量的表现形式相关的内容。

  具体到本单元,第一节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主要是理解电的本质与产生,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随后学习本节课《点亮小灯泡》,在此基础之上又将学习《简单电路》与《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内容,以电路为基础,我们还将学习《做个小开关》、《导体与绝缘体》、《电路出故障》三部分内容,与电路相关的知识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为:1、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了解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其中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具体到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小灯泡结构;知道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敢于根据生活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了解小灯泡构造,并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二、学情分析

  电的教学是比较新鲜的科学课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与电相关的知识。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了解了静电以及电流形成的条件,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虽然与电相关的知识是第一次学习,但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式设计

  我校践行真实课堂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的环节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落实到本节科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明确目标;激趣导入、打好基础;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在本节科学课中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理念有:三真:真思考、真合作、真会;三实:设计实、检测实、反馈实;一及时:评价要及时。

  四、板书设计:

  时间预设,本节课五个环节的时间预设为,第一环节2分钟,第二环节10分钟,第三环节15分钟,第四环节8分钟,第五环节5分钟。

  在课前,教师为各小组准备:小灯泡、2节1.5伏的干电池、导线、白纸。

  综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结构观察法”,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学习新知。

  二、“自主操作法”,科学的学习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动手操作,给学生工具,让大家自己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体会电流的流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三、“对比理解法”,让学生把连接小灯泡的方式画成实物图,加以比较,找到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本质。

  接下来是具体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明确目标:出示两个问题:1、物体为什么会带电?2、要想产生电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这两个问题是回顾第一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重点知识,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随后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明确学习方向。

  第二环节,激趣导入,打好基础:出示美丽的灯光照片,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体——小灯泡。询问学生: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请你仔细观察小灯泡,并把它的构造画在纸上。这里提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灯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现真合作。让学生把小灯泡的结构画在纸上,让抽象记忆实体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点亮小灯泡打下了基础。

  第三环节,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本环节主要分成三个活动,活动一:请你尝试用手头的工具把小灯泡点亮?小组四人,分工合作,并画出实物图。科学学习非常注重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头戏。这里利用“自主操作法”学习本节重点知识,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 同学们小组合作,并且在这种有趣的动手操作中积极思考与交流,同时也体现了“真合作”与“真思考”。活动二:各小组展示小灯泡连接实物图,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会亮,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把各小组连接小灯泡的实物图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总结连接要点,这是“对比理解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分析小灯泡没有被点亮的原因,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丰富学生知识。在这里,利用课本插图以及学生所画的实物图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三:小组内尝试说一说在小灯泡点亮的过程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由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再到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最后探讨电流流向,逐层深入。 在学习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本环节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用电安全教育以及绿色环保教育。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运用于生活,本环节设计了用电安全教育与绿色环保教育这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把科学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在用电安全教育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对与错。在绿色环保教育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出示我们天津某些家庭的月用电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生活用电量非常大,随后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发电形式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并且以火力发电为主,这就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进而提倡学生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最后出示一些家庭常用的用电器,体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环节,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并出示达标测试题:这是本节课学习目标完成度的一个评价,以基础知识为检测内容也体现普育课堂的“堂堂清,人人清”的理念,是“检测实”的体现。

  5、板书设计:

  标题点亮小灯泡,主要内容分成三部分:小灯泡的结构,电流的路径以及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形成回路。

  五、课堂评价:

  1、小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要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以我班为例,学生四人一小组团团坐,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回答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等级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具体加分方法为我校推行的郎式加分法:A0.1分B0.2分C0.3分D0.4分。在上课的尾声在根据小组的得分情况,把得分最高的小组评定为本结课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2、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在本节课中,从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流向,都是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的,此外在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时,也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连接实物图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体现了对比思想。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应该关注的地方。

  3、多样评价:师生评价,以郎式加分法为依据的小组加分制度,主要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投影展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生生评价:在小组合作、大组汇报中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小灯泡结构图以及小灯泡连接实物图时,其他小组的学生给予评价的过程。目标评价:恰当的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这里主要是利用达标测试来完成。

  七、资源开发

  本节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文本资源:课本资料与课本插图。在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时结合课本的插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了解。

  2、实验资源: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从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路径,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实验资源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3、生成资源:主要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活动中的典型错误资源,教师拿来进行教学。

  4、生活资源:实物观察,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小灯泡学习新知;联系生活,在导入新课以及展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充分联系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11、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个人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首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观察我准备的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电器元件,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重点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内部构造);三是就是让学生动手利用我提供的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要求将连接方法用实物图画下来。完成之后,让学生找出更多的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并且也以实物图的方法画下来。再观察比较这些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并通过课件形式将短路和断路的连接图出示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断路和短路。

  在备课时我认为本课很简单,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学生课堂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连接。并且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让我满意,主要表现的是学生的画图能力差,很难用图画来体现实物。很多学生的`灯泡实物画的不像,连接方法也不规范,甚至很多都是错误的,断路的,短路的都有。

  反复思考教学过程,发现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的画图能力方面的细致指导,在学生交流完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后,让学生将连接方法画在黑板上时,我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细致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画图方法,特别是今天要画的实物图,让每个学生正确画会第一幅图后,我想作业的质量也不会这么差了。

  这也让我明白了备课时不应只被教师,还要备学生,牢牢抓住教学生成的教学契机。

12、《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设计

《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设计理念:

在进行“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主要想体现这几个基本理念:

1、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指导学生探究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时,“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的问题是在学生“玩”了小电珠等材料后根据“玩”的结果自发提出来的。提出这一问题后,按照两个研究方向展开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学生小组交流、进行充分猜测设想后自然归纳出来的。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向导、引领者,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起到点拨的作用。

2、体现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这一环节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玩弄”,这种“玩弄”其实是一种探究,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亲身去经历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点亮”与“点不亮”中体验“成功”与“失败”,进而逐步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3、体现教学设计的动机情感原则。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如:在开始部分,从“介绍材料”到提问“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再到“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充分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急于动手的心理,迎合了他们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当顺利。避免了这类课引入时很容易出现的“学生不顾教师反应,却急于动手玩弄材料”的现象。在教学观察小灯泡内部秘密时,抓住学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灯泡的关键结构:两根金属柱下端到底连接到哪里?)适时提供材料,使学生带着强烈探究欲进行观察,而这种观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学生兴趣情感之上。在课的结束部分,点亮小灯泡的环节安排,其实是想再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总之,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应及时引导、鼓励和启发,从而创立一个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灯泡需要一个完全的电路;一个完全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科学探究目标:

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与点亮小灯泡有关的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对电流的流向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对周围事物作有目的、细致的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观察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懂得小灯泡点亮的道理,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四、教学难点

画出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区分短路和断路。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2根导线、2节电池、4个小灯泡、4套电池和小灯泡卡片、4支记号笔。

教师准备:课件(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图)、课件(四种典型连接方式的图)、课件(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导线、电池、小灯泡、电池和小灯泡卡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创境准备:

1、出示小灯泡,让学生作简单描述。

2、每人一个小灯泡,观察构造并画下来,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借助课件,认识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

4、问:要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少还需要什么材料?提供电池和电线等材料。

5、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

1、合作尝试,点亮一个小灯泡

〔1〕小组合作,尝试点亮这个小灯泡。

〔2〕请点亮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用实物线路图表示。

〔3〕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再次尝试接亮小灯泡。

〔4〕观察连接装置,讨论电流路线,课件展示电流图。

〔5〕小结:电池里的电从正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2、展示比较,区分短路和断路

〔1〕讨论:为什么这样接不会亮?

〔2〕根据学生情况讲解断路和短路,教育学生注意用电安全。

短路是指把电池的两端直接用导线连起来。如果发生短路,电池和电线会在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因此,一旦发生短路,必须立即断开电线。防止电池发生短路。

3、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1〕小组合作,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画下来。

〔2〕全班交流,展示连接装置图,了解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三)实践创新

1、课件(四种典型连接方式的图):判断图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

2、自己找材料,想办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3、课后利用家中的废电池,把它一点一点地拆卸下来,观察电池的构造。

(提醒学生留意意外情况,在意外情况上做文章,研究不成功的经验,追求教育的深度,是另一种理念的体现。研究不成功的经验,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进行科学、技术启蒙教育的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是课内,而且能延伸到他的生活中去。)

13、《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反思

  按照吴老师概念教学设计的要求,我把这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定位为:我们用一根导线把干电池的正极、负极和小灯泡连接起来,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和它相关的概念有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干电池有正极和负极。短路和断路。

  连接电路是小学《科学》各版本和《自然》教材都涉及的内容,课前,我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研究,阅读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例如,都非常重视对实验器材特点的观察,特别是小灯泡的构造进行了解,这就为接下来的电路连接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点亮小灯泡,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操作过的。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没有进行仔细观察认识,这就为顺利点亮小灯泡留下了障碍。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能量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是通过观察用电器的工作状态来感受、认识电的,电流是怎样通过导线、灯泡的,学生无从知道,本节课,我利用一个虚拟软件,希望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电流是怎么流过小灯泡的,从而更好地了解通路、短路和断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看一看、画一画、连一连、议一议。看一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的结构特点,了解各自的作用。画一画: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小灯泡,电池的结构图,并尝试画出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要求只用一节电池、一根电线。连一连: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尝试点亮小灯泡。在此环节中,有些同学点亮了小灯泡,有些同学却没有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进入了议一议的阶段:解释和反思。这时候,我向大家介绍了虚拟实验软件:连接电路,让大家在电脑上代替实物连接电路。动态、直观的电流路径和方向,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通路、短路和断路。第一次让学生点亮小灯泡的时候,只有3个小组成功了,通过虚拟软件的帮助理解,再次连接几乎全班每组都成功了,效果十分显现。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完成一个挑战任务:能否用电脑软件设计一个电路点亮两个小灯泡?学生饶有兴趣。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连接电路和电脑虚拟软件深感兴趣,这也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但怎样连接电路,电在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缺乏深入思考。在下次上课时,考虑先把电池、导线装在信封里,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每组发2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电线。材料简单了,干扰的因素会更少,教学会更有成效。利用学生虚拟软件中连接的电路图、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充分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

1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活动难点: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粉、白记录纸各一张、笔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图片、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连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3)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咦?小兔家刚安装好的电灯怎么又不亮了?

  师: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粉一白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材料的一头与电线接在一起,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实验结束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回原位,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灯泡亮了吗?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夹在铁架子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连接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等金属材料能导电,塑料绳、布条、毛线等非金属材料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中投放相关的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究哪些材料可以导电。

  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到科学区里试一试。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幼儿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整个活动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语言简练,操作前提出明确要求,幼儿在实验过程目标明确,能通过合作探索并使用符号记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并能通过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由于乡镇幼儿记录经验不足,在鼓励幼儿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时,孩子们能说出多种符号,实际记录中却偏向单一的记录方式如:打勾与打叉。

15、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

(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16、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

(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17、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

活动目的:

1.在观察、探索活动中,发现灯泡发亮的电路和金属材料的.导电现象。

2.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质准备:

1.教具:一块展示板(图一),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的图片各一。

2.学具: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积木、钥匙、晨检牌、纸片等若干。

经验准备:通过PPT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导入:以问题的形式,激趣引题。

(1)教师打开没有插上电源的录音机,咦,今天录音机出了什么问题?(“录音机没有电”、磁带坏了……。)

(2)教师插上电源,验证幼儿猜测的结果。

(3)师:电能让录音机转动起来,电还有什么用呢?(电能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电能使灯泡亮起来,电可以让电风扇转动……。)

2.尝试:选择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电路。

(1)师: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图一,在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样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是那二样?最好能说出理由。

(2)师:这二样材料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亮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3)幼儿尽情地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引导(图二)。

(4)师:请告诉我们,你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用这个图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来(图三)。

(5)师:你们用电线的一头与灯泡接上,另一头与电池的顶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灯泡触到和电池的另一头,灯泡就亮了。

(6)师:是不是这样?这样连接真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让我也来试一试?

(7)教师有意选择金属丝不露的电线操作。咦!怎么不亮?

3.发现:创设情景,操作中发现金属的导电性。

(1)师:你们的灯泡都亮了,我的为什么不亮呢?

(2)师:“小朋友,你们都认为是电线的问题,同样是电线,为什么这根电线可以,而这根电线不可以呢?”

(3)比较二根电线的不同处。

(4)幼儿比较操作,描述操作结果,大胆表述材料与灯泡是否亮的因果关系。

(5)教师对幼儿的结论进行描述:“小朋友,你们都认为,电线露出金属丝接在电池上灯泡就能发亮,有塑料包着的电线头接在电池上不能使灯泡发亮。是不是这样?(6)教师再次设疑,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金属的导电性。

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如果把它接在电池上,灯泡会不会亮?

(7)幼儿操作,发现金属的任何部位都能导电。(图四)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8)猜想验证:再次探索

①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检牌、积木、纸片、钥匙,先等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电路后灯泡着?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

②幼儿操作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图一)。

③师**流猜想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猜测结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问,进行统计:(图五)

提问语1:“晨检牌接在电路上有几个孩子认为亮的,几个孩子认为不亮,(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说明一共有几个孩子在活动?(16个)

提问语2:“纸片接在电路上有8个孩子认为亮的,有几个孩子认为不亮?”

提问语3:“钥匙接在电路上有1个孩子认为不亮,有几个孩子认为亮?

④幼儿操作,验证猜想结果,交流发现结果。(图六)

4.拓展:提供电工用具,观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导电与安全的关系。

明确操作要求。

师提供电工用的钢丝钳、尖嘴钳、起子、活动扳手、.电工刀、电工小锤、电钻、电烙铁等:“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属材料?“

5.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做这个实验,找找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

小百科: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亦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经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18、大班科学《小灯泡亮了》教案

相关知识:

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通过电能发光发热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刚开始时孩子们并没有实验成功,但每个孩子都在轮流的努力尝试着实验,并且期待着成功,在实验中孩子们都能体现出合作的精神,最后大家在一个小朋友尝试成功中收到了启发,各组中都纷纷让小灯泡亮了起来,孩子们很开心也很兴奋,有的鼓掌有的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但我知道这并不是课堂“失控”了,是孩子们对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来了,不足的是材料的投放还是有些欠缺,如果能够多准备些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更加有利。

19、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20、中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

  活动目标:

  1、能探索选用合适的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2、了解电池的不同用途。认识不同型号的电池、及电池的正负极

  3、学习合作玩小灯泡亮起来。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核心要素:

  观察、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电池,知道电池有正负极,

  ☆难点是把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使其和电线与小灯泡连接成一个回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活动准备:

  1、电池(1、2、5、7)电线、小灯泡等。

  2、一些以电池为能源的物品,如电动玩具,手电、钟表等。

  3、幼儿集体作业单,电池的简单图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探究环境,让幼儿认识电池,知道电池有不同型号,它们都有正负极。

  1、为幼儿提供各种以电池为能源玩电动玩具及生活用品,请幼儿自由的玩,通过操作引起幼儿对电池的兴趣。

  教师察看幼儿玩玩具的情况,并请幼儿演示给大家看。

  ☆ 师:你的玩具能干什么?

  ☆ 师:为什么会动?(唱歌或发光)

  ☆ 师: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请幼儿感知,回答。通过提问使幼儿了解电池的用途。

  教师小结:电池可以向外供电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请幼儿把电池取出来,观察、发现并描述电池。

  ☆师:电池的两头是一样的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突起,另一头都是平的。有小突起的一头有一个“+”的图案,另一头平平的,有一个“—”的图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的这边是正极;“—”的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请小朋友找找看手中的电池的正负极。

  认识电池的“+”“—”标记,

  3、请幼儿将自己的电池与同伴的电池进行比较,发现电池的型号不一样1号、2号、5号、7号。

  教师出示电池图卡进行小结:电池都有正负极。

  二、通过用电线连接一节电池和小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使幼儿知道正确的连接方法。

  1、教师出示电线连接灯泡和电池的图示,讲解连接的方法,并示范连接。

  2、幼儿动手操作,用一节电池连接小灯泡和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三、探索两节电池怎样连接,才使小灯泡亮起来方法。

  1、教师启发幼儿积极地思考并用手中的电池进行操作:

  1、☆师: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怎样将两节电池连起来,也让小灯泡亮起来呢?怎么连接呢?

  幼儿感知回答,待幼儿说出一种连接的方法,教师出示相应的连接的图卡。直到幼儿将三种连接方法都说出来。

  2、☆师:请小朋友先猜想一下,三种连接方法,哪一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师将幼儿猜想的结果纪录在作业单上。

  3、请幼儿自己试一试,或合作来试试!哪一种情况的连接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4、教师为操作有困难的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请做的正确的小朋友演示同伴看。

  5、请幼儿将自己的试验结论,并用黄色小灯泡图卡表示在作业单上。

  四、对幼儿环保方面的教育。

  ☆师: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这样多,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电池能一直使用下去吗?

  ☆师:用完的废旧电池我们怎么处理它们呢?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如果让废旧的电池混入一般垃圾,不做很好的回收与处理的话,危害是很大的,乱扔废旧电池造成环境的污染。

  废旧的电池不能乱丢,请你想一个好办法?

  教师出示废旧电池回收箱,引导幼儿收集家里的废旧电池。活动自然结束。

  环境创设:

  设立电池回收箱,请幼儿把家里的废旧电池放到回收箱里。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幼儿的实际行动。

  区域活动:

  科学区里增添了多种连接的材料(铁丝、铜丝、铅丝等)让幼儿尝试还有什么材料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也可让幼儿尝试将更多的电池连接,使小灯泡亮起来。小朋友可以在我们的科学区里继续探索。

  家园共育:

  家长可指导孩子尝试安装电池,并指导孩子认准两级正确连接。

21、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2、大班教案《小灯泡亮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

  2、乐于参加实验探索活动。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电池、小灯泡、电线、胶带、剪刀、笔、记录表每组一份。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发现灯泡发亮的方法,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

  2、活动难点:能够正确记录并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方法,并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1、结合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运用生活经验猜测。

  提问:用什么方法能让小灯泡发亮?(教师出示灯泡)

  (2)回忆电池连接的正确方法。(调动幼儿已有的安装电池活动的相关经验,知道电池的正极要与负极相连)

  2、幼儿实验探索:如何让小灯泡发亮。

  (1)教师出示电池、电线、小灯泡,请幼儿试试应怎样连小灯泡才会发亮。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将电线的一端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连到电池的正极,将小灯泡放在电线盒正极连接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了。

  3、幼儿实验探索:电池大小、多少和小灯泡亮度的关系。

  提问:小灯泡亮了,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灯泡更加亮呢?

  一组:对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电池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二组:探索型号相同、数量不同的电池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1)介绍实验记录表

  (2)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实验结果和实验记录。

  讨论:使灯泡发亮的电池的大小和数量与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电池越大,灯泡越亮;电线连接的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4、 统计幼儿记录。

  将幼儿的记录表统计在一张大表上,并展示在科学区供幼儿实验参考。

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每组有操作员和记录员,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认真地操作。由于幼儿之前有了安装电池的经验,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能举一反三 。通过实验,幼儿懂得多节电池连接的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电池的正极,另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实验成功——灯泡亮了。每次实验成功,孩子们都雀跃欢呼,每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地尝试和摸索,孩子们探索出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老师给与孩子一点提示和帮助后,每组幼儿的记录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组是用图画记录,有的组是用文字加图画记录,但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幼儿交流的时候有点大声,但整个活动,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地给与孩子一点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好。不足之处,记录和讲解实验结果是幼儿的弱项,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培养。最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和肯定今天的实验结果,这个活动效果较好。

2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灯泡亮了》

  活动目的:

  1.在观察、探索活动中,发现灯泡发亮的电路和金属材料的导电现象。

  2.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质准备:

  1.教具:一块展示板(图一),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的图片各一。

  2.学具: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积木、钥匙、晨检牌、纸片等若干。

  经验准备:通过PPT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导入:以问题的形式,激趣引题。

  (1)教师打开没有插上电源的录音机,咦,今天录音机出了什么问题?(“录音机没有电”、磁带坏了……。)

  (2)教师插上电源,验证幼儿猜测的结果。

  (3)师:电能让录音机转动起来,电还有什么用呢?(电能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电能使灯泡亮起来,电可以让电风扇转动……。)

  2.尝试:选择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电路。

  (1)师: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图一,在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样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是那二样?最好能说出理由。

  (2)师:这二样材料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亮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3)幼儿尽情地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引导(图二)。

  (4)师:请告诉我们,你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用这个图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来(图三)。

  (5)师:你们用电线的一头与灯泡接上,另一头与电池的顶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灯泡触到和电池的另一头,灯泡就亮了。

  (6)师:是不是这样?这样连接真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让我也来试一试?

  (7)教师有意选择金属丝不露的电线操作。咦!怎么不亮?

  3.发现:创设情景,操作中发现金属的导电性。

  (1)师:你们的灯泡都亮了,我的为什么不亮呢?

  (2)师:“小朋友,你们都认为是电线的问题,同样是电线,为什么这根电线可以,而这根电线不可以呢?”

  (3)比较二根电线的不同处。

  (4)幼儿比较操作,描述操作结果,大胆表述材料与灯泡是否亮的因果关系。

  (5)教师对幼儿的结论进行描述:“小朋友,你们都认为,电线露出金属丝接在电池上灯泡就能发亮,有塑料包着的电线头接在电池上不能使灯泡发亮。是不是这样?(6)教师再次设疑,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金属的导电性。

  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如果把它接在电池上,灯泡会不会亮?

  (7)幼儿操作,发现金属的任何部位都能导电。(图四)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8)猜想验证:再次探索

  ①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检牌、积木、纸片、钥匙,先等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电路后灯泡着?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

  ②幼儿操作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图一)。

  ③师**流猜想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猜测结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问,进行统计:(图五)

  提问语1:“晨检牌接在电路上有几个孩子认为亮的,几个孩子认为不亮,(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说明一共有几个孩子在活动?(16个)

  提问语2:“纸片接在电路上有8个孩子认为亮的,有几个孩子认为不亮?”

  提问语3:“钥匙接在电路上有1个孩子认为不亮,有几个孩子认为亮?

  ④幼儿操作,验证猜想结果,交流发现结果。(图六)

  4.拓展:提供电工用具,观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导电与安全的关系。

  明确操作要求。

  师提供电工用的钢丝钳、尖嘴钳、起子、活动扳手、.电工刀、电工小锤、电钻、电烙铁等:“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属材料?“

  5.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做这个实验,找找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

2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起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增强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兔子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师:每到节日时大街上都亮起绚丽的彩灯,你知道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2.合作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教师介绍试验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炮的电线,请你们动手试试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吧。

  (2)幼儿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灯泡的变化,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探索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集中分享交流经验。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成功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小电工,是怎么做的?

  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通了,灯泡就亮了。

  3.探索活动“抢修电线”。

  (1)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小兔子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兔子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兔子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①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兔子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②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4.用电的安全。

  讨论:生活中要怎样安全用电?

  小结:裸露的电线丝不能触碰。手、金属材料不能插到插座内;电池电流小,不会对我们人体产生伤害,所以我们才可以用来做实验,家里的电,电流大,不能随意碰。

  活动延伸

  科学区投放灯泡亮起来的材料,供幼儿继续操作。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刚开始时孩子们并没有实验成功,但每个孩子都在轮流的努力尝试着实验,并且期待着成功,在实验中孩子们都能体现出合作的精神,最后大家在一个小朋友尝试成功中收到了启发,各组中都纷纷让小灯泡亮了起来,孩子们很开心也很兴奋,有的鼓掌有的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但我知道这并不是课堂“失控”了,是孩子们对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来了,不足的是材料的投放还是有些欠缺,如果能够多准备些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更加有利。

25、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刚开始时孩子们并没有实验成功,但每个孩子都在轮流的努力尝试着实验,并且期待着成功,在实验中孩子们都能体现出合作的精神,最后大家在一个小朋友尝试成功中收到了启发,各组中都纷纷让小灯泡亮了起来,孩子们很开心也很兴奋,有的鼓掌有的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但我知道这并不是课堂“失控”了,是孩子们对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来了,不足的是材料的投放还是有些欠缺,如果能够多准备些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更加有利。

26、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27、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探秘小灯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

  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图、灰太狼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喜羊羊和小羊们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还没来得及装电灯,没有电灯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办呢?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羊村城堡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羊村城堡刚安好的电线被灰太狼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8、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探索小灯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物质准备:

  (1)学具

  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图、灰太狼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喜羊羊和小羊们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还没来得及装电灯,没有电灯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办呢?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羊村城堡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羊村城堡刚安好的电线被灰太狼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两两交流。

  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导电,哪些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每组有操作员和记录员,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认真地操作。由于幼儿之前有了安装电池的经验,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能举一反三 。通过实验,幼儿懂得多节电池连接的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电池的正极,另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实验成功——灯泡亮了。每次实验成功,孩子们都雀跃欢呼,每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地尝试和摸索,孩子们探索出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老师给与孩子一点提示和帮助后,每组幼儿的记录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组是用图画记录,有的组是用文字加图画记录,但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幼儿交流的时候有点大声,但整个活动,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地给与孩子一点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好。不足之处,记录和讲解实验结果是幼儿的弱项,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培养。最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和肯定今天的实验结果,这个活动效果较好。

29、《灯泡》教案

活动目的:

1.在观察、探索活动中,发现灯泡发亮的电路和金属材料的导电现象。

2.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质准备:

1.教具:一块展示板(图一),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的图片各一。

2.学具: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积木、钥匙、晨检牌、纸片等若干。

经验准备:通过PPT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导入:以问题的形式,激趣引题。

(1)教师打开没有插上电源的录音机,咦,今天录音机出了什么问题?(“录音机没有电”、磁带坏了……。)

(2)教师插上电源,验证幼儿猜测的结果。

(3)师:电能让录音机转动起来,电还有什么用呢?(电能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电能使灯泡亮起来,电可以让电风扇转动……。)

2.尝试:选择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电路。

(1)师: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图一,在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样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是那二样?最好能说出理由。

(2)师:这二样材料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亮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3)幼儿尽情地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引导(图二)。

(4)师:请告诉我们,你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用这个图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来(图三)。

(5)师:你们用电线的一头与灯泡接上,另一头与电池的顶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灯泡触到和电池的另一头,灯泡就亮了。

(6)师:是不是这样?这样连接真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让我也来试一试?

(7)教师有意选择金属丝不露的电线操作。咦!怎么不亮?

3.发现:创设情景,操作中发现金属的导电性。

(1)师:你们的灯泡都亮了,我的为什么不亮呢?

(2)师:“小朋友,你们都认为是电线的问题,同样是电线,为什么这根电线可以,而这根电线不可以呢?”

(3)比较二根电线的不同处。

(4)幼儿比较操作,描述操作结果,大胆表述材料与灯泡是否亮的因果关系。

(5)教师对幼儿的结论进行描述:“小朋友,你们都认为,电线露出金属丝接在电池上灯泡就能发亮,有塑料包着的电线头接在电池上不能使灯泡发亮。是不是这样?(6)教师再次设疑,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金属的导电性。

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如果把它接在电池上,灯泡会不会亮?

(7)幼儿操作,发现金属的任何部位都能导电。(图四)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8)猜想验证:再次探索

①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检牌、积木、纸片、钥匙,先等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电路后灯泡着?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

②幼儿操作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图一)。

③师**流猜想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猜测结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问,进行统计:(图五)

提问语1:“晨检牌接在电路上有几个孩子认为亮的,几个孩子认为不亮,(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说明一共有几个孩子在活动?(16个)

提问语2:“纸片接在电路上有8个孩子认为亮的,有几个孩子认为不亮?”

提问语3:“钥匙接在电路上有1个孩子认为不亮,有几个孩子认为亮?

④幼儿操作,验证猜想结果,交流发现结果。(图六)

4.拓展:提供电工用具,观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导电与安全的关系。

明确操作要求。

师提供电工用的钢丝钳、尖嘴钳、起子、活动扳手、.电工刀、电工小锤、电钻、电烙铁等:“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属材料?“

5.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做这个实验,找找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

小百科: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亦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经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30、《灯泡》教案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夜景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的图片,你们看,漂亮吗?在咱们的平度有这样的美景吗?你在哪儿见过?那你们知道,是什么把这夜晚装扮的如此美丽?咱们同学真是聪明,对,是灯光,那灯光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哦,灯泡亮了,就能发出这美丽的灯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灯泡亮了的秘密好吗?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

师:在研究灯泡亮了之前,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既廉价又实用的电器,看,你们认识吗?

生:手电筒

师:对,是手电筒。那你们能让手电筒的灯泡亮起来吗?

生:能。

师:哟,都能,好,你来试试。给大家看看,灯泡亮了吗?灯泡为什么会亮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吗?请大家先猜一猜。

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到底咱们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咱们把手电筒怎么样就知道了?对,拆开看看。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小手电筒。不过,在拆开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提几点要求:(课件出示)1、小组合作,把拆开的部件按顺序摆放好。2、仔细观察,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哪几部分?3、小组讨论一下,这几部分各起什么作用?4、快速把手电筒安装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解决两个问题)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动手拆开手电筒,一定有很多发现,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要是灯泡亮起来,关键需要哪些材料?

生:电池

师:(实物讲解)对,电池分为正负极,你们知道哪是正极和负极吗?(讲解或板画)电池有什么作用吗?还需要什么?

生:灯泡。

师:对,灯泡是用电的,还有吗?

生:开关。

师:开关有什么作用?哦,控制灯泡亮还是不亮的,还有吗?

生:铁皮。

师:铁皮有什么作用吗?在手电筒里,铁皮起连接作用的,可以导电。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手电筒大体可以分为这四部分,把这四部分组装起来,手电筒的小灯泡就可以亮起来,对吗?

(活动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在我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只小灯泡,你想不想也让它也亮起来?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材料。(实物讲解)

电池,灯泡,开关,这是什么?你认识吗?电线,这些电线有什么作用吗?对,就像手电筒的铁皮一样,可以导电,我们在科学上称它为导线。为了便于大家操作,学具袋里还有一些辅助材料,看,这叫电池夹,你们知道他有什么作用吗?对,真聪明,电池夹是用来固定电池的。这个呢?还认识吗?它叫小灯座,是用来固定灯泡的。材料我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就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吧,不过,老师还要给大家几点提示:(课件出示)1、注意,千万不要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2、在装电池之前,先把开关断开。3、灯泡亮了之后,断开开关,小组合作,组长代笔用你们喜欢的符号把连接的电路画出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学生组装电路,画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了,你们的灯泡都亮起来了吗?同学们真聪明,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先展示并交流电路连接方法,后展示电路图)

师:同学们看,你们用了这么多的符号,在科学上,电路中的每一部分都有标准的符号,你们看:(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好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完整的电路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电池、导线、开关,灯泡

师:手电筒中的铁皮就相当于导线(擦掉“铁皮”,换上“导线”),导线是用来导电的,那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电池)电池是电的一种来源,你还认识什么样的电池?(学生回答)老师这儿还有几种电池的类型,你们看,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咱们几天上课用的电脑,用电池来供电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对,电池的电力太小了?那么,电还来自哪里呢?对,电还来自发电厂,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这是太阳能发电厂,是用什么发电的?风力发电厂呢?水力发电厂呢?咱们平度也有一个发电厂,你们知道它使用什么来发电的吗?对,烧煤,这就叫火力发电厂。电池和发电厂都是电的来源,人们习惯把它们叫做电源(擦掉“电池”,换上“电源”)。灯泡是用电工作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用电来工作的?(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洗衣机……)凡是用电工作的,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用电器(擦掉“灯泡”,换上“用电器”)。开关是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的,把开关合上,小灯泡就亮了,断开,灯泡就灭了。看来,一个完整的电路就是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这四部分组成的。只要把这四部分正确连接,灯泡就会亮起来,或者说用电器就会工作。

三、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好,不但探究出了电路的组成部分,还学会了画电路图,为了奖励你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看,是什么?(西红柿)西红柿好吃吗?对,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营养,非常好吃,老师也很喜欢吃。不过,西红柿不但好吃,还可以做西红柿电池,你们信吗?想自己做一个西红柿电池试试吗?好,课后请同学们参照课本32页,自己来做一个西红柿电池,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31、《灯泡》教案

设计思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也迎面而来,如交通安全,用水安全、用电安全等等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向我们教育者发出了挑衅的讯号,让我们不得不去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因而我选择了用电安全教育这块内容,从了解建立电路着手,进行用电安全教育,逐步深入。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了解要使灯泡发亮,需建立一条电路。

2、初步认识用电的安全,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线电池小灯泡图片。

2、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建立电路。

1、材料介绍,引发问题。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实验展示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结:为什么小灯泡这样会亮。

二、安全教育

三、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了电线可以导电、通电,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那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呢?让我们下次再来一起探索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投入的积极性也很高,都能了解正确的连接方法基础上举一反三,如王泽小朋友的多节的电池连接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两节电池中间,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上,实验成功灯泡亮了。还有应湘业小朋友的正负互换的连接方法等等,孩子们都进行了很好的认识了解。最后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身实验过程中的小触电了解到了电线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同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危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它当心它不要随意地去玩弄它,懂的基本的如何保护自己。

32、《灯泡》教案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小百科:电灯泡的最大问题是灯丝的升华。因为钨丝上细微的电阻差别造成温度不一,在电阻较大的地方,温度升得较高,钨丝亦升华得较快,于是造成钨丝变细,电阻进一步增大的循环;最终令钨丝烧断。后来发现以惰性气体代替真空可以减慢钨丝的升华。今天多数的电灯泡内都是注入氮、氩或氪气。 现代的白炽灯一般寿命为1,000小时左右。

33、《灯泡》教案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泡

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正是因为我们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我们才能成功地点亮小灯泡。假如老师再给你一个灯泡,你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

(板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师:请各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实验材料。

看哪组同学最先成功。

师:这组同学已经成功地点亮了两个小灯泡,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经验。

师:你能否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你们的连接方法?

师:刚才这名同学所画的图就叫电路图,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记录我们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连接方法吗?我们在连接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个建议:

⑴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的?有几种连接方法?

⑵在电路中安装一个灯泡和两个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师:如果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四、交流汇报、总结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们的电路图。

师:连接两个灯泡和只连接一个灯泡哪个更亮些?

师:假如我们将两个灯泡之间的导线去掉一根,灯泡还会亮吗?我们不妨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灯泡都不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师:在一个灯泡仍然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又是怎样连接的?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你能让他们同时亮起来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多少种连接方法?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了,请同学们在课下试试看。

34、《灯泡》教案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35、《灯泡》教案

(一)、设计理念:

在进行“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主要想体现这几个基本理念:

1、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指导学生探究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时,“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的问题是在学生“玩”了小电珠等材料后根据“玩”的结果自发提出来的。提出这一问题后,按照两个研究方向展开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学生小组交流、进行充分猜测设想后自然归纳出来的。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向导、引领者,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起到点拨的作用。

2、体现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这一环节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玩弄”,这种“玩弄”其实是一种探究,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亲身去经历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点亮”与“点不亮”中体验“成功”与“失败”,进而逐步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3、体现教学设计的动机情感原则。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如:在开始部分,从“介绍材料”到提问“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再到“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充分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急于动手的心理,迎合了他们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当顺利。避免了这类课引入时很容易出现的“学生不顾教师反应,却急于动手玩弄材料”的现象。在教学观察小灯泡内部秘密时,抓住学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灯泡的关键结构:两根金属柱下端到底连接到哪里?)适时提供材料,使学生带着强烈探究欲进行观察,而这种观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学生兴趣情感之上。在课的结束部分,点亮小灯泡的环节安排,其实是想再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总之,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应及时引导、鼓励和启发,从而创立一个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环境。

(二)、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用笔画出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三)、学习重点:

观察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懂得小灯泡点亮的道理,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四)、学习难点:

画出电的流动路线。

(五)、学习准备:

学生材料:放大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红蓝黑水彩笔各1份、小灯泡电池实物图和白纸各6份。

教师材料:课件(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图)

(六)、学习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谁能来介绍一下?(指名回答)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师揭题:这节课的任务就是点亮小灯泡(师板书课题“点亮我的小灯泡”)。

2、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1)、师:好,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来玩一玩,要求是:①用一根电线将电池、小灯泡组装起来,②无论会亮、还是不亮都用实物图画出来。注意:会亮的打“√”,不亮的打“×”。

(2)、师巡视,选取典型图例请学生按“亮”与“不亮”两类分别张贴到黑板上,师标号。

(3)、全班讨论张贴的图例,发表个人意见。(师不作具体评议,只适当鼓励)

(4)、师板书:为什么 亮 不亮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

(1)、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猜测性发言。

(2)、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个研究要点。

师板书:A、材料结构 B、连接方法

(3)、按照以上两个要点展开研究

A、 材料结构:

①(板书:电线)观察电线,你有什么发现?(内部是金属,两端去除了包皮),想一想电线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②(板书:电池)观察电池,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电池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③(板书:小灯泡)用放大镜观察小灯泡,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师张贴小灯泡实物图,与学生共同给各部分取名,并板书)

④ 以上这些部分可以直接看到,哪个部分我们却没法看清?(两根金属架的下部)你想不想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了解这一部分?为什么?

⑤ 师提供剖开的小灯泡(每组1个),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后在自己实物图上画出两根金属架下端的走向。(指名一生板画)

⑥ 画一画,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指名一生板画)

⑦ 想一想,小灯泡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B、 连接方法:

①师补贴电池,组成放大的典型电路。小组讨论流动路线,然后指名一生用粉笔画出电的流动路线。(师课件演示)

②选几个代表性图例,指名多生同时上台,用黑笔画出板示图例中的电的流动路线。全班评议纠正,调整张贴位置。

③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哪些图例中电是流过灯丝的?哪些没流过?)(板书:正确――亮不正确――不亮)

④从不正确的电路中挑选典型图例认识短路与断路两种现象。并说明短路的危害。(师板书:短路断路)

断路:将放大图中的电线切断,小灯泡会怎样?从而引出断路。

短路:选一典型错图,观察电线的连接特点,从而引出短路,指出注意点。

⑤改一改,错在哪里?(a、b同时进行)

a、指名将张贴的不正确的电路用红笔纠正错误。

b、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图纸上画一画电的流动路线,不正确的改正。(师巡视指导)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谁来解释一下小灯泡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

4、说一说,你的最大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大收获是什么?

5、结束:请同学们再次点亮自己的小灯泡。下课。

(七)、板书设计:

2、连接方法

正确――亮

不正确――不亮

短路断路

36、《灯泡》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

2、乐于参加实验探索活动。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电池、小灯泡、电线、胶带、剪刀、笔、记录表每组一份。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发现灯泡发亮的方法,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

2、活动难点:能够正确记录并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方法,并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1、结合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运用生活经验猜测。

提问:用什么方法能让小灯泡发亮?(教师出示灯泡)

(2)回忆电池连接的正确方法。(调动幼儿已有的安装电池活动的相关经验,知道电池的正极要与负极相连)

2、幼儿实验探索:如何让小灯泡发亮。

(1)教师出示电池、电线、小灯泡,请幼儿试试应怎样连小灯泡才会发亮。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将电线的一端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连到电池的正极,将小灯泡放在电线盒正极连接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了。

3、幼儿实验探索:电池大小、多少和小灯泡亮度的关系。

提问:小灯泡亮了,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灯泡更加亮呢?

一组:对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电池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二组:探索型号相同、数量不同的电池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1)介绍实验记录表

(2)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实验结果和实验记录。

讨论:使灯泡发亮的电池的大小和数量与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电池越大,灯泡越亮;电线连接的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4、统计幼儿记录。

将幼儿的记录表统计在一张大表上,并展示在科学区供幼儿实验参考。

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每组有操作员和记录员,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认真地操作。由于幼儿之前有了安装电池的经验,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能举一反三。通过实验,幼儿懂得多节电池连接的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电池的正极,另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实验成功――灯泡亮了。每次实验成功,孩子们都雀跃欢呼,每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地尝试和摸索,孩子们探索出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老师给与孩子一点提示和帮助后,每组幼儿的记录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组是用图画记录,有的组是用文字加图画记录,但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幼儿交流的时候有点大声,但整个活动,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地给与孩子一点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好。不足之处,记录和讲解实验结果是幼儿的弱项,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培养。最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和肯定今天的实验结果,这个活动效果较好。

37、《灯泡》教案

活动产生背景: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外出旅游时,带回来几种好看的灯,孩子们看非常感兴趣,就开始议论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灯,并且也带来了好多种灯,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其中“为什么灯上的灯泡不一样”这个问题,是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结合黄墟的灯泡厂较多,这个关于“灯泡”的探索活动由此展开了。

活动过程:

一、灯泡的构造

班上很多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泡和制作灯泡的一些材料,与老师一起布置了一个“我们的发现”资料区。

在布置时,孩子们叽叽喳喳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倩说:“我的灯泡是红色的,和你们的不一样。”豪豪说:“你们的灯泡上面是圆的,我的还有点尖呢。”徐莹:“老板阿姨说我这个是‘芯子’,灯泡做好后,都要放在我这儿呢。”孩子们一看,徐莹手上拿的是一个纸板,上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洞,听她这么一说,都将自己的灯泡往里面放,有的说:“我的灯泡可以放。”有的说:“这个圆洞太小了,我的灯泡放不下。”这是一个探究的机会,我问道:“为什么有的能放,有的不能放呢?”“因为这个灯泡的下面有的大,有的小。”孩子们指着灯扣争先恐后地回答。

在区角活动时,很多孩子来到了资料区,比着各自的灯泡不同的地方,我作为旁观者向他提了一个要求:“你们的灯泡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为它们作一个标记呢?”“行啊!”孩子说干就干,拿起了纸和笔为灯泡做起了标记。

在小朋友为灯泡做标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灯泡的颜色、形状、大小,钨丝形状及螺口、插口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

为了让孩子有更感性的了解,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网上看了看,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在网上,他们看到了形状各异的灯和灯泡及将各种灯泡拼搭起来的美丽的图案,回来后,他们将在网上看到的灯及灯泡都画出来展示给同伴看。

这一“了解灯泡的构造”的过程,孩子们大概知道了灯泡的不同的地方,但对“灯泡”各部分的名称还不知道。

二、灯泡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小朋友直接问老师:为什么灯泡的颜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磨沙的?有的小朋友用画的方式来表示为什么灯泡里会有细丝(钨丝)?为什么灯扣上有两个对称的突出来的东西呢(插口灯泡)呢?……

为了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我们组织了孩子去灯泡厂参观,了解灯泡具体的制作过程及灯泡各部分的名称。

灯泡厂的老板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亲自带我们去各个车间参观,并逐一介绍。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主动地与工人们打招呼,并不时地问这问那,还与工人们商量,能否让自己也试一试。而每个车间的工人都非常配合,不仅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序,还教孩子如何操作,让孩子亲自试一试,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为了寻求答案,他们主动与成人交流,我们明显地看到孩子之间交往能力的差异。回到幼儿园他们这样表现自己得到的结果:有的小朋友用画的形式告诉大家灯泡的泡壳是用火烧出来的,用机器大手夹下来放在酷似滑梯的物体上滑下来的,芯柱上面的钨丝是一个一个夹在齿轮上通过大机器不停地转,沾到芯柱上的:……还有的小朋友通过口述让家长记下来做灯泡的过程。最后,我们共同知道了灯泡这样做的:先做芯柱,然后进行碰丝,同时,做泡壳,并要试试毛泡亮不亮,试完后,将芯柱与泡壳用扣子套起来进行焊锡,一个成品就做成了,当然还要试试亮不亮,才能进行包装,包装时要将每一个灯泡都插到梅花芯里,再放入盒内,最后放入大纸箱进行打包就可出厂了,这个过程好多都是机械直接完成的,机械化把以前几道程序合并,原来要18个工人做的,现在只要4个工人做,厂长的介绍让我们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参观这个灯泡厂时,小朋友很厉害,他们问工人为什么这里做的灯泡没有螺纹形的。厂长很多惊讶,她告诉孩子们:这里生产的灯泡都是装在摩托车、汽车上的,而螺口灯泡一般是装在电筒或家里白炽灯上的,还有电压较低的轮船地。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知道了一个完整灯泡各部分名称,还知道了它的制作过程,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为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设计灯泡图案

自己设计灯泡是大多数孩子的愿望,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纸和笔,让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灯泡,孩子积极动脑,不负重望,果然设计出了很多奇特的灯泡:有花型的、心形的、有三角形的、有五角星的,还有水果形的、动物形的,袜子形的、月亮形的、机器人形的……真是形态各异,各有特色。孩子们不仅设计了形状各异的灯泡,每个人还向大家介绍各自的设计意图:莹莹的心形灯是爱心灯,爱心灯一亮,就可以让所有有困难的小朋友都来上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李毓磊设计的牛灯是因为他喜欢喝牛奶,牛灯一亮牛奶就流出来了,小朋友就可以喝到牛奶了……

1、自制活动

在活动前,我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各种纸、双面胶、固体胶、各种盒子等,让幼儿为灯泡打扮,孩子们很开心,都大胆地为灯泡装饰起来了,星星小朋友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小女孩,扎上了漂亮的蝴蝶结,穿上好看的摆裙;天天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蝴蝶。孩子们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后我提议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盏灯,孩子们可高兴了。

在家长的帮助下,各种各样的灯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立式小台灯、汽车灯、花灯、烛灯等,当我让孩子拿着自己做灯拍成照片后,他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2、触电了怎么办?

孩子将做好的灯带来后,琦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做的这些灯会不会触电呀?”磊磊:“会触电的,因为上面有电线。”殷凯说:“不会吧,我刚才碰了碰,没有被触到呀。”“那为什么会有人被电触死呢?”寒寒反问道。蒋镇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可能是我们这个电线太细了,人家那个电线太粗了吧?”“要是触电了怎么办?”豪豪问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议幼儿去收集有关的资料。

几天来,孩子们通过爸爸妈妈及一些其他资料了解到触电与电压有关,还设计好多关于防电的标记。老师以欣赏的目光,惊奇的赞赏的语言给予了幼儿肯定。

分析

“灯泡”主题的萌发,关键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敏感和对孩子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能及时捕捉幼儿兴趣热点,适时介入引导,有意识地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集体的兴趣点。在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注重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为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灯泡”进行探究,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幼儿在调查、参观的的过程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增多,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积极主动。我们认识到: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使课程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8、《灯泡》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探索选用合适的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2、了解电池的不同用途。认识不同型号的电池、及电池的正负极

3、学习合作玩小灯泡亮起来。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核心要素:

观察、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电池,知道电池有正负极,

☆难点是把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使其和电线与小灯泡连接成一个回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活动准备:

1、电池(1、2、5、7)电线、小灯泡等。

2、一些以电池为能源的物品,如电动玩具,手电、钟表等。

3、幼儿集体作业单,电池的简单图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探究环境,让幼儿认识电池,知道电池有不同型号,它们都有正负极。

1、为幼儿提供各种以电池为能源玩电动玩具及生活用品,请幼儿自由的玩,通过操作引起幼儿对电池的兴趣。

教师察看幼儿玩玩具的情况,并请幼儿演示给大家看。

☆ 师:你的玩具能干什么?

☆ 师:为什么会动?(唱歌或发光)

☆ 师: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请幼儿感知,回答。通过提问使幼儿了解电池的用途。

教师小结:电池可以向外供电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请幼儿把电池取出来,观察、发现并描述电池。

☆师:电池的两头是一样的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突起,另一头都是平的。有小突起的一头有一个“+”的图案,另一头平平的,有一个“―”的图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的这边是正极;“―”的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请小朋友找找看手中的电池的正负极。

认识电池的“+”“―”标记,

3、请幼儿将自己的电池与同伴的电池进行比较,发现电池的型号不一样1号、2号、5号、7号。

教师出示电池图卡进行小结:电池都有正负极。

二、通过用电线连接一节电池和小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使幼儿知道正确的连接方法。

1、教师出示电线连接灯泡和电池的图示,讲解连接的方法,并示范连接。

2、幼儿动手操作,用一节电池连接小灯泡和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三、探索两节电池怎样连接,才使小灯泡亮起来方法。

1、教师启发幼儿积极地思考并用手中的电池进行操作:

1、☆师: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怎样将两节电池连起来,也让小灯泡亮起来呢?怎么连接呢?

幼儿感知回答,待幼儿说出一种连接的方法,教师出示相应的连接的图卡。直到幼儿将三种连接方法都说出来。

2、☆师:请小朋友先猜想一下,三种连接方法,哪一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师将幼儿猜想的结果纪录在作业单上。

3、请幼儿自己试一试,或合作来试试!哪一种情况的连接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4、教师为操作有困难的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请做的正确的小朋友演示同伴看。

5、请幼儿将自己的试验结论,并用黄色小灯泡图卡表示在作业单上。

四、对幼儿环保方面的教育。

☆师: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这样多,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电池能一直使用下去吗?

☆师:用完的废旧电池我们怎么处理它们呢?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如果让废旧的电池混入一般垃圾,不做很好的回收与处理的话,危害是很大的,乱扔废旧电池造成环境的污染。

废旧的电池不能乱丢,请你想一个好办法?

教师出示废旧电池回收箱,引导幼儿收集家里的废旧电池。活动自然结束。

环境创设:

设立电池回收箱,请幼儿把家里的废旧电池放到回收箱里。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幼儿的实际行动。

区域活动:

科学区里增添了多种连接的材料(铁丝、铜丝、铅丝等)让幼儿尝试还有什么材料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也可让幼儿尝试将更多的电池连接,使小灯泡亮起来。小朋友可以在我们的科学区里继续探索。

家园共育:

家长可指导孩子尝试安装电池,并指导孩子认准两级正确连接。

39、《灯泡》教案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物质准备:

(1)学具

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图、灰太狼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喜羊羊和小羊们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还没来得及装电灯,没有电灯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办呢?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羊村城堡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羊村城堡刚安好的电线被灰太狼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两两交流。

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导电,哪些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每组有操作员和记录员,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认真地操作。由于幼儿之前有了安装电池的经验,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能举一反三。通过实验,幼儿懂得多节电池连接的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电池的正极,另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实验成功――灯泡亮了。每次实验成功,孩子们都雀跃欢呼,每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地尝试和摸索,孩子们探索出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老师给与孩子一点提示和帮助后,每组幼儿的记录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组是用图画记录,有的组是用文字加图画记录,但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幼儿交流的时候有点大声,但整个活动,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地给与孩子一点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好。不足之处,记录和讲解实验结果是幼儿的弱项,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培养。最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和肯定今天的实验结果,这个活动效果较好。

40、《灯泡》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略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略

教学后记:略。

41、《灯泡》教案

一、课题名称:小灯泡亮了

二、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活动能力,他们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充满着好奇心。他们乐于主动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喜欢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他们已经基本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并基本能自己归纳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规律。

在我们班科学角有供幼儿探究的各种材料,很多幼儿都对其感兴趣,他经常会搞一些小试验,个别幼儿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磁铁会在不接触某些东西的情况下而让它们移动,锡纸平铺时会浮在水面上,团成球后却会沉到水底等。在我投放了电珠、电池后他们便经常用各种方法试图让灯泡变亮。结合这一现象及当前我园进行的安全教育,我特设计了“小灯泡的秘密”系列活动,旨在丰富幼儿经验并对其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三、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感官来观察和探究周围事物的奥秘没,及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并会用语言报告他的实验结果。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电池、灯泡、电线之间的简单关系。

3.尝试寻找正确的连接方式及用简单的图表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精神准备:知道什么是金属;排除幼儿顾虑为幼儿创建安全的环境和探究氛围。教师实验前亲自示范免除幼儿“摸电池会触电的顾虑”。

2、材料准备:灯泡、电池、线绳、纸绳、铜丝、铁丝、塑料绳、记录图表、记录笔、黑板一块。

五、教学方式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这样更便于教师指导和了解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注意随时调整教学步骤。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说:“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小秘密,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密小礼物,你们瞧(出示手电筒),这是什么啊?”

幼儿回答:“可乐”

教师说:“好!那我给它施一个小魔法,你们看有什么变化啊?”(教师打开手电让手电发光)

幼儿回答:“亮了”

教师问:“那是什么让可乐手电发光了呢?”

幼儿回答:“因为有电池和灯泡。”教师验证幼儿的答案(可以拆开手电)

教师问:“除了电池和灯泡还需要别的东西么?”引导幼儿知道还需要一个导电的东西,如:电线。

(二)过程:

1、一节电池、一根电线、一个灯泡

采用直接提问法引起幼儿注意及兴趣。

教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试验,研究一下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看我带来了很多的电池、灯泡和电线,你们试验一下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起来呢?”

教师说:“我们每两个人一组,一起想办法,看看谁的方法最多,然后把你们接亮灯泡的方法在图表上用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

(每两位幼儿一组并会得到一份试验用具及一张记录图表,请幼儿充分尝试并记录连接方法。)

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灯泡和电池的任意一端连接并用电线将灯泡与电池另外一端连接灯泡便亮

2、投放各种试验材料

(1)教师说:“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绳子,你们认为那些能够代替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呢?”幼儿充分猜想、试验并记录结果。

(2)讨论总结得出结论:金属导电,非金属不导电。

七、课程延伸

一个灯泡、一根电线、多节电池,试验寻找连接方法,观察灯泡亮度。

总结:灯泡的亮度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八、此系列活动的步骤

1、了解连接方法;了解导电体及绝缘体

2、了解灯泡的亮度与电池的关系。

3、能利用以上知识自己制作简单的电动玩具

4、进行安全教育

注:本课为第一步,“了解连接方法,了解导电体及绝缘体”。

九、备注:

42、《灯泡》教案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43、《灯泡》教案

师讲故事:

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寻找一名助手。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贴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如果谁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智慧屋装满谁就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智慧小帽。听了这个消息,小动物们纷纷行动起来。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着树苗,小猪兴高采烈地搬着稻草,小马满头大汗地驮着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见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进这间智慧屋,它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手指,便获得了这顶智慧小帽。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兔是怎样获得这顶智慧小帽的吗?(出示图片1)

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幅城市夜景图,你们想欣赏吗?(出示图片2、3、4,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好吗?(出示图片5课题:灯泡亮了并板书)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

学生猜想小白兔的方法,并起来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并回答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并配以图片,开始一节科学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

关于灯泡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有的可以当堂解决,有的不能当堂解决,这一问题的创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提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活动一、大胆猜想。

(师出示小灯泡)看,老师这儿就有一个小灯泡,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里?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电筒,试一试你能让它亮起来吗?你是怎样让它亮起来的?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

活动二、验证猜想。

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

(1)出示小建议(出示图片6,提醒学生在拆装手电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④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

(2)学生拆装手电筒。

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爱把手电筒当成玩具,不仔细观察,就忙着组装。所以,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巡视,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活动。同时注意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3)交流发现。

引导学生不仅说出手电筒的组成部件,还说出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发现手电筒中两节电池装反了,灯泡就不亮了。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这些发现和问题为后面的实验奠定了基础。(出示图片7,针对组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明确电池的正负极。)

活动三:提出假设。

你认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有哪些?

老师也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活动四: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

1.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

(1)出示图片8,让学生认识这些实验器材。(2)选取器材,想一想活动中应注意什么?出示图片9,(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特别提醒学生:不能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两极直接连接,这样电池里的电会很快用完的。)

2.分组合作,实施探究。

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把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

强调指出出手电筒的弹簧和金属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

活动五:电从哪里来?

阅读资料卡,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发展史的兴趣,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出示图片10、11、12,让学生了解电池的种类、电池的发明及电的来源。)

学生就会联系实际回答,自然会想到手电筒

实验验证。

学生拆开手电筒看一看,看看手电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认识的有几种,不认识的有几种。

学生分组合作,再把手电筒装上,,看哪组完成的最好

学生相互交流组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出现的问题。

学生回答: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是:小灯泡、开关、电池、弹簧和金属外壳。

认识并选取做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掌握它们的功能,知道不能把电池的正负极连起来。

分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学生:展示电路图,介绍连接的方法。

学生用符号画电路图

总结: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了解电的相关资料,知道电的来源有两种:1.电池,2.发电站。学会辩证的看问题。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44、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优秀获奖教案

  活动中引导幼儿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 提高幼儿的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活动难点: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粉、白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图片、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连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3)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咦?小兔家刚安装好的电灯怎么又不亮了?

  师: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粉一白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材料的一头与电线接在一起,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实验结束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回原位,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灯泡亮了吗?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夹在铁架子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连接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等金属材料能导电,塑料绳、布条、毛线等非金属材料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中投放相关的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究哪些材料可以导电。

  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到科学区里试一试。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幼儿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整个活动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语言简练,操作前提出明确要求,幼儿在实验过程目标明确,能通过合作探索并使用符号记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并能通过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由于乡镇幼儿记录经验不足,在鼓励幼儿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时,孩子们能说出多种符号,实际记录中却偏向单一的记录方式如:打勾与打叉。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45、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含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46、科学活动《小灯泡亮起来》大班教案节日话题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增强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兔子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师:每到节日时大街上都亮起绚丽的彩灯,你知道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2.合作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教师介绍试验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炮的电线,请你们动手试试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吧。

  (2)幼儿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灯泡的变化,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探索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集中分享交流经验。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成功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小电工,是怎么做的?

  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通了,灯泡就亮了。

  3.探索活动“抢修电线”。

  (1)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小兔子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兔子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兔子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①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兔子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②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4.用电的安全。

  讨论:生活中要怎样安全用电?

  小结:裸露的电线丝不能触碰。手、金属材料不能插到插座内;电池电流小,不会对我们人体产生伤害,所以我们才可以用来做实验,家里的电,电流大,不能随意碰。

  活动延伸

  科学区投放灯泡亮起来的材料,供幼儿继续操作。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47、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探索小灯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物质准备:

(1)学具

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图、灰太狼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喜羊羊和小羊们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还没来得及装电灯,没有电灯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办呢?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羊村城堡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羊村城堡刚安好的电线被灰太狼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两两交流。

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导电,哪些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每组有操作员和记录员,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认真地操作。由于幼儿之前有了安装电池的经验,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能举一反三。通过实验,幼儿懂得多节电池连接的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电池的正极,另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实验成功――灯泡亮了。每次实验成功,孩子们都雀跃欢呼,每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地尝试和摸索,孩子们探索出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老师给与孩子一点提示和帮助后,每组幼儿的记录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组是用图画记录,有的组是用文字加图画记录,但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幼儿交流的时候有点大声,但整个活动,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地给与孩子一点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好。不足之处,记录和讲解实验结果是幼儿的弱项,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培养。最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和肯定今天的实验结果,这个活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