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特殊句式及翻译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鸿门宴特殊句式及翻译
1、此天子气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宾语前置。
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5、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6、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省略句。
《鸿门宴》赏析: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这段史实可以反映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2、鸿门宴特殊句式
《鸿门宴》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司马迁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3、庖丁解牛特殊句式及翻译
庖丁解牛的特殊句式有:
“臣之所好者,道也”为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视为止,行为迟”为省略句。
《庖丁解牛》原文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指南录后序特殊句式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特殊句式:
1、予羁縻不得还。被动句。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介宾短语后置句。
3、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介宾短语后置句。
4、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5、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
6、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倒装句,宾语前置。
《指南录后序》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指南录后序》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指南录后序》一词多义:
[间]
名词jiān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名词jiàn
得间奔真卅(机会)
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靡]
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
[如]
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
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
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指南录后序》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至于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连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彷徨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古:挽回今:整理)
不复顾利害(复古:再今:重复利害古:个人安危今:利益安危)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古:赠予今:遗留)
《指南录后序》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
死生,昼夜事也(“死生”偏“死”)。
5、烛之武退秦师特殊句式及翻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 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句。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语后置 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6、苏武传特殊句式及其翻译
一、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二、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三、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省略句
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3、使牧羝
扩展资料: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7、鸿门宴第三段特殊句式
主要句式是省略句,将军战河北。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例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是判断句。倒装句有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被动句有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省略句有为击(省介词宾语“之”) 破沛公军,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固定结构有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8、鸿门宴34段特殊句式
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戮力(戮,lù联合,一同) 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眦尽裂(眦,zì眼角)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肩(彘,zhì,猪) 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
3、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
9、促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
1、此物故非西产。
译文: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2、非字而画。
译文:不是字而是画。
二、被动句:
1、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
译文: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译文: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
三、定语后置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2、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
译文:没过几年,(他的财富就达到了)数百顷的田地、数以万计的楼阁。
三、状语后置:
1、问者爇香于鼎。
译文: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
2、焚拜如前人。
译文:进行焚香,跪拜,好像对待自己的先人一样。
3、既而得其尸于井。
译文:不久从井中打捞上来尸体。
《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这篇小说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文中关于促织的描写,不仅显示出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能力,深刻的批判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更显示出他对促织的品种、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具有熟稔的促织文化和知识。全篇叙事借物抒情,内涵更加丰富,社会意义更深一层。
10、鸿门宴第四段特殊句式
《鸿门宴》第四段讲樊哙是刘邦的参乘,有保护刘邦的责任,但无与会资格。项羽得知他的身份后,知其来意,于是借赐酒缓和一下气氛。樊哙为了将众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不仅一切做得合乎礼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后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于“王关中”一事,言虽有怀王之约,犹不敢自专,必待大王来;又就席间舞剑一事指责项王“欲诛有功之人”。故“项王未有以应”,反而赐坐。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这是宴会斗争中的高潮。
《鸿门宴》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
2、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
3、变式句(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籍何以至此 。
客何为者 。
何辞为 。
大王来何操 。
沛公安在。
(2)定语后置: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11、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1、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2、译文: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12、齐桓晋文之事特殊句式翻译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2、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翻译: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4、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翻译: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5、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翻译: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13、鸿门宴句式整理
《鸿门宴》中的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4、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14、报任安书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4.放失旧闻。 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被动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重点翻译句
1.所以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七)多义词
1. 胜
(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尽。
(3)百战百胜。 胜利。
(4)引人入胜。 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
(2)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 他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厥有《国语》。 于是,就。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怎么。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语气词。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里。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八)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塌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今义:副词,不同寻常。
6.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15、鸿门宴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1.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白话译文:呈现五彩的颜色。
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白话译文: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白话译文:邀请项伯。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白话译文:不敢背叛项王。
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白话译文: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白话译文:刘邦在山东时。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白话译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白话译文: 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白话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白话译文:没有封侯的赏赐,却听信奸细的谗言。
三、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军)
白话译文:刘邦驻军霸上。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告诉)
白话译文:刘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3.不可不语(告诉)
白话译文:不能不告诉他。
B 名词用状语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白话译文: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白话译文: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四、特熟句式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
白话译文: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2.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
白话译文: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16、鸿门宴二三段翻译
1、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2、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
17、鸿门宴考试重点句子翻译
《鸿门宴》考试重点句子翻译: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3、大王来何操?
译文: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译文: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7、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文: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
18、鸿门宴20个重点句子及翻译
1、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2、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3、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4、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5、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
6、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7、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
8、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
9、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10、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