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月份和日期的叫法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古代月份和日期的叫法
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的历法都是西方的公历,每年有十二个月份,可是在古代却完全是不同的叫法,不管月份或者日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称,那么古代月份和日期的叫法是什么呢?古代的月份和日期都是用天干地支来进行表达的,月份就是正月从寅开始的,然后每个月的地支都属于很固定没有变化,之后就会依次去按照跟天干组合,就像第一年的正月是属于丙寅月,二月份就是丁卯月,三月就是属于戌辰。日就是从甲子日开始,依照先后顺序排列,六十天就是属于一个干支周期。
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的不同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的不同:
1、语音不同
古代汉语用词单音词居多数。
现代汉语用词多音词居多数。
古代汉语里的词语大多是单音词,到了现代汉语里,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发展为今天的双音词。例如“鼻”(嗤之以鼻)-鼻子;“耳”(掩耳盗铃)-耳朵;“舌”(鹦鹉学舌)-舌头;“虎”(为虎作伥)-老虎;“亡”(亡羊补牢)-逃亡;“眉”(眉飞色舞)-眉毛;“发”(令人发指)-头发;“思”(三思二行)-思想等等。
2、用词的应用范围不同
古代汉语用词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例如,江:长江(古义),江的泛指(今义)。
现代汉语因为随着词义的分化,扩大了词语的应用范围,使得一个词语跨越古今产生了多种意义。
3、用词中的代词系统不同
古代汉语用词中的代词系统较丰富。
现代汉语用词中的代词系统明显简化。
3、吃货的高端叫法
有几句俗话说得好,有“民以食为天”,还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也说明了吃饭对人而言的重要性。但是吃饭也是有讲究的,不只要吃饱,还要吃好,还要变着花样吃。这一类人就是吃货。在别人都在买买买的时候,吃货想的是吃吃吃,怎么用火锅、烧烤、炸鸡、小蛋糕、奶茶、串串填饱自己的肚子。吃货还有一些很好听的名字。如“食神”、“美食鉴赏家”呀!是不是很高级,吃货真的是很可爱,在吃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没有什么是一顿吃的解决不了的!
4、古代名和字是什么关系
古代的名和字都是给别人称呼的,不同的是名是从自己出生的时候被长辈赐予的名称,所以只能让自己亲近的人称呼,比如说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是长辈,以及以后的伴侣,如果他人称呼则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但是字的话是在自己成年以后长辈起的另外一个名称,而这个字是一般的朋友或者是陌生人可以称呼的。
由此可见名和字还是有所不同的,并且长辈们一般也会根据家里的排行或者是其他方面来给后辈起合适的字。在称呼这一块可以拿最近比较火的《陈情令》来作比喻,魏无羡本名叫魏婴,字无羡,所以一般的人称呼他为魏无羡,但是他的兄弟以及师姐等人称呼他为魏婴,包括最后和他在一起的蓝忘机,也是对他同样的称呼。而且字一般只有古代有身份的人才会拥有的。
5、古代的长安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古代的长安是现在城市西安,西安市陕西省的省会,西安是中国古都之首,因为西安这个地区在中国的古代建都的时间非常的长,而且经历的建都朝代也非常的多,加上影响力也不小,所以在古代的时候,这个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西安在古代的时候称为长安,历史上前前后后有不少的王朝都在这里建都,比如西周、秦、西汉、东汉、前秦、西魏北周唐朝等等,多达13个王朝都在这里建都。现在的西安,也是中国的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而且还是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也有很多的名胜的古迹,非常值得去。
6、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同一天的是什么
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同一天的是报纸,因为报纸所报道的事物,都是当天的新鲜事,并且过了当天的时间,就不叫最新的报道了。还有一个事物,也算是生产日期跟有效期是同一天的,就是当天购买,同时也是当天开往目的地的车票。这个可以算,因为这个车票过了当天的话,基本上就无效了,有的车票还撑不到一天的时间,有的在上午,有的在下午,而有的则是在晚上。报纸一般报道的也就是当天所发生的奇闻异事,过了当天的时间,后续报道,也就算不上新闻了。
7、古代英雄的石像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大家请雕刻家给这位英雄雕一个石像。雕刻家答应下来,先去翻看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想象他的容貌,想象他的性情和气概,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功到自然成。
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他的意思,只有依照他想好的样子雕出来,才是这位英雄的活生生的本身,不是死的石像。
雕刻家到山里采了一块大石,就动手工作。他心里有现成的模型,雕起来就有数,看看那块大石,什么地方应该留,什么地方应该去,都清楚明白。钢凿一下一下地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大小石块随着纷纷往地上掉。
象黄昏时星星的显现一样,起初模糊,后来明晰,这位英雄的像终于站在雕刻家面前了。真是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这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表示他的志向远大无边。
嘴张着,好象在那里喊“啊!”左胳膊圈向里,坚强有力,仿佛拢着他下面的千百万群众。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筋骨突出象老树干,意思是谁敢侵犯他一丝一毫,他就不客气给他一下子。市中心有一片空场,大家就把这新雕成的石像立在空场的中心。
立石像的台子是用石块砌成的,这些石块就是雕刻家雕像的时候凿下来的。这是一种新的美术建筑法,雕刻家说比用整块的方石垫在底下好得多。台子非常高,人到市里来,第一眼望见的就是这石像,就象到巴黎去第一眼望见的是那铁塔一样。
雕刻家从此成了名,因为他能够给古代英雄雕一个石像,使大家都满意。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市民都聚集到市中心的空场,在石像下行礼,欢呼,唱歌,跳舞;还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
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有这位英雄,眼里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情都象比以前特别有力气,特别有意思。无论谁从石像下经过,都要站住,恭恭敬敬地。鞠个躬,然后再走过去。
骄傲的毛病谁都容易犯,除非圣人或傻子。那块被雕成英雄像的石头既不是圣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块石头,看见人们这样尊敬他,当然就禁不住要骄傲了。“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
所有的市民都在下面给我鞠躬行礼。知道他们都是诚心诚意的。这种荣耀最难得,没有一个神圣仙佛能够比得上!”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树林忙忙碌碌的,没有工夫听他的话。
他这话是向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说的。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但是他仍然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对自己的伙伴连一眼也不瞟,这就见得他的骄傲是太过了分。
他看不起自己的伙伴,不屑于靠近他们,甚至还有溜到嘴边又咽回去的一句话:“们,垫在下面的,算得了什么呢!”“喂,在上面的朋友,你让什么东西给迷住心了?忘了从前!”台子角上的一块小石头慢吞吞他说,象是想叫醒喝醉的人,个个字都说得清楚,着实。“从前怎么样?”上面那石头觉得出乎意料,但是不肯放弃傲慢的气派。“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也没有们,咱们是一整块。
”“不错,从前咱们是一整块。但是,经过雕刻家的手,咱们分开了。钢凿一下一下地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你们都掉下去了。
独有我,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雕像。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难道你们想跟我平等吗?如果们想跟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嘻!”另一块小石头忍不住,出声笑了。
“笑什么!没有礼貌的东西!”“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现在又怎么样?”“现在你其实也并没跟我们分开。咱们还是一整块,不过改了个样式。你看,从你的头顶到我们最下层,不是粘在一起吗?并且,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
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们一摇动,就不能高高地……”“除了们,世间就没有石块了吗?”“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们毫无分别。”“没有礼貌的东西!胡说!敢吓唬?”上面那石头生气了,又怕失去了自己的尊严,所以大声吆喝,象对囚犯或奴隶一样。“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就用哀求的口气说:“别这样!彼此是朋友,连在一起粘在一起的朋友,何必故意为难呢!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相信,千万不要把扔下去!”“哈!哈!相信了?”“相信了,完全相信。
”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象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上面那石头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说:“我想,我总比们高贵一些吧,因为代表一位英雄,这位英雄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一块小石头带着讥笑的口气说:“历史全靠得住吗?几千年前的人自个儿想的事情,写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都会写下来,说历史能不能全信?”另一块石头接着说:“尤其是英雄,也许是个很平常的人,甚至是个坏蛋,让写历史的人那么一吹嘘,就变成英雄了;反正谁也不能倒过年代来对证。还有更荒唐的,本来没有这个人,明明是空的,经人一写,也就成了英雄了。哪吒,孙行者,不都是英雄吗?这些虽说是小说里的人物,可是也在人的心里扎了根,这小说跟历史也差不了多少。
”“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儿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的实实在在的英雄。”“也未必!”六七块石头同时接着说。一块伶俐的小石头又加上一句:“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
”上面那石头更加不高兴了,自言自语他说:“空虚?我以为受人崇拜总是光荣的,难道上了当……”一块小石头也自言自语他说:“们岂但上了当,简直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大家不再说话了,象是都在想事情。半夜里,石像忽然倒下来,象游泳的人由高处跳到水里。离地高,摔得重,碎成千块万块。
石像,连下面的台子,一点儿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在地上。第二天早晨,市民从石像前边过,预备恭恭敬敬地鞠躬,可是空场中心只有乱石块,石像不知哪里去了。大家看看我,看看,说不出一句话,无精打采地走散了。
雕刻家在乱石块旁边大哭了一场,哀悼他生平最伟大的杰作。他宣告说,他从此不会雕刻了。果然,以后他连一件小东西也没雕过。
乱石块堆在空场的中心很讨厌,有人提议用它筑市外往北去的马路,大家都赞成。新路筑成以后,市民从那里走,都觉得很方便,又开了一个庆祝的盛会。晴和的阳光照在新路上,块块石头都露出笑脸。
他们都赞美自己说:“咱们真平等!”“咱们一点儿也不空虚!”“咱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8、古代老公的称呼
古代老公的称呼实在是有很多,先秦的时候,称呼自己老公的名称并不是很多,通常那个时候的人会把自己的丈夫叫做良人,另外丈夫叫妻子的时候也是叫做良人。到了唐朝的时候,慢慢老公的称呼就演变成了郎,为了叫的顺口,所以会加一个君子,也就是郎君。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会有人把自己的老公叫做夫君,这样的称呼更加文雅一些。到了宋朝的时候,老公的称呼就比较多了,比如有的人会把自己的老公叫做官人,也有的人会把自己的老公叫做外子。到了清代的时候,由于京剧的影响,所以会把自己的老公叫做相公。
9、古代朋友的雅称
人的一生少不了要交朋友,这一点在古代现代都一样。朋友是我们对关系好的人的称谓。那么在古代的时候,形容友人的有哪些的词汇呢?在不同的身份之间,称谓也不一样。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在现代叫做发小,在古代叫做“竹马之交”。
10、古代的促织是指现在的什么
古代所说的“促织”是指现在的蟋蟀。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谓其声如急织也”,形容蟋蟀鸣唱如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仿佛是在催促织女飞梭速织,“促织”之名由此而来。
古代所说的“促织”是指现在的蟋蟀。蟋蟀促织趣话来源于蟋蟀的叫声。蟋蟀双翅摩擦发音,左复翅的音锉摩擦右复翅发音镜,振动频率高,呈四声节奏,清脆宛转。蟋蟀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别名还有吟蛩、蛐蛐等。
“促织”是蟋蟀的别名,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谓其声如急织也”,形容蟋蟀鸣唱如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仿佛是在催促织女飞梭速织,“促织”之名由此而来,又有促织、趋织、催织、纺纱娘之称。
蟋蟀促织的记载由来已久,众说缤纷。古代曾有“促织鸣,懒妇惊”的说法,明代朱之蕃的诗句“闲阶声彻琐窗中,暗送梧桐落叶风。高韵不缘矜战胜,微吟端欲助机工”,宋代杨万里的诗句“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两首诗都恰好道出“促织”的来历。
11、古代的辽国是现在的哪里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小伙伴如果熟知历史的话,会知道在北宋时期,宋国并不是大一统的王朝,而是偏安王朝,占据着中原和南方的地区。北宋之所以是偏安王朝,就是因为北方有着强大的辽国存在,喜欢看金庸小说的小伙伴应该对辽国很熟悉。辽国跟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类似,主要民族是契丹族,领土面积非常广泛。辽国的疆域,如果放在现在,大概在如今的东北至库页岛,内外蒙古一带,南部可到京津地区,跟后来的金国都是差不多的。
12、夜晚的古代雅称
很多朋友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却不太了解。不少人想知道夜晚的古代雅称是什么呢?其实在古代将夜晚雅称为瞑昏。在古代之时人们都是比较有情趣的,对于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会采用一些比较有格调的词语进行指代,比较的形象生动也富有诗意。比如常见的有:将风称为和、薰、金、朔、扶摇;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这些则是对于月亮的雅称;赤轮、晷景、奔晷、朱曦、曦和、阳景、大明、光朱是对于太阳的雅称。
13、古代文化常识名和字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杀身之祸。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3、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14、古代文化常识服饰和器物
(一)服饰
1.头衣
冕,即古帽字,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廷,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旒(liú)。天子有十二旒。
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冠并不能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冠梁,自前至后,覆在头
上。从冠的作用看,主要是捆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
古时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释名》说“士,冠;庶人,巾”。巾,又称帩头、幅巾、帻(zé)。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
唐朝时,巾又称幞(fú)头,以纱为之,因为纱质较软,就用桐木作一衬子垫在里面。后又因两脚软垂,就以铁丝为杆把“软翅”撑起来,这样就成了硬质的乌纱帽。如《灌园叟晚逢仙女》“那槐枝上挂的,不是大爷的软翅纱巾么”。
2.体衣
原始人本是蓬头跣(xiǎn)脚,不冠不履,以兽皮树叶为衣遮体,后来才分为上衣和下裳(chánɡ)。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内。后来变成衣短裳长,裳就加衣上。如《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陌上桑》中“紫绮为上襦(rú)”的“襦”是小衣,《羽林郎》“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中的“襦”则是短袄。袍,本是一种简单便服,如《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汉以后成了朝服,不分衣和裳。古代的裙与裳不同。如《尔雅》“绕襟谓之裙”。意思是说裙子要从衣襟斜下通过右腋,往下绕至腰臀间,以至前膝。后代的裙与古代的裳则相近。如《林黛玉进贾府》“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古代体衣,在质地、颜色上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司马光《训俭示康》批评“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时说:“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这表明:走卒穿士服、农夫穿丝履不合常规。五冕、九衮之类衣服只有王公贵人才有资格享受。他们寒冷时,有毛皮大衣(裘);天热时,有高级丝织品。而那些寒士庶人则只能穿布衣(麻、葛所织)、褐(粗毛编织的灰色粗布)和缊(yùn)袍(旧絮或乱麻填的旧袍)之类。如《诗经•七月》“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又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间”。颜色方面,隋唐及宋,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而庶人在隋时穿白色,唐时穿黄白两色,明朝则不许庶人穿黄色。
3.胫衣、足衣及其他
上古时有裳无裤,但有袴(裤)。袴后无裆,只有两个裤筒,类似后世的套裤。后来加上裆,称裈(kūn)。裤脚短的称犊鼻裈(因形状像犊鼻),即现在的短裤衩,一般为贫贱者所穿。
足衣,就是鞋,上古称屦(jù),汉以后叫履。上古时,鞋分革、丝、麻、草四种,有钱人穿革履丝鞋,贫苦人穿草鞋或光脚。如《孔雀东南飞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此外还有寝衣,包括深衣(亵衣)、衾枕、锦衾、罗帐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与冠服相关的还有
带、香囊、玉佩、耳环等装饰品。
4.官员的服饰
我国封建时代,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共分九个等级,称为“九品”。他们的服饰,以清代为例,文官服饰:一品为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紫鸳鸯,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服饰: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四品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
5.佩饰
环,玉制的佩器。圆形,中空。古人重视佩玉,有“君子必佩玉”之说。如杜甫《咏怀古迹》中咏王昭君“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玦,环的周边上留一缺口就是“玦”,玦与“决”同音,故常以玦指决断、诀别。如《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容臭(xiù),即香袋,后代称“香囊”,内装香料。随身佩带,香气绕身,故名容臭。臭者,香气也。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二)器物
器物种类繁多,在这里只介绍食器和酒器。
1.食器
古代食器,大小不一,功能也不同。有的主要用于烹饪,有的则用于取食。
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奢侈豪华。鼎,还可用于祭祀,并作为王权的象征。人们以“问鼎”比喻图谋王位或颠覆某国政权。如《世说新语》“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镬(huò),也是煮肉的炊具,大于鼎,古时常在镬中把肉煮熟,后再移到鼎中就食。如《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鬲(lì),古代炊具,主要用于煮粥。形制与鼎相近。圆腹三足,三足中空,与腹相通,作用是能最大限度受火,加快煮食物的速度。如《尔雅•释器》“鼎款(空)足者谓之鬲”。
蒸食物则可用甑(zènɡ)。甑,上下两部分能分开,上为甑(后来变成蒸笼),下为鬲。战国后期,甑、釜常常连用。釜像锅,甑底有细孔,放在釜上。如《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