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寻找彩蛋》反思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班教案《寻找彩蛋》反思-风君雪科技博客

1、小班教案《寻找彩蛋》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里外等不同方位。

  2、能运用方位词描述彩蛋的位置。

  3、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挂图第4号。

  2、将报纸揉成团涂上各种颜色做成大大小小的彩蛋,大布袋一只。

  3、盒子、篮子、报纸、毛巾。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布绒小兔: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兔)小兔今天要和小朋友玩找彩蛋游戏,它把彩蛋都藏在那里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彩蛋分别在篮子里、在篮子外面、在报纸下等。

  二、摸彩蛋。

  1、小兔的大布袋里还有很多彩蛋,想请我们帮它一起藏。

  2、出示一只大布袋,里面藏着颜色、大小不同的彩蛋,幼儿每人摸出一个彩蛋。看一看摸出来的彩蛋是什么颜色的,和旁边的同伴比一比谁的彩蛋大。

  三、藏彩蛋。

  1、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彩蛋放到指定的位置。如,请把彩蛋放在桌子上,请把彩蛋放在盒子里,等等。

  2、请一半幼儿去藏彩蛋,另一半幼儿到外面等候。(轮流游戏结束后,幼儿互换藏彩蛋和找彩蛋的角色。)

  3、请另一半幼儿在指定的区域寻找彩蛋。找到彩蛋的幼儿要说出“在哪里,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彩蛋”。

  4、如果还有彩蛋没找到,就请藏彩蛋的幼儿去找出来,并告诉大家彩蛋藏在什么地方。

  四、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以往进行数学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呈现的数学操作材料太小,孩子们看不清晰。今天我利用投影仪进行了操作,将材料放大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不仅看得清晰,还很认真呢。活动效果较好。活动中,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彩蛋的方位,比如在树根的上面还是下面;也比较出彩蛋的不同,有颜色的不同和花纹的不同。在操作环节,孩子们较顺利地完成了操作。只有三个小朋友有一点错误,在老师的启发下也马上改正了。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很成功。恰当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成功的基础。

2、小班教案《寻找彩蛋》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里外等不同方位。

  2、能运用方位词描述彩蛋的位置。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挂图第4号。

  2、将报纸揉成团涂上各种颜色做成大大小小的彩蛋,大布袋一只。

  3、盒子、篮子、报纸、毛巾。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布绒小兔: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兔)小兔今天要和小朋友玩找彩蛋游戏,它把彩蛋都藏在那里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彩蛋分别在篮子里、在篮子外面、在报纸下等。

  二、摸彩蛋。

  1、小兔的大布袋里还有很多彩蛋,想请我们帮它一起藏。

  2、出示一只大布袋,里面藏着颜色、大小不同的彩蛋,幼儿每人摸出一个彩蛋。看一看摸出来的彩蛋是什么颜色的,和旁边的同伴比一比谁的彩蛋大。

  三、藏彩蛋。

  1、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彩蛋放到指定的位置,如,请把彩蛋放在桌子上,请把彩蛋放在盒子里,等等。

  2、请一半幼儿去藏彩蛋,另一半幼儿到外面等候。(轮流游戏结束后,幼儿互换藏彩蛋和找彩蛋的角色。)

  3、请另一半幼儿在指定的区域寻找彩蛋。找到彩蛋的幼儿要说出“在哪里,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彩蛋”。

  4、如果还有彩蛋没找到,就请藏彩蛋的幼儿去找出来,并告诉大家彩蛋藏在什么地方。

  四、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以往进行数学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呈现的数学操作材料太小,孩子们看不清晰。今天我利用投影仪进行了操作,将材料放大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不仅看得清晰,还很认真呢。活动效果较好。活动中,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彩蛋的方位,比如在树根的上面还是下面;也比较出彩蛋的不同,有颜色的不同和花纹的不同。在操作环节,孩子们较顺利地完成了操作。只有三个小朋友有一点错误,在老师的启发下也马上改正了。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很成功。恰当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成功的基础。

3、小班教案《寻找彩蛋》反思

  目标:

  1、认识纸浆画,用不同感官感受纸浆画的独特之处。

  2、通过纸浆画操作来激发幼儿对纸浆艺术的兴趣。

  3、体验作品形成的成功喜悦感。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画有各种蛋形的硬纸板,各色纸浆、抹布、录像、优秀纸浆作品、范画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纸浆,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猜完后请幼儿伸手去触摸,并让幼儿说一说是什么感觉。

  2、揭开谜底,并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纸浆,捏一捏,玩一玩,说一说,并思考这是什么做成的?

  二、看录像,让幼儿了解纸浆的形成。

  提问:

  1、纸浆是怎么做成的?

  2、它能做什么?有什么用?从而引出纸浆画。

  三、欣赏纸浆艺术作品。

  1、带着问题欣赏:猜猜哪幅画是用纸浆做成的?

  2、仔细观察,触摸,进一步感受纸浆画的立体效果。

  四、示范纸浆画《美丽的彩蛋》:

  1、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彩蛋的图案色彩。

  2、老师示范彩蛋的制作(可请个别幼儿上来试试)

  五、幼儿动手做纸浆画,教师个别指导。

  六、请幼儿把作品拿到屋外晒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同时进行讲评,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对此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制作衣服简单易学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对于一些幼儿的引导还不够,她们除了能画一些老师画过的一些图案,没有进行自我创造。教师可以多画一些图案供他们参考

4、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寻找彩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里外等不同方位。

  2、能运用方位词描述彩蛋的位置。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4号。

  2、将报纸揉成团涂上各种颜色做成大大小小的彩蛋,大布袋一只。

  3、盒子、篮子、报纸、毛巾。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布绒小兔: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兔)小兔今天要和小朋友玩找彩蛋游戏,它把彩蛋都藏在那里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彩蛋分别在篮子里、在篮子外面、在报纸下等。

  二、摸彩蛋。

  1、小兔的大布袋里还有很多彩蛋,想请我们帮它一起藏。

  2、出示一只大布袋,里面藏着颜色、大小不同的彩蛋,幼儿每人摸出一个彩蛋。看一看摸出来的彩蛋是什么颜色的,和旁边的同伴比一比谁的彩蛋大。

  三、藏彩蛋。

  1、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彩蛋放到指定的位置。如,请把彩蛋放在桌子上,请把彩蛋放在盒子里,等等。

  2、请一半幼儿去藏彩蛋,另一半幼儿到外面等候。(轮流游戏结束后,幼儿互换藏彩蛋和找彩蛋的角色。)

  3、请另一半幼儿在指定的区域寻找彩蛋。找到彩蛋的幼儿要说出“在哪里,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彩蛋”。

  4、如果还有彩蛋没找到,就请藏彩蛋的幼儿去找出来,并告诉大家彩蛋藏在什么地方。

  四、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以往进行数学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呈现的数学操作材料太小,孩子们看不清晰。今天我利用投影仪进行了操作,将材料放大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不仅看得清晰,还很认真呢。活动效果较好。活动中,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彩蛋的方位,比如在树根的上面还是下面;也比较出彩蛋的不同,有颜色的不同和花纹的不同。在操作环节,孩子们较顺利地完成了操作。只有三个小朋友有一点错误,在老师的启发下也马上改正了。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很成功。恰当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成功的基础。

5、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宝宝生病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是小班幼儿,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初入幼儿园,他们自我为中心,自私霸道、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交流,不肯帮助他人;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等,所以我设计了这节社会活动课,希望从中培养他们自理能力,让他们懂得去关爱、帮助他人。

  活动目标

  1、感受关爱他人的过程,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2、体验照顾他人的乐趣。

  3、感受被爱的幸福。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照顾生病的宝宝。

  2、引导孩子关心、帮助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创设环境:把教室设计成两个区域“温馨的家”“医院”。

  2、玩具:宝宝餐具、宝宝床铺和床上用品、毛巾若干、体温针。

  3、每个幼儿塑料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在家里,当你生病了是谁照顾你的?他们是怎样照顾你的?他们着急吗?

  2、组织幼儿观看“宝宝生病了”的视频,帮助幼儿了解宝宝发烧后,爸爸、妈妈是如何的照顾宝宝的。

  3、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爸爸、妈妈怎样照顾自己的。

  4、游戏

  (1) 玩法: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爸爸或妈妈,或者两个幼儿分别当爸爸、妈妈与宝宝(玩具)组成一个家庭开展活动。

  (2) 游戏环节:

  ① 发现宝宝生病了,先给宝宝量体温。

  ② 送宝宝去医院,打针、取药。

  ③ 带宝宝回家,给宝宝喂药。

  ④ 哄宝宝睡觉,帮宝宝擦汗、喂开水;用手探宝宝的体温是否退烧等。

  5、延伸活动:如果爸爸、妈妈或身边的亲戚、小朋友生病了,我们就应该像现在这样照顾他们。

  教学反思

  1、在环境创设方面:我利用一些材料把教室布置成两个区域:温馨的家和医院。

  2、小班的幼儿对医院产生恐惧心理,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了解发烧对小朋友身体发育的危害,体验宝宝生病后父母担心、着急的心理。

  3、注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主动关心、帮助身边的人。

  4、不足之处:因为小班幼儿还是处在“自我”阶段,合作意识还未形成,还有待提高。也可能我设计的环节过多,小班幼儿可能无法很好的完成。

6、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我们的身体》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开始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培养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一致的能力。

  4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分清身体器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1 大的身体挂画。

  2练习卡彩笔。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过程

  1 找朋友(教师指图,幼儿用手指指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并告知幼儿它们名称)

  2 点眼睛点鼻子游戏 教师带领这幼儿做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的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

  3 五官、身体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五官、身体部分的作用,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花香。

  4 眼睛眼睛在哪里? 引导幼儿利用身体五官及动作编儿歌。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手指眼睛)耳朵耳朵在哪里?……

  5 看照片 照五官和身体部位

  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用的直接导入,小朋友不容易被吸引。如果换成“看看缺什么”。(画些缺少五官的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2那个照片利用的不好,在挂画前出示照片,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指着五官、身体)

  3身体的作用这环节可以增强些。

7、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颜色对对碰》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颜色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兴奋、新奇,由此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颜色对对碰”区域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认识颜色,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使幼儿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

  活动目标:

  1、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使幼儿体验到颜色配色带来的乐趣。

  2、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瓶用矿泉水瓶子装的清水,瓶盖内已事先挤有红色(黄色、蓝色)颜色少许。红、黄、蓝标签若干,装有少许红色(黄色、蓝色)颜料的瓶盖若干,抹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2、难点: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㈠清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引起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1.教师示范:用来摇晃一瓶清水,使之变成有颜色的水。边晃边念:“摇摇摇,变变变,清水变出颜色来。”

  2.每位幼儿拿一瓶清水,通过摇晃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并将相对应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

  3.请幼儿说说自己变出了什么颜色的水。

  4.教师询问变出彩色水的原因。教师拧开一个瓶盖,让幼儿看到留在瓶盖内的颜料痕迹,再想一想清水变成颜色水的原因。

  5.请幼儿轻轻拧开瓶盖,验证瓶盖内有颜料的事实。

  6.请幼儿再轻轻拧上瓶盖,用力摇晃,重复刚才的变化过程。

  ㈡变成新的颜色水,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

  1.幼儿自选一种跟自己瓶内的颜色水不同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

  2.想一想,如果瓶子里的颜色水与颜色标签所表示的颜料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3.幼儿根据自己所选标签,选择装有对应颜料的瓶盖,以此替换原来的瓶盖。教师提醒幼儿一定要拧紧瓶盖,一边用力摇晃一边观察颜色的变化。

  4.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相互比较各自变出的新颜色有什么不同。

  ㈢它们是这样变出来的

  幼儿将自己变出的新颜色水放到展台上,介绍自己瓶子里的新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二、展开:

  1、教师揭开谜底。

  将黄色与蓝色混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告诉幼儿变色的小秘密:老师手里是一瓶清水,把该拧下来涂成黄色,晃一下就变成了黄色。再用我准备好的瓶盖上涂上蓝色,然后在摇晃瓶子,水就变成绿色了。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小精灵儿童网站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小魔术啊?教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水粉、油画棒)请大家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或涂匀,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每人只能哪两种颜色不能把颜料洒在衣服或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好孩子。

  3、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

  (1)个别幼儿展示。请幼儿说说红宝宝和黄宝宝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宝宝?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橘色的?答:橘子等。紫宝宝是哪两个宝宝合在一起变成的?答:红宝宝与蓝宝宝。生活中紫色的物品有哪些?

  师幼小结:在我们周围,到处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非常美好。

  4、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大家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试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1)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

  (2)要在纸上做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个别幼儿展示。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师: 颜料能变颜色,老师这里的蜡笔也能变颜色。请你也来试一试。(一边说一边示范) 老师提出要求后小朋友操作。把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看一看变出了什么颜色。

  小结: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

  引导说出: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师幼共同朗诵儿歌

  活动结束:

  1、收拾并整理。

  2、鼓励小朋友下次来玩颜色。

  宝宝们,为我们的世界做出一点贡献吧。老师这有一棵树宝宝,但没有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它吧。把橘色的当树宝宝的果实,绿色的当树干,紫色当花心。树宝宝终于有漂亮的衣服和大大的果实了说:“谢谢小朋友。”“不用谢”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色画橘子。橘色(绿色、紫色)还能画出什么东西来?请小朋友把你们刚才变出的颜色画一画吧。

  活动反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小精灵儿童网站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小精灵儿童网站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8、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树真好》教案(附教学反思)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跳。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木及小鸟、小猫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图片,布置成美丽的树林。

  2、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电脑课件1-8,连续的配乐朗诵录音若干段。

  3、树杆、树冠,胶水、大副铅画纸每桌一份。各种可供选择的人与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4、电脑,下栽优美的音乐2段。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参观。

  (1)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树林玩好吗?

  (2) 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

  2、探索树林的秘密。

  (1) 师:美丽的树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树林里都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 讨论: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林里玩?

  3、欣赏、理解散文诗。

  (1)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师:树林可真美,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尽情的玩耍,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树真好》的散文诗。(老师边连续播放课件)

  (2) (逐段放课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

  A、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B、树真好,他能挡住什么?

  C、树真好,……

  4、制作树林,体验树的多样性及好处。

  (1) 树真好,小朋友喜欢树吗?我们一起来做一片美丽的树林,让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玩好吗?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干和树冠粘贴成大树,然后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粘贴在树林中。

  (2) 放配乐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幼儿自主操作。

  5、听音乐在美丽的树林里自由舞蹈。

  师:树真好,树林里可真美,让我们在树林里一起跳个快乐的舞蹈吧!

  活动延伸:

  1、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的周围,让孩子们参观讲述。

  2、在自主活动中创编《树真好》。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树的用途,并能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进行仿编,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根据目标,活动分为欣赏、朗诵、仿编几个环节,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抓住了语言活动的重点,节奏较为紧凑。

  在课前我精心设计问题,对四个画面的提问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鸟为什么喜欢树?还有谁喜欢树?为什么?小猫友为什么喜欢树呢?”等等。在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后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自然流畅的让幼儿学说散文。

  在活动中,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在提问“你喜欢树吗?为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树可以做桌子。”其他幼儿就跟着说“树可以做椅子” 等等,回答都局限在“树可以做什么”上,我马上回应:“都是树可以做成什么东西,那在树上、树下能做什么呢?”帮助幼儿回到活动的目标上。有幼儿说到:“ 树可以做碗。”我马上进行追问:“做什么样的碗?”帮助幼儿将话讲清楚。在幼儿说“树可以做鸟巢。”时,我马上问到:“鸟巢是什么做的?”让幼儿得到了正确的经验。在幼儿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请其他幼儿帮助他,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学会倾听他人、评价他人。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积极的促进者,适时地对幼儿的提问回以有效回应,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之间的多向互动。

  从活动效果来说,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欣赏、记忆、想像、创编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是活动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散文欣赏活动,活动目标中要求幼儿欣赏散文,但按照活动设计,只是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幼儿的整体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赏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赏后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让幼儿说说,不要求标准答案,然后“再来听听到底讲了什么?”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来为树做点事,是为了让幼儿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目标,但在活动的组织上有些拖沓,而且整个活动的容量显得较大,所以可将最后一个环节放到延伸活动中,并将活动落实到实处,认课班级树,给它浇水、照顾它等,而第三个目标可渗透在前面的环节中。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活动中蕴含的价值,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情感的引导。

9、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的时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这则小故事充满了童趣。故事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及幼儿熟悉的小动物的形象,把三个天真、可爱、善良的小动物遮风避雨的情形,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友好互助的故事。故事以下雨的时候,小白兔能以树叶当伞,告诉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在发现小鸡、小猫淋雨时,能主动帮助它们,告诉幼儿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友好互助。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安然、温暖、和谐的氛围,通过小兔子想办法避雨,和它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把伞借给小伙伴和他们一起避雨的描写,展现了三个天真、可爱、善良的小动物在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同时,此故事具有很强的实施意义,现代的孩子们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不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依赖于别人的帮助。另外,孩子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它们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付出,而自己却不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思想意识缺乏,而此故事,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故事形象及人物对话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激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下雨的时候》FLASH动画;头饰小白兔,小鸡,小猫和叶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呀?幼儿:叶子。

  教师:你们知道叶子有什么用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知道叶子有这么多的作用。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叶子有什么用?

  (评析:在活动中,我准备了一张大叶子,让幼儿猜猜它的作用,因为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一开始就纷纷猜测叶子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 幼儿欣赏FLASH动画。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结合图片)

  1、老师讲述第一段

  教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谁在草地上玩呀?故事中的叶子有什么用呀?幼儿回答。

  2、过渡语:小白兔把叶子当作雨伞,继续向前走,它会遇到谁呢?(看动画)

  教师:它遇到了谁?幼儿:小鸡。

  教师:小鸡被雨淋的怎么叫?(学一学)小白兔看见小鸡被雨淋得叽叽直叫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我们和小白兔一起来叫。

  教师:小鸡又是怎么说的?幼儿回答。小鸡还真有礼貌,还会说谢谢你,我们也和小鸡一起来说一说。

  (老师当小兔子,你们当小鸡,小鸡小鸡快到叶子底下来吧?你们怎么回答我呀?)

  3、过渡语:小白兔和小鸡一起顶着叶子, 继续向前走,它们又会碰到了谁呢?

  教师:后来小白兔和小鸡又碰到谁了?那看到小猫的时候,小猫被雨淋得怎么叫?(学一学)(2)小兔子和小鸡看见小猫被雨淋得“喵喵”直叫时,它们是怎么做的呢?小猫是怎么回答的?(你们当小兔子和小鸡,老师当小猫,你们对我说什么呀?)

  4、过渡语:后来又怎样了呢?

  教师:后来雨停了,三个好朋友在做什么呢?他们玩的开心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细心的观察画面来讲一讲看到的画面内容。并让幼儿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语言、口头语言来表达角色间的对话。在活动中,我为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说:“我们一起大声一点说,否则小鸡听不到我们的叫声。”幼儿在我的鼓励下,都能积极参与,且能大声连贯的讲出角色间的对话。我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能力。)

  三、幼儿完整欣赏FLASH。

  教师:这个故事真精彩,老师想请小朋友再认真的看一次,想想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过渡语:故事看完了,小朋友,你知道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呀?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知道小白兔会关心、帮助同伴。)

  教师:老师也很喜欢小白兔,因为小白兔会关心、帮助它的好朋友。 那你们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好朋友的呢?

  过渡语:好,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大家看。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活动中的难点,就是让幼儿迁移感情,明白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首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说说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为什么会喜欢它。然后让幼儿明白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最后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讲讲自己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关心帮助小朋友的,从而让幼儿达到情感的迁移。)

  四、尝试角色表演。

  第一遍:老师戴小白兔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第二遍:请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过渡语:小朋友们表演的真精彩!

  评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表演,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互相合作表演,而且还能用边贯的语言把角色间的对话说出来,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结束部分。

  我们回去表演给其它小朋友看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我通过设置悬念,让幼儿猜猜叶子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另外,尽管在活动中有时幼儿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但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对幼儿的回答都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表扬。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运用课件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把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不由自主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幼儿的注意力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我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组织了角色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角色分配,游戏中的相互合作,力争让每个幼儿都能做到开心、开口。尽管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纯粹是在玩,但是他同样也在感受着语言的氛围。存在问题:1、课件画面转换的速度太慢,而小朋友说话的速度快,本来我想让小朋友一边看课件一边跟着说一说,因此没有达到我意想中的效果。2、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帮助,后来在情感迁移的过程中,我问小朋友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小朋友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喜欢小猫,有的说喜欢小鸡,也有的说喜欢小兔,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都说不出原因。后来我说马上说:“老师喜欢小兔,因为它喜欢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给幼儿太多的思考时间,如果让小朋友相互讨论一下,或许效果会好一些。

10、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花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与练习四拍的节奏。

  2、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游戏与表演加强拍子之间的连贯性及体验 音乐带来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小花狗》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骨头卡片、小猫、小鸭图片、手铃

  2、歌曲《小花狗》、《小狗圆舞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以说唱打节奏的形式进行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好。(变换不同的形式进行问好,让幼儿熟悉节奏的形式)

  二、基本部分

  1、已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卡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眼睛看老师,仔细看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看看老师变出什么来了?(骨头)

  师:谁最喜欢吃骨头?(小狗)对啦,小朋友们真聪明!

  师:小狗看见骨头会怎么样呢?(把它吃掉、会叫)那小狗怎样叫?(汪汪汪)

  教师小结:继续出示卡片,小狗看见骨头就叫“汪”,两个骨头就叫“汪汪”,如果没有骨头就不出声。

  2、出示四张骨头卡片组成一个节拍,进行交换练习节奏(此环节重复进行)

  3、以小狗唱歌为由引出歌曲

  师:小狗玩累了听到有人在唱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唱的好不好听?(好听)

  师:小狗也想唱歌,可是小狗怎样唱?(引导幼儿学习在结尾处唱汪汪)

  师:教师领唱,幼儿在最后一个拍子处唱

  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除了小狗会唱歌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小鸭子、小兔)那我们请他们出来唱唱吧!(出示小猫、小鸭子图片)

  4、运用身体动作代替“汪”的节拍

  师:小朋友唱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听音乐跟着音乐休息休息好不好?(好)(放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

  5、听音乐用乐器演唱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看老师请谁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出示手铃)

  师:每个小朋友两个小手铃,拿到的小朋友使劲摇一摇你手里的小手铃,看老师的手一收,看谁的小手铃收的最快没有声音。(幼儿玩手铃)

  三、结束部分

  1、音乐欣赏《小狗圆舞曲》

  师:小朋友的小手铃真听话,现在把小手铃放好,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里也有只小狗,看看这只小狗在干什么,好不好?(好)(教师讲故事,带领幼儿放音乐跟随音乐玩游戏)

  2、以说唱的形式结束整节课

  师:小朋友玩的开不开心(开心)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玩好不好?(好)

  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以打节奏的形式结束)

  活动反思:

  1、教师指导:音乐戏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在上课之前让幼儿对打击乐器有所了解,带领幼儿玩手铃,以多种形式了解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以小花狗唱歌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整节课以幼儿为主,教师引导,让幼儿多唱、多听、多玩。在熟悉歌曲后让幼儿创编歌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兴趣。

  2、幼儿反应:以骨头卡片的形式体现乐句,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个别幼儿精神不集中,拿到手铃后秩序有些混乱,精力集中到手铃乱敲乱玩的现象。欣赏《小狗圆舞曲》时随音乐不太熟悉但是都可以跟随老师做动作。

  3、反思:整节课比较顺利,幼儿挺感兴趣也很配合,但是时间过长,中间衔接不是很好,最后音乐欣赏可以作为另一节课单独进行,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这节课重点难点不突出,没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幼儿对歌曲本身已经熟悉,所以在学唱部分很轻松。在玩手铃的部分有些混乱,需要课后让幼儿多接触多练习。

  小百科:狗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11、小班健康活动教案:《不怕看医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 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

  2、 PPT课件(关于小朋友看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教师:好了,刚刚我们都看过小猫不怕看医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们你们去看过医生吗?医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3、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4、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5、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6、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7、耐心等待就医。

  活动反思:

  这次心理健康活动——《不怕看医生》,是想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幼儿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们又非常怕打针,只要家长说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就很反抗,因而这次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但活动中不足的是没有准备看病的用具,若能给幼儿看一些医用材料,如,棉签,纱布,口罩,听诊器等,幼儿会更感兴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提供一些实物给幼儿,让幼儿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触到,幼儿掌握起来也会更快更好。

12、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初步体验家人间的亲情。

  2.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3.学会爱家人、家乡、祖国的美好情感。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每人带一张全家福、《我爱我家》音乐、教师、解放军的图片、风光照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家及家人

  1.师:家里有几口人,他们分别是谁?(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2.欣赏歌曲《我爱我的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3.能帮爸爸妈妈做什么?

  4.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说一句话,也可以送礼物)

  二、家人以外的爱

  1.除了爱父母还会爱哪些人?(老师、解放军、等等)

  2.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并简单介绍一下各行业的情况。

  三、对大家庭的热爱

  1.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面,这个家的名字叫《中国》,小朋友们爱不爱我们的大家庭呢?(爱)

  2.看照片《各地的风光》

  3.感受我们的祖国真伟大。

  活动延伸:

  1.教师画好的房子轮廓,小朋友人手一份。

  2.油画棒人手一份。

  3.打扮我们的家,给自己的家涂上颜色。

  活动反思:

  家是我们小朋友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儿最为重要,最安全、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亲密的人,也是给幼儿最多体验的人。孩子们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爱,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满足,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体会到成人的辛劳。并由此活动萌发了幼儿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产生了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13、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幸福拍手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弱拍起唱的方法。

  2.能根据歌曲的节奏用替换歌词的方法创编歌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着音乐做“蝴蝶飞”的律动,鼓励幼儿根据音乐想象,将动作做的优美、舒展。

  师:“小朋友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蝴蝶飞的动作吧!看看谁的动作最好看!”

  二、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1.倾听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性质。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这首歌曲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用敲击小铃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每句句末拍手两次。

  师:“小朋友自己试一试跟着老师唱一唱,看看老师是怎么唱的。”

  3.幼儿跟随老师学唱歌曲,重点掌握弱拍起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可以拿起手里的铃鼓、响板进行拍一拍,有节奏、好听地拍哦。”

  三、创编歌曲《幸福拍手歌》。

  1.师:“我们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做什么?用歌来唱一唱好不好?”

  2.师:“我们试试看一起换一换歌词,看看怎么唱。”

  3.师:“我们一起为新的歌词做点别的动作吧!看看谁的动作最漂亮!”

  四、表演歌曲《幸福拍手歌》。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气氛非常好,因为孩子们充满了快乐。音乐活动的教学,常常能为孩子带来莫大的快乐,在快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能够学习到新的歌曲,也能进行表演,整个活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进行学唱的时候,没有我的提醒,孩子已经知道在句末要进行拍手,因此在我范唱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好的配合我。虽然在进行器乐的演奏时孩子会忍不住多摇几下铃鼓,对敲几下响板,但是在整个活动中他们的纪律还是非常不错的,能够非常准确地唱准弱起的重点,也能对句末的拍手进行一个较好的节奏掐点。创编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展开了翅膀。整个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

1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静电宝宝,你好》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笔

  2.餐巾纸的小鱼

  3.池塘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 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

  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来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

  1.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2.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3.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五、延伸活动:防静电

  1.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2.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学会归类、排序、判断和推理。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

  随着冬日的来临,天气逐渐干燥,静电将会经常出现在在幼儿的生活之中。而这个现象具有趣味性,熟悉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是验证性实验。设计这个活动,意在通过幼儿的猜测、观察、实践、总结,让幼儿正确感受静电这个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渗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的意识。

  二.活动实施效果

  (一)导入环节优点:采用了激趣导入法在”认识静电宝宝”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猫咪这个幼儿熟悉的形象作为导入引出后面的内容。幼儿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为教师以后的教学作了不错的铺垫。随后引出了一个矛盾点”钓鱼竿没有钓鱼线”,让幼儿进行积极的思考。思考之后,教师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咒语”劈哩啪啦轰”,边说边摩擦衣服产生静电。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教师边说边做还让幼儿跟随着老师一起做,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现象导入环节教师边说咒语边把这个现象呈现给幼儿。幼儿明显表示出了积极的兴趣,教师于是成热打铁地指出了这个是静电宝宝的威力,进而继续介绍静电的产生的原因等。然后,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

  (三)幼儿操作环节优点:让幼儿亲身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将幼儿分为三组,自行地进行实践观察。在幼儿的操作之中,教师边指导边观察,途中发现部分幼儿成功了,部分幼儿没有成功。教师发现没有成功的原因:1.摩擦衣服的力量不够2.衣服潮湿3.部分幼儿开始用嘴巴吹小鱼4.管子的方向不对,用戳而不是平行吸上来。

  (四)教师反思环节优点:及时总结并且让做的好的幼儿上来演示在第一轮的幼儿自行观察了之后,教师结合自己观察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要用力气2.不要用嘴巴吹3.不要戳而是平行4.请部分成功的幼儿来演示一下,其中也邀请了一位幼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吸小鱼(摩擦头发)随后教师重点介绍了摩擦头发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再次去尝试一下。

  有待改进:对于”关系–摩擦的力度和粗糙程度”没有很明白的点明,幼儿并不能很明白失败的原因我只是把一些问题进行说明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说明显得过于抽象了,我应该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为”关系”,然后对于幼儿进行说明。比如,我可以点明”是不是摩擦的力气””是不是我们摩擦的衣服有差别呢?成功的是怎么样的,失败的怎么样?”

  (五)幼儿再次操作环节幼儿在听取了教师的提醒之后,再次进行自主尝试。

15、小班主题活动教案:《香喷喷的轮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了解小老鼠帮助朋友们的过程。

  2.通过观察图片和交流讨论,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呢?(出示:小老鼠)。

  2.师:小老鼠呀想去旅行,它做了一辆神奇的小汽车。(出示:西瓜车)

  3.师:西瓜车的车轮是用什么做的?(巧克力豆)。用几个巧克力豆做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小老鼠开着他的西瓜车去旅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遇到了些什么事情?

  (1)幼儿观察画面,说出是小老鼠。

  (2)倾听教师讲述。

  (3)回答教师的问题,并和老师一起数数有几个巧克力豆。

  (4)跟随老师一起看看小老鼠去旅行发生的事情。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集体边看画面边听故事,理解小老鼠帮助朋友的过程及小动物的心理变化。

  1.师:小老鼠开着开着,突然它在路上遇见了谁?小豚鼠怎么了?为什么会哭的呀?

  2.师: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小豚鼠这时开心的笑了。

  3.师:小老鼠为了帮助小豚鼠卸下了一颗巧克力豆,现在西瓜车只剩几个轮子了?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出示梨子车图片,它又做了一辆三个轮子的梨子车)

  4.开着开着,小老鼠又碰到了谁呢?小鸡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5.师:这次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这时小鸡开心的笑了。

  6.师:小老鼠为了帮助小鸡,又卸下了一颗巧克力豆,这时梨子车上只剩两个轮子了,也不能开了。那怎么办呢?我们来帮他想想办法吧?出示香蕉车。

  7.师:开着开着,小老鼠又碰到了谁?老爷爷怎么了?小老鼠是怎么帮助他的?

  8.师:现在只有几个轮子啦?只剩一个啦?怎么办?

  9.可是,小老鼠扛着香蕉实在是太累了,小朋友们帮他想想办法好不好?

  10.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老鼠得到了一辆汽车)

  师:他们为什么要送汽车给小老鼠呢?(因为小老鼠帮助过他们)

  11.原来是因为小老鼠将自己的车轮子一个一个的卸下来帮助他们,他们要感谢小老鼠,所以呀也送了辆小汽车给他们!

  (1)幼儿说出小老鼠遇见了小豚鼠,并观察小豚鼠的表情,说说小豚鼠为什么会哭。

  (2)幼儿说出小老鼠卸下一个巧克力送给小豚鼠做食物。

  (3)幼儿说出还剩三个轮子,并思考小老鼠会怎么做。

  (4)说出小老鼠有碰到了小鸡,并观察小鸡的画面,并学做摇摇晃晃的动作。

  (5)幼儿回答小老鼠把巧克力豆送给小鸡当帽子。

  (6)幼儿帮助小老鼠想想办法,通过观察香蕉车,说出它又做了一辆两个轮子的香蕉车。

  (7)说出小老鼠又遇见了老爷爷,并说说小老鼠是怎样帮助老爷爷的。

  (8)幼儿说出只剩一个轮子了,小老鼠把它吃掉了。

  (9)幼儿自由猜想。

  (10)说说最后发生的事,并思考他们为什么要送汽车给小老鼠。

  (11)倾听教师小结。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的倾听故事。

  1.引导幼儿集体完整地倾听故事《香喷喷的轮子》。

  2.师:你们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该去帮助他,这样别人感到开心的同时,你也会感到开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中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较简单有趣,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性还是较高的。活动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通过逐一播放小老鼠旅行碰到朋友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轮子的较少,并让幼儿通过欣赏小老鼠帮助它的朋友的过程,感知和体验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激发幼儿帮助同伴的情感。

16、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合拢放开》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心情愉快地进行游戏。

  2.运用动物玩具让幼儿有兴趣地跟老师唱唱跳跳。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布绒玩具若干、音乐带

  活动过程:

  一.运用游戏引起兴趣。

  游戏一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了一个小客人,它是从大森林里来的,它说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让我们来看看是谁?

  (黑板翻过来,出示挂在黑板上的猩猩)

  幼:大猩猩!

  猩(教师模仿动物口气):小朋友你们好啊!(大猩猩好!)

  猩:我来和小朋友做一个游戏好吗?(好啊!)

  猩:我们来做个藏五官的游戏,现在,你们跟着我一起来做: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眼睛藏起来!

  师:小朋友们好聪明啊!我们再来藏什么呢?

  (根据幼儿提议进行游戏,藏五官)

  猩:这回啊,我来看看小朋友们聪明不聪明,我请小朋友来指出我的五官。

  (请个别幼儿来指猩猩的五官)

  游戏二

  师:我们再来做个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跟老师一起做:合拢!放开!

  (反复几次,速度根据幼儿反应能力加快)

  游戏三

  猩:森林里有好多山,让我们一起来爬山吧!

  示范: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

  (用五官代替头顶)

  二.歌表演:《合拢放开》

  第一遍

  师:嘘!听!有人在敲门!谁啊?

  (慢慢从黑板后拿出玩具猪)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谁来了?(小猪!)

  猪:小朋友们好!我路过这里看见这

  里很热闹,于是想来看看。你们在干吗啊?(做游戏!)

  猪: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能!)

  师:小猪和大猩猩都来做客了,我们唱一首好听的歌给他们听好吗?(好的!)

  猪:好啊好啊!那我们先跟老师一起唱一遍吧!

  (放音乐,教师示范)

  第二遍

  猪:你们唱得真好听,我能请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听吗?

  (出示玩具熊)

  熊:听我的好朋友小猪说你们唱歌很好听的,能唱给我听吗?(能!)

  熊:可是我的耳朵不大好,你们能唱得声音稍微响一点吗?(能!)

  猪:对了,XX小朋友小手没有跟老师一起动起来,这次跟老师一起唱一起动好吗?(好!)

  (放音乐唱第二遍)

  第三遍

  熊:哦,天哪,你们的声音太响了,一点都不好听。你们能不能给我听好听一点的声音啊?(能!)

  猪:你们有好听的声音吗?(有)

  熊:今天又没有把好听的声音带来啊?(带来了)

  师:我们小朋友的声音很好听的,不信你们再听听。

  (放音乐第三遍)

  三.音乐游戏《找小猫》

  (咚咚咚)

  师:咦,又是谁来了啊?

  (出示玩具猫妈妈)

  师:哦,是猫妈妈啊。

  猫:小朋友们好!(猫妈妈好!)

  猫:我的小宝宝可调皮了,今天她跟我玩捉迷藏,可是她藏得很好,我这会儿都找不到她了,急死我了,你们能帮我一起找吗?(好!)

  师:猫妈妈别着急,我们一起帮你找小猫!

  (放音乐做游戏)

  四.律动《开汽车》出教室

  猩:今天我们玩得真高兴啊,我也请你们去我家玩好吗?(好)

  猩:不过我家很远,要开汽车去的,你们会开汽车吗?(会)

  猩:那让我们一起开上小汽车去森林玩吧!

  (放音乐《开汽车》)

  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坐在椅子上做一遍。

  起立后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做一遍。

  师:让我们一起开到大森林里去吧!

  边“开小汽车”遍出教室。

  活动反思:

  《合拢放开》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所以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听欢快的音乐产生愉悦的情绪。歌曲的旋律是在儿童最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是中速,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学会歌唱。

  幼儿都很喜欢学习音乐,而且也很喜欢游戏。游戏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幼儿可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样才不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中的乐趣。所以如果在《合拢放开》的活动中加入游戏,他们就跟能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学习歌曲也就更快,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7、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灰灰先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滑稽、有趣的情节,理解词语“灰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含义。

  2、乐意在实践活动中说一说,做一做,并尝试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通过故事,懂得要爱清洁、讲卫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配套图片。

  自制的教具:灰灰先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灰灰先生的脏形象

  师:小朋友,看,灰灰先生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叫灰灰先生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灰灰先生的脸上、身上等脏的地方。)

  (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并进行总结:因为灰灰先生的脸上、身上很脏,都是灰,所以我们叫他灰灰先生。)

  师:那你们知道灰灰先生为什么这么脏呀?(因为他不洗澡、不洗手……)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跟灰灰先生一样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灰灰先生就是没有经常洗头、洗澡,所以身上很脏,那我们猜猜看,灰灰先生的家里会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故事

  1、出示挂图1

  师:我们来看看,灰灰先生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很脏、很乱……)

  师:脏在哪里?乱在哪里呢?(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把话说完整:地上有……,床上有……)

  师:灰灰先生的家里真脏,小朋友,你们愿意到灰灰先生家里去做客吗?(不愿意)大家都不愿意到灰灰先生家里去做客,怎么办呢?谁来帮灰灰先生想想办法?

  2、出示挂图2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灰灰先生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灰灰先生也想了个办法,瞧,这是什么呢?(吸脏机)(引导幼儿学说)

  师:灰灰先生买了一台吸脏机,把屋子里的脏东西都吸走。我们一起来做吸脏机,帮灰灰先生把脏东西都吸走吧!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吸进去了,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吸进去了。(教师带领幼儿做吸脏机的动作)

  (请个别幼儿起来回答表演你吸到了哪些脏东西。)

  师: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脏东西?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灰灰先生吸进去了),咦,灰灰先生呢? 师:吸脏机是灰灰先生买来吸脏东西的,怎么把灰灰先生也吸进去了呀?(因为灰灰先生太脏了)

  师:原来灰灰先生太脏了,吸脏机以为灰灰先生也是脏东西,所以把灰灰先生也给吸进去了。

  3、出示挂图3

  师:这下可糟糕了,我们来看看灰灰先生在吸脏机里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呢?(哭了,喊救命。)(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学动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尝试把话说完整。)

  师:灰灰先生一边哭一边叫救命呀救命呀,这时候,谁来了?(洗衣机)洗衣机来干什么呢?(洗脏东西) 师:我们一起来变成洗衣机,把脏东西都洗干净吧!脏袜子扔进来,咕噜咕噜洗干净……灰灰先生这么脏,我们把灰灰先生也来洗一洗吧!灰灰先生扔进来,咕噜咕噜洗干净!

  4、出示挂图4

  师:洗衣机把脏东西都洗干净了,我们来看看,现在灰灰先生的屋子是什么样子的了?灰灰先生呢?(引导幼儿学习词语: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并尝试把话说完整:灰灰先生的屋子变的干干净净的了、灰灰先生变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了。)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灰灰先生”,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师:灰灰先生现在已经变干净了,我们还能叫他灰灰先生吗?我们要来帮他改个名字了,叫什么呢?(再次巩固词语:干净、清爽)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是爱清洁的孩子吗?那我们小朋友指甲长了应该怎么办?头发脏了应该怎么办?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要爱清洁,要经常洗头、洗澡,经常剪我们的手指甲,做一个干净先生、清爽先生,好吗?

  活动反思

  《灰灰先生》是一堂讲述语言活动,活动设计五个环节

  一、感知灰灰先生的脏

  出示灰灰先生脏脏的形象,引导幼儿从灰灰先生的身上、脸上和衣服上说说灰灰先生脏。

  二、引导幼儿观察

  灰灰先生的家脏,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到因为家里乱七八糟的,因此他的朋友都不愿意来玩。

  三、吸尘器打扫

  情境模拟,激发幼儿对清理脏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去灰灰先生家里做客

  感知“干净”。

  五、给灰灰先生改名字

  这个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在第三个环节徒然转出“吸进灰灰先生”的情节,课堂气氛有了很神奇的效果,孩子们都跟着灰灰先生大声喊叫。而在最后的环节,当我请孩子们给灰灰先生改名字的时候,第一个出现的词汇就是“干净”,这说明孩子已经理解了“只有爱清洁、讲卫生,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本来这是一堂课很活跃的语言课,但是由于自己准备的图卡太小,幼儿看不清楚,前面两个环节都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下次注意。

18、小班主题活动教案:《落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儿歌感受儿歌的音韵美节奏美。

  2、了解秋天来了树叶都落下来,有的变红了,有的变黄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红、黄、绿颜色的树叶若干,树叶飘落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

  二、出示红、黄 、绿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今天贡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这是什么?(树叶)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红颜色的,红树叶),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绿颜色的,绿树叶),这是什么颜色的?一片一片黄树叶。秋天到了,树叶有的变红了,有的变黄了。秋风婆婆一吹,他们就飘下来。

  三、观察幻灯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

  四、学习儿歌《落叶》

  小落叶啊,还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玩的儿歌,让我们来学习好不好?

  1、 教师朗读儿歌,请幼儿欣赏。

  2、 教师有感情有动作朗读儿歌,请幼儿跟读。

  3、 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读儿歌。

  五、 游戏

  1、现在请小朋友扮小树叶,我来扮风婆婆好不好?教师说:“大风来了,小朋友就大声说儿歌,边说儿歌边做树叶飞舞的样子。”教师说:“刮小风了,幼儿就慢慢的走,小声说儿歌。”教师说:“风停了,幼儿就蹲下来,不说儿歌。

  2、小朋友看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我们把它捡起来送它回家吧!每人捡一片树叶放在袋子里,小树叶都找到了新家,我们宝宝也回家休息吧!

  活动延伸

  爸爸妈妈一起去捡落叶。

  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如扮演小树叶,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但在讲解儿歌内容时,没有更好的向儿童演示什么叫做飘。此外在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小班儿童语言的培养。

19、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可爱的蔬菜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用身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出三种蔬菜黄瓜、番茄、茄子的形象,体验欢快的音乐节奏。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更加喜欢吃蔬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身体动作表现蔬菜的形象。

  活动难点

  合着音乐节奏表现。

  活动准备

  1.布置菜市场场景。

  2.尝过黄瓜、番茄、茄子做的菜。

  活动过程:

  1.用儿歌的形式,有节奏的说说对3种蔬菜的认识。

  幼儿与教师一起用儿歌的形式买菜,踏步进入场景。合着2/4拍的音乐节奏,用儿歌形式表现出买菜。(歌曲洗澡歌)

  T:走走,走走走,跟着妈妈去买菜,小脚小脚动起来,小手小手动起来。

  T:今天妈妈去买菜。

  S:买了什么菜?

  T:番茄圆又圆。

  S:我爱吃番茄。

  T:今天妈妈去买菜。

  S:买了什么菜?

  T:茄子弯又弯。

  S:我爱吃茄子。

  T:今天妈妈去买菜。

  S:买了什么菜?

  T:黄瓜长又长。

  S:我爱吃黄瓜。

  小结:番茄、黄瓜和茄子,统统把它买回家。买回家呀买回家,统统把它买回家。(幼儿入座)

  2.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三种蔬菜的形象。

  (1)T:宝宝跟着妈妈到菜场买了哪些菜呀?

  S:哦!有番茄、有茄子、还有黄瓜。

  T:这些菜,你们都喜欢吗?谁喜欢吃黄瓜?黄瓜吃在嘴里怎么样?(脆脆的黄瓜我喜欢,我爱吃黄瓜)

  T:谁喜欢吃茄子?(好样的,祝你健康)。

  T:还有什么?

  S:番茄

  T:番茄吃在嘴里……

  S:酸酸的……甜甜的……

  T:甜甜的番茄我喜欢,我爱吃番茄。

  小结:原来,这些好看的,好吃的蔬菜你们都喜欢。

  (2)T:既然那么喜欢它们,你知道茄子长什么形状?

  S:弯弯的。

  T:你能不能用动作告诉我?(幼儿用动作表演弯弯的茄子)

  小结:弯弯的茄子我喜欢,我爱吃茄子。

  T:茄子宝宝我们来跳舞吧!幼儿与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表演弯弯的茄子。

  (出示番茄)

  T:这是……

  T:番茄长什么形状?用动作告诉我。小小的番茄,那大大的番茄呢?(幼儿用动作表演小番茄、大番茄、还有最大的番茄)

  T:番茄可以怎么吃?

  S:番茄炒蛋……拌番茄

  T:番茄炒蛋我喜欢,我爱吃番茄。

  T:番茄宝宝,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吧!(幼儿与老师一起合着音乐跳舞)

  T:妈妈还买了什么蔬菜呀?(黄瓜)

  黄瓜长什么样子,用动作告诉我。

  T:黄瓜摸在手上什么感觉呀?

  S:有点戳人。

  T:刺刺的,谁来做个刺刺的样子。(刺刺的黄瓜我喜欢,我爱吃黄瓜)

  小结:今天我们买了许多蔬菜。圆圆的番茄我喜欢,我爱吃番茄;长长的黄瓜我喜欢,我爱吃黄瓜;弯弯的茄子我喜欢,我爱吃茄子。

  3.结束活动。

  蔬菜宝宝,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幼儿根据老师出示的蔬菜宝宝合着音乐有节奏的进行表演。

  课后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能跟着我的思维,我的动作进行表演、展示,孩子和我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非常的好。在试上时,我想通过自己形象的肢体动作让孩子了解、表现黄瓜”刺刺”的特征。但有的孩子并没有懂得,只是跟在后面一味的模仿。听课老师们建议我先让孩子自己来表现刺刺的样子,若孩子不能很到位的表现,教师再帮忙,这一建议,进一步突出孩子的主体性。再次进行活动时,我让孩子自己来表现刺刺的样子,孩子们一个个都做得唯妙唯俏,非常的棒。整个过程中我都一直在鼓励孩子用不同的动作形象表现三种蔬菜,同样,我舞蹈中的动作全部来自于孩子。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层层相扣,很好的体现出游戏化教学和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

20、小班主题活动教案:《起床啦》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

  我们班小朋友特爱睡懒觉,早上都来得比较晚,爸爸妈妈叫他起床还生气。而童话故事一直以来很受我班孩子的喜欢,我就选择了童话故事《起床啦》这一内容。故事中5只乌鸦住在树梢上的鸟窝里,5只小猪在树下睡觉,乌鸦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叫小猪起床,创设了一个内容丰富、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能很好的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像小猪一样,愉快的的接受别人早上来叫醒他。整个活动将5以内的数量和故事情节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演一演的不同途径,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图片,感知5的数量,正确讲述象声词。

  2、理解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乐意表达自己喜欢的情节和画面。

  3、体验小动物间美好和谐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树背景、操作图片(5个鸟窝、5只乌鸦、5只小猪)。

  2、体操圈5个、5张小椅子。

  3、轻音乐:雨的印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宝宝们每天早上是谁喊你起床的?对你说了些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起床啦》。

  二、观看演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阅读画面内容。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谁?(小猪)有几只小猪?(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

  师:你还看见谁了?(乌鸦)有几只乌鸦?(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乌鸦住在哪里?(鸟窝里)树梢上有几只鸟窝?(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

  师:老师把小朋友看见的图片连成了一段好听的话。教师讲述故事的前两节。

  师:5只小猪还在睡觉,我们请乌鸦把它叫醒吧。(操作图片:乌鸦从树上飞下来落在小猪的屁股上,笃笃笃)

  师:乌鸦是怎么叫小猪起床的?乌鸦用嘴啄小猪的屁股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出象声词“笃”)

  师:我们一起来学乌鸦啄小猪的屁股吧。小猪有没有被乌鸦叫醒

  师:小猪还没有醒过来,乌鸦会对着它的大耳朵说一句什么好听的话?(幼儿想象后回答)

  师:我们一起和乌鸦把小猪叫醒吧。(引导幼儿学说:起床啦,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

  师:骨碌、骨碌、骨碌、骨碌、骨碌,5只小猪翻个身,醒来了。(操作图片)

  师:小猪翻身起床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骨碌”,并与小猪的个数相匹配)

  师:小猪醒过来了,会对乌鸦说什么?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

  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看着图片再来听一遍吧。

  四、故事表演《起床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故事里5只有趣的乌鸦和小猪呢?

  1、个别表演。

  教师出示5个体操圈当鸟窝,请5名幼儿扮演乌鸦、5名幼儿扮演小猪,教师和其余的幼儿讲述故事。

  2、集体表演。

  教师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再次表演故事,并鼓励乌鸦和小猪大声地讲述故事中的语言。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也比较符合我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好多孩子都懒床,早上爬不起,被爸爸妈妈叫醒了还要和大人闹脾气,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像小猪一样,愉快的接受别人早上来叫醒你。

  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提问引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激情。第二环节,充分挖掘教具的可操作性,通过清晰形象地演示教具,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的数量。讲述相关的象声词,双面小猪的设计,很形象生动的理解和学习“骨碌”,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情节,解决了活动的重点。第三环节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全部情节,为下一环节的故事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根据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采用分组扮演角色的方法,将幼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幼儿通过边讲述边表演,既提高了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充分满足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使活动静中有动,使幼儿在动中有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

  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发现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目标的制定上光学习象声词,语言方面的要求太低了些,把学习对话也作为一个要求放入目标,会显得很合理丰富。在象声词的练习方面还不够,应让孩子多练一练,动一动,学一学,为有趣的表演做准备。

21、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找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的同学们,还没有完全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并不能很快的适应幼儿园这个集体的生活,很多小朋友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交朋友,为了锻炼他们的集体性,所以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小朋友的集体性。

  2、让他们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能够有效的交朋友,适应集体的生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需要每一位小朋友都参与,训练他们的集体感。

  难点:激发他们找朋友的兴趣,个别小朋友的协调性不够。

  活动准备

  CD机,CD的准备,让小朋友们站成4个圆,10个人一组,教会同学们跳舞

  活动过程

  1、首先给同学们讲好游戏的规则。

  2、让同学们站成4个圆,手拉手

  3、音乐想起来,同学们跳着舞,去找朋友,

  4、唱道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时候,那一位就是你所要找到的朋友。

  5、重复的来几遍,让小朋友们多找到一些朋友

  6、最后问自己找到几位好朋友了,把他们的名字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1、《找朋友》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因此,将《找朋友》这首歌曲的歌词进行改编。

  2、这次活动提高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但是,重复唱几遍后,我发现个别幼儿的注意力开始下降,表现出异常的情绪。

  3、孩子们的通过这个活动,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开始动起来,边说、边找、边一起动,学的非常的认真、开心

  4、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明白了在小班的课程时不能完全原搬旧照,需要随机、灵活掌握教学模式,以符合、吸引幼儿的兴趣为前题进行开展!这样才会使孩子们学的愉快、开心、有所收获!

22、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好玩的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生活中有许多会滚动、跳动的物体,它给孩子们带来了兴趣。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球就是孩子们的最爱,因此我设计了《好玩的球》这一活动教案,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会拍球,体验拍球的乐趣,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创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幼儿了解球的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对球产生浓厚兴趣和体验一起玩球的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主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幼儿知道球有多种玩法。(重点)

  主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幼儿能体验到一起玩球的乐趣。(难点)

  活动准备

  1、《快乐转转转》、《健康歌》磁带、塑料球(每人一个)

  2、筐子4个、小棍子2个、绳子1个、呼啦圈4个、手巾、

  报纸、塑料袋、纸杯、易拉罐、(若干份)

  3.一盆水、不同种类的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老师放《快乐转转转》歌曲,小朋友们来和老师一起做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们很累了吧!请你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小朋友看一看是什么?(出示塑料球)

  3、小朋友想玩吗?(想)在玩球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小朋友要说一说你是怎样来玩球的,才能玩塑料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是最棒的!

  4、请小朋友把球的玩法告诉你边上的小朋友们。

  5、小朋友说的真是太棒了,想不想自己拿着球亲自体验一下球有多种玩法和乐趣。看老师这里给小朋友准备了这么多好东西。请小朋友拿着球轻轻走到老师这里。今天,你们就用这些材料来跟球玩一玩。看一看谁能把这些材料都用上,看看谁的玩法最多。

  6、老师边放音乐《健康歌》,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来玩球。(一定注意安全,玩过的要放回原处)

  7、在玩球的过程中老师问一问小朋友球的多种玩法。音乐停止,现在呢?请小朋友赶快把你手中的材料放回原处,看哪个小朋友放得最快。

  8、老师总结(小朋友真棒,有的用乒乓球拍打球的、有的把球放在水里的、有的用绳子绑球的、有的用易拉罐打球的、有的用报纸、手巾包球的等)。

  9、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材料还在静静地躺着。哪个小朋友能大胆的给小朋友去试一试,看看球还能怎样玩。(请个别小朋友试一试,并鼓励他要大胆想象球该怎样玩)。

  三、结束部分:

  你们是不是累了,为了鼓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神秘的礼物。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跑到老师这里。老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球。请小朋友说一说里面有什么内容,并说一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球。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喜欢的小球,到户外和小朋友一起玩一玩、说一说小球的多种玩法。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好玩的球》,幼儿们都能体验到一起玩球的乐趣。。在开始部分幼儿们做运动的过程中,幼儿们兴趣都很高。尤其:李薇、黄柯儿、黄京桦、姚潇潇个别年龄较小的幼儿,都能兴趣非常高。

  在选择喜欢的材料来玩球时,幼儿们积极性非常高。但各别幼儿如:廖栩世、何扬铭小朋友,由于性格内向、接受能力差,所以不能自己去选择材料,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需要加强练习这方面的知识,争取面向全体,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全面发展。

23、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吃饭不挑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宠爱,有的小朋友从小就有挑食的习惯,这样长期下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有的家长对此也是没办法只能顺其自然。那么怎样让小朋友们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呢?《吃饭不挑食》这一课告诉我们:吃饭挑食对身体健康不好,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导致经常生病。课文中,洋洋只爱吃番茄炒蛋别的菜都不吃,这样时间长了导致洋洋长得又瘦又小,还经常生病。后来他的姐姐开导他:“洋洋,如果你什么东西都吃,就能长得又高又帅又聪明。”洋洋听后,每顿饭都不挑食了,过一段时间,洋洋身体变好了,人也长得壮了。

  《吃饭不挑食》是一篇富有教育作用的故事。它融生活性、趣味性于一体,可看可读性较强。我充分挖掘该教材后发现其蕴涵的教育价值主要有:人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长得又高又壮。课文是通过展现洋洋的挑食习惯及家人对他的教育,但他不听以致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小到经常生病,后来决心改掉坏习惯到,最后人长得壮了。因此,本活动在设计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挖掘幼儿的潜力,引导幼儿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在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我通过“问题”推动,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和运用语言,展现自己的能力,体验“我会读书”的喜悦,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画信息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节的发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活动准备

  三只小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3、组织幼儿讨论。

  ①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②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③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

  ④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⑤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

  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这样身体才健康。 结合三只小熊,我另外请了三个胖瘦不一的宝宝,我想这样更利于宝宝们直观的了解胖和瘦,同时对于挑食的、瘦瘦的宝宝来说更是一次直接的教育,所以效果比预期的好。最后请小朋友看课文里的洋洋挑食的下场是怎么样的呢?使孩子们认识到人的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吃饭不能挑食,这样对身体健康才有好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先从孩子们喜欢方式看图片开始,设疑:小熊为什么胖瘦不一?结合课文洋洋的故事,从而认识到挑食的危害。

  我班有好多孩子有挑食的现象,他们主要是不喜欢吃蔬菜,而且饭也吃的很少,在家也这样。通过这次活动以后,当天吃饭时,就有孩子吃蔬菜了,而且还一口菜一口饭吃得很好。最可喜的是莫继凡小朋友还很快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饭菜呢?为了让他们天天如此,我特地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让他们继续发扬下去。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孩子吃饭时经常提醒他们,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让他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滚一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小班幼儿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总喜欢摸摸这,看看那,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究。于是我就选择了这节科学活动《滚一滚》。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在探索、观察各种物体滚动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3、能体验探索滚动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在探索、观察的过程中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会滚动的东西,如皮球,薯片筒,圆柱、圆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积木,瓶子,圆柱形干电池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师:前几天,魏老师请小朋友收集了很多材料宝宝,现在请小朋友把材料宝宝拿出来,玩一玩,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各自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刚才是怎么玩的。

  (二)幼儿再次操作,引导幼儿探索滚动的物体。

  师:你的材料宝宝能滚动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知道圆形的东西都能滚动起来。

  师小结:圆形的东西都能滚动起来,方形、三角形的东西不能滚动。(评析: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是否能滚动)

  (三)出示图表记录,引导幼儿发现滚动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滚动现象的理解。

  师:今天小朋友学会了新的本领,现在请小朋友帮魏老师找一找,哪些物品会滚动?

  (四)拓展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能够滚动的物体。

  师:今天我们玩了滚一滚的游戏,知道了圆形的东西能够滚动,在生活中你发现有什么东西也是滚动的呢?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且紧密围绕着“滚动” 这个有趣的现象而展开,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和条件,淡化了“教和学” 的界限,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活动内容有趣,操作性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探索活动中,层层递进加深了探究难度,但是在教师的适时指点和引导下使得难点迎刃而解,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进行,让幼儿始终保持浓烈的兴趣,使教育极富感染力,效果甚为理想,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活动环节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活动中以球为切入点,在二次操作的过程当中,逐层递进、层层加深,教师有层次、有步骤的抛出探索要求,幼儿带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每个环节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助于推进幼儿较深入探究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和它们的不同现象,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

  4、实效性强,面向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使每位幼儿都有参与探索和发现的机会,所有的科学现象都是让幼儿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的。真正让每个幼儿做到在“玩中学”“做中学”促使幼儿自主地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中不足的是:本次活动有些单一,活动过程中只探索了哪些物体能够滚动,哪些物体不能够滚动,其实不同的滚动物体他们的滚动面也的不一样的,这点应该在活动中也有所体现,让幼儿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5、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颜色》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课间活动时,我在听个别幼儿在讲述某某小朋友今天穿着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时,他们分不清红、黄、蓝三种颜色。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我便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红色、黄色、蓝色。

  2、学习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3、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兔子各1只,三种颜色的房子各1座。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篮子各1个,三种颜色的雪花片若干。

  3.箱子1个;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客人,小朋友猜猜看都有谁呢?

  2.出示红色小兔子,提问:它是谁?

  师:这只小兔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红红。

  3.依次出示黄色、蓝色小兔子,方法同上。

  二.送小兔子回家。

  1.师:小兔子告诉我说它们今天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的新家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三间房子,请幼儿说一说,哪一间房子是红红的家?哪一间是黄黄的家?哪一间是蓝蓝的家?

  3.送小兔子送回家。

  要求:将红红、黄黄、蓝蓝分别送回与它相同颜色的家。

  4.大家一起检查。

  三.游戏:魔术箱变变变。

  玩法:将箱子摇晃几下,从里面取出一样礼物,并告诉大家,你拿到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礼物,然后送给相应的小兔子。

  即教师先示范,将箱子上下摇几下,再从中取出一样礼物,告诉幼儿:这是红色的苹果。老师将它送给红红。

  请一部分幼儿上前操作。

  四.集体游戏:玩雪花片。

  1.师:今天小朋友们帮了小兔子们一个大忙,它们很感谢你们。瞧,它们还给小朋友们带来好玩的玩具呢。

  2.出示雪花片,提问:这是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红、黄、蓝)

  3.幼儿自由玩玩具,老师巡视,并提问个别幼儿:“你拿到了什么颜色的雪花片?”

  4.将玩具送回家。

  (1)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篮子各一个,并让幼儿按颜色将玩具送回家。即:红色雪花片送回红色篮子,黄色雪花片送回黄色篮子,蓝色雪花片送回蓝色篮子。

  (2)大家一起检查,看看小朋友是否将玩具送对家。

  五.延伸活动

  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红色的,哪些是黄色的,哪些是蓝色的,并试着将它们分类放好。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课,是根据我们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接受新知识情况来设计的。由于我们班孩子没有操作过书本练习,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进行操作,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他们都乐于参与其中。

  (2)本次活动,我以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活动学习氛围,孩子没有约束,学习更主动。

  (3)从孩子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清楚的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按要求将物品分类放好。

  (4)不足的是:集体游戏环节,在请幼儿将雪花片送回家时,我是让幼儿以自由的形式将雪花片送回家的,没有特别地强调纪律,因此,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了。我应该让幼儿分批排好队,再将玩具送回家,课堂纪律才不会乱。

26、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口渴的植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课开展的主题是《口渴的植物》,让孩子了解植物怎样喝水和植物需要水分才能生长的道理,由于孩子的年龄段比较特殊,本堂课的开展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小容器浇水。

  2、激发幼儿对小花小草的关爱,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使用洒水壶给小花小草浇水。

  活动准备

  1、若干只大、小可乐瓶做的洒水壶(在瓶盖上戳几个小洞)

  2、太阳公公图片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老师念儿歌,引起宝宝的兴趣;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乎乎,我们宝宝做好操,喝口开水解解渴。

  1、师:天气热了,除了我们还有谁会口渴啊?

  幼:小狗、小猫、小兔、老师…..

  师:我们宝宝真聪明,知道小狗小猫小兔会口渴。还想到了老师也会口渴的。真是有爱心的好宝宝。

  2、师:我们幼儿园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晒得干干的,渴了,小草小花对老师说:“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个宝宝会帮忙?”今天我们宝宝和老师一起去给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浇水尝试

  1、讨论:我们要去给小草小花浇水,要有什么东西呀?

  师:现在老师来变变变、变出了什么呀?(洒水壶)这洒水壶是什么颜色的呀?(幼:红色的)。

  师:什么形状的呀?(圆圆的)

  师:老师再来变,变变变又变出了一只什么颜色的洒水壶呀?幼:蓝色的

  师:老师再来变,又变出了一只什么颜色的洒水壶呀?幼:黄色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洒水壶?

  幼:1、2、3,3只洒水壶

  师:对了,是3只洒水壶

  师:哎呀,这3只洒水壶还不够呢,老师再来变,变变变,变出了许多的洒水壶了。宝宝,我们每人拿一只洒水壶吧。

  2、教师拿起一个大的洒水壶,然后去给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别着急。”“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别着急。”

  3、师:宝宝也要给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励每位宝宝参与活动)

  活动结束:

  用儿歌引导宝宝喝水。

  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想调动孩子的想象能力,在提出活动目标的时候也是围绕设计思路来的。在经过教学实践以后发现孩子离目标还是有一点距离,孩子可以说出自己想象的哪些植物要喝水,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动手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想到应该为孩子做示范要先有实在的东西呈现给孩子,再让幼儿动手做。孩子先有了模仿再有自己的东西就容易多了,所以要注重课堂上对孩子的引导。

27、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小手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有着一双小手,小手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都知道。根据幼儿兴趣以幼儿的小手为切入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小手歌》。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以及能够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内容,用手表现各种不同物体。并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创编。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规律,用迁移法续编歌词并唱进歌曲中。

  2、体验合作创编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会玩手指游戏。

  2、手指动作图谱、各种物品的图片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会歌曲,尝试续编歌词。

  活动难点:

  能将自己续编的歌词唱进歌曲中。

  活动过程:

  (一)语言节奏游戏

  1、游戏《两只 小手 做什 么》,幼儿根据教师用两手做的手指动作想象成物体用相应的语言节奏说出。

  XX XX XX X

  (师)两只 小手 做什 么

  (幼)两只 小手 做小 鸭(小鸡、手枪、雨伞)

  2、游戏《你用 小手 做什 么》

  用你们的两只小手做一做动作相互给朋友看看像什么?

  XX XX XX X XX XX XX X 后大家重复最后三个字XX X

  (师)你用 小手 做什 么?(幼)我用 小手 做小 花。 做小 花

  (二)发声游戏:《它像什么》

  幼儿根据两只小手的手指动作的图片想象出相应的物体并用歌声唱出。

  1 2 3 4 5 — | 5 4 3 2 1 — |

  师:它像 什 么, 幼:他像小 花(爱心;手枪;老鹰;……)

  (三)复习歌曲:《小手歌》看图唱一遍。

  “先唱什么?”(两只小手做雨伞),“接着唱什么?”(雨伞使你不淋雨)就是唱雨伞的用处。“第三句又唱什么?”(和第二句一样)最后唱什么?(啦啦啦)心里很高兴。

  (四)新授

  1 、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规律编出两只小手想象做出的动作,用迁移的方法唱进歌曲中。

  用两只小手还能编出什么动作。 说一说。

  2 、假如幼儿编出小动物后要引导幼儿编动物吃什么和叫声。

  如:两只小手做小鸭;“小鸭吃什么?”(吃鱼虾)老师唱出“小鸭小鸭吃鱼虾,第三句要和第几句一样?(第二句)“小鸭怎么叫?”(呷呷呷呷呷呷呷。)老师完整唱出小鸭后小结规律。

  两只小手做动物——重复动物的名称唱吃什么——重复第二句,最后唱小动物的叫声。

  3、探索创编自然界的风景(如小花、小草、小树等的规律)先启发幼儿编两只小手编出的物体像什么?(如花、树)——形态赞美(如小花小花真漂亮)——重复第二句的歌词——高兴的啦啦啦啦啦啦。

  4、假如幼儿用两只小手编出武器类的(如手枪、大炮、飞机等),先启发幼儿编出两只小手编出的物体像什么(两只小手做飞机)——飞机怎么飞(飞机飞机飞的高)——重复第二句的歌词——飞机发出什么声音(隆隆隆隆隆隆)。

  5、教师出示图片,和幼儿将创编的歌词完整的演唱。(只演唱新创编的歌曲)

  活动延伸:

  小手还能做出什么?想一想。

  活动反思:

  《小手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节奏的同时,用手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物体。并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在表演歌曲时我尽量引导幼儿用更多动作去表演,关注每位幼儿,使他们能更加大胆的参与。在创编表演中幼儿们都比较放开了也活跃了许多。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由于采取边唱边表演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学习。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动。

  不足之处:

  在抛出问题你的小手还能做什么时,幼儿们还是讲歌词内容。

28、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洗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让幼儿知道饭前便后洗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节约用水的意识,让幼儿真切观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干净,让孩子们都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洗手》,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了解不洗手的危害,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洗手》;

  (2)一条脏毛巾。

  活动过程:

  一、帮助脏脏的小毛巾

  1.出示脏脏的小毛巾,教师配音哭声。

  小毛巾怎么啦?

  幼儿自由猜测。

  2.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把我擦脏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哭?

  (2)怎样让小毛巾不哭呢?

  (3)小手洗不干净,会怎么样?(让幼儿知道不洗手或手没洗干净的危害,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二、正确洗手方法

  1.讨论洗手的方法。

  怎样把小手洗干净?

  2.配合教学挂图念儿歌《洗手》,幼儿欣赏。

  3.幼儿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

  三、什么时候要洗手

  1.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呢?(饭前、便后、手弄得很脏的时候都需要洗手)

  2.怎么能知道小手洗干净了没?(看、闻、摸等多种感官方式)

  活动延伸:

  督促幼儿吃东西前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附:洗手歌

  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一搓。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也搓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再把水滴甩干净。

  拿条小毛巾,小手擦干净。

  活动反思:

  活动对幼儿进行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始以一条脏毛巾的话题讨论方式进入活动主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鼓励幼儿自己来介绍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具体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语言,再加上有徒手练习的铺垫,先前进行个别的纠正和辅导,使得实际练习有条不紊的开展。让幼儿真切观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干净的真实过程,都学会了用正确方法洗手。

29、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数一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儿歌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儿歌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节奏感,帮助幼儿掌握发展语言的方法。小班年龄段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以多种言语活动为手段,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数一数》。

  2、感知韵角“u”,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3、准确发音,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

  4、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家园共育:

  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虎、鹿、猪、兔、鼠的资料,以及有关发“u”音的字,如鼓、叔、薯、书…….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完整朗读儿歌。

  活动难点:准确发音虎、鹿、猪、兔、鼠的字音。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图卡10张、背景图10张、多媒体课件、音乐。

  学具:幼儿操作图卡若干套。

  活动过程:

  1、情景游戏

  爬过小山、穿树林、走草地、经过马路边、来到鼠洞旁。

  2、分析儿歌内容

  刚才走了哪些地方?

  出示动物卡,给动物找相应的地方。

  播放动画,幼儿观察。

  小动物在哪里?

  3、丰富方位名词、量词及使用

  根据儿歌内容提问。

  用语言描述画面?

  用一个字表示这个动物?(虎)

  虎在哪里?(山上)

  完整说一说。 (山上一只虎)

  同种方法说出其他几幅图。

  4、学习儿歌

  观看儿歌动画片。

  说儿歌,注意最后一句吐字和发音。

  教师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5、游戏:找朋友

  玩法:5名扮小动物,5名扮地点,音乐响起开始游戏、舞蹈,音乐停止后,动物和地点按儿歌内容找朋友。

  规则:没找对的请大家帮助。找对的,要说出本句儿歌。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多种小动物的图片,幼儿在操作卡上进行互换,尝试简单的儿歌创编。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数一数》 是一首传统的儿歌。整个活动过程采用先易后难,逐层深入的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回答的方法使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能力得到促进和提高,非常自然。幼儿的兴趣点很高,幼儿本身对于动物是很感兴趣的,很愿意跟念以及创编,童谣的琅琅上口的节奏感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的情绪。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30、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蜜蜂做工》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

  《蜜蜂做工》是中班的一首音乐歌曲,在中班的教材里这并不是一首打击乐,但我觉得作为打击乐来讲也可用于我们小班。这首歌曲调欢快,用词简洁,幼儿们都很喜欢。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初步会唱,会跟着图谱用打击乐器打节奏,还能培养他们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设计理念:

  春天到了,百花开了,万物复苏,吸引了很多的蝴蝶、蜜蜂等,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就认识了春天,对这些东西都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带幼儿外出散步、参观,我们小朋友对外面春天的景物、春天的现象及变化都很感兴趣,像蝴蝶啊,蜜蜂采蜜啊等兴趣都很浓厚,结合这些我就联想到了这首歌曲,于是就有了这次的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我用开火车去旅行,吸引幼儿看公园里的花(flash)作为导入,引导幼儿思考把谁吸引过来了呢?在看到flash里是蜜蜂被吸引过来后幼儿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接着我就导入正题,先让幼儿练习拍节奏。为了让幼儿不感觉到枯燥,并能把节奏从XX X|XX X|变换到X X|X X,我特地设计了幼儿喜欢的花朵节奏图谱,并用过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掌握这首歌的节奏。最后在使用打击乐器时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这个活动我主要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看图谱进行节奏练习,乐意与同伴进行打击乐活动,并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看图谱并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2、认识打击乐器,并练习用打击乐器进行打击乐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进行打击乐活动。

  4、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从XX X|XX X|节奏变换到X X|X X。

  活动准备:

  1、花和蝴蝶的FLASH

  2、花朵节奏图谱一张

  3、蜜蜂指挥棒一根

  4、下载音乐《蜜蜂做工》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们,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坐着火车去旅行吧!”“公园到了,现在是春天,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打开flash)看,这些花多漂亮啊,你们猜猜看,这么多花,把谁吸引过来了呀?”

  教师:(继续放蜜蜂飞来的flash片段)“哦,是小蜜蜂来了,它来干什么呀?”(采蜜)

  二、完整练习拍节奏

  1、教师:“你们看这些花多美啊,我们快坐坐好来欣赏一下。”(出示节奏图谱)

  2、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看到了很多的花朵,有的是一朵一朵的,有的是两朵连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教棒)“看到公园里这么多好看的鲜花,小蜜蜂要来教我们采蜜啦!看好。(教师进行节奏示范,边唱“嗡嗡嗡”边用教棒指花)提问:“刚才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呢?”(引导幼儿说一朵就采一下,两朵就采两下)“谁愿意用你的小手来学一学?”(老师用儿歌帮助幼儿打节奏)

  4.教师:“小朋友学的真好!小蜜蜂告诉我们每一朵花都要采到,两朵连在一起时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时可以采慢些(模仿嗡)“我们一起来试试”试两遍左右。

  5、玩游戏(1)全部幼儿当花朵,教师当蜜蜂,教师边跟着音乐唱边跟着节奏在每朵花上采蜜。注意提醒小花朵们在蜜蜂采蜜时也要跟着音乐节奏晃动身体。第二遍时教师当蜜蜂,选一名刚刚表演好的幼儿当花朵。

  (2)一半幼儿当蜜蜂,一半幼儿当花朵,跟着节奏蜜蜂在花朵上采蜜。第二遍时交换。(花朵注意要跟着节奏晃动身体)

  三、使用打击乐器演奏

  1、 教师:“小朋友们玩的开不开心?”“有一个好朋友看到我们玩的这么开心,它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的,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师先从板凳底下拿出响板,进行介绍。然后让幼儿们伸出手,先空手和教师一起边听音乐边看图谱边打节奏。

  2、让幼儿拿出各自板凳下的乐器,一起演奏3遍。

  教师:这只响板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他们就藏在你们的椅子下面,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响板拿出来,放在小手上,响板的大嘴巴朝外面,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一遍。

  3、分组演奏。

  四、结束部分 教师:现在小蜜蜂要到别的地方去采蜜了,我们和它一起去吧!

  活动反思:

  每当音乐响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虽然小班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显得格外稚嫩,但通过系统的训练,相信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会不断增强。《蜜蜂做工》的乐曲节奏明快,并富有一定的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节奏图谱的引领以及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能够比较快的理解《蜜蜂做工》的乐曲所蕴含的情节,并在音乐的渲染下有节奏的做出动作,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意识。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节奏意识”后,再以《蜜蜂做工》的乐曲为背景,尝试用打击乐器进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节奏,从而实现了从“节奏意识”到“节奏感知”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

  整个活动,从选材到活动目标的界定,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充分展示出本班幼儿较强的综合的素质。在活动的实施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应进一步突出重难点,指导幼儿怎样从:XX X|XX X|节奏变换到X X|X X等。

31、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小熊醒来吧》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小熊醒来吧》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十分有趣,故事中小鸟、小猫、小象的动物形象是小班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因此,打破幼儿单一、静态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多样、生动的活动形式下主动地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的事情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的语言。

  2、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体会母子之间的爱和默契感。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睡觉图,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上有谁呀?它在干什么?你们喜欢小熊吗?想不想跟它做游戏?我们来叫醒它吧!它没有醒究竟谁能把它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熊醒来吧》!

  2、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并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习作品中的语言。

  (讲述故事的上半段):哪些小动物要叫醒小熊?它们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幼儿回答时出示相应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学习小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吵醒小熊?

  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没能叫醒小熊,那你们猜谁能叫醒它呢?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

  (讲述下半段故事):是谁把小熊叫醒了呀?(熊妈妈)

  师:真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小动物都没能把小熊叫醒,而熊妈妈只轻轻说了一句话,小熊就醒了?这是为什么呢?(熊妈妈用好吃的香肠把小熊叫醒的)

  3、小熊醒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一起快乐的玩游戏。

  附故事:

  《小熊醒来吧》

  熊妈妈很早就起来干活了。小熊还在睡觉。

  鸟儿唱:“嘀哩哩!嘀哩哩!”

  公鸡叫:“喔喔喔,喔喔喔!”

  小狗喊:“汪汪汪,汪汪汪!”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听不见。

  “砰砰!砰砰!”是大象来了,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

  “的笃!的笃!”是小羊来了,小熊还在睡觉。什么也听不见。

  熊妈妈回来了,轻轻地对他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听得很清楚,回答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来了。

  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讲述故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注意语言、语气、神情的变化之外,手势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作为教师,在讲述多遍故事时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提高幼儿的倾听积极性。故事《小熊醒来吧》,内容浅显易懂,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形象生动的图片教具吸引着每个幼儿,我有趣儿的模仿声也吸引着孩子的神经。他们始终跟着我的思路和节奏认真地聆听着,积极地和我互动着,学着小动物的叫声,兴奋的跟着我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孩子们的兴奋感染着我,我的用心感染着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是那样的尽兴,这让我很开心,没想到这些小家伙还真的挺乖巧的。从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有好的常规是重要的,有了规矩才有活动的效果。所以,什么样的行为只要我们去认真的执行,那么孩子们就一定能坚持做到。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只是受到只字片语的促动,但是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活动的不断体验,慢慢地孩子们会对这样的爱产生更深的理解,获得更真切的感受。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语言;感受故事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让孩子从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内涵及寓意。整个活动都在积极的氛围中结束。

32、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树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了解风与树叶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风与树叶之间的关系。

  2、感受风吹树叶飘动及风停了树叶静止的动静结合之美。

  3、学念儿歌《树叶》。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念儿歌《树叶》。

  活动准备

  1、“风”头饰一个。

  2、树叶31张。

  活动过程

  一、听讲儿歌《树叶》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树叶》,请幼儿仔细倾听。

  二、说一说

  1、教师:风来的时候,树叶怎么样?

  风走的时候,树叶又怎么样?

  你们喜欢这些树叶吗?为什么?

  2、教师朗诵儿歌(加动作),请幼儿小声跟读。

  3、教师朗诵儿歌(加动作),请幼儿大声跟读。

  三、游戏

  1、飘起来,停下来。

  教师戴头饰幼儿拿树叶,教师一边跑一边念“风来了”,幼儿把树叶举到头顶左右摇晃,脚在原地碎步跑,一边说“树叶飘飘”,教师念“风走了”并往回跑,幼儿把树叶放下站着不动,一边念“树叶悄悄” 。

  2、跑跑停停。

  请几名幼儿上台围成圆圈,教师是风,幼儿是树叶,教师边跑边念“风走来了,树叶飘飘”,幼儿也跟着跑起来,教师念“风走了,树叶悄悄”时停下来站着不动,幼儿也停下来站着不动,其余台下幼儿配风声“呼呼呼……”

  四、回顾儿歌

  幼儿和教师一起读一遍儿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教具准备充分,能用直观教具(“风”头饰、实物树叶)和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师语言甜美、教学表情丰富、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注意组织课堂。但对于调动幼儿跟读方面做得不到位,幼儿读儿歌的参与率偏低;活动的结尾部分“回顾儿歌”设计得不好,由动到静,对幼儿来说不适合,因为其动“动起来了”就很难收得住,再去回顾儿歌参与率必然低,幼儿活动的特点是由静到动,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游戏中结束活动,那样会更好。

33、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大聚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我园组织到南宁动物园开展秋游活动。活动过程中,发现幼儿对动物非常好奇和喜欢,为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设计此课程。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形象。

  3、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动物的名称和特征,难点是认识动物的习性。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若干,动物图片若干,玩具动物若干。

  2、食物盘4个,塑料的水果、树叶、肉类、小鱼若干。

  3、进餐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与幼儿交流谈话,谈谈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动物,最喜欢什么动物。

  2、活动环节:

  (1)出示大象、老虎、袋鼠、海豚等图片和玩具,提问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2)老师以《动物大聚餐》的故事形式体现动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3)根据动物的特征,让幼儿表演相应的声音和形象,老师给予指导。如:用手臂代表大象鼻子,学习老虎“嗷呜”的声音,袋鼠蹦蹦跳,海豚水里游等。

  3、游戏环节:动物餐厅

  (1)分别给幼儿戴上各种动物头饰。

  (2)在餐厅里放上不同食物的食物盘。

  (3)进餐音乐响起,幼儿根据自己的头饰扮演相应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走到餐厅,寻找相应的食物进餐,老师巡场指导。

  4、小结:老师与幼儿共同小结,动物们形态可爱,动作有趣,他们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我们都要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教学反思

  1、根据去年幼儿园组织去动物园秋游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幼儿对动物非常感兴趣与好奇,由于游览的时间有限,幼儿不能深入的了解动物的特征与习性,只留下简单的形态印象,为此,我设计此课程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和认识,在设计教案前,先让幼儿自由交谈在动物园里的所见所闻,了解他们对动物知识的需求,

  之后我选了几种孩子比较喜欢且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在活动过程中,与幼儿交谈在动物园里的所见所闻。并出示几种动物图片,提问幼儿说出动物名称,通过故事《动物大聚会》贯穿动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让孩子感兴趣的认识到动物们的不同习性。并让幼儿根据动物不同特征创编动物模仿动作,创编过程中我给个别能力差的孩子给予指导。

  3、游戏活动环节,根据故事《动物大聚会》的内容,设计动物餐厅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头饰扮演相应的动物,根据我的提示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走到餐厅,寻找相应的食物愉快进餐,通过开展游戏让幼儿生动的认识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在师生互动方面,孩子能与我轻松愉快的交谈以及扮演动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的创编模仿动作。最后通过我的情感教育,让孩子更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动物。

  4、如果下次再上此类课程,我会考虑只以一种动物为主题,因为小班年龄小,一次讲几种动物,印象不够深刻,只讲一种动物更加有助于幼儿关注和接受。

34、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洗手绢》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因本班部分小朋友不太讲卫生,为了使他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而设置本课。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歌内容,能用普通话跟随教师念儿歌。

  2. 丰富词汇:干干净净。

  3. 教育小朋友**清洁的好孩子。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小朋友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

  难点:读准字音。

  活动准备

  (一条干净,一条脏),儿歌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两条小手绢,让小朋友议论这两条手绢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脏手绢变干净?

  2. 教师念儿歌《洗手绢》,小朋友欣赏。

  3.请小朋友看书,看图说出儿歌内容。

  4.小朋友听教师念儿歌,然后回答:

  (1)是谁在洗手绢?洗手绢的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小朋友用什么来洗手绢?为什么盆里有那么多花朵朵?

  5.小朋友欣赏儿歌《洗手绢》录音,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6.小朋友跟教师读儿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小朋友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小朋友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示两条小手绢,一条干净,一条脏,让小朋友议论,这样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问小朋友你喜欢干净的手绢,还是喜欢脏的手绢,

  小朋友一定是喜欢干净的手绢,从而就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爱清洁。放录音《洗

  手绢》让小朋友欣赏,使小朋友感受儿歌中的连环韵律美。本节课的效果好。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也许我还会准备好一盆水和洗衣粉,让小朋友亲自洗脏的手绢,让他们感到劳动最光荣。

35、小班主题活动教案:《躲雨》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喜欢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观察班级中的动物朋友时,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喜欢围在身边给它们喂食,摸摸硬壳等。还不时的讨论一番:小蝌蚪怎么变成青蛙的,小乌龟是怎么爬行的……许多的小问号在孩子心中萌芽,抓住幼儿的热点,开展了“我喜欢的动物”的主题活动, 为孩子们创设了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去认识更多的动物,和它们交朋友。在活动“躲雨”中,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同时,了解动物的习性,亲近动物,在游戏的情景中尝试归类,愿意用较完整的短句回答,从而喜欢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尝试遵守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用短句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房子、音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音乐进场)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喽,你们高兴吗?我是谁?(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来的?(跳来的)你们这么多的动物朋友,还有哪些朋友和我一样也是跳来的呢?(幼儿讲述)

  2、你们其他动物朋友是怎么来的?(走来的)你是谁?小鸡怎么走来的,表演一下

  二、游戏:躲雨

  1.哗啦啦!怎么了?不好,天要下雨了,小动物们要淋湿了,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讲述)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吧。(走走朋友要走得又稳有快,跳跳朋友跳得又轻又快哦)

  2.自由躲雨:天晴了,刚才你们是怎么躲的,躲在了哪里?

  3.按要求躲雨1:刚才有很多动物躲到了一起,都被雨淋到了,等会儿再躲雨的时候,走走朋友躲到走走朋友家去,跳跳朋友躲到跳跳朋友家去。刚才你们躲在了哪里?

  4.按要求躲雨2:找个自己的走走(跳跳)朋友去躲雨。刚才你和谁躲在了哪里?

  三、延伸活动

  这里的房子怎么没人躲呢?除了走走、跳跳朋友,这里还有哪些朋友呢? 我们下次和他们一起玩。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躲雨”是从孩子们近期的兴趣点延伸出来的,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情境,如小动物的家、音乐等,并以他们熟悉的动物引出活动,孩子们很喜欢,也十分的投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识的用语言激发孩子说的欲望,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照顾到一些平时不爱开口的孩子,让他们也有说的机会,整个活动在热闹的氛围中结束。

  当然,活动中也有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提问环节,还可以清晰些,让孩子知道要求后再进行游戏;除了活动中了解的走走朋友和跳跳朋友外,还可以丰富一下孩子的知识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留给自己很多的启示,需要不断地积累、尝试后,获得更多!

36、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胆小先生》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小班幼儿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胆小先生》这个故事源于五大领域语言书,活动中生动夸张的语言很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以及胆小先生性格的前后变化。

  2.初步理解故事中“凶狠狠”、“抱头鼠窜”等词语的含义。

  3.乐意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认识胆小先生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先生,你来看看这个先生,看看他的表情,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先生?

  出示胆小先生的图片,观察胆小先生的表情,认识胆小先生。

  二、听,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

  1.教师:在胆小先生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仔细听哦!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前半段,幼儿倾听故事。

  2.复述故事前半段

  教师:故事讲到这里,老师想来问问

  (1)谁闯进了胆小先生的家?

  (2)大老鼠和胆小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胆小先生抓住了大老鼠,大老鼠“恶狠狠”地说了什么?学学大老鼠“恶狠狠”说话的语气及神情。

  (4)学学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

  (5)几天后,大老鼠来找胆小先生,他要干什么?

  (6)胆小先生为什么同意跟大老鼠换房子呢?

  三、猜,大胆猜测故事的后半段

  1. 发挥想象,大胆猜测

  教师:又过了几天,大老鼠又来找胆小先生了。大老鼠恶狠狠地说:“这么好的地下室,让你住太可惜了,你给我搬出去。”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胆小先生会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2.交流反馈

  指名说说自己的大胆猜测。

  四、读,观察第五、六幅图

  教师:真的像小朋友们猜的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后面两幅图。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中胆小先生的动作、表情,以及老鼠们的动作。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情节。

  五、说,完整欣赏,尝试复述故事

  教师:看完了所有的图,现在我们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会说的地方小朋友要大声说哟。

  幼儿跟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六、演,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教师:你们想表演这个故事吗?你愿意演故事中的胆小先生,还是老鼠呢?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和配班老师各担任一个角色。师生共同表演。

  七、论,提炼故事主题,升华故事的教育意义

  1.教师:你喜欢胆小先生吗?为什么?

  2.教师:现在的胆小先生不胆小了,应该给他改个什么名字好呢?(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有过胆小的时候吗?你现在还胆小吗?

  4. 我们都要学做“勇敢先生”。(结合幼儿实际夸夸幼儿平时生活的进步。)

  活动反思:

  一、选材。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

  二、处理

  《纲要》中语言的目标活动中有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画面,观察人物的表情,这些都发展了孩子读图的能力,活动中还有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演故事的角色,这些又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

  三、实施

  《胆小先生》这一活动通过讲述提问,让幼儿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清洁所产生的美。而且通过播放ppt、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对胆小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大胆地进行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表演得惟妙惟肖。

  作为教师,故事教学往往不只讲一遍,而是讲多遍,而且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激发幼儿倾听的积极性。所以在这次活动中,第一遍时,我只是出示了胆小先生的图片,然后就开始讲。在第二次讲述时,就让幼儿一边看ppt一边听故事。在第二次讲故事的时候,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

  在第二次听故事的时候我就让幼儿试着尝试表演出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使得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我让所有的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活动在欢乐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结束了。孩子们通过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了一开始胆小先生被老鼠欺负,他不敢反抗,所以被欺负得住进了地下室,后来老鼠得寸进尺,胆小先生奋起反抗,终于把老鼠吓跑了,胆小先生才得以回到记得房屋生活。他们很喜欢故事中的胆小先生醉后勇敢的一跺脚,他们已经懂得了在平常生活中要做个“小主人”,要大胆些,做个勇敢的孩子。

37、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和雨约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淅沥沥,哗啦啦,下雨了!孩子们常常抱怨下雨的日子太没劲儿,不能出去玩滑梯,不能在院子里奔跑,散步 ……所以,设计这个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雨天里寻找快乐。可以在雨中尽情地玩耍、嬉戏,充分感受雨天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了解了雨,培养了乐于观察、乐于发现的科学品质。也会使幼儿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经验。

  活动目标:

  1、穿(戴)雨具在雨中玩,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

  2、仔细观察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3、尝试将雨中的体验和发现编成《下雨诗》,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视屏展台制作材料三幅。

  2、幼儿从家中自带雨具(雨衣雨伞)

  3、选择一个有雨的日子进行这一活动。

  活动过程:

  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去认识雨朋友,和雨做游戏。

  1、幼儿倾听窗外雨声,请幼儿说出“怎么了”?

  2、提问:下雨时为了不让淋湿自己,该怎么办?

  一、准备出发

  1、幼儿取伞,穿戴雨衣。

  2、教师交代幼儿不要弄湿自己,以免生病。

  二、雨中乐

  1、幼儿自漫步在雨中,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

  2、谁是接雨冠军。

  大家仰起头看看雨,看,一滴滴雨点落下了,伸出你的手,去接雨点吧。

  三、说在雨中的发现

  1、雨伞、雨衣放好并集合。

  2、提问:雨点落下来时,你们的雨伞和雨衣怎么啦?雨水在雨伞、雨衣上流淌着,像什么?雨落在哪儿了?

  3、雨朋友说再见。

  四、听听《下雨诗》

  1、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下雨诗》,并操作展台。

  2、利用展台,让幼儿和

  教师吟诵两遍并自由编动作。

  五、编编《下雨诗》

  1、除了诗里提到的,你还能说出雨落在什么地方?

  2、启发幼儿做小诗人,并编诗句“雨落在……上”。

  3、教师和幼儿一起闭上眼睛吟诵一遍诗。

  六、结束

  1、老师请幼儿回家后将大家编的下雨诗画下来,送给天上的雨朋友。

  2、和雨朋友说“再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对雨具都有着很强的兴趣,因为雨具是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也较为常见的东西。不管是在使用还是对雨具的认识上幼儿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幼儿带来的雨具各式各样,又可爱的小动物型,也有颇具古典风味的油纸伞型,丰富的材料资源给幼儿对雨伞的认识上又增添了一定的经验,在观察中感受雨具的艺术美。

  活动前由问题引入:雨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幼儿说是细细长长的或是细细短短的,像绳子,像蛇,像线等等。还有的幼儿说是圆圆的,像小水滴一样的。其实这里可以引申到大雨和小雨的区别上。大雨是细细长长的,一条一条的。小雨的雨是像小水滴一样,一点一点的。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引申。

  还有让幼儿使用雨具跟着音乐在雨中跳舞的时候音乐最好能够用磁带而不是教师弹钢琴,这时候幼儿的活动还是很需要教师的引导的。引导幼儿扩大活动的范围,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室中间的那么点点的场地,可以在整个教师中活动,或是在走廊里也是可以的,这样孩子的兴趣可能会更为高涨一些。

  整理雨具也是此活动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此活动前可让幼儿稍做休息,作为一个延伸活动开展。幼儿对于折叠雨衣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有的幼儿这的还很像模像样的。

  针对雨具还可以引申的更为深入一点,可以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比如说人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使用雨衣方便,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使用雨伞方便。

38、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毛茸茸的毛豆》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毛豆是长在哪里的?毛豆的衣服为什么会是毛茸茸的?脱掉毛茸茸的衣服里面是什么?豆荚内住了几个豆宝宝?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像的童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毛茸茸的毛豆》,让孩子既能仔细认真的观察和认识毛豆,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毛豆,认识毛豆的主要特征。

  2.尝试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毛豆,认识毛豆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语言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毛豆碟、子若干。

  经验准备:有吃过毛豆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毛豆外部特征:

  1.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猜一猜老师装在盒子里的”神秘礼物”:

  ”你摸上去什么感觉?猜猜是什么呀?”

  ”毛豆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呀?”(绿色或黄色)

  2.教师总结:”毛豆娃娃,身穿绿毛衣,弯弯像月亮,它的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好吗?”

  二、仔细观察毛豆,认识其特征:

  1.摸一摸:”毛豆的衣服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毛茸茸”)

  2.剥开毛豆荚后观察脱掉衣服的感觉:幼儿剥毛豆,注意剥下的豆荚不乱仍,放在碟子里,若有幼儿剥碎,请大家说说剥毛豆的好方法。)

  1)观察壳:先来看看毛豆壳里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观察后放入碟子)

  2)观察毛豆:一个毛豆夹里边有多少?像什么?

  一个夹子里边住了三个毛豆娃娃,你那里有几个呀?”(请幼儿边数边说)

  毛豆荚是弯弯的,像月亮,像小船,毛豆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呢

  ”捏一捏,毛豆娃娃的身子是什么样的?”(鼓鼓的,胖乎乎的,光滑)

  看一看,毛豆娃娃身上有什么?(这是毛豆娃娃的肚脐眼,就和你的肚脐眼一样)

  3.知道毛豆有营养,但不宜多吃:

  ”看到它们胖乎乎的样子,我好想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过毛豆吗?是怎么烧的?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说自己的看法)”中午的饭菜有毛豆,大家吃的时候要注意下,毛豆是什么味道奥?

  医生说:毛豆尽管不好看,但是很有营养的,含丰富的钙和蛋白质,但是毛豆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消化不良,会肚子疼,拉肚子。

  活动反思:

  生态是我园的特色课程,主题”香香的蔬菜”即幼儿园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原创的主题活动,创设以体验与感受为主的主题环境,对具体事物的操作感知是儿童形成自己经验结构和智慧结构的主要方式,对毛豆的观察及认识是生活中一件小事,教育的意义却非常大。

  今天我让幼儿收集毛豆,幼儿兴致特别高,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很浓。在活动开始部分,幼儿拿着毛豆荚感知毛豆的特性,知道了毛豆荚的表面长着小绒毛,豆荚硬硬的,凉凉的。第一次为孩子准备每人一份的碟子,孩子们显得很新鲜,变的常规较乱,整个活动之中幼儿虽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但是教师的应变能力还不够,没能很好的控制孩子的情绪。

39、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可爱的小狮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撕贴的技能。我结合课程安排,进行了美术活动《可爱的小狮子》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撕贴活动。撕纸粘贴是进行图案装饰的一种方法,在做做玩玩游戏中宝宝们学习撕纸可以锻炼撕纸粘贴技能,提高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及幼儿的创造性。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顺着一个方向均匀的涂色。

  2、学习撕纸的技巧,发展幼儿的手指精细动作。

  3、学习正确使用胶棒在指定区域粘贴。

  4、让幼儿充分感受美术活动的艺术性、多元化,并乐意参加美术活动。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画好的狮子脸(裁成正方形纸张)。

  2.油画棒、胶棒、废旧彩色纸、操作框(人手一个)。

  3.森林背景图、成年狮子和幼狮图片。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狮子,它在哥哥姐姐面前总是那么不自信,因为哥哥们都说:“你看我们的鬃毛多神气,你就没有像只小猫一样!”小狮子很难过,低下了头。妈妈总是安慰它:“孩子,等你长大了也会像哥哥们一样长出又长又密的鬃毛,你现在还小!”于是小狮子每天跟爸爸学狩猎,在草原上奔跑,有一天它跑累了来到小溪边准备喝水,刚低下头突然河水中倒影出一头浓密鬃毛的大狮子。小狮子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几步,好奇心促使它又一次探头,它自信的看了又看,这不是我自己吗?

  2、出示范画,讲解制作过程。

  师:大家好,我是一直小狮子,哥哥们都嘲笑我像小猫没有又长又密的鬃毛,小朋友可以帮助我吗?

  幼:好

  师:先给狮子宝宝涂上漂亮的颜色,然后我们再撕长长的纸作鬃毛。

  师:(引导幼儿说出教师准备的纸上小狮子五官。)拿出狮子图片启发幼儿知道鬃毛的位置。教师示范用一只小手捏住纸另一只小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撕出长长的一条,放入操作框里。

  全部撕好后打开胶棒粘贴。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先涂色、再撕纸,撕好的纸要放入操作框。用完胶棒要盖上盖子。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作品贴在美术角里,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

  活动总结:

  1.请小朋友一个一个上来介绍下自己的小狮子,告诉大家你的小狮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颜色的等等……

  2.小朋友评价出最漂亮的小狮子。

  活动反思:

  在探索撕纸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还可以使幼儿增强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在撕纸时,可以把自己撕下的纸想象成任何的东西,进行构图,在撕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就在做做玩玩中培养起来。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作品的美,提高了孩子观察感知、审美的能力;接下来孩子们在做做玩玩、动动小手的活动中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形成初步的与小朋友合作的意识。本次活动锻炼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左右手协调能力以及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40、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好吃的萝卜》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兔子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动物。因此幼儿了解到了小兔的外形、特征以及它的生活习性,和小兔建立起了感情,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创设了美术课《好吃的萝卜》,让幼儿画封闭的圆来帮小兔装萝卜,体验帮助同伴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用棉签画出红萝卜的简单特征。

  2、体验给小兔送萝卜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画出红萝卜的简单特征,体验绘画的快乐。

  活动难点:

  能用棉签较好地控制画封闭的圆。

  活动准备:

  棉签、红色、绿色两种颜料、纸制盘子每人一个、湿毛巾、盘子若干、红萝卜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播放生日歌。

  出示背景图。今天会是谁的生日?

  2、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她做很多好吃招待朋友。

  3、小兔会买什么菜?(出示红萝卜)

  4、红萝卜长的什么样?

  二、感知圆的特征,幼儿尝试画圆。

  1、出示棉签示范画萝卜。

  (1)装红萝卜。(圆圆的、红红的)

  小棉签,手中拿,喝点水,点点头,站站好。

  示范画封闭的圆形,讲解画圆的方法。

  运用儿歌式的语言:小棉签,手中拿,喝点水,点点头,站站好,绕一圈,接起来。

  (2)圆圆的萝卜缺什么?(叶子),萝卜叶子长出来咯,短短的、直直的,要跟萝卜连起来!(画上萝卜叶子)

  2、练习画圆。

  三、尝试用圆来表现红萝卜,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1、找一个空盘子一起帮小兔来装萝卜。

  2、幼儿作画。

  要求:

  (1)棉签轻轻的蘸颜料。

  (2)红萝卜红颜色,萝卜叶子是绿颜色。

  (3)画出封闭的圆。

  3、帮助较弱幼儿,大胆画圆。

  (1)鼓励幼儿将“菜篮”装满,可以画大大小小的红萝卜。

  (2)提醒幼儿最后用绿色的颜料添画上绿色的萝卜叶子。

  四、作品展示

  1、大大小小的萝卜送给小兔。一起祝小兔生日快乐!

  2、共同唱生日快乐歌。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可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选材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发现幼儿所需,并及时引导、帮助解决。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给了幼儿无限的发展空间。

41、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我会玩》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爷爷奶奶关爱备至,父母心疼不已。应该说,他们是生活在天堂里了。可是,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不少幼儿也出现了心理问题。由于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小班幼儿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很少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对自己的行为也缺少充分的自信,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我会玩》。让幼儿尝试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有利于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促进其主动学习,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小班心理健康《我会玩》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是否有信心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事情。

  2、在各种环节中,教师要启发幼儿自己想办法完成任务。

  3、通过活动,使幼儿对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有信心完成。

  4、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5、幼儿能不同程度地想办法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

  1、图片四幅 皮球若干 长50CM的线绳人手一根。

  2、五种小动物的家(场地) 各种动物的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镜台(活动一)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每一位幼儿发皮球,请幼儿自己说说,你会怎样玩球?说说你会哪种小动物的玩法。

  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除了小动物玩球的方法以外,还会什么别的玩法。

  幼儿创造性地玩球。

  小结: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玩法。

  智慧泉(活动二)

  (1)以拍球的活动引出玩绳子的主题,启发幼儿说出线绳有多少种玩法。与同伴合作又有什么玩法。

  幼儿操作,教师按幼儿不同能力进行指导。

  教师讲评:鼓励表扬想法独特的幼儿。

  (第二课时)

  回音壁(活动三)

  在教室内布置小鸡、小鸭、小狗、小兔的家, 请幼儿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游戏开始:听教师口令“小孩小孩真好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XX(小动物)家走回来。”教师的口令可随游戏的趣味性的增加而变换。如摸摸XX家跳、跑、飞、慢慢走、快快走回来。

  教师在活动中始终关注幼儿的动作、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

  启思录:(活动四)

  教师出示小鸡图片提问:图片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结合图片启发幼儿和教师共同编一首儿歌。

  出示小鸭的图片,引导幼儿创编有关儿歌。

  出示多种动物图片,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了解创编儿歌。

  幼儿活动情况分析:

  幼儿在活动一和活动二中,思维比较活跃,在玩球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有相当高的自信心,有的幼儿想用双腿夹着皮球走路、用头去顶球、用手背托球,有的把球放在脖子和肩膀处来回跑,这些都是幼儿想出了许多玩法,虽然看似玩法简单,但这些与众不同的玩法,都是来自于小班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真实想法,已经很不容易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都认为自己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在玩绳的游戏中,幼儿也能争先恐后想办法,把绳子放在地上当大桥、公路,有的把绳子围在一起变图形,还不停地说象太阳、手镯、手表、皮球等。幼儿在合作中,三三两两地进行合作,用两根绳子搭成了电视塔、大桥、十字路口、医院。三根绳子交叉在一起放花炮。幼儿的想法奇特,在活动中幼儿不知不觉地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识。

  在活动三中,幼儿能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的口令来变换动作,表现最好的始终没有出错的幼儿是(略),偶然出错的并能及时改正的是(略)经常出错的而又不守规则的幼儿是(略),从这种现象分析幼儿对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大部分幼儿能按要求去做,能听口令变换相应的动作。

  在活动四中,孩子们编儿歌的能力都让人吃惊,虽然有的句子不太压韵,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编出儿歌来,现场记录如下:

  小朋友:小花狗 汪汪汪 小朋友:小企鹅 大肚皮

  爱吃馒头爱吃肉 穿着黑衣服

  跟着妈妈做游戏 拉着妈妈出去玩

  小朋友:小青蛙 呱呱呱 小朋友:小蝴蝶 飞呀飞

  水里游、到岸边 飞到东、飞到西

  来到岸边去捉虫 来到花园中去采蜜

  小朋友:小乌龟,真聪明 小朋友:白云白云真好看

  把脚缩进去,尾巴缩进去 月亮摔一跤

  狐狸拿它没办法 白云笑哈哈

  等等,以上的儿歌都是本班幼儿自编的,有的是根据故事、学会的歌曲编成的,有的是根据班级墙饰、活化墙的内容而编的,从总体看,幼儿的兴趣是极大的。

  心理分析:

  小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成人的鼓励有很大的关系,在成人不断的鼓励下,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坚定了信心,而且做什么事情都会认为“我能行,我能干”,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所做的事情、想的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他们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幼儿的潜智得到不断的挖掘。

  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下节课的设计:

  问题:在这四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思维活跃,肯于动脑,有良好的自信心理,但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不积极,自信心不足。因此在以后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下节课设计的思路:在这次游戏中幼儿之间发生了许多冲突,如找错了家相互埋怨,合作游戏时往往是你争我抢,不会协商和合作,自信心也不稳定,因此,,下节课主要针对合作中易出现的现象,如冲突、不会与同伴商量解决问题等设计活动。

  活动反思: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定时期,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自己在活动的准备中比较用心,从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但在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关注,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等等。

  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学的经验和表现出的积极探究的热情,比传统教学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更有效和更有意义。幼儿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保证。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时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精神心理环境,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习,让幼儿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得开心、玩得愉快。

4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熊吹泡泡》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学期末,园里开展了青年教师的“磨课”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活动要求,我设计了一节小班的数学活动,内容是复习1――4的点数。在设计活动时,考虑与前面两个数学教学活动(点数与计数)要求之间的衔接,把前面数学活动中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内容,在这次活动中加以复习,进行查漏补缺。并且在设计新的数学活动时,也应该有复习旧知识技能方面的环节,但要求上要有所提高。吹泡泡是幼儿常喜欢玩的游戏,幼儿对吹泡泡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就以“小熊吹泡泡”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在教具设计上,利用较为直观的教具,使幼儿直接感知,并通过事物的外部形象来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等,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技能。

  活动目标:

  1、复习1――4的点数,能说出总数。

  2、能分类点数1――4的物品,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吹泡泡教学挂图1张;红、绿、黄、白泡泡各为1、2、3、4个;大、中、小泡泡各为2、3、4个;小盒子一个。

  2、学具:记录表、记录笔、浆糊、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熊吹泡泡。

  教师出示小熊吹泡泡的教学挂图,提问:

  瞧,它是谁呀?(小熊)

  小熊今天可高兴了,它在玩吹泡泡的游戏。我们看它是怎么吹泡泡的。

  1、“噗!”教师出示1只红泡泡,提问:小熊吹了几只红泡泡?(1只,请个别幼儿回答)

  我们一起伸出食指来数一数,“1”小熊一共吹出了1只红泡泡。

  2、咦,小熊又开始吹泡泡啦!教师出示2只绿泡泡,提问:呀,这一次小熊吹出了几只绿泡泡?(2只,请几个幼儿回答)

  食指伸出来,“1,2”小熊一共吹出了2只绿泡泡。(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

  3、吹泡泡真好玩呀!我们一起给小熊加油,请它多吹几只泡泡吧!

  “小熊,加油!小熊,加油!”(教师与幼儿一起喊加油)

  小熊吹出了4只白泡泡,它把泡泡藏在了老师的小盒子里,谁愿意帮忙找出来贴到黑板上?请一幼儿上前面操作。

  我们看某某小朋友贴的对不对。教师伸出食指,“1、2、3、4”小熊一共吹出了4只白泡泡。

  4、小熊又吹出了好几只泡泡,再请小朋友帮忙把泡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幼儿上前操作)

  小熊又吹出了什么颜色的泡泡?(黄颜色的泡泡、黄泡泡)有几只啊?(3只)教师与幼儿小结:小熊一共吹出了3只黄泡泡,

  5、小熊又吹出了许多的泡泡,有的泡泡很大很大了,有的泡泡非常非常小,还有的泡泡不大也不小。

  教师出示大中小泡泡:看,最大的泡泡有几只?(2只)请你把他找出来,并贴到黑板上。(教师与幼儿小结)“1、2”一共有2只大泡泡。最小的泡泡在哪里?谁帮我把最小的泡泡找出来?数一数,有几只小泡泡?(3只)(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并点数)现在还剩下几只不大不小的泡泡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1、2、3、4”一共有4只不大不小的泡泡。

  二、 帮小熊找泡泡。

  小熊又吹啊吹,吹出了许多的泡泡,小泡泡飞到了我们的小盘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泡泡都有哪些颜色。

  这是什么颜色的泡泡?(黄泡泡)这只泡泡是什么颜色的?(红泡泡)那这只呢?(绿泡泡)

  教师出示记录表:这张记录表有3行,最上面一行有什么啊?(标记、颜色标记)

  这是什么颜色标记?{黄色标记}这个是什么标记?(红色标记)那这个呢?(绿色标记)

  下面两行是空白的方框,小熊请小朋友把小泡泡贴到相应的颜色标记下面的方框里,黄色标记下面应该贴上什么颜色的泡泡?(黄泡泡)教师从盘子里取出2只黄泡泡贴到相应的方框里。红色标记下面应该贴什么颜色的泡泡呢?(红泡泡,幼儿一起回答)绿色标记下面呢?(幼儿一起回答:绿泡泡)

  最下面的方框里小熊要请小朋友画和泡泡一样多的圆点。先来数一数,这里有几只黄泡泡?(2只)我们应该画几个圆点?(2个)

  附记录表:

  黄色标记

  红色标记

  绿色标记

  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搬小椅子回到座位上,每个小朋友都有1张记录表,一支笔,1盘小泡泡,拿到后就开始帮小熊找泡泡哦!

  幼儿操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 小熊吹泡泡。

  小朋友做的都很棒,我们也来玩吹泡泡的游戏吧!

  幼儿小手拉成大圆圈,教师提出要求:老师说吹几只泡泡,你们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变成一只小泡泡,看哪一组的泡泡吹的又大又圆。

  教师提出口令:吹,吹,吹泡泡,吹成2个人的小泡泡。吹,吹,吹泡泡,吹成3个人的小泡泡。吹,吹,吹泡泡,吹成4个人的小泡泡。吹,吹,吹泡泡,吹成2个人的小泡泡。吹,吹,吹泡泡,吹成4个人的小泡泡。吹,吹,吹泡泡,吹成3个人的小泡泡。

  教学反思:

  在第一个环节里,出示的教具简单明了,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而且教具又紧紧围绕着点数活动展开。在4、5两个分环节里,要求幼儿分类点数,比前面的点数要求有所提高。从而完成了预定的第一个目标,即复习1――4的点数,能说出总数。在第二个环节里,作业的由易到难,也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一环紧扣一环,步步深入。让第二个目标“能分类点数1――4的物品,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也顺利达成。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第三个预定目标在此环节也得以实现。

43、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圆形变变变》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主要用圆来描绘物体,以及针对班级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动笔后构思;事先构思和随意图画穿插;绘画内容转移;一形多义;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设计了美术教育活动《圆形变变变》。通过充分让幼儿感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的物品,如:西瓜、太阳、苹果、饼干、球等,启发幼儿想象,大胆的创作和大胆的表现。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圆形里外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

  2、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

  3、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感知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地在圆形里、外进行添画,体验创造性地绘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能自主、创造性地联想和添画。

  活动准备:

  经验积累:观察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丰富感知经验。

  小熊吹泡泡大图片、小熊吹泡泡作业单、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吹泡泡玩具、水彩笔、小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小熊吹泡泡卡片。

  师: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出示卡片)小熊在干什么?它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小熊是一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它会把圆形变成许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睁大眼睛看一看小熊把圆形变成了什么?

  二、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变圆的魔术,说说小熊在圆形里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西瓜)圆形外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太阳)圆形里外同时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小猫)

  师:我们一起数1、2、3,再吹一口气,(教师用简笔画形式画出西瓜)提问:小熊在圆形里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西瓜)小熊还会变什么呢?第二次变:小熊在圆形外面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太阳)小熊可真棒,它还会变什么呢?小熊在圆形里外同时添画几笔变成什么?(小猫)

  小结:小熊的本领真大,它能把圆泡泡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三、启发想象

  师:小熊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小朋友你想变圆的魔术吗?你见过哪些圆形的东西?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鼓励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引导幼儿把见过的圆形的东西都说出来。(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教师可启发幼儿说一说吃的、玩的、教室里、马路上见过的圆形的东西。

  四、创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师:刚才,小熊又吹了许多圆泡泡,小朋友也来做一个小魔术师,把你想变的圆圆的东西都变出来吧。

  (2)教师指导幼儿在圆形里边、外边添画。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可用范例加以启发引

  (3)对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更多的圆泡泡鼓励其创造。师: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给它变一变吧。

  五、交流讲评

  (1)幼儿围坐在作品前,向同伴,向老师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谁变的东西和大家的不一样?

  (2)老师讲评: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圆圆的可爱的东西,小熊夸我们真能干!看,小熊奖励给我们许多吹泡泡玩具,我们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游戏吧。

  延伸活动建议:

  1、观赏活动:引导幼儿观赏生活中各种圆、方、三角形的物品,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2、活动区活动:教师将画有三角形、方形的作业纸放在美工角,让幼儿自由添画,并把作品陈列在作品角。引导幼儿互相观赏添画好的作品。

  活动反思:

  优点: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我较好的把握了三个结合:

  1、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生活中随机生成出来的事物,因此我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到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开拓了新的教材教法。从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教案的设计环节,尤其是幼儿的作业单再现了教师的创新亮点。此作业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美观、游戏性强、具有反复利用性。作业单是用封塑膜过塑的,画错了可以擦去重新再画,并且反正面都有数量不同的泡泡,满足不同需要的幼儿,使幼儿能更为愉悦、成功地作画。

  2、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结合相结合

  示范法的运用,使幼儿较好的掌握了在圆形里外添画的规律。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只示范了三个范例,(西瓜、太阳、小猫头)但其展现的内容却是三个类别的内容(水果类、动物类、宇宙类)。(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从三个范例中可以引发幼儿进行相似联想,拓展幼儿的的想象力。

  观察法是我把绘画内容变成了幼儿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让幼儿“有物可画”。因此前展性感知经验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动前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圆形的物品,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孩子们之所以能说出这么多圆形的物品是因为他们有了前期的观察经验。

  谈话法是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让幼儿把绘画构思都表达出来,提高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谈话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让幼儿“有物想画”。

  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新型师生关系。如在活动中,晨晨小朋友只画了一个太阳,就不知该画什么了,于是我说了句“一粒芝麻掉下来”,幼儿思维马上被激活了,他在圆形里面点了无数个小点点,还告诉我这是芝麻饼。我想这就是因人、因情施教,它既帮助了弱者,又不限制强者,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3、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让幼儿在自我表达中展现有个性的创意.(如:我们成人看孩子的作品,线条不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添画人头时眼睛太往上);有的色彩深浅也不合实际(绿太阳)),幼儿自我创意是:这个西瓜切成了两半、绿太阳会觉得凉快……幼儿的奇思妙想让我很吃惊。因此也让我把更多赞赏和鼓励的语言“普洒”给每个孩子。我觉得每一幅画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因此,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

  不足之处:因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随时会出现教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与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需加强,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二是要对每一个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44、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分里外》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区分里外”是小班幼儿在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指南》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做到所问有所指、有所据、有所依,教学展开运用了ppt、创设情境、各种教具等方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运用。

  活动目标

  1、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创设抓迷藏的情景

  物质准备:ppt课件、玩具、篮子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手藏哪里”让幼儿初步了解里、外空间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洞里,我就把手藏洞里,请你小手放洞外,我就把手放洞外;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袖里,我就把手藏袖里,请你把手放袖外,我就把手放袖外。

  提问:小手藏(放)在哪里?

  二、通过“送礼物”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区分里外空间方位

  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语:今天有一位客人要来我们班级做客(喜洋洋)想邀请你们去我的羊村玩游戏,你们愿意吗?去羊村前老师为小羊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雪花片、汽车、玩具熊、球)

  提问:玩具熊(汽车)在盒子什么地方?球(雪花片)落在盒子什么地方?

  三、通过设置关卡巩固对里、外空间方位的认识

  引导语:我们跟着喜洋洋出发吧,糟糕!灰太狼出现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喜洋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为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篮子,看看谁能根据指令放的又对又快,成功的小朋友就可以逃离灰太狼安全到达羊村玩捉迷藏游戏哦!

  要求: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玩具放进篮子里面或放在篮子外面游戏“捉迷藏”,引导幼儿用××在××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1、教师藏,幼儿说

  引导语: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到达羊村,可以玩捉迷藏游戏了,赶快坐下来休息会儿,准备开始了!

  (1)教师藏,幼儿说

  提问:老师躲在哪里?

  (2)幼儿藏,幼儿说

  要求:当老师数123时所有小朋友必须找到一个位置站好哦!我摸到头要告诉我你躲在哪里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教室里、外的物体

  引导语: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今天学会了“区分里外”的本领,喜洋洋要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请你们当小小观察员看看我们教室里面有什么?(小朋友、桌子、黑板等)教室外面有教室外面有什么?(滑滑梯、花等)找到小朋友可以告诉你们好朋友也可以告诉客人老师哦!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对动态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我结合幼儿特点,借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整节课我围绕着该故事展开,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中不断层层递进的学习、区分、表述分里外;活动内容我始终贯穿着目标“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展开。

45、小班主题活动教案:《笑一笑,来拍照》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拍照是小朋友熟悉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常常给我们拍照留念。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又是认识事物和发展思维的工具。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是幼儿学习语言、获得语言经验的载体。既包括专门的语言活动,也包括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因此设计了《笑一笑,来拍照》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

  1. 通过拍照游戏来表达高兴的情绪。

  2. 模仿像声词,学习短句“##笑一笑来拍照”。

  3.幼儿通过积极思维和探索想出各种拍合影照的方法。

  4.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有过拍照的生活体验。

  2.一些动物的头饰;生日蛋糕;照相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蝴蝶姑娘过生日

  小朋友看看今天谁过生日呀?蝴蝶姑娘漂亮吗?你们看懂蝴蝶姑娘在干什么吗?它是怎样拍照的?

  二、根据小动物的声音学说短句。

  小朋友看看谁也来了?应该怎么说?

  三、小动物参加生日宴会。

  延生活动:

  1、给幼儿拍照。

  2、对于一些孩子而言,有时候拿起相机会需要一些特别的契机驱使,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小朋友,比较少会自己去发想某一拍摄主题而行动,这时可能就会需要父母在旁出主意或指导。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比较好。培养对各种美好事物丰富的感受力;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感受到、思考到的东西,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对生活的形象思维,并感受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46、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身体骨碌碌》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感兴趣;由于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身体有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选择设计了《身体骨碌碌》这一活动,既认识了身体,发展了能力,有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垫上自由滚动身体,体验运动的乐趣。

  2.运动时学会躲避,不与他人碰撞。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大垫子若干块,拼成方形。

  活动重难点

  翻滚、躲避

  活动过程

  一、儿歌激趣。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踏踏。”)

  二、玩一玩,找一找。

  带领幼儿玩游戏,寻找身体上能转动的部位。

  1.玩游戏“动一动”。

  师幼一起:左三圈来,右三圈;扭扭屁股,扭扭腰……

  2.玩游戏:“小手小脚”。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儿歌:“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踏踏。”)

  幼儿模仿动作。

  3.寻找身体能转动的部位,尝试转一转。

  4.边说儿歌边转动身体相应部位:“我的头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

  三、鼓励幼儿自由转动身体,体验“身体骨碌碌”的快乐。

  1.当说到“我的身体骨碌碌”时小朋友自己躺在垫子上,让身体骨碌碌自由转动。

  2.重复游戏数次,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四、变化游戏。

  教师和幼儿共同移动垫子,拼成长条,幼儿尝试从两头滚向中间,体验一起运动的乐趣。

  活动延伸

  做模仿动作:小鸟轻轻飞、小猫轻轻走、乌龟慢慢爬。

  活动反思

  在游戏中,增添了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兴趣,锻炼了翻滚的基本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随即生成新的活动,如小手爬等。

47、小班语言活动我喜欢《小班》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目标:

  1 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 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 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 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 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 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 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 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 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48、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玩球的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尤其是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家的作品,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儿童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儿童性情、情感、自信和语言。《玩球的人》是法国着名画家卢梭的作品,这是一幅具象性作品,画面色调明快、主题鲜明、内容简单,适合小班幼儿欣赏。  活动目标

  1、感知图画的色彩和形象美。

  2、理解画面内容,并能对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名画《玩球的人》。

  2、视频转换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画面。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请你仔细看,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球了。

  幼2;我看到了人。

  幼3:树。

  幼4:有很多很多树。

  幼5:树叶黄了

  幼6:有的变红了。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树叶有的绿绿的、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绿的、红的、黄的,和在一起真漂亮。

  (在这里,老师并不直接提出“画上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之类的问题,而只以“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入,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容易限制儿童的观察思路,使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点,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

  二、进一步观察画面,感知画面色彩美、形象美。

  师:你感觉画中的事情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

  幼:晚上。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我知道的。

  幼:我觉得是白天,因为我看到了天上的云。

  师:蓝蓝的天上飘着白白的云,天气真好呀!画中的人在做什么呀?

  幼:在跳舞。

  幼:不是跳舞,是在玩球。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那边有球(孩子指着球说)。

  师:他们是怎么玩球的?

  幼:他的手是这样的,脚在这样!(孩子边说边模仿画中的动作)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玩球的动作吧。

  (幼儿自由模仿画中人的动作。)

  (此环节的重点是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画面色彩美、形象美。孩子的观察往往是片面的,点的观察,而老师的引导则是提升,它让幼儿能更深层次的挖掘画面的内涵,这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教育的价值所在。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识依赖于行动,所以在让孩子感受画面的形象美的时候,我设计了通觉得方法,让幼儿通过模仿画面中人物的姿态、动作来,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情绪,感受感受作者描绘的蓬勃向上的朝气,同时它也符合动静结合的原则,能满足小班幼儿的身理需求。)

  三、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

  师:这群人玩球玩得开心吗?

  幼:开心。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他们在笑。

  师:真的哦,他们都笑眯眯的。

  这幅画的名字呀叫《玩球的人》,它是一个叫卢梭的外国画家画的,他画的是在一个晴朗的秋天,一群人在枫树林里玩球,他们玩得真开心。

  (幼儿对作品的命名往往能够反映他们对作品的总的感觉,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有点难度,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情感上的引导,共容易激起孩子的共鸣,所以这里教师把重点放在分享看画的感受上。)

  活动反思

  说到幼儿园美术活动,通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活动,而美术欣赏活动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这学期我们小班组换了一套新教材,它的每个主题中都有美术欣赏的活动,这也给了我们尝试美术欣赏活动的一个平台。小班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我选择了亨利卢梭的《玩球的人》这一幅画来欣赏。在组织这一活动时,因为孩子是刚刚接触美术欣赏活动,所以老师结合发散性问题和具象问题,尽可能多的鼓励和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勇敢表达。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唯一、绝对的正确答案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也为儿童提供了可以充分自由地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但对美术作品的解释也不能是完全的“什么都是”和“怎么都行”,它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对于写实性的作品来说,人们对画面所描绘事物的识别,对作品情感表现倾向的判定,也总是大致相当的。所以,教师在允许幼儿有自己不同的感觉的同时,又鼓励孩子发表各自的不同见解,使他们通过讨论和争辨,得出相对更合理的结论。讨论的目的只在引导和提升,而不是硬性说服,更不是压制不同意见,使儿童丧失自信,只迷信权威,不敢再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

49、小班主题小狗乖乖小班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以往幼儿学习歌曲都是先听音乐,再记忆歌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第一课时,幼儿都不大会唱。本次活动,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狗乖乖》,然后再让幼儿在多次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学会歌曲。

  而且传统教育认为:小班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是很难的事。但据我观察,与较大年龄的幼儿相比,小班幼儿在歌曲创编上更大胆、更富有想象。作为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材,提供幼儿学习创编歌曲机会,以免错过良好音乐创造性发展阶段。

  活动目的:

  1.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演唱歌曲,唱准休止符。

  2.体验、表现小狗高兴、欢快的情绪和动态。

  3.让幼儿初步学习创编歌曲。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具一个、音乐设备、小狗头饰

  2.幼儿会按节奏朗诵歌词

  活动过程:

  1.幼儿以律动《小狗》入场。

  2.练声《大公鸡》

  要求幼儿第一遍唱出动物在哪里,第二遍师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回答。

  3.复习歌曲与律动:

  (1)歌曲《不再麻烦妈妈》

  (2)歌表演《洗手帕》

  4.幼儿学习歌曲《小狗乖乖》

  (1)幼儿复习儿歌《小狗乖乖》

  要求幼儿按节奏朗诵儿歌《小狗乖乖》。

  (2)师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并加上动作。

  (3)师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幼儿倾听乐曲,轻声朗诵,进一步熟悉曲调。

  (4)幼儿逐渐熟悉曲调后,大声演唱。

  (5)幼儿歌表演《小狗乖乖》

  5.幼儿学习创编歌曲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名称创编。

  (2)师示范,幼儿学习创编。

  6.幼儿歌表演《小猪睡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