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Linux内核中SCSI子系统由SCSI上层,中间层,底层驱动模块三部分组成,负责管理SCSI资源和处理其他子系统,如文件系统,提交到SCSI子系统中的IO请求。
因此,理解SCSI子系统的IO处理机制对理解整个SCSI子系统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整个Linux内核的IO处理机制。
二、SCSI
SCSI设备访问请求的提交分为两个步骤:
用户空间提交请求到通用块层
通用块层提交块请求到SCSI子系统
用户空间提交请求到同样块层:
在Linux用户空间,有三种方式提交对SCSI设备请求到通用块层:
通过文件系统(fs)提供的文件访问接口进行访问。 对建立在 SCSI 设备上的 Linux 文件系统中的文件读写操作,就属于这种访问方式;
RAW设备访问方式。 常见的应用就是 dd 命令, RAW设备访问方式 和 通过文件系统提供的文件访问接口进行访问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对SCSI设备直接进行线性地址访问, 不需要由文件系统进行地址映射;
SCSI PASSTHROUGH 方式。 通过 LINUX 提供的 SG 进行访问,就属于这种方式,用户可以直接发 CDB[2] 命令给 SCSI 设备。所以,通过该接口,用户可以做一些 SCSI 管理操作,如 SES 管理等。
经由文件系统或RAW设备方式提交的请求,会通过底层块设备访问层(ll_rw_block()),生成块IO请求(bio),并提交给通用块层 [3] ;而通过 SG 接口提交的访问请求,会调用 SCSI 中间层提供的接口,将请求直接交由通用块层进行处理
通用块层提交块访问请求到 SCSI 子系统
为什么要通过通用块层呢?这是因为首先通用块层会根据磁盘访问的特性对请求进行优化操作;其次,通用块层提供了调度功能,能够对请求进行调度;再次,通用块层可扩展的结构,使各种设备的块驱动都能比较容易的和其集成。
当请求提交到通用块层后,通用块层需要完成准备,调度并交付块访问请求给 SCSI 中间层的操作。块访问请求可以理解为描述了块访问区域,访问方式和关联的 BIO 的请求,在内核中用 ‘struct request'
结构表示。块设备会有对应的块访问请求设备队列,用于记录需要该设备处理的访问请求,新生成的块访问请求会被加入到对应设备的块访问请求队列中。 SCSI 子系统对 IO 的处理,实际上是处理块访问请求队列上的块访问请求。
通用块层提供了两种方式调度处理块访问请求队列:
直接调度
通过 LINUX 内核工作队列机制调度执行。
两种方式,最后都会调用块访问请求队列处理函数进行处理,而 SCSI 设备在初始化时会向通用块层注册 SCSI 子系统定义的块访问请求队列处理函数。清单 1[4] 显示了这个过程。这样当通用块层处理 SCSI 设备的块访问请求队列时,调用的就是 SCSI 中间层定义的这些处理函数。通过这种方式,通用块层就将块访问请求的处理交给了 SCSI 子系统。
1 struct request_queue *scsi_alloc_queue(struct scsi_device *sdev) 2 { …… 3 q = blk_init_queue(scsi_request_fn, NULL); 4 //request generate block layer allocate a request queue 5 …… 6 blk_queue_prep_rq(q, scsi_prep_fn); //Prepare a scsi request 7 blk_queue_max_hw_segments(q, shost->sg_tablesize); 8 //define sg table size 9 …… 10 blk_queue_softirq_done(q, scsi_softirq_done); 11 }
SCSI 子系统处理块访问请求
当 SCSI 子系统的请求队列处理函数被通用块层调用后,SCSI 中间层会根据块访问请求的内容,生成、初始并提交 SCSI 命令 (struct scsi_cmd
) 到 SCSI TARGET 端
SCSI命令初始化和提交:
SCSI 命令记录了命令描述块 (CDB),感测数据缓存 (SENSE BUFFER),IO 超时时间等 SCSI 相关的信息和 SCSI 子系统处理命令需要的一些其他信息,如回调函数等。清单 2 显示了这个命令的主要结构。
1 struct scsi_cmnd { 2 …… 3 void (*done) (struct scsi_cmnd *); /* Mid-level done function */ 4 …… 5 int retries; /*retried time*/ 6 int timeout_per_command; /*timeout define*/ 7 …… 8 enum dma_data_direction sc_data_direction; /*data transfer direction*/ 9 …… 10 unsigned char cmnd[MAX_COMMAND_SIZE]; /*cdb*/ 11 void *request_buffer; /* Actual requested buffer */ 12 struct request *request; /* The command we are working on */ 13 …… 14 unsigned char sense_buffer[SCSI_SENSE_BUFFERSIZE]; 15 /* obtained by REQUEST SENSE when 16 * CHECK CONDITION is received on original 17 * command (auto-sense) */ 18 /* Low-level done function - can be used by */ 19 /*low-level driver to point to completion function. */ 20 void (*scsi_done) (struct scsi_cmnd *); 21 …… 22 };
初始化的过程首先按照电梯调度算法,从块设备的请求队列上取出一个块访问请求,根据块访问请求的信息,定义 SCSI 命令中数据传输的方向,长度和地址。其次,定义 CDB,SCSI 中间层的回调函数等。
在完成初始化后,SCSI 中间层通过调用scsi_host_template
[5]结构中定义
的queuecommand
函数将 SCSI 命令提交给 SCSI 底层驱动部分。queuecommand
函数,是一个 SCSI 命令队列处理函数,在 SCSI 底层驱动中,定义了queuecommand
函数的具体实现。因此,SCSI
中间层,调用queuecommand
函数实际上就是调用了底层驱动定义的queuecommand
函数的处理实体,将 SCSI 命令提交给了各个厂家定义的 SCSI 底层驱动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和通用块设备层调用 SCSI 中间层的处理函数进行块请求处理的机制很相似,这也体现了 LINUX
内核代码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底层驱动接受到请求后,就要开始处理 SCSI 命令了,这一层和硬件关系紧密,所以这块代码一般都是由各个厂家自己实现。基本流程可概括为:从底层驱动维护的队列中,取出一个 SCSI 命令,封装成厂家自定义的请求格式,然后采用
DMA 或者其他方式,将请求提交给 SCSI TARGET 端,由 SCSI TARGET 端对请求处理,并返回执行结果给 SCSI 底层驱动层。
SCSI 命令执行结果的处理
当 SCSI 底层驱动接受到 SCSI TARGET 端返回的命令执行结果后,SCSI 子系统主要通过两次回调过程完成对命令执行结果的处理。 SCSI 底层驱动在接受到 SCSI TARGET 端返回的命令执行结果后,会调用 SCSI 中间层定义的回调函数,将处理结果交付给 SCSI 中间层进行处理,这是第一次回调过程。 SCSI 中间层处理完成后,将调用 SCSI 上层定义的回调函数,结束 IO 在整个 SCSI 子系统中的处理,这为第二次回调过程。
第一次回调:
SCSI 中间层在调用queuecommand
函数将 SCSI 命令提交给 SCSI 底层驱动的同时,也将回调函数指针传给了 SCSI 底层驱动。底层驱动接受到 SCSI TARGET 端返回的命令执行结果后,会调用该回调函数,产生一个中断号为 BLOCK_SOFTIRQ 的软中断进行第一次回调处理。在这次回调处理过程中,SCSI 中间层首先会根据 SCSI 底层驱动处理的结果判断请求处理是否成功。处理成功,并不意味着处理没有错误,而是返回的信息,能够让 SCSI 中间层很明确的知道,对于这个命令,中间层已经没有必要继续进行处理了。所以,对于处理成功的 SCSI 命令,SCSI 中间层会调用第二次回调函数进入到第二次回调过程。清单 3 显示了 SCSI 中间层定义的该软中断的处理函数。
1 static void scsi_softirq_done(struct request *rq) 2 { 3 …… 4 disposition = scsi_decide_disposition(cmd); 5 …… 6 switch (disposition) { 7 case SUCCESS: 8 scsi_finish_command(cmd); 9 //enter to second callback process 10 break; 11 case NEEDS_RETRY: 12 scsi_retry_command(cmd); 13 break; 14 case ADD_TO_MLQUEUE: 15 scsi_queue_insert(cmd, SCSI_MLQUEUE_DEVICE_BUSY); 16 break; 17 default: 18 if (!scsi_eh_scmd_add(cmd, 0)) 19 scsi_finish_command(cmd); 20 } 21 }
第二次回调:
不同的 SCSI 上层模块会定义自己不同的第二次回调函数,如 SD 模块,会在sd_init_command
函数中,定义自己的第二次回调函数sd_rw_intr
,这个回调函数会根据 SD 模块的需要,对 SCSI 命令执行的结果做进一步的处理。清单 4 显示了 SD 模块注册第二次回调的代码。虽然各个 SCSI 上层模块可以定义自己的第二次回调函数,但是这些回调函数最终都会结束 SCSI 子系统对这个块访问请求的处理。
1 static int sd_init_command(struct scsi_cmnd * SCpnt) 2 { 3 …… 4 SCpnt->done = sd_rw_intr; 5 return 1; 6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