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指望拿“保险分”

有一种极其“危险”的说法:高考作文无须准备,只要写出800多字,就可以拿出一个“保险分”——48分左右。

这种话,在“纸质阅卷”年月还有一点点“道理”,因为几十万份考卷堆积如山,一旦判分即沉入“纸山”之中,根本无法再查。如今是“电脑”阅卷,一切皆在“网”上,抽查、调阅皆在几秒钟之间。“纸质阅卷”是两位老师面对面批阅,往往“后者”追随“前者”;“电脑阅卷”则确保2。5个老师背靠背独立赋分,谁也不能影响谁。不少作文可能是3人、4人、5人阅卷,更增大了阅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江苏还有一绝招:每位老师阅出100份作文之后,过一个多小时,电脑又从这100份试卷中随机挑出两份,再回到那位老师的电脑上,让他重新评分。若出现前后两次判分浮动太大,则“总监控”电脑就发出警示:这位阅卷老师有“问题”了,必须加以告诫和规范。

江苏作文阅卷点,为了根治打“保险分”的顽症,还自加压力,自找麻烦,成立了由30人组成的极为精干的“最终搜索队”,把已由多人评阅、定论的“中档分数段”作文(48分至55分),全部从电脑中调出来重阅,把误入“中档分”的优秀作文重新打上去,把混入“中档分”的低分作文毫不留情地打下去!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举措,它基本上结束了“保险分”时代,粉碎了“保险分”的好梦!阅卷点上的其他老师,都夸他们是“功德无量的别动队”。我们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介绍了上述情况,就是为了强调一点:高中语文老师和考生们,切莫指望拿“保险分”了,切莫将高考作文训练视为可有可无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甭想再吃“一锅煮”的“大锅饭”了!

“审题”难度降低也不能大意

多少年来,作文阅卷点有一句“口头语”:年年有高考,年年话走题。走题,就是把作文考题“审”错了,跑到其它地方去了。这是很严重的失误,其得分只能是“不及格”!

自从江苏省自主命题以来,我们在这方面产生了某种共识:降低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让考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投入正文写作;因为,说到底,高考作文“考”的是“作文”!是故,便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2006年的考题《人与路》,以及人人都能去念想的2007的考题《怀想天空》,——审题都比较容易。

现在,我们之所以在此“重提”审题之事,乃因为2008年出了审题问题。

应当说,08年高考作文命题者是不主张增大审题难度的,所拟文题《好奇心》也似乎是浅易的、容易把握的。故6月7日语文考试一结束,舆论界一片欢呼:这道作文题,好做!扬子晚报还做了测试,结果是小学生写的《好奇心》好于初中生,初中生好于高中生,高中生好于研究生。于是欢呼声更加惊天动地:连小学生都能写出好的《好奇心》,这道题太容易啦……

然而!生活中常常出现“然而”。一旦直面试卷,大伙儿的“乐观”顿时烟消云散,因为许多考生都不能准确地、辩证地认识“好奇心”,驾驭“好奇心”——他们“跑题”了!

有人写道:毛泽东为什么能坚持万里长征?因为他有“好奇心”,好奇于“万水千山只等闲”。

有人写道:苏东坡被贬黄州,为什么能保持旷达的心态?因为他“好奇”于黄州的美妙山水,山水使他的心平静了。

有人写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武警战士为什么能从瓦砾中营救伤员?因为他们“好奇”,这下面究竟有没有埋着幸存者。

痛苦啊,阅卷之心被折磨得既酸且痛。

一个悬疑铁铸般地摆在每一位阅卷老师面前:为什么小学生写《好奇心》不跑题,而堂堂的高三学子却离题万里呢?

经过样卷分析、反复讨论,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好奇心”三字,是不能往“高”处、往“深”处、往“玄妙”处拔高的。“好奇心”只是认识的“初始阶段”,只是触发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一个“由头”。它的特征有二:一是“肤浅”;二是不断转移,即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小学生的脑袋不复杂,他们“低幼”地写“低幼”的“好奇心”,所以切题;高三同学的思考就相当复杂了,他们有意无意地将“好奇心”“拔高”“深化”,把认识的“由头”和“初始”直接挂向伟大的科学成果和革命实践,结果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大帽子套在小脑袋上,一直套到脚后跟!

正因如此,去年高考作文中“苹果”大丰收,许多考生都写牛顿躺在苹果树下,苹果砸下来,砸出了“万有引力”。殊不知,这苹果砸到其他人的脑袋上是永远砸不出“万有引力”来的,因为,牛顿关于“苹果落地”的“提问”已经不是浅薄的“好奇心”,而是一种包含了“解答思路”的科学家的思维,一种面对自然现象的“科学顿悟”!假如别的科学家发问,问题可能就是:为什么苹果越落越快?大、小苹果落地时间一样吗?把“好奇心”与“万有引力”直接挂钩,固然很是浪漫的,却省略、忽视了太多的艰辛科学研究,是对牛顿精神劳动的可悲可笑的无知!

这是去年“审题”的一种“失误”。还有另一种“失误”,就是简单地把“好奇心”视为“好东西”,只要有了“好奇心”,万事好成功。殊不知,“好奇心”还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可能带来“万有引力”、“人类发展”,也可能造就一批又一批被鲁迅批评过的无聊的、可悲的“看客”!“好奇心”是一个“中性词”,切不可误读为“褒义词”!

在去年的优秀作文中,一些考生的思维就相当周密了。他们既没有“神化”好奇心,也没有“弱化”好奇心,而是辩证地、周到地审视好奇心,提出了切合题意的精彩论断:“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有这样一颗‘心’。”“好奇心是初始的,缺乏深度的,奶声奶气的。人们必须将‘好奇’的所得‘深化’,必须‘用心观察’、‘灵魂在场’、‘思想定位’,否则,无论多少个苹果砸下来,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好奇心只会闭上心房的窗,落满灰尘!”“驱使牛顿探究出‘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这一问题的动力,是他作为一名可以名留青史的伟大物理学家而必备的能力……于是,万有引力被抛出,画出了漂亮的孤线,飞上太空!”以上,皆是认真“审题”、冷静“审题”的结果。他们成功了。

解析08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的得失,是为了发出一种警示:即使在我们有意识地降低“审题”难度的今天,每一位考生依然不能“大意”,不能“想当然”,必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切切实实地“审”好“题”,写出符合命题要求的作文。否则,一切皆为“泡影”。

2、如何写好哲理诗意性中考作文题_中考满分作文指导

如果留心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你会发现,一类富有哲理诗意的文题,受到不少地区命题者青睐,且在教育发达的江苏、湖北等地渐呈流行趋势。如,2009年湖北宜昌的“送你一轮明月”,江苏苏州的“一丝惬意心中来”,山东潍坊的“伸出自己的手”等;2008年湖南长沙的“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湖南益阳的“春风拂面”,广东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等。这类命题文题优美而富有诗意,易于引起考生共鸣,激发其写作热情;但另一方面,这类文题也具有内涵丰富的特点,其思维空间更加开阔,因而在审题、立意、选材上给考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下面我们以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为例进行讲解,希望对同学们以后应对这类文题能够有所帮助。

文题回放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像上文(指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常伴一轮明月》——编者注)中的小偷,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字数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作文题)

文题解析

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依然沿袭了2008年作文命题格局——全命题。形式上,它科学地借鉴与吸收话题作文“自选角度,体裁不限”的精髓,“严而有度,定而不死”,给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广阔舞台;前有“山僧送小偷一轮明月”的哲理故事的熏陶,后有命题者精心设计的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的温馨提示,不仅形象地诠释了“明月”的含义,且有力地拓展了写作思路,降低了写作难度,便于唤醒考生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可以说,命题作文“送你一轮明月”,自由与限制同在,创新与继承同行。

一、立意和内容的多样性。“送你一轮明月”中“明月”是题眼,只有巧妙地挖掘“明月”的比喻义,拓展“明月”的含义,才能做到立意和选材的准确与新颖。这轮“明月”,既可以是你胆怯时老师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是你缺乏信心时同学热情的鼓励;既可以是你生病时父母的关心问候,也可以是你失意时朋友的祝福宽慰;既可以是你人生得意时的善意提醒,也可以是你沉醉麻木时的严厉批评。当然,在你人生最灰暗的时候,蜘蛛织网的执着,蚂蚁工作的不懈……也无不给失意的你以人生启迪,这何尝不是你收到的“一轮明月”呢?文章既可以写自己得到“明月”的历程,也可以写自己馈赠“明月”于人的过程……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生活、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自由挥洒,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文体和行文的限定性。虽然题目明确规定“文体不限”,但题目中提示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一句,对文体和写作的侧重点还是作了含蓄的暗示与限制。其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与2008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写作要求相同,要求写同学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拒绝编造与杜撰;“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显然是要记叙一段人生经历或历程,需要考生重点刻画这段经历中生动的生活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活动。这样,“送你一轮明月”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叙事类散文。当然,如果你采用书信体构思,更便于拉近文中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情感倾诉。行文中,特别要注意叙事中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与第三人称的转换。

三、行文与语言的诗意性。标题“送你一轮明月”富含文学味道,清新而有诗意,因而文章风格以贴近标题风格为佳。叙述娓娓,清新流畅,如月下散步,如风行水上;描写细腻,巧妙地将文章的情感与认识融入到具体生动的描写中;另一方面,要拒绝语言贫乏,可巧妙引用古诗名句,或借用名言……含蓄优美地表情达意。可以说,厚实、诗意、灵动的语言更易赢得阅卷老师青睐。

总之,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好入手,易发挥,但考生要想得高分、写出彩有一定难度。

技巧方略

一、审题: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哲理诗意性文题,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义模糊,两者都给人“雾里看花”之感。这类命题一般采用双关或比喻修辞格。审题时,同学们要试着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要化虚为实,并尽力拓展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路”“桥”“春风”等一语双关:“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径,也可喻为“成长的历程”“人生之路”;“桥”还可以是“心灵之桥”“情感的沟通”;而“春风”不仅仅是“吹面不寒”的季节之风,更多喻“轻言细语的教诲”“无声的帮助”等。再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气象、新风尚、新思想……而“送你一轮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可以说,挖掘出引申义或比喻义,就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当然,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还应该充分重视、巧妙利用提示语。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有这样的提示语:“让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语对“一朵花”的含义一一拓展,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考生写作激情。

二、立意:撇开本义,求新求深。

应该说,有些哲理诗意性文题,就其本义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同学们一般要撇开本义,将主题直观化、明朗化的同时,努力开掘出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即所谓“暗题明做”。如“长大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的“牵手”既可理解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帮助”“关爱”等含义……行文时的重点就要侧重在成长路上,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就要开掘“豆子”的比喻义:坚持就是胜利;希望永在;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办法;不要轻易说“不”……因而,对哲理诗意性文题,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提示语以及所给材料中的议论性文字或关键词语,另一方面要将哲理诗意性文题具体化、直观化,并努力挖掘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方能使得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要写好哲理诗意性文题,思绪有时要在现实与回忆中自由穿梭,还要注意把握好线索,有时需要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这无疑需要同学们有更娴熟的驾驭技巧,需要对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艺术化的处理。哲理诗意性文题,更适合写记人叙事文章。无论是人物的出场,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彰显,都需要特定场景的设定,都需要灵活的艺术加工。如,“送你一轮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月夜里,借用月夜这个独特的场景,借用景物描写,引出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行文中,灵活巧妙地将天空中的“明月”自然转化为“鼓励”“微笑”“提醒”等虚化的“明月”,从而巧妙自然地实现了虚实转换,实现了现实与想象、与回忆的更替。一考生作文写“我”在比赛最关键时刻“失手”,与胜利无缘,月夜下的“我”心情绝望。是父亲拨开“我”头上的树枝让月光洒下清辉,是父亲“其实,你和我一样,都在为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没有”的循循教诲让“我”豁然开朗,文章由此含蓄点题。

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2009年山东潍坊市中考作文题)

2、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0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作文题)

3、题目:春风吹又生

温馨提示:春风,既指大自然的春风,又可喻指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场景,一件感人的事情,一个新的好政策……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2009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之一)

4、题目:我心中有杆秤

提示:用你心中这杆秤,可以称量祖国的分量,也可以称量家庭的斤两;可以称量自己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称量学校、老师、家长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可以称量现实生活的启迪,也可以称量历史人物的荣光……

要求: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记叙文如何写出深意_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作文400字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着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4、初中生写好作文的几点要求_初中写作指导

作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我们学生在作文无材可取、无语可表、无章可依、无法修改的问题,我谈一谈初中生写好作文的一些要求。

一、观察的要求观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说过:“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再下笔。”可见观察在作文中的地位。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观察要选准立足点。我们可采取定点观察的方法,也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

第二、观察要准确细致,要注意发现事物的特点及其未被人发现的地方。

第三、观察不局限于视觉方面,还要调动多种感官,或闻、或嗅、或品尝、或触摸、或倾听,还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第四、观察要作笔录。

二、积累的要求写作素材从何而来——源于点滴的积累。比方说吧,工厂要正常生产,必须保证有原材料;在家里要做饭,先要有米粮和油。要不,等机器运转再去购买材料,等水开了、油煎好了再去买米,这怎么来得及呢?

古今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写文章、成诗句,他们都尤其注重积累。北宋出口成章、落笔即诗的大诗人梅尧臣不管到哪儿——或和朋友游玩、或平时吃饭睡觉,他的身边都带着一个小袋子,不时把想到的一句、半句诗装入口袋,甚至是只言片语也不放过。我国元末明初“积叶成章”的唐宗仪,清朝的“烟茶换故事”的“聊斋先生”蒲松龄都是讲究积累的典范。

茅盾也告诉过喜欢写作的人们:应该时时刻刻身边都有一支笔和一本本子,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那么,积累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写好作文需要准备许多的材料,但材料来自哪里呢?对我们学生来说,素材来自学习和生活:从大千世界的人物形象,社会动态,到生活琐事,及我们学习的心得体会,再到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纸,甚至一篇纸、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会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要多看、多读、多记。

第二、可以用日记本、摘录本记下我们每一天搜集的材料,还可以把它们用卡片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出来。这样写作时我们就会有材可选,并能选好适合的材料。

第三、积累材料要“以十当一”,越多越好,这样在用材料时才能作到以“一当十”,做到越精越好。

三、拟提纲的要求

古代诗人曹植“七步成诗”,史青“五步成章”;还有王勃作文章先磨墨饮酒,再卧床思考,醒后挥笔成章,不易一字。这些名家写文章、作诗句时的走动、磨墨、饮酒、卧床,其实就是打草稿、想提纲的过程。像这种拟提纲的方式,我们称为“打腹稿”。

初学写作者最好用笔把作文提纲写出来,等我们有了较强的作文功底,再用想框架、打腹稿的方法。列提纲有这些好处:第一、能帮助我们把作文的结构理出来,作文时就能围绕提纲写,不易跑题,也不会忘记材料。

第二、考试时我们作文来不及打草稿,写提纲、想框架、打腹稿是最省时、最便捷的方法。

所以,初学作文者更应在平时养成先拟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四、修改的要求修改是作文的最后一环。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确实有理,它告诉我们要反复地修改作文。修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第一、须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第二、应从文章的字、词、句、段中的有误或不当之处入手;第三、要美化作文的语言;第四、要提炼文章的主题,使主旨得以深化。

当然,做到如上所说的各方面不是朝夕可就之事,对中学生来说更应该从点滴训练起,还要有“不怕作文”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写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5、推陈出新,指导学生写出新意_如何写出好作文

一篇文章只有写得别具一格,才有吸引力。因此,选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弄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是选材的主要依据,老师指导学生围绕题目要求,对素材进行严格筛选,才能写得非常出色。

2、要写出新意。好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角度新,有一定的深度。如:写一个场面的文章,不乏这样的内容:劳动场面,体育运动会场面,学习场面,繁华的街市……这些场面在写作中,有的学生写的索然无味,千篇一律。于是,我就让学生选一个最好自己经历过的,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找出一个新奇的闪光点,着重描写,这样文章就精彩多了。

6、如何写出好的文章-随笔作文1000字

我想到的首先是当代的文学,尤其是当代写手的劣根性,对此,鲁迅先生谈之未尽,我有我自己的看法。

空谈道理便是很多写手在写作过程中经历的困境。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在社会体验,情绪感受中也不断地向社会同化,于是呢,很多道理会灌输到脑海中,于是在我们的笔下不自觉得很多道理就阐述在我们的文章之中,另一方面呢,我们又不拘泥于这些空盘实际的道理。就想给世人以警示的道理,于是作者开始耗费脑力,思考一些更深刻一点道理,可是这些道理作者本身并没有亲身实践过,所以呢,造成了文章出现的理由,更是不合实际,这是社会经验的问题,这是作者没有去理解文学的含义的问题,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轻嗅文骨的芬芳。

既然写手本身有通病,那么就造成了文章的好坏不齐,既然如此,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然后造就出真正的好的文学。

首先要从读者解决问题。相信大家在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买一两本书,又说我们再看这个过程就是读者。那就是说,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去思考,不断的反思自己,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它的提出的思想到底是是不是对的,还有他的观点,你是不是认同?最重要的是它的道理是否空谈,实际是否符合现实。这是读者要做的,因为当所有的都是后面挑出一些毛病之后,那么作者就会去修改。这样就是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了,要说所有的文章,所有的好作品都是修改出来的。你一口气写出来的文章只能说,如果你创意奇特的话,这一文章可能会熠熠生辉,但是呢,如果你没有去重新的。审视一下自己所写的文章,或者让别人来看一下的文章。绝对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是一种人的关系,你一次性写出来的文章与志郁闷,思想里面,道理里面,观点里面或者你的说理过程里面一定会有毛病。

其次要从写手身上解决,其实读者说白了也就是个助推器,真正的主导力量,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的是我们的写手,也就是我们。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反思自己,作者写下东西是要给人看的,别人能看懂,或者说对别人有没有帮助,如果说仅仅只是空谈实际,谈些别人都懂的大道理。或者说你提出的观点,没有一种激励作用,那你写这一篇文章的意义又何在?这是任何一个写手的注意的,请记住,你笔下写的是文章,你的一笔一划都可能对人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呢,如果你不慎重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就毫无意义,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虚度光阴,更对别人没有任何帮助。

当我们从读者和写手两方面都解决了之后,一定会收获一部部好的作品。当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中国的文学的未来也就不成问题了,一定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