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法(试行第九版),新版诊疗方案在检测、管理和治疗上进行了多处重大更新。 近期感染人数迅速攀升的原因是什么?国内这波疫情将多久平复?最新的抗原检测和新冠口服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
【采访/观察者网 刘惠】
观察者网:2月以来,疫情呈现多地散发形势,吉林省单日新增超过4000例,上海深圳青岛长春等地推出严格管控手段,这波疫情感染人数迅速攀升的原因是什么?
杨占秋:最近疫情攀升和全国多省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奥密克戎的特性决定了现在疫情流行的特点。奥密克戎感染潜伏期短,我们也叫隐蔽期短。奥密克戎感染2到3天就会发病,过去的病毒大概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大概10%左右的病人要两周时间才能发病。
病毒潜伏期短,也就是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缩短了,意味着这段时间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增殖,病毒不可能在体内长期存在,它会通过呼吸道排出来,这样病毒就能短期内感染周围人,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
国家卫健委:本土疫情已波及28省份 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图源:视觉中国
比如说一个患者经过某一地方,那么跟他有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同时在短时间内密接的密接感染概率也会增加,这也使得疫情呈现多点暴发流行的态势。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病毒不管怎么变,它还是新冠病毒下的一个变异输入病毒,并不是一个新的型或者新的亚型,这也说明了我们过去所有的防控措施对它都是有效的。既然现在传播周期短,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那没有暴发疫情的地方要有一个应急预案,医疗系统的预案和防范也需要跟上。
观察者网:学校集体感染和无症状感染者是这波疫情的重要特征,如何严防疫情“规模性反弹”?
杨占秋:因为奥密克戎潜伏期短,很容易在聚集性人群中互相传播,比如这次很多学校和工厂都出现了聚集性传播,很多学校改为网课也是这个原因。聚集性为病毒传播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所以必要的时候,要采取上网课和居家办公隔离这种形式,比如武汉的中小学最近半个月一直在上网课。除此之外,公共场所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以往的防疫措施也要坚持。
南京全市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学生回校取课本准备上网课。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张文宏医生说“目前国内的疫情可能处于一个指数级上升的初期”,有些媒体预判这波疫情会持续两个月,您觉得可能会持续多久?我们什么时候面临社会面清零的窗口期和机遇期?
杨占秋:我觉得疫情上升期指的是个别地区可能会暴发流行,但是这波疫情不会持续很久,因为奥密克戎潜伏期短,这样使得它很容易发现和控制,发病时间短的话,控制的难度就降低了,只是控制的工作量增加了。目前,检测阳性的人都开始封闭管理,这样就不可能造成大范围的流行,所以我觉得病例持续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
我们国家现在有比较好的管控措施,包括隔离措施、检测措施等都非常成熟,不存在之前全国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而且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慢慢步入夏季,温度在升高,在这个温度下,病毒的传播也会受到抑制。
观察者网:所以您觉得这波疫情目前快速上升,之后能够很快下降。
杨占秋:对,我觉得会很快控制住,各地按照各自的情况大概一两个星期就可以解决问题。
观察者网: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检测、管理和治疗上进行了多处重大更新,其中有抗原检测和辉瑞口服药,想请您解读分析一下。
杨占秋:辉瑞新冠口服药是作为治疗用药,用于治疗新冠患者,它的原理是阻断新冠病毒的蛋白酶活性进而达到阻断病毒复制的目的。目前效果最好的药应该还是抑制病毒复制的这类小分子新冠药物。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冠病人需要用药,而正常人不需要用药,新冠口服药并不能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类比的话就是,口服药的作用是杀死体内的病毒,而疫苗是防御外来的病毒。
抗原检测目前很方便快捷,不需要仪器,不需要去医院,适用于家庭检测,只需要口腔和鼻子的分泌物就可以得知结果。抗原检测的便利性也更适合检测奥密克戎这种潜伏期短的病毒,能够在短期内检测出结果,及时隔离就医。
杭州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图源:视觉中国
从敏感性上来讲,它可能不如核酸检测。敏感性指的是,比起核酸检测能发现的病毒量,抗原检测可能需要10倍的病毒量才能够检测出来。两者有一个量的问题,抗原检测需要病人体内有大量病毒,而核酸检测不需要。
新冠病人发病初期体内有大量病毒,发病早期病毒比较多。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早期的病毒也比较多,但是无症状感染者比起有症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是相对少的,所以抗原检测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他们可能会出现抗原检查阴性,但是核酸检测是阳性情况。当然,抗原检测的准确性很高,如果抗原检测阳性的话,肯定是确诊新冠,所以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观察者网:关于“2021年冬天是最后一个与新冠伴随的寒冬”的观点,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您是怎么看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也被记者问道“疫情下,中国是否有向世界开放的路线图?”,您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杨占秋:从2019年底到现在,新冠病毒既然已经出现和问世了,就不可能凭空消失。历史上,人类与病毒共存已经成为常态了,通过这一两年的流行和世界范围内的疫苗广泛应用,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也增强了。
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对于现在的社会经济运行是有效的。中国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常举办,俄乌冲突发生后,我们及时接回了在乌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防疫系统的弹性也能够支撑内外疫情的反弹压力。
我认为中国向世界开放更多取决于全世界疫情的变化,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决策。如果说要回到疫情前的流动水平,目前也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武汉疫情之后,我国疫情主要是输入型感染为主,这说明了“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成果,我们还是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随着后续疫情的变化,我相信国家政策也会相应做出调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