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阿拉伯的故事%……&¥#@呸!打住!

重新来。在千禧年(2000年)的时代,电脑逐渐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当时mp3音乐播放器刚刚兴起,对于一盘最多装10首歌曲的磁带打击是巨大的。

小雷上大学时,每年放寒暑假回家,当时背包里至少要装4-5盘磁带。一首歌也就5分钟,一盘磁带也就50分钟。

这几盘磁带,外加一份《体坛周报》,构成了我回家路上的主旋律。是的,是的,我比较内向,第一次出门求学,在火车上也不会找同龄人聊天的。

不像那些高年级的老家伙,已经开始问陌生女孩要QQ号了

结果MP3一出来,瞬间把国内音乐市场轰成了渣。

便宜点的三四百,贵点的一两千。关键是能存的歌多啊,三五十首起步。然后什么歌词显示,顺带连电子书看小说的功能都开发出来了。

最开始,我还需要用超级解霸,把CD里的歌曲扒下来撞到MP3里。

再后来就买5元盗版歌曲光盘拷,上网找,直到05年以后,mp3.baidu.com出来了,一统江湖。看看人家都不叫music.baidu,你说说这MP3格式有多厉害。

小雷还真没有mp3播放器,05年以前听磁带,之后手机能放MP3了(并非音乐手机),就是电脑下歌听,出门装手机听。

彼时的MP3和wma格式的码率也不高,一首歌3、5M就打发了。

我曾经以为,这样自由自在无限听歌的日子就是永恒~

而当时不少歌手们的日子就苦了,如果你是杨臣纲还行,只靠一首歌的彩铃下载也能赚钱(1.7亿人民币),把《老鼠爱大米》唱到春晚也算是人生得意了。

或者是周杰伦、张学友开演唱会也行。我们的学友哥就一边开演唱会挣钱,一边还要帮警察抓在逃通缉犯。

而大部分音乐人,如果不静下心打造几首爆款,有热度后再去开演唱会,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当时的歌手只有好作品,才能火。

不像现在【华语歌坛】蹦跶的这几个,你都不知道人打哪儿冒出来的。

跑题了,跑题了。

继续说MP3。

自从苹果公司2007年打造了音乐数字版权这一说,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顿时像找到了灯塔,同时跟进的手机支付技术,让掏钱买歌成为可能。

2008年,腾讯推出了QQ绿钻,这玩意一开始是为了服务QQ空间,想在空间的背景里放正版音乐,只有开通绿钻。

再后来,热爱音乐的丁磊打造出网易云音乐,【听歌+评论】的模式让歌迷耳目一新,音乐社交的概念逐步成型,云村的的叫法也实至名归。

与此同时,主打高品质的黑胶会员上线,在互联网人人都免费听歌的年代,听歌不稀奇,听高品质音乐成了潮流。

在那时的开放环境下,小雷对网易云并无兴趣,因为到处都可以下载320K高码率。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网易很方便。

免费视频网的收益是广告,免费音乐网的收益也是广告。当大公司买到高品质作品,免费让大家听。结果就是没人去小网站了。

小网站没了收入,又存在盗用版权风险。

慢慢的,这些免费小网站就关闭了。

当小人物纷纷退出后。

大佬们开始进场收保护费了。

不愿意掏钱买数字专辑没关系,开个会员就能听大部分,APP会自动提示,一劝说你把本地低品质音乐替换为正版高品质。

如果不理,你自己都不知道手机本地存的歌是啥时候消失的。反正很多人说总有一天突然就没了。

不想续费会员了,OK,下载的歌曲都是加密的,你也听不了。

就问你们这操作6不6?

666666666666666

此时想再去网站找免费下载歌曲的网站?

你只会看到:

“嗨,同志,您知道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怎么走吗?我在地图上找不到了”
“不再有了,同志。那些白匪和资本家重新骑到了我们头上。工人被赶回了工厂,农民重新被戴上了镣铐。去东方吧。穿过那第聂伯河,翻过那乌拉尔山,在那遥远的西伯利亚尽头尚有一丝火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