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这个词语,让很多人对自己的不幸有了一种合理解释。把自己的不幸怪罪到原生家庭之上,不过是自己逃避现实的一个借口,根本原因是不想付出努力去改变,毕竟改变总是一件让人会痛苦的事。而绝大多数人对于痛苦的处理方式都是逃避。
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物质生活、心理成长。
先谈谈物质生活,因为怪罪家庭不富裕的人应该不少。
我有时候也会想,我的父亲为什么不是千万富翁。然后我会开始反思,如果我的父亲是千万富翁,我会满足吗?千万富翁的孩子会不会觉得父亲是亿万富翁更好,亿万富翁的孩子会满足吗?又会不会觉得父亲为什么不是世界首富。
然后我想到了一个成语:欲壑难填。如果我只单一追求物质生活的话,那么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物质充斥着,被各种消费的信息轰炸着。
我一打开手机电脑,无数的信息都在告诉我两个字:消费。这个商品很好很有用,你有吗?这个东西是升级版的,你的旧东西该淘汰了。很多时候我也克制不住自己的双手,买买买。有些东西确实也会买完过段时间就后悔。还有好多我现在买不起的,不舍得买的。我会因为怪罪父母不够有钱吗?我只会想,我还是需要努力工作,多挣点钱。大部分人应该也是我这种想法吧。
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没有任何错误,但是物质生活是需要和自己的收入对等的。工资两千有两千的活法,工资两万有两万的活法。有些人两千可以活的很开心,有些人两万依然不满足,对自己的生活满足的当然可以,不满意的,也可以去通过学习技能提升自己的收入。
因为物质生活的无法满足怪罪于父母,无非是既不想付出时间和努力,还想要获得优质的生活。不过我觉得大多数人可能也只是口头上说说,特别是90后,我身边的同事,嘴上怪父母,私下里不知道多努力。
其实目前我更觉得,原生家庭对心理的成长这方面的影响更值得被重视。
我目前从事心理工作,接触到了很多的抑郁、焦虑、厌学、青春期叛逆问题,很多都是因为从小的家庭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有的是因为父母感情不合,分居,离婚,家暴。有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高压之下孩子无法承受。有的是家长从小对孩子有暴力斥骂的行为。也有的是因为家里还有兄弟姐妹,由于性别或者年龄导致的区别对待。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是需要家长们去重视的。这些孩子们长大是否会怪罪原生家庭呢?目前我还不得而知。
但往上和下想一步,这些家长之所以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原生家庭影响是他们的本意吗?他们会有这样的性格和问题,归根结底也是由他们的原生家庭塑造的,完全归罪于他们对他们而言是否也不那么公允。而这些原生家庭出了问题的孩子长大后,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他们成立家庭之后,多半也会给自己的孩子再次塑造一个相对不那么好的原生家庭。这样不过是一个恶性循环罢了。
所以这方面怪罪于原生家庭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要从改变自己去做。
未成家的成年人要认识到归罪于父母对于目前的生活并不能有改变,总归还是要自我继续成长,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环境。已经成家的或已经为人父母的更要重视家庭养育的方式,不要让孩子再重复自己的过去。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做出改变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原生家庭只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借口,可能会让自己心里好受些,为自己的不幸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但是对于解决现实的问题没有任何帮助,面对现实也许会痛苦,但是痛苦才能让自己作出改变,从而解决问题。
最后分享我一位同事的座右铭:谁痛苦谁改变。 没有做出改变的根本原因就是潜意识觉得现在还是可以得过且过,虽然凑合但是也还行,所以没有改变的动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