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F 中文 (ID:kexuejiaodian),作者:SF

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许多哺乳动物,都比很多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衰老得更快。一位生物学家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过去恐龙的霸主地位迫使哺乳动物不得不缩短繁殖周期,并导致哺乳动物的一些延缓衰老的基因遭到了淘汰。

科学的进步让我们对衰老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然而,我们为什么会衰老呢?为什么演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在 80 岁左右就走向衰亡的身体呢?毕竟,活得更久会给我们更多生育后代的机会,这似乎才符合演化的逻辑。

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长寿的动物,比如弓头鲸和一些巨型龟,它们的寿命能超过 200 岁。在一些动物中,衰老的生理机制是非常缓慢的,甚至在某些物种中完全停止。但是,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却没有这样的优势 —— 我们的衰老速度更快,组织再生能力更弱,而且与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相比,我们也更易患上癌症。为什么演化让哺乳动物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呢?

要想长寿,得付出一定的代价

要想理解长寿的演化,首先要明白长寿这种演化特征是有代价的。维持和修复 DNA,更替受损的细胞以及抵抗其他的衰老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能量是一种来之不易的资源,只能通过摄食来获取。这就意味着,一种动物衰老得更慢,就会有更少的能量去做其他事情,包括繁殖。

然而,如果一种动物衰老得很慢,能活到 200 多岁,但因为传染病、捕食者等原因,在 20 多岁时就夭折了,那么它们的长寿基因就没有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长寿反而是一种劣势。因为,这种生物浪费了大量的能量来抑制衰老,而这些能量本可以用来产生更多的后代。

因此,如果一种动物在达到其自然寿命之前,就有很高的可能性因其他因素而死亡,这就会给这种动物施加一种选择压力,促使它们以缩短寿命为代价加快繁殖速度。这种权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关于为什么人类不会活得更久的一个理论是,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经常遭遇早逝。那么,是什么因素给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威胁,以至于影响了我们人类的寿命呢?

恐龙给哺乳动物带来了生存压力

最近,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生物学家若昂・佩德罗・德・马加良斯(João Pedro de Magalhães)提出了一个名为“长寿瓶颈”的假说。他认为,恐龙对哺乳动物的寿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哺乳动物是在 2 亿到 2.5 亿年前从爬行动物分化出来的。当时,它们的体型很小,而且是夜行性的,与恐龙共存了超过 1 亿年。

马加良斯提出,早期的哺乳动物原本拥有原属于爬行动物的长寿基因。但是,在与恐龙共存的漫长岁月中,这些基因逐渐被淘汰掉了,因为在一个充满很多凶猛恐龙的危险环境中,它们不会带来演化的优势。于是,哺乳动物选择以缩短寿命为代价加快繁殖速度。在恐龙灭绝之后,一些哺乳动物重新演化出了更长的寿命,但是受到了在数百万年前失去爬行动物长寿基因的制约。

“长寿瓶颈”假说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恐龙对我们的演化有重大影响的假说。早在 1942 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理学家戈登・林恩・沃尔斯(Gordon Lynn Walls)就提出了“夜行瓶颈”假说。他认为,在恐龙统治时期,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演化成了夜行性动物。虽然部分哺乳动物在恐龙灭绝之后演化成了昼行性动物,但许多夜行性的演化特征依然保留在今天的哺乳动物身上。例如,有遗传证据表明,哺乳动物在恐龙统治时期失去了光裂合酶,而这种酶可以修复紫外线对 DNA 造成的损伤。

当然,恐龙并不是唯一一个可能影响哺乳动物衰老速度的因素。马加良斯还提到了体温的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这带来了演化优势,能让它们在不依赖环境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体温。但是,也有一些证据显示,更高的体温会导致寿命的缩短。

总而言之,马加良斯的假说为探究人类和哺乳动物的衰老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细细想来,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尽管哺乳动物已经取代恐龙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但恐龙的影响仍然留在哺乳动物的 DNA 中。

参考文献:

  •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ies.20230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