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与唐太宗(唐太宗把魏征比做镜子的故事)
与魏徵唐太宗的一幅原一微米翰林(唐太宗把郑伟比作一面镜子的故事)2021-05-24 15:49:41
唐太宗和魏徵一直被认为是历代的楷模。魏徵在世时,唐太宗视他为“镜子”,主动结成姻亲;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题词。然而,在魏徵尸骨未寒之前,唐太宗出人意料地改变了主意。他不仅取消了恒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淑玉的婚约,还在盛怒之下亲手砸碎了魏徵的墓碑。
对于唐太宗“令人震惊”的反常举动,有人认为是生前极力推荐的杜和侯相继落马,伤了的心;有人认为,魏徵曾用唐太宗的问答记录下他的劝谏词,拿给负责写日记的褚遂良看作为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大忌。虽然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本原因是魏徵的多次“直言进谏”造成了唐太宗的“逆反心理”。推倒墓碑只是唐太宗长期压抑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唐朝盛世,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徵“无限的话语权”,让魏徵时刻提醒和告诫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徵像一个老政治家,侃侃而谈,仿佛在教一个没有主见的少爷;在皇帝的私生活中,魏徵就像一位长者,苦涩而含泪,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无知的孩子。据史书记载,在魏徵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间,前后有200多次谏书可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连皇帝的私生活也得管,很多时候,唐太宗都下不了台。
魏徵比唐太宗大20岁。如果放在今天,就是“60后”和“80后”的关系。年龄的差距,代沟的差距,观点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魏徵在努力的同时,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人,皇帝有自己的主张、理想、爱好和私生活。唐太宗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开拓精神和自由生活经常受到魏徵的干扰和阻挠。难怪有一次唐太宗当着孙子的面大骂魏徵说:“早晚有一天,我一定要杀了这个农民!”魏徵的谏阻实在太过分了,把能够“跟风”的唐太宗逼到这一步。
爱得太深,很容易出现裂痕。魏徵的父爱在唐太宗眼里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很多时候皇帝的话不算数。而是要看部长的脸色。这种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压抑感总有一天会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而魏徵的“失察举荐”和“外流劝谏”正是唐太宗“毁约砸墓”事件的导火索。观察了十八年,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忍不住说:“如果郑伟在这里,我什么也做不了!”叹了一口气,立即“命驰驿司签往少监,复立碑,召妻诣行于,劳赐之”。人在失意后总会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谛,皇帝也不例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