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 谁的妻子是老红军曾治
  • 女红军曾治的丈夫
  • 四星拱月的菜是什么
  • 什么是四星满月???
  • 关于“风狂雨骤”的思考
  • 上杭杨娇文昌阁的革命历史故事
  • 岳阳市华容烈士陵园埋葬了哪些著名的烈士

  

谁的妻子是老红军曾治

  第一任丈夫:郴县中心县委书记(夏明震牺牲后,陈··毅代理郴县县委书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代表夏明震

  第二任丈夫:中共福州中心县委书记兼军委书记蔡协民

  第三任丈夫:陶 铸

  

女红军曾治的丈夫

  蔡协民(1901-1934)又名蔡杰。湖南华容人。从幼年时起读私塾11年。1921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后因病辍学回乡任小学教员。1924年考入毛泽东、何叔衡创办的长沙湘江中学农村师范部,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0月赴广州入第五届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12月结业回到长沙,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南(县)、华(容)、安(乡),沅(江)四县农民运动特派员,不久担任中共华容县支部书记并兼国民党华容县党部农民部部长。

  

四星拱月的菜是什么

  只有“四星望月”这道菜,没听说四星拱月。

  四星望月是毛泽东命名。

  那是1929年4月,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分兵发动群众,红四军第三纵队在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的率领下来到兴国县的古龙岗,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排首次进入兴国县城,受到兴国县委领导陈奇涵。胡灿等人的欢迎。当时,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出来,转战数月,风餐露宿,相当憔悴。于是,陈奇涵等人决定请毛泽东打个牙祭,吃一餐兴国客家的传统莱“蒸笼粉鱼”。 这一天晚上,毛泽东在桌边坐定,见桌上油炸花生米、竹笋炒肉和炒鸡蛋等四碟小菜围着一个大小尺余的竹蒸笼,颇感诧异。揭开笼盖一看,才明白原来是一道菜,他挟块鱼片一尝,又鲜又辣又香,颇合他的嗜辣口味,不由得兴致勃勃地吃起来。

  毛泽东吃了一阵,撇下筷子,问道:“这菜叫个么子名字?”胡灿说:“家乡菜,没啥名字,就叫粉蒸鱼。”陈奇涵笑着说:“在皇宫什么菜都有一个漂亮名字,今天这道菜,毛委员您看叫什么名”呢?” 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是该有个名字才好,孔子曰‘名正言顺’嘛!”少倾,他用手中竹筷指着蒸笼比划着,饶有风趣地说: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又指着四个盘子说:这是四个星星罗!四个小盘子围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

  毛泽东不愧为诗人、政治家,起个菜名,都赋予美丽浪漫的色彩、严肃而深刻的内涵。从此,兴国县这道客家风味菜载入了中国名菜谱,还走上了中南海的国宴席。

  “四星望月”因毛泽东命名后,名声远播,而其烹任也极为讲究。鱼要新鲜,切成薄片,拌上精制薯粉待用(停半小时)。先在竹蒸笼里垫上几片青菜叶,再铺上粉干和芋片,大火蒸熟后,再将鱼片铺而,浇上一层辣椒、生姜、芝麻擂成的糊汁,盖好,旺火蒸8分钟,即可起锅上桌。笼盖一揭,热气腾腾,浓烈香味、辣味扑鼻而来,使人口舌生津、食欲顿开。

  解放后,郭沫若品尝“四星望月”时,称赞该菜为“天下第一菜”。

  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事隔40余年,毛泽东还特地请兴国的陈厨师专程上庐山做这道菜。建国后,毛泽东历次回江西,都要点四星望月,并把这道菜引进了中南海,1972年12月台票邓小平重返兴国,指名要吃“四星望月”,说是重温历史。四星望月台票虽是名菜,其实用料简单,成本低廉,其标准和四菜一汤类似类似,它是以一种代表革命传统的饮食文化享誉全国。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名肴佳菜何止万千,但像四星望月这样和中国革命历史相连的名菜,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什么是四星满月???

  

关于“风狂雨骤”的思考

  本书以详实的史料、用章回形式生动真实全景式再现了二三十年代湘鄂西苏区特别是中心苏区荆江两岸英烈浴血奋战可歌可泣而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壮历史。《风狂雨骤》《风狂雨骤》湘鄂西苏区即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包括洪湖区[石首、监利、沔阳(今仙桃、洪湖)、江陵(今江陵县、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华容、南县、安乡、潜江、天门、京山、汉川、汉阳、应城、云 梦、孝感等县全部、大部或一部]、湘鄂边区(鹤峰、桑植、石门、慈利、五峰、长阳、恩施、宣恩、建始、巴东、大庸、龙山等县大部或一部)、巴(东)兴(山)(秭)归区、鄂西北区(房县、均县、竹山、谷城、保康等县大部或一部)、荆当远区(荆门、当阳、远安、宜昌、南漳等县部分)、松(滋)枝(江)宜(都)区、洞庭特区(华容、南县、安乡、常德、汉寿、岳阳、湘阴、益阳、沅江等县部 分)、鄂北区(襄枣宜区,襄阳、枣阳、宜城、钟祥等县部分)以及黔东区。苏区的开辟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早在大革命时期,石首的李良耀、吴仙洲、屈阳春、王开福,监利的陈步云、刘崇龙、彭国材,沔阳的娄敏修、刘金山、邓赤中、胡幼松、熊传藻、刘绍南、李铁青,江陵的陈香波、彭之玉、侯蔚文,公安的覃济川、刘煊、杨荣祥、樊学赐,华容的刘革非、何坤、蔡玉坤、蔡协民,南县的曾习孔、段德昌,安乡的陶季玉、周小康,当阳的李超然、李炼青,澧县的邹资生,松滋的庞彩五、黄小宋,京山的刘素贞、张国兰(张文秋),天门的袁传鉴,宜都的胡敌、罗克强、邓宗禹,远安的陈海涛、叶发秀、张汉千,兴山的刘子和、刘子泉,巴东的黄大桢、张华甫,宜昌的易吉光以及中共两湖地方组织、国民党两湖省党部派来的祖三竹、洗百言、吴玉章、曹壮父、欧阳笛渔、杜修经……一大批优秀儿女深入湘鄂西,支援北伐,铲除封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大革命失败 后,在外革命的段玉林、贺锦斋、戴补天、傅光夏、周容光、戴君实等重返荆江,张计储、李兆龙、张善孚、萧仁鹄、方针、陈协平、黄鳌等分别受两湖省委派遣进入湘北、鄂西组织秋收暴动,年底,贺龙、周逸群、卢冬生等参与领导荆江年关暴动。随后,贺龙一行西进桑植,建立革命军(红四军),转战湘鄂边,创建苏区。周逸群自湘西重返荆江,与万涛、段德昌、邹资生等重组鄂西特委,段玉林、朱祖光、彭国材、王尚武游击队迅速壮大,先后组成鄂西游击大队、洪湖游击总队、红军独立师、红六军,在云梦古泽涌起一汪红色浪潮。同时,许光达、孙德清、王鹤、王一鸣、李剑如、柳克明、邝继勋等先后进入苏区。其间,特委机关迁至石首袁家铺、调弦口,建立联县苏维埃政府,石首为湘鄂西苏区前、中期首府驻地。1930年夏,红四、六军在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邓中夏、汤慕禹、刘鸣先、朱勉之等前来参与红军指挥,在荆江大地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红军南征,兵败杨林市,改编为红三军,进入鄂西北。在洪湖,开始了三次反“围剿”。夏曦进入苏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临时)省委建立。从1932年5月开始,夏曦先后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肃反”,胡慎己、万涛、周小康、尉世筠、张昆弟、汤慕禹、刘革非、彭之玉、彭国材、戴补天、柳克明、段玉林、张宗理、栩栩、周容光、王恩平、唐赤英、王炳南、段德昌、叶光吉等一大批英魂苌弘碧血,演绎出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一幕,致使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苏区失陷。夏曦、贺龙、关向应率红三军移转湘鄂边,1934年开辟黔东特区,10月与红六军团会师,创建湘鄂川黔苏区,至此,坚持数年之久的湘鄂西苏区完全丧失,红三军踏上新的征途。红土地上,不仅周逸群、崔琪、鲁易、贺锦斋、李兆龙、董朗、李超然、李勋、陈寿山、李子俊、黄超群、王尚武、刘仁载、黄大鹏、贺英、张孝贵、姜炳炎、毛简青、程棣华、刘国富等无数英烈长眠,而且哺育了元帅贺龙,上将贺炳炎,中将廖汉生、王尚荣、成均、顿星云、黄新廷、杨秀山,少将李文清、傅传作、廖述云、周长庚、夏耀堂、胥治中、周九银、薛少卿、谭友林、杨嘉瑞、樊哲祥、方之中、张树芝、何济林、张秀龙、刘林、罗坤山、朱声达、朱绍清、贺彪、陈华堂、史可全、黄忠学、范中祥、邓家泰、李建良、董家龙、龚兴业、张贤良、魏运国、苏宏道、李人林、王全国以及宋一平、孟昭亮、何长工等著名的党政领导人;不仅烙下彭德怀、许光达、谢觉哉、关向应、李寿轩、钱英、黄杰、帅孟奇、蹇先任等一批革命家深深的足迹,而且留有毛泽东、董必武、陈士榘、程子华、饶正锡……屐痕。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是中国革命辉煌的一页,苏区军民的英雄之业绩永存。

  

上杭杨娇文昌阁的革命历史故事

  清朝中叶,福建上杭蛟洋人民为了祈求文化昌盛,于村中心倡建了文昌阁。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历时13年才建成,后又于文

  昌阁之左右两侧分设天后宫、五谷殿。文昌阁外观六层,实为四层。一至三层分别安奉了孔子、文昌帝君、文魁星的神像,顶层为伞状悬柱结构。据说,蛟洋自从建

  了文昌阁后,果然文运亨通,才士辈出。每年三月初三,全乡文人绅士都纷纷集会于此高阁,”称觞祝遐”,以为省身克己之助”。

  辛亥革命后,文昌阁改办为学校–广智小学,邓子恢等人就曾任教于此,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7月中旬毛泽东同贺子珍、蔡协民。江华、曾志等人前往

  上杭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毛译东亲自修改的政治决议案。大会之后,闽西各地认真贯彻“闽西一大”,“武装斗争”、“抽

  肥补瘦”的土地革命精神,呈现出一派“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

  

岳阳市华容烈士陵园埋葬了哪些著名的烈士

  岳阳市华容烈士陵园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亭、纪念碑、烈士纪念广场、烈士墓区和将军墓华容烈士陵园 区。从1997年起,树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何长工同志塑像,先后有朱绍清将军、方之中将军、张树芝将军、董新山老红军、刘大年历史学家、涂国林老红军、陈仕南老红军等革命前辈的骨灰安放于此。1999年,烈士陵园新增土地14亩,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规模宏伟、馆藏丰富,展示了华容县历次革命战争中4400多名烈士英雄业绩,珍藏了贺龙、何长工、方之中、朱绍清、董新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在各个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烈士高风、吴芳、蔡协民等同志的遗物、遗照、遗著,工农红军、新四军、游击队、赤卫队用过的臂章、传单和各种武器300余件珍贵史料,开辟了双拥工作专门展室。2009年争取国家立项,新修了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广场和扩建了500多平方米的烈士墓区,褒扬教育设施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