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意思)
文章目录[隐藏]
- 01认识我的人只有春秋,得罪我的人只有春秋。
- 02《春秋左氏传》与左转挑华。
- 03体会文章的气质,仔细审视文章的意境。
我知道我只犯了春秋(我知道我只犯了春秋)。创五寨的儿子说,2019-12-17 09:00:00
01认识我的人只有春秋,得罪我的人只有春秋。
在儒家文化体系中,关羽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武两圣”。然而,管仲爵士之所以被儒家如此推崇,并不是因为他的武力价值,而是因为关羽不是张飞那样的糙武。通俗来说,熟读《春秋》的关羽,形象更接近于“儒将”。
据《三国志·鲁肃传》:“羽毛长,好学,读《左传》有点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关羽不仅通晓《春秋》,而且能够学以致用。他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所谓的《春秋》。因此,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关羽一直以“从前在美国”的形象出现。
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山东一人写《春秋》,山西一人读《春秋》。”很合适。读《春秋》的是山西大汉关云长,写《春秋》的自然是山东大汉孔。
据说孔子写完《春秋》后,感慨地对弟子们说:“知我者只有《春秋》,罪我者只有《春秋》。”
这个怎么理解?
首先,《春秋》本质上是一部史书,记载了礼乐、王侯之争、时代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历史演变。那么谁应该对此负责呢?分裂的是诸侯,乱世崛起的是英雄。孔子《春秋》的目的就是揭露这些人的历史责任。
所以孟子说:“孔子写《春秋》,贼寇皆惧。”从这个层面来说,只有真正理解《春秋》意义的人,才能理解孔子的良苦用心——即“知我者,唯有《春秋》”。
但是孔子为什么说“唯一得罪我的人是春秋”?
因为《春秋》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谋略之书,这也是历代兵法备受大家推崇的原因。俗话说:“根本不读《水浒传》,根本不读《三国演义》。”正是因为《三国演义》讲的是谋略,所以老人们怕看了会变得太深奥。但是,说到足智多谋和权变,《三国演义》远远落后于《春秋》!
有句话叫“科学家懂武术,流氓挡不住。”那么,如果一些无良小流氓读了《春秋》后学会了奸计的艺术,他们就会变得更加阴险狡诈,甚至成为一代枭雄,岂不是更惨不忍睹?正如子同治简所说:“无德之才,助其奸。”这才是孔子真正担心的。
02《春秋左氏传》与左转挑华。
孔子撰写的《春秋》只是一个历史大纲,缺乏具体内容。换句话说,《春秋》原著只是编年史,没有编年史。不要说我们现在处在孔子时代已经两千多年了。即使在孔子之后的200多年的汉朝,大多数人都已经看不懂《春秋》的原文了。
看不懂原著想学春秋怎么办?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读书和及格!
所谓“传”,就是注释孔子的《春秋》。到了汉代,市面上流传最广的传记有三部,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传》,合称“春秋三传”。这三部《列传》也被后世儒生视为“经史”。
然而,这三部传记之间有所不同。《杨公传》和《谷亮传》的体裁都是问答式的,侧重于对《春秋》经书中“义小言”的注释,缺乏对史实的叙述。另一方面,《左传》通过描述史实来解释《春秋》的内涵。这种叙事注释更容易理解。因此,西汉后期,《左传》逐渐成为主流。后来与《诗经》《尚书》《易经》等书一起被列入儒家十三经,成为儒生必读的经典。
至于我们平时说的《春秋》,也是关羽最喜欢看的一部,其实就是《春秋》中的左家传。
《左传》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而且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左传》继承了原《春秋》的文风。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引路人,即使把《左传》翻出来,也很难发现其中的微妙味道。
晚清国学大师林纾先生是指导我们学习《左传》的最佳引路人。
林纾,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人称秦南,芦伟人。光绪八年举人,林纾起初在北京一所学校当语文老师。后来,因为他的古文受到桐城派大师吴汝纶的高度赞扬,他很快被邀请到现在的北京大学帝国大学堂当讲师。
与一般的文学评论家不同,林纾先生本人是一位引领当时文坛的著名古文作家,翻译过包括《鲁滨逊漂流记》在内的200多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可谓中西文学大师。因此,林纾先生的古文鉴赏角度不同于其他学者,他往往能达到“别人没送的,别人没说的”的目的从《左传·谢华》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林纾先生独特的古文评点眼光。
这套书的雏形是1913年林纾先生交给商务印书馆的《左梦庄骚精要》,收录了《左传》选编的32篇文章。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好评。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帝陈特意赠给溥仪教导。
1921年,林纾在《左传·孟庄骚精要》的基础上,从《左传》中精心提炼出80余篇精华文章,编成《左传·谢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汇集了林纾先生在《左传》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林纾不仅逐一分析了所选章节的层次结构,还分析了所选章节的构成方法,如用词炼句、主客调度、按局收账等。他对章节中的战术和诡辩也有批评意见。
这本书的第一版早已销声匿迹,只能在二手书市场尝试淘宝,即使遇到原版,也往往极其昂贵,甚至一度被炒到几千块钱的天价。好在为了让更多对古文和《左传》感兴趣的读者看到这部经典之作,联巴斯在2019年重新发布,联巴斯非常注重细节,使用了特殊的毛刺封面。拿在手里,一种厚重而简单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你觉得难以忍受。
03体会文章的气质,仔细审视文章的意境。
作为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林纾继承了桐城派前辈对雅、洁的追求。所谓“雅洁”,就是文化要以儒家伦理为基础,追求儒雅耿直,语言也要简洁明快,不能东拉西扯。
桐城派古代作家对《左传》推崇备至,正因为《左传》是“雅而深”的典范,其叙事风格更为内敛,有着窈窕之风,在朴实中能获得丰富的回味。正因如此,“桐城三祖”之一的方宝才说:“左家以仁义见长,超出汉唐文学家的意料。”
作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林纾对方苞评价《左传》深表赞同。在《左传·谢华》的序言中,他自己也对《左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天下只有三篇文章能改变离不开土地的事物,一左一马一朝鲜。”左的著述无所不用其极,不时变换阵法,使观其阵者无法判断其阵为何物。”
《左传》中的文章既狂野又变幻莫测。如果你没有一个智者向你展示其中的奥秘,那么你就像一个第一次游览卢浮宫的游客。虽然你被艺术珍品包围着,但你却不知所措,你不知道这些幽灵符号是什么样的。但现在,如果有高人给你一点帮助,你会突然意识到,这篇看似平淡无奇的文章里,有那么多有趣的细节——难怪《左传》被评价为“一点点正义”!
在《左传·谢华》中,林纾先生选择的第一篇文章是楚武王的入侵。这篇文章讲的是发生在桓公六年,也就是公元前706年的一件事。这一年,楚王计划出兵入侵一个叫随国的小国,但当时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完全压制随国。于是,楚王采纳了大臣多比“示弱”的建议,在前来探听虚实的国臣少师面前,故意暴露了楚国的弱军。不出所料,喜出望外的少师真的上当了。回去后,他试图说服楚王反击楚国。
然而,幸运的是,这个国家有一位名叫季梁的贤明大臣。以祭祀为例,他指出国家的生存之道在于“忠民信神”,并进一步提出“事其三事,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使其可祭祀”的治国标准,以说服君主:不仅不能主动进攻楚国,而且要立即整顿内政,以应对楚国的大规模入侵。得知此事后,楚国不敢进犯。
林纾在这篇文章之后发表了这样的评论:
这个系统非常严密。一个“张”字站在上半场,做出积极的决策,考虑到“张”字为织物敌人,并不是“张”字无意。“恐”字置于竖线下半部,与“张”字相对。看到“张”就输了,“恐惧”就完整了。……论文的潜力不开不闭,但美在于中间牺牲的那一段,大方不属于题目,但其实并不愿意一步步离开,所谓安逸。
所谓“制”,是指《左传》笔法千变万化。通过林纾精妙而独特的论述,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些笔触的美。
比如缩短笔省笔就很奇妙:“节日里有无数闲言闲语,人们没有意识到…浅薄的人认为序言应该详细。如果能以这种方式构建,它就简单而详细了,尽管有点累。”用笔刷得紧紧的,真是妙极了:“宋公好学究,鱼儿好怨,君臣之言甚准。”笔是这样的:“如果你写战争,你必须写那些极其琐碎的人。无数的事情,一件接一件,让读者的眉毛飞升。“其中,有许多微妙之处。
难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教授会极力推荐这部百年前的《左传谢华》。正如他所说:“书中所选的八十三条,每一条都有独特的观点,千变万化,真的很难总结出法定的规定。贯穿其中的是对文章气质的理解和对写作意境的仔细审视。……这是为了体会古文之美,找出文章不能的方法,打开更丰富的空房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