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包雨朦 通讯员 高翔
“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2019nCoV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
2月3日,身处抗疫一线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发表在朋友圈内的呼吁,引发广泛讨论。
截至2月7日24时,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已经超过34000人,疑似感染超过27000人。将CT影像作为核酸阴性疑似患者筛查、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依据,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否有其必要性?与核酸检测相比,CT影像具有哪些优势,同时又会带来什么挑战?
2月6日,带着这些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了张笑春医生。
此前张笑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文称:在重点疫区湖北省或武汉,应该对疑似患者或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进行肺部CT影像排除,作为目前2019nCoV肺炎筛查的主要依据;同时,呼吁给予无症状或核酸检测阴性但CT影像阳性的人予以隔离治疗,以防造成家庭聚集感染,让疫情进一步蔓延。
在采访中,她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自从发布了这则朋友圈之后,她遭到了很多误解。“我的意思是不要等待核酸检测的结果,在做核酸检测的同时、进行肺部CT影像检查,将肺部CT呈现急性炎症征象的患者、按照“疑病从有”的原则及早收治。而核酸检测依然是最终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其病原学证据是无可替代和不容置疑的。”
“核酸检测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说假阴性的问题。”张笑春指出,这主要是由几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目前的核酸试剂盒研发的时间特别短,产品稳定性不高;其二,生产厂家不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层次不齐,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第三,采样的准确性存在操作者个人的依赖性,很多采样的人员都征调自各个医务岗位,不是所有人都专业,每个人采样时的操作不一样,也会导致采样误差。
张笑春的这一建议得到了不少医疗同行的支持。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胸部肿瘤临床放疗主任张玉姣也撰文称,“用CT做为新型肺炎确诊标准刻不容缓。”
上述文章认为,核酸检测具有以下局限:当病毒载量不高时,其检出率比较低,因而出现假阴性;只能做病原学诊断,但不能对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发展过程做出评判(CT影像可以);试剂盒数量不足,加上各大公司新产品的质量有待研究和提高;采样后需要1天或者更长时间得到结果。
张笑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呼吁,是基于重点疫区临床一线的实际需要,“重点疫区在非常时期要采取非常举措,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集中力量收紧拳头出重拳的话,疫情是很难遏制的。”
2月5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做客《新闻1+1》栏目时表示,“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够检测出核酸呈阳性,而且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
“剩下50%的人去哪儿了?如果漏掉了,他回归家庭和社区,游离在社会外部就会造成潜在性的感染。”张笑春说。
张笑春指出,CT检查结果直观、快捷,大众的获得性高,“所以我提出不要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同时进行检查肺部CT影像检查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但不等待不等于不做,这就是CT不能替代核酸的病原学检测,只能作为一种反应肺部炎症客观手段。”
既然CT影像并不能辨别究竟是其他肺炎还是新冠肺炎,将未获得试剂盒检验结果的患者一起收治是否会导致错误的治疗呢?
对此,张笑春认为,只要是新发肺炎,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微生物引发的肺炎,目前的治疗方法大体是相同的。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无非就是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支持营养对症、氧饱和度不足吸氧等等。既然治疗方式相同,CT上有肺部阳性影像表现就应该先治疗,这样起码不会遗漏。
不过,张笑春也强调,在收治了这类病患以后,要做到单间隔离治疗,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如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而对于湖北省以外的地区,张笑春则表示,这一举措乃不适合只有散发病例的省份。
让张笑春感到欣慰的是,影像诊断的价值已经在不久前更新的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得到了体现。方案中提到,“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这提示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确诊不再等待核酸检测结果,这一标准有利于湖北省肺炎患者的早期早期及时收治。
与此同时,武汉连夜建三所“方舱医院”,共将提供3400张床位,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除湖北之外,各地防控手段也在升级,严厉程度前所未有。
张笑春指出,目前武汉以及湖北的防疫压力依然巨大。将CT影像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也将面临着极大挑战,不仅考验着湖北省内的资源储备,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交叉感染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