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吕明摄
来源:国是直通车
关于“ofo 去哪儿了”的问题似乎已成为了一个迷。
从 ofo 官网、公众号、App 客户端到公司办公地点、供应商……几乎所有公开渠道都无法追寻 ofo 公司的踪影,ofo 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而曾经遍地都是、风光无限的 ofo 小黄车,如今在街上也已鲜见踪影。
ofo 去哪儿了?
打开 ofo 公司官网,“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的公司口号出现在首页正中间显眼的位置。
据官网信息显示,在 ofo 鼎盛时期,它“已服务全球 21 个国家,超过 250 座城市,2 亿用户”。
而如今,曾经随处可见的小黄车已几乎无处寻觅,关于 ofo 公司的去向更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个大问号。
据多家媒体报道,几乎在现有的一切公开渠道中,都无法再找到 ofo 的踪影。ofo 从官网、App、乃至公众号等都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公司仿佛一夜之间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国是直通车记者尝试在 ofo 的客户端上与之联系,但所谓的“在线客服”实际只有机器人客服千篇一律的回复,多次拨打官网上显示的人工客服电话也久久无法接通。
在 ofo 小黄车微信公众号近期推送信息显示,其 7 月还发了广告推送,但均是和共享单车业务毫不相关的营销广告推广。对此,记者通过留言和致电公众号运营主体等多种方式联系,但也均未得到回应。
另据媒体近日实地探访情况,此前 ofo 公开过的两处办公地点,包括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以及位于临近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均已人去楼空,无处寻迹。
何时才能拿到钱?
ofo 方面联系不上,用户关心的待退押金问题似乎也变得遥遥无期。
截至 8 月 1 日数据显示,在小黄车 App 上排队等待退款的用户已超过 1667 万。即便是按 99 元最低押金金额计算,ofo 待付的债务已多达 16 亿元。
据去年有媒体通过每日实测发现,此前 ofo 小黄车的日均退款人数在 3500 人左右。如果以平均每天退款 3500 人的速度看,等排到最后一名用户至少也得等上 12 年以上。
从贴吧、微博等平台上网友的议论情况上看,有少数用户在 2018 年期间通过人工客服获得了押金退款,但近期拿到押金退款的用户寥寥无几。
除了用户,等待“欠款”的还有 ofo 的供应商们。ofo 运营出现问题后,各大自行车、货运、零部件和广告商们也纷纷提起诉讼,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截至 8 月 1 日,企查查数据显示,ofo 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执行标的总金额约为 5.36 亿元,其中,未履行总金额比例达 95%。
经记者查阅,在裁决文书类型里以买卖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和服务合同纠纷为主,涉及的供应商也主要为一些物流企业、自行车技术提供商、制造企业和广告传媒公司。
一家来自福建的物流企业负责人对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其企业曾负责 ofo 小黄车的物流运输和装卸搬运,目前待付金额达 200 万元以上。但他表示,相比之下,这还只是“小数目”,其他供应商欠款多的则达上千万,甚至更多。
对于未履约的合同,另一家位于四川的自行车供应商也对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自己也很无奈,“公司都没有了,人也都联系不上,不知道去哪里要赔偿。”
你的钱还要得回吗?
如果 ofo 一直不露面,是否就意味着用户和供应商的金额就此打水漂?答案也和 ofo 的踪影一样充满了未知。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1 日,因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ofo 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的终本案件(指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裁定终止本次执行程序)为 227 起,未执行标的总金额约为 5.09 亿元。
多份合同纠纷的执行裁定书中的内容也显示,“通过法院财产调查系统对被执行人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进行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现申请执行人暂不能向本院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及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目前该案不具备继续执行的条件。”
简言之,在法院 227 起调查中,ofo 名下均无可供支付的财产,并且现在各大供应商或起诉者都找不到 ofo 相关负责人。在此情况下,法院也只能先暂时宣布终结执行程序,待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再次申请执行。
与此同时,法院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对被执行人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例如,在 2018 年 12 月,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就开始限制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戴威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包括该公司和戴威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等场合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
相比有一定资金规模的供应商而言,律师分析表示,普通用户仍可起诉 ofo,但考虑到后续相关法律费用,个人起诉成本会相对较高。而目前 ofo 已显示“资不抵债”,人也不见踪影,之后或许又是面临漫长的等待过程。
从目前的情况看,或许等待是唯一能做的。这对供应商和用户而言可能还尚存一丝希望。
近年来,为维持运营,ofo 也确实尝试了不少自救手段,包括销售车身及 App 广告、上线购物返现、运营有桩车、公众号推广等。而从目前尚可使用的功能来看,App 广告、购物返现及公众号推广业务仍在进行中。但至于后续如何发展,或许只能等 ofo 相关人员进行最新的回应。
“只要公司不破产清算,可能还有点希望拿回点钱。”一名 ofo 曾经的供应商语气中透露着无奈,除了等,似乎也没别的办法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