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底,美国著名创业投资孵化器 YC 中国分支风向突变,其中国创始人陆奇成立自己的新基金奇绩创坛;YC 则停止中国品牌的使用。双方留下了一个悬念:究竟陆奇与 YC 是为什么分的手?
我前天与硅谷的老朋友 F50 创始人 David Cao 聊了聊。F50 的生意是将全球投资者介绍给硅谷的新兴企业,尤其是中国的投资者。为方便大家阅读,我直接把 David 对我提问的回答整理成了 David 的第一人称自述,enjoy。
陆奇为什么与 YC 分手?
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中美 MY 战,中美在风投领域脱钩。因为根据我知道的情况:当时,YC 孵化器总裁萨姆·阿尔特曼,在和陆奇筹划 YC 中国合作时,整个情况还 OK。包括双方在 2018 年春宣布合作,大家都觉得还 Ok,以为事情到了秋天就解决了。但到了 2018 年的 11 月、12 月,媒体开始悲观起来。这个时候,大家才突然发现说:整个硅谷对中国资本的“歧视”。这个歧视是指:如果我能够拿别人的钱(投资),我就不拿中国投资者的钱,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
但这不完全是因为美国的政策导向导致的。
严格意义上说,美国负责审查外国收购交易是否构成潜在国家安全风险的 CFIUS 机构的监管,对硅谷的 VC,只产生了一小部分影响。更大的影响,其实是湾区 VC 的一种“自我约束”。也就是说:当特朗普划出了这么一条线,美国的 VC 就发生了这种自我约束行为。这种间接影响,其实要更大。从法律上说,CFIUS 其实不是专门针对中国资本的一个政策,但我们都知道,这和中国关系很大。第二,过去几年,其实有大量外国资本进入美国做投资,除中国之外,还包括有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但是,因为沙特阿拉伯谋杀了记者贾马尔·卡舒吉,随着有关谋杀的可怕细节的出现,这个事情在硅谷闹得很大,很多人反对沙特。但对沙特的抵制,更多是文化方面的冲突,是属于民间抵制,它不像前面对中国,是属于一种政策性导致的抵制。
所以回到 YC 和陆奇分手的问题,我记得:2017 年春,我带中投去见 YC 的萨姆。当时,萨姆是很欢迎的。那个时候,中投想做 YC 的 LP,被萨姆婉拒,但是萨姆婉拒的主要原因是:YC 的那期基金满了。萨姆也明确表示过:欢迎下期来投。而之后,因为国际形势变化中美 MY 战越闹越大,这个时候,如果 YC 的总裁萨姆没变,萨姆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虽然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敏感,但问题基本不大。
因为美元要进中国,政策上是没问题的。只是被投公司,如果要以上市方式退出的话,会有些麻烦。因为最晚至少是在 2019 年的上半年以前,中国企业要来美国 IPO 的话,就已经要难很多,因为 SEC 加了一些新的监督内容。包括:公司的董事会中,必须要有一位美国公民(这项监督变更的出发点是:如果都是中国公民,他无法有执行人,但如果有美国公民,这个人就在美国,他总是能够找到)。而另一个角度,从 YC 新总裁杰夫·拉尔斯顿的角度讲,一般来说继任者与前任想法都会不同,刚好又遇上这个事,那就先把“中国市场”砍掉吧,我觉得这也非常正常。
所以我认为,这个事情主要就是中美 MY 战的大背景、中美在风投领域脱钩的大背景,其它原因都不够大,也不涉及那些小原则的问题,比如说这种背景下,投资了湾区的项目以后怎么退出等等。它对于 YC 的继任者来说,放弃 YC 中国市场,就是一个“大原则管制小原则”的决定。
人民币基金、华人基金状态
2016、2017 年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很多都是直投,但现在大部分都没有了,而是都变成了——“离岸/美国美元基金”。这是指:它在香港设置一个结构,占控股(比如 90%)股份;然后,再在开曼设一个结构,占控股股份。最后的受益方,还是中方资本。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国 CFIUS 机构查的,其实不是人民币基金,它主要查两个东西:一是,你基金的管理机构是谁?这方面主要看护照,是美国护照还是中国护照;第二个它查的是,基金的最终受益者是谁?在这两项审查下,如果你的比例更多是偏向美国身份,那没问题;但如果被查出来,中资成分比较大,那就会有问题。而华人基金这一块,说实话,现在很多来自中国的很多基金都已经撤离硅谷,包括李开复的“创新工厂”。真格基金还在,但它的投资数量一定也已经大幅缩水。
这是因为:在目前美国这种政策背景下,不够“美国化”的基金,在高科技领域一定是很难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的。
浮躁的时代终于过去
不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浮躁的时代,终于过去。我认为,至少对湾区的华人创业者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
因为如果我们回头看:2000 年那一拨华人创业者,像李彦宏等等,他们从美国回到中国,创业的成功机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到了 2015 年、2016 年这一波,华人创业者如果要回国创业,成功几率已经很低,因为很难竞争得过国内的创业者。
但是这个时候,硅谷又来了另一个浪潮,就是说:在 2015 年、2016 年时,各种钱涌到硅谷,抓住一个人就设立基金,整个环境,是基金多如牛毛。老实说,创业者非常浮躁。浮躁的表现之一,就是:比如说有很多创业者,他们从美国拿钱,生活在美国,然后,做中国市场,一段时间才回一次中国。这怎么可能成功呢?其实我认为:正儿八经地创业,是很难两地创业的。而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终于过去了。
现在的时代变成是说:你要么,就去中国做中国市场的项目,拿人民币,生活在中国;要么,你就在硅谷本土创业,做硅谷非常本土的项目,比如说像 DoorDash、Wish 这种,非常好的一些华人创业者,他们就专注做美国本土的项目。而从资金的角度讲,不像 2015 年、2016 年那样多,但美国也已经有像 GGV、DCM 等,以及武岳峰、Fusion、Amino、七海资本等大量硅谷华人做的新兴基金,还有一批硅谷成功华人企业家变成的天使投资人,如谢青、Eric Yuan、加上华源、清华企业家天使会等一众天使投资组织,结合起来(这些机构, 虽然可能也有中国的 LP,但按照 CFIUS 的审核标准,基本是法律意义上的美国主体)。
因为说实话,历史上看,就像中国的资本到了美国之后,喜欢投华人创业公司一样,美国的资本也喜欢投白人的公司。所以华人要拿到美国人的钱,其实还是很难的,包括像 Zoom 的创始人,他早期拿的资金,很多都是华人基金给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