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你在远程办公吗?你的孩子在上网课吗?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带来巨大影响。目前疫情在国内缓和,但在全球还在肆虐。面对疫情,一方面各个行业都在积极抗疫,利用大数据、AI、5G等技术共克时艰。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在线业务需求猛增,对运营商网络带来压力。
作为科技抗疫基础,通信网络重要性凸显,还保证了人们工作、生活、教育以及公共管理有序进行。回顾我们发现,运营商网络越好的区域或国家,人们工作生活受到的影响越小。
业界正从教训中获取经验,以便更加高效地抗击疫情。比如未来高质量精品网络将迅猛发展,高速、低时延的5G网络则是排头兵。对此,华为通过深度调研,在4月23日发布了《科技抗疫:运营商网络洞察和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华为运营商BG CMO蔡孟波发布此次白皮书
记者细读发现,该白皮书整体有三大亮点:一是洞察疫情对目前ICT网络基础设施造成的冲击;二是分享了大量ICT抗疫经验,有利全球其他区域及早取得抗疫胜利;三是揭示“ICT网络基础设施”是抗击疫情的战略基石,起到了稳定社会、维持运作的作用,因此呼吁政府、运营商等各方持续升级ICT基础设施。
疫情进行时: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
疫情对我们的我们的生活、工作等带来诸多影响,上述白皮书总结了4方面的变化。
第一,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从室外走向室内,从线下转到线上,疫情期间,在中国有超过60%的人几乎没有外出,在线时长相比平时增加30%,生活也从接触式到零接触。比如人们曾经都是去餐馆用餐,疫情期间都是在线购买食物。数据显示,在线上购买生鲜食品的用户是去年同期的3倍。
第二,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从CBD走向住宿区,由集中式办公转为分散式办公。以中国为例,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人数达到3亿,是疫情前的60倍(疫情前人数是500万)。
第三,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中国提出“停课不停学”,教育从校园走向家庭,从集中式授课转为远程授课,比如相比平时,学习类APP使用量是疫情前的8倍之多。
第四,公共服务方式在变化。从人员管理走向数字治理,从接触式处理变为非接触式处理。在疫情期间,以中国为例,“数字中国”战略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政府有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治理手段取代传统“人拉肩扛”式管理,最大化提升管理效率,最小化控制传播风险。
可见,疫情发生后,全民隔离,但又全民联接。作为ICT基础设施的通信网络,承载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重任,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公共服务方式的改变,其网络特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疫情对通信网络的重大影响。
第一,数据流量大增长。在疫情期间,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超过30% ,意大利电信固网流量增长70%,德国Vodafone的数据流量增长50%。
第二,全天网络无闲时。以前网络是在晚上8点到晚上10点是处于使用晚高峰,但现在人们在家上课、在家上班,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全天都是忙时。
第三,流量热点大转移。居民区成为话务新热点,流量热点向居民区迁移,对网络优化调整压力大。
第四,网络接入高并发。一个家庭同时接入网络的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智能电视,曾经所谓的“收敛比”都不存在,因为所有人同时接入网络。
科技抗疫:运营商5G等网络成“压舱石”
如何应对流量激增对网络的冲击,保障好消费者的业务体验;如何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提高医疗效率救死扶伤;如何快速搭建线上远程办公,远程教学平台助力复工复产复学等,是每个运营商和行业合作伙伴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疫情对网络的影响,全球各地表现不同。中国运营商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介绍,一方面,中国运营商履行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例如针对武汉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建设,中国运营商仅用3天就完成了对医院的5G部署,提供了应急通讯保障。另外,在疫情隔离期间,中国教育学习APP行业的日活量从平日的8700万上升至1.27亿,升幅达到46%。中国运营商的网络承受住了这波流量冲击。
另一方面,运营商要通过新的科技手段5G,使能千行百业,科技抗疫,共克时艰。在疫情期间,面对中国医疗诊断资源紧缺的情况,运营商迅速搭建的5G远程诊断,使医疗资源获得灵活调度,并且避免交叉感染。5G+光纤宽带使全国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得到保障。
疫情隔离要求之下,为最大限度减少人与人接触,运营商支撑的5G无人车提供了绝佳解决方案,可以消毒喷洒、医护检测、配送运输,还可以自动识别人脸探测体温,并具备广播功能,可进行远程实时的防疫宣传。
可见,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那些可敬的战疫人,不只有广大一线医疗工作者,还有大量逆行保障ICT网络的通信人。比如华为支持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多个运营商稳定运行。
四大启示:ICT基础设施不仅是数字世界底座
疫情尚未最终结束,反思的浪潮已经开始。纵观本次疫情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从ICT基础设施的视角,白皮书总结出四大启示。
第一,ICT基础设施不仅是数字世界的底座,其所承载的数字技术更是战胜疫情的战略基石和关键力量。
如上所述,一方面ICT基础设施在抗击疫情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ICT网络承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不过,从以数字技术助力战“疫”,到以数字技术助解企业难题,再到以数字技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ICT基础设施承载的数字技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另一方面,ICT基础所承载的数字技术保证了疫情期间社会的正常运作。疫情之下,线下的城市是“暂停”的,线上的生活却是热闹的,ICT基础设施所承载的互联网应用延续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中国提出的“停业不停工”、“停课不停学”,实现一场蔚为壮观的线上复工复学潮上演,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应用需求猛涨。
第二,适度冗余是保持网络韧性和弹性的关键。一定冗余度的ICT网络是应对疫情带来的流量浪涌的关键举措,是确保疫情期间社会保持正常运作的必须措施。
在疫情发生之后,人们回到居民区,流量热点大转移。疫情发展到现在,全球的ICT网络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中国的网络却在巨大的流量冲击下保持了稳定,这是因为中国不断加快的5G网络部署,已经建成的覆盖最好、速度最快的4G网络,以及超过90%的光纤到户渗透率,超过80%的100M家庭宽带接入渗透率,才使得中国在疫情期间,社会能够正常运转。
所以说,各国建设适度超前、适度冗余的ICT基础网络设施,可以确保了网络经受了冲击而保持稳定。
第三,对于政府,建议各国政府和管制机构及时发布有利于ICT基础设施快速部署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确保ICT网络部署所需要的准入政策,资源诉求和激励措施。比如政府对临时频谱、应急频谱储备及发放、政策支持站点获取,在疫情期间临时降低ICT基础设施类税收等。
目前荷兰、英国等竟然有人认为疫情是5G带来,所以焚烧5G基站。这些国家政府还需积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树立对5G、人工智能等新兴高技术的正确认识,破除偏见。
另外, 在疫情逐渐稳定之后,建议各国政府出台相关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已经有不少政府在行动。比如,3月初,中国出台“新基建”计划,5年投入3.5万亿,其中今年将建设55万个5G基站。3月底,G20集团各国宣布将启动总额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造成的冲击。
第四,疫情对网络的冲击也给全球的运营商一个新的视角,来思考和规划面向未来的网络演进。在此,白皮书提出以下三大网络演进建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