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又见一成果。
4 月 23 日,华为面向新能源领域推出了 HUAWEI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块,该模块将作为新能源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一些新能源汽车厂提供服务。
HUAWEI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块的发布,意味着华为将正式加入充电解决方案领域。
据雷锋网了解,华为直流快充模块新品将与全国多地部门深入合作,目前确定合作的机构包括国家电网(北京)、星星充电(常州)、南网电动(深圳)、华商三优(北京)、珠海泰坦(珠海)以及大连罗宾森(大连)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么多家排在充电服务前列的公司,为何要与华为进行合作呢?业内人士分析称,其主要原因是华为在充电系统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有意思的是众多合作对象中没有充电桩总量排名第一的特来电。
重要的是,要在充电桩迈向快车道,技术足够「牛」才能站稳充电桩市场。
HUAWEI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块
在线上发布会现场,华为分析称,发布直流快充模块,是为解决行业痛点:
第一,充电站的运维成本高,使用高失效率充电设备的运营商,运维费用超过运营收入的 10%,智能化不足又导致需要定期巡检,运维人力投入大,运维不及时还会导致用户充电体验差;
第二,设备生命周期短,早期建设的充电桩功率及电压不能满足未来车辆的充电演进需求,浪费运营商的初始投资;
第三,效率不高影响运营收入;
第四,直流充电桩噪音大,直接影响场站选址。
为解决充电设施的痛点问题,顺应行业发展趋势,HUAWEI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块采用全灌胶、全隔离的防护技术,解决了风冷充电模块易受环境影响失效的问题。
HUAWEI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块,分为国内版 30kW 和国外版 20kW 两个版本。
其中,国内版 30kW 与国网 20kW 同尺寸,支持充电桩同尺寸扩容,300-1000V 全段恒功率输出,满足未来车辆高压快充演进趋势。
海外版 20kW 直流快充模块最高效率可达 96.55%,国内版 30kW 最高效率可达 96.4%。
在智能运维上,HUAWEI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块通过内部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再结合人工智能算法, HiCharger 可以识别充电桩的防尘网堵塞以及模块风扇的堵转状态,远程提醒运营商实施精准、可预测性维护,免去了频繁的上站检查。
为解决噪声问题,HUAWEI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块提供静音模式,供噪声敏感环境应用选择。
按照华为官方表述,该模块实现了高效率、高稳定性、大幅降低运营商的运维费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充电桩作为能源交易的入口,往上是电力能源,往下是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若结合华为在智能驾驶和电动汽车方面的动作,不难看出,华为的“野心”是想要打造能源一条链。
有备而来
翻看过往的布局,其实华为入局充电桩的想法,早有端倪,背后甚至有更宏大的计划。
在 2019 年 11 月举行的“2019 全球电动出行创新大会”上,华为就依靠直流快充模块斩获由中电联和南方电动联合授予的“中国充电桩行业年度核心模块品牌奖”和“行业年度核心模块卓越品质奖”。
在这背后,是华为想要杀入充电桩行业的决心。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更看重智能汽车的增量市场,目标是要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为此,华为在充电桩领域早已耕耘多年。
2001 年,华为就作价 7.5 亿美元将电源部门安圣电气给了美国的艾默生。
在 2009 年到 2010 年之间,华为又重组该部门,在发觉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后,便立刻将技术平移进车载电源和电驱动系统的领域中。
诚然,华为本身不做充电桩,但是为充电桩生产企业提供功率转换模块和监控/通信单元,也有一定市场份额。
据悉,华为与国内外专业企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与得润电子合作制造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功率直流快充技术的车载充电机,以及与星云股份开展锂电池组保护板测试系统和动力电池组工况模拟检测系统等。
截至今日,华为直流快充模块已经被多家大型电网公司所采用。
华为希望打造基于 VDC 硬件平台与整车控制 OS 的“智能电动”平台,开放给所有的汽车开发企业,解决充电、电驱、电池管理的成本与性能问题。
新能源产业应该是在华为多元化的战略上具体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定位,看到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大方向,而目前充电桩的充电模块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凭借华为目前的技术能力,相信是能够迅速战略这块高地的。
但也有行业人士直言,华为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新玩家,前有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领域一批资深行业老玩家,后有为自家新能源汽车保驾护航的车企,如大众、保时捷、本田和宝马等,华为想要在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领域中大放光彩,需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跑通整个业务链条。
政策、资本加速入局,充电桩发力箭在弦上
作为国家“新基建”项目之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正日益成为各路资本与巨头争相布局的新蓝海。
除此之外,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增加,对充电桩的需求依然在持续增长,更多的资本显示出对充电市场的浓厚兴趣,车企、通信运营商,甚至地产公司也都纷纷入局。
-
2019 年 7 月,大众与一汽、江淮、星星充电成立合资公司;新势力企业威马汽车与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正式签约。
-
2019 年 8 月,跨国能源巨头 BP 与滴滴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中国建设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
-
2020 年 3 月,宁德时代联合百城新能源成立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宣布正式布局智能微网一体化储充系统,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
-
2020 年 3 月,据天眼查显示,阿里系蚂蚁金服投资平台首次投资充电桩领域(简单充(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阿里系高德地图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解决方案,并正式上线高德充电地图。
-
4 月 8 日,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与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国内生产灵活储能快充桩。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规划,该合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
巨头们每一个动作都是基于对自身业务深层次考虑后采取的行动,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新基建将充电桩划为七大重点投资方向之一,确实将其推到风口之上,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就连许多地方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对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的支持。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
此外,国家电网近期表示,今年该公司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 27 亿元,新增充电桩 7.8 万个,涵盖公共、专用、社区、港口岸电等多种类型充电基础设施。
尽管随着充电桩成为新基建七大项目之一,头部企业也敏感地捕捉到了有钱赚的气息,然而实际盈利水平却并不理想。在充电桩三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中,只有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称其充电桩业务开始盈利,而截至 2019 年底,国家电网的充电板块仍处于亏损中。
换言之,没有解决企业的赢利模式之前,再大规模布局充电桩,很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投资与回报难成正比。看似新基建带来的“蓝海”也有可能是一片红色“汪洋”。
当然,中国的充电桩产业潜力和市场还是巨大的。市场也给各大企业留足了加码的空间,但要想安心享用这块巨大的蛋糕,同时抓住国家上百亿投入到充电桩领域的资源,各路玩家不仅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还要具备核心技术。此次华为强势入局,能否在充电桩领域必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