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卢祥勇
近日,因推出会员收费制受到热议的丰巢,又在智能快递柜领域搞了个大动作:把另一家企业中邮速递易收购了。
5月5日,顺丰控股发布公告称,参股公司丰巢开曼的子公司丰巢网络与中邮智递(中邮速递易的运营主体)及其股东签署一揽子交易协议。交易完成后,中邮智递原股东中邮资本、三泰控股、浙江驿宝、明德控股将减资退出中邮智递,中邮智递成为丰巢开曼的全资子公司。
中邮智递原股东将有权认购丰巢开曼新发行的股份成为丰巢开曼的股东,预计交易完成后,将合计持有丰巢开曼28.68%股权,而顺丰对丰巢开曼的持股比例将从13.67%稀释至9.75%。
丰巢快递柜 图片来源:摄图网
通俗一点说,丰巢和速递易这两大快递柜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天风证券研报表示,本次丰巢收购中邮速递易标志着快递柜行业市场格局走向寡头竞争,快递柜运营商的盈利状况有望好转。
丰巢收购速递易
在业内,丰巢一直被称为“含金汤匙出生”的智能快递柜。
2015年6月7日,顺丰联合申通、中通、韵达以及普洛斯集团共同宣布创建丰巢科技,总投资规模为5亿元,其中顺丰占股35%,申通、中通和韵达各占20%,普洛斯则占5%。
此后,中通快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相继宣布转让持有的丰巢科技全部股权。至2018年6月14日,通达系快递公司全部从丰巢股东名单中退出。2019年12月,普洛斯从丰巢股权名单中退出。
根据顺丰控股最新公告,公司原通过境内子公司深圳市顺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丰巢科技14.43%的股权。2019年,丰巢科技基于其业务发展需要进行股权重组,丰巢科技境外融资平台Hive Box Holdings Limited(“丰巢开曼”)通过协议控制方式控制丰巢科技。重组后丰巢科技的股权结构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公司通过境外子公司Radiant Beyond Limited(亮越有限公司)持有丰巢开曼13.67%的股权(考虑了员工股权激励ESOP的摊薄影响)。
为了做大做强智能快递柜主业,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快速抢占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区位,向快递员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现丰巢开曼拟在智能快递柜市场进行重要布局,丰巢开曼、丰巢开曼的子公司深圳市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丰巢网络”)与中邮智递及其股东中邮资本、三泰控股、浙江驿宝、明德控股拟签署一揽子交易协议。
此次交易完成后,中邮智递原股东中邮资本、三泰控股、浙江驿宝、明德控股将减资退出中邮智递,中邮智递成为丰巢网络的全资子公司,中邮智递原股将有权认购丰巢开曼新发行的股份成为丰巢开曼的股东。中邮智递原股东(包括原股东指定的子公司)行使认股权证后,将合计持有丰巢开曼28.68%股权,顺丰对丰巢开曼的持股比例将从13.67%稀释至9.75%。
丰巢与中邮速递易的市场占有率排名行业前列。截至2020年3月31日,丰巢目前投入约178000个快递柜,柜机占比约44%;中邮速递易占比约25%。收购后丰巢市占率将达69%。从网络效应来看,丰巢在一二线城市市占率更高,一线城市市占率超过70%。
截至5月6日上午收盘,顺丰控股报45.90元,下跌1.90%。三泰控股报4.78元,涨幅为3.91%。
5月5日晚间,三泰控股也发布公告称,联营子公司中邮智递拟与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重组。该交易预计将为三泰控股贡献投资收益3.9亿元。
快递柜两巨头去年合计亏损超12亿
快递揽收与派送端面临人力成本上涨,快递柜在过去已经为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投递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快递柜自身始终面临难以盈利的问题。
据顺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3月,丰巢开曼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亏损约2.45亿,而去年同期亏损约为7.81亿。中邮智递2020年1月至3月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亏损约1.59亿,而去年同期亏损约5.17亿。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本次收购标志着快递柜行业格局走向寡头,2C的运营模式意味着快递柜运营商的议价能力大幅提升,结合4月底时丰巢开始向C端用户收取滞留费用的举措,长期看快递柜的变现模式有望逐步跑通,盈利状况将会转好。
此前,丰巢宣布于2020年4月30日开始推出“会员服务”,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其中针对会员用户设置5元月卡和12元季卡,有效期内可不限保管次数,7天长时存放,且享受丰巢寄件折扣优惠及品牌联合权益;而非会员用户在丰巢的包裹保管时间超12小时不再免费。
丰巢方回应称,“本次会员服务从消费者选择意愿出发”,旨在鼓励用户及时取件,接下来还将持续丰富用户权益,为会员用户提供线下实物派送权益等,将无接触服务进一步深化。当时,一些网友表示,如果丰巢快递柜收费,以后就要求快递员上门送件,反正上门送件不要钱。
“疫情之下,用户逐步接受快递柜,但现在这个时机开始收费,我们认为有点挑战。”快递专家赵小敏此前表示,核心问题不在于收费,而在于快递柜企业应尽快扩大规模,提高用户体验。这两点最关键,如果这两点能达到,再讨论保管时间和收费方式比较合理。“如果单纯是为了想要缓解成本压力,首先扩大规模,才能找到盈利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南方都市报、天风证券研报、钱江晚报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