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伴随着麒麟985 5G SoC的发布,麒麟芯片形成了从顶级旗舰到中高端旗舰芯片覆盖多维度、多赛道的格局,麒麟820、985、990三款5G SoC的5G性能均领先同级,属全球最快。

日前,华为心声社区发文,讲述了麒麟5G芯片背后的研发故事,简单来说,与华为的先发5G布局和艰辛测试分不开关系。

据悉,华为在芯片研发上的优势,源于对5G的长期投入和积累。过去十年,华为在端(终端)、管(网络)、云(云服务)、芯(芯片)侧持续加大对5G相关技术的投入,对5G研发的经费投入累计超过40亿美金。

2009年起,华为正式启动5G领域研究。那个时间点,国际电信联盟公布3G通信标准才一年,全球互联网的移动化转型刚刚开始,3G用户和应用也寥寥无几。

在芯片发布商用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测试流程,以保证芯片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能。而测试一颗芯片,会有多难呢?

实验室阶段

华为在5G芯片早期测试过程中,面临着业界仪器仪表商尚未成熟的困难,也就是说没有外部服务商可以支持基础的测试仪表。基于真实网络,华为在公司内部自主开发了联调对接,测试数量达到几万例以上,仅在实验室里搭建的网络,就足够建设几个城市的5G网络。

在有实力挑战5G芯片的多家厂商中,5G测试一般只停留在实验室里,因为实验室测试环境更为理想,受到不同制式和频段的信号干扰较少,但缺点是无法真正测出一款芯片的实际商用能力。于是,华为还自主搭建了外场测试环境,向难度更大的场外测试发起挑战。

场外测试阶段

通过海量外场测试,麒麟5G芯片实现了业界最佳的现网5G上下行速率和最佳5G低时延,带来最快的5G速度,显著降低了5G功耗,让手机用户享受到更持久的5G续航体验。另外,针对5G商用初期出现的各项体验难题,麒麟芯片创新设计多项领先算法和灵活架构,用技术升级体验。

截止2019年7月17日,在IMT-2020(5G)推进组公布的主流终端芯片测试进展中,巴龙5000是唯一完成全部测试的5G终端芯片,5G商用成熟度业界第一。

实地测试阶段

华为5G芯片完整的完成了NSA/SA的室内功能和室外性能测试,累计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测试,经历了400万次电话拨打、超过6000小时语音时长和200TB以上测试数据的打磨。华为针对高铁、地铁、公路等通信条件复杂场景进行深度研究,并持续优化。每月测试人员的行程总里程高达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测试任务的复杂艰巨可想而知。

专项测试阶段

除了外场测试之外,华为还通过5G算法和架构创新对芯片进行了专项优化。麒麟芯片创新推出基于增强的信号干扰抑制引擎,在人群密集场景下实现业界最强的5G通信抗干扰能力,通信体验始终稳定。

在5G高速移动场景下,创新支持自适应接收机,提供基于机器学习的AI信道模型匹配,实现精准的信道响应评估,在高速交通工具中实现更稳定的5G体验;全新5G超级上行技术能够针对上行场景加速,充分考虑5G时代用户上传视频、直播等应用场景的需求,最高比普通5G上行快了420%,体验提升非常显著。

截至2019年3月底,华为投入5G研发的专家工程师有2000多位,在全球已经建立十余个5G研究中心,向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声明2570族5G领域基本专利,占全球该领域的17%,居全球第一。当前,华为已在全球30个国家获得了46个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10万个,居全球首位。

华为5G芯片为何比别人快?每月测试人员行程绕地球赤道两圈-风君雪科技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