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上WiFi离高速还有多远?-风君雪科技博客

  第一财经陈姗姗

  对很多旅客来说,机上 WiFi 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提起它,大家又总觉得一言难尽,一个是覆盖面小,中国民航能提供机上上网服务的飞机仅 10%;二是网速慢,大家时常会抱怨连文字消息都发不出。

  飞机上上网的速度,其实跟卫星容量是直接相关的。目前,国内所有提供机上 WiFi 的航空公司,都是选择传统的 Ku 波段卫星。这种卫星理论上能够提供 50Mbps 的带宽(通俗地说,就是网速),但在实际服务中会有损耗,因此速度只能达到 30Mbps 左右,大致接近家用的“30 兆宽带”。

  这样的速度,如果只有少数人使用其实还是能保证流畅的,但是天上那么多飞机,飞机之间抢网速,机上的旅客也互相抢网速,每位旅客实际能用的带宽自然也就很慢了。

  为了解决机上上网体验差的问题,早在几年前,行业内就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为机上 WiFi 提速。

  一种方式是飞机与地面通信基站连接(Air To Ground)。好处是可以利用电信运营商已经建成的地面基站,而且速率取决于地面基站。例如国内已经建成大量 4G 基站,那在飞机上也能享受到 4G 的上网速度。国航在 2014 年时验证过这一技术,为了证明速度真的快,还在航班上开了一段视频会议。

  不过,这种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海上没有基站,飞机飞到海上就会断网。

  另一种方式是接入带宽更大的 Ka 波段卫星,近年来全球发射的 Ka 波段卫星,通信容量普遍超过 20Gbps,理论上能提供约 120Mbps 的带宽,是传统 Ku 波段卫星的数倍。

  目前,汉莎航空、以色列航空等一些航司已经在使用 Ka 波段卫星,但由于国外的 Ka 波段卫星一直未获得工信部许可,无法在国内“落地”,所以国内航司目前还无法使用外航正在使用的 Ka 卫星接入方案。

  不过在 2017 年,中国卫通发射了中星 16 号的卫星,还将在今年发射中星 18 号卫星,两颗卫星将完成对全中国及周边国家的覆盖,提供通信容量总共 32Gbps 的高速率机上互联网接入,并填补国外 Ka 波段卫星在中国境内的空缺。

  2018 年,中国卫通重新获颁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从而成为国内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

  有了卫星和通信网络的支持,相关硬件、系统集成商也在加快行动。比如霍尼韦尔就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定制的“JetWave”互联解决方案,通过接入中国卫通以及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 Ka 波段卫星,实现全球的信号覆盖以及机上 Ka 波段的互联无缝接入,并选择北京悦航天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其新一代 JetWave 卫星通信系统中国地区独家经销商,为中国的航空公司提供具备高速机上 Wi-Fi 服务能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霍尼韦尔亚太区互联飞机解决方案负责人贾智骏透露,“JetWave”系统已经完成了 FAA、EASA 的主流机型适航取证,预计在年内能完成中国民航局的取证,从技术上来看,国内航司理论上最快在年内可以用上 Ka 波段卫星通信方案,从而实现与地面办公室相媲美的机上 WiFi 速度。

  不过,让航空公司掏出真金白银投入到机上 WiFi 的建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停场改装一架飞机的费用要 300 万左右,还需要占用2~3 天的时间。而目前国内机上 WiFi 还是免费供旅客使用,航司则需要付出流量成本,还未形成成熟的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

  当然,也有通信运营商或设备提供商,提出了为航空公司免费提供相关软硬件,并参与后续商业运营的分成,这样分成模式的实施,预计更多会被中小航司接受。

  悦航天翼 CEO 周宏也证实了笔者的观点,他透露,悦航天翼在 2018 年就与 4 家航司签约相关空中互联网建设的合作关系,共有 100 多架飞机。“大航司(对新技术)的考量会更稳健,而中小航司的需求更旺盛。”

  当然,更多类似 ka 卫星资源的投放,以及霍尼韦尔等产业链上相关方技术的升级,有望让机上 WiFi 成本和带宽的魔咒不断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