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讽刺的事。
文中清楚的列出了该教授的“罪名”,网友也纷纷表示实锤无疑。
随后,迅速登顶知乎热榜第一,天津大学也立即进行了处理。
11月19日晚,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就张裕卿教授被实名举报学术不端发布情况说明。
令人不解的是,19日,张裕卿却表示,承认确有学术不端的事实,但举报材料中有很多事实被歪曲,他也未进一步进行说明。
这个操作搞得吃瓜群众也懵了:
既然承认事实,又说很多事实被歪曲,也不作进一步说明,难道事情有反转?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位教授的背景。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张裕卿曾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化学工程、生物化工、膜科学专业学生。
这履历确实很亮眼。
而根据吕翔的爆料,这位研究生导师的造假行为是出了名的。
根据往届学哥学姐的描述,这位导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也是一言难尽。
what??敢情这还是造假集中营啊。
而在过往履历中的各种出访不过是这位教授借公款旅游。
更离谱的是,从2011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张裕卿教授最少有4篇sci论文发表,而且每篇SCi论文成本不足500元。
也正因为这些假论文,张裕卿在2013年从一个副教授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正教授。
等待六年,123页PDF详述其造假罪行
再往后,吕翔发现了更多令人不耻的真相:
其一,2014年,吕翔在实验记录时我发现存在可多弄虚作假的行为,不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而是人为地调整。
其二,将上上届的硕士毕业大论文写成自己的期刊小论文,而他们自己的毕业大论文到时候让下下届的来写小论文,周而复始。
这也太会省事了吧?
其三,吕翔所在的实验室从2011年到2016年基本不做表征,也几乎没有预约过表征。所有的实验数据居然都是自己造的。更可恶的是,他还要求学生毕业时签一份声明,声明这些实验数据都是真的,要不签就不让你顺利毕业。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化学性质的分析、测试或鉴定,并阐明物质的化学特性。
这也太流氓了…….
但被他带过的学生尽管知道这些事实,却依旧没人敢告发他。
最终忍无可忍的吕翔2016年选择了退学。
退学后吕翔依旧没有举报他,甚至2017年吕翔还找到导师试图沟通,但这位教授却说吕翔在歪曲事实,并威胁其已经在公安局报案。
其四,这位张教授还带着自己的女儿造假。
据吕翔介绍,张裕卿给自己2011年-2015年期间还在读本科的女儿张丝萌造假文章。一共7篇,其中一作4篇,三作3篇。
2015年,张丝萌被保送为天津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2016年张丝萌被保送到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直博生,2017年夏张丝萌被保送到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直博生。
这可真是货真价实的“拼爹”,佩服佩服。
再看这位教授的造假手段究竟有多low。
以吕翔自己的论文为例。
据吕翔介绍,在其发表的小论文中,酸度值(H0)表1到表4全部造假。
根据论文中酸度的计算公式,无论大论文还是小论文这些酸度值都得不到。其中表中的吸光值也得不到。
更可笑的是这些表是写这篇论文最基础的根据。而小论文和对应大论文的酸度值却不一样,后来审稿人发现有异样,张教授又让学生自己编。
更离谱的是,在计算实验数据这一环节也是假的。
根据吕翔的介绍,pKa不仅不是定值,而且在表1里有三个地方根本就不存在。
根据计算公式(??a=-14.7-lg(-0.40))lg指数居然出现了负数指数(-0.4和-0.18),这简直要让人笑掉大牙。(lg(x)中的x必须大于0,否则就没有意义。)
根据吕翔公布的实验数据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几张图片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这些图片很可能是网页截图,借用别人的数据或者自己P过的。
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将造假的文章再次利用。
举个例子,假如一篇文章有ABCD四个章节:
试问,这样的论文,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究竟又是如何通过审核的?
更为吓人的是,根据吕翔的描述,在过去的十年里,张裕卿至少造假了30篇到40篇硕士论文,50篇学术期刊论文。
如今六年过去,吕翔觉得是时候让这位“假教授”公之于众了。
在举报信的最后,吕翔只提出了自己的四点诉求:
- 开除张裕卿。
- 妥善处理张裕卿过去和现在的学生。希望张裕卿的受害者能被尽力安置。
- 赔偿。吕翔的4年助学贷款不仅没得到,还反受其害。
- 健全教师监管制度。希望学校能在研二给学生一个换导师的机会。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表态:立即解聘张裕卿。
虽然,结果似乎不是那么大快人心,但这位同学为了不影响自己所认识的学哥学姐,选择隐忍六年后举报的行为让网友们都为其点赞。
知乎网友@D.Han就盛赞:
也有网友呼吁希望学校和法律都能加大惩处力度,不要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从武汉大学教授为其儿子造假,再到诺贝尔获得者长达17年的造假,今年我们已经“见证”过太多的学术不端现象了,希望能给科研工作者敲响警钟,为学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