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被鱼刺卡住,估计不少人都遇到过,被鱼刺卡住喝点醋,尝试的人也不在少数,不过,这么操作还真挺危险的。
就在前几天,抚州的胡先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祸从口入”:
胡先生吃鱼时被鱼刺卡住了喉咙,用尽喝醋、咽饭团等各种“土办法”化解,结果咽下去的鱼刺一路刺破食道并刺入心脏,险些危及性命。
影像学检查报告显示,一块2厘米长的异物牢牢刺入食道中,甚至还刺入了患者的心脏。
我们习惯了源源不断地吞下食物,因此很少人能意识到,食物的摄入到排泄其实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旅程。
加上人类什么都敢往嘴里塞的坏习惯,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一场飞来横祸:食物或异物,滞留在肚子里的各种弯道窄巷里了。
这种疾病学术名叫“消化道嵌顿”,只要人类还在吃东西,就有患病的风险。
医学发展到今天,前人用血泪为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凶险的难关……
食管是整个消化道中除阑尾以外的第二“废柴”。它占据着消化道前方的有利位置,却只有将食物从喉腔运输到胃部这单一的功能,而且,就连这唯一的任务它也做不好。
食管扁长、细软,最大直径仅有2厘米,还有三个生理狭窄处,这些特性令异物尤其容易停留。
狭窄是受气管、血管或隔膜压迫形成的,一旦穿破,就可能危及旁边的重要结构。图片来源《局部解剖学》
这枚硬币停留在食管与咽喉相连的第一个狭窄处,图片来源 YouTube
雪上加霜的是,食管周围都是重要脏器:有气管、主动脉、肺部、心脏,假如锐器穿过食管在胸腔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后果将不堪设想。
食管平常是扁扁的,有东西吞下时会被撑开。图片来源 Gifsoup
有食管异物的病人常常能够感觉到嵌顿部位的明显不适,检查确诊后,只要食管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就要尽快通过内镜取出,因为异物停留的时间越长,局部的肿胀、后续的风险就会越大。
内镜的钳子从口腔或者鼻腔探入,将异物取出。图片来源 Mediamed
我们经常看见的“天价鱼刺”新闻,并不是夸大其词。
要注意的是,在鱼刺卡住食管喉咙时,不要随便采用民间流行的吞饭、喝汤等偏方,以免弄巧成拙,将鱼刺越推越深。
对于那些圆滑的异物,比如小钮扣、硬币,可以注射能够松弛食管的胰升糖素,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们能否自行通过。
一旦异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危险就大大降低了。
一般来说,80%~90%的异物可以自行排出胃部进入肠子,10%~20%需要内科干预,只有不到1%的案例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大多数胃内异物可以不予处理、两天内注意观察粪便中是否有异物排出,除非是某些可能造成肠子穿孔的尖锐物体、或者长期逗留会腐蚀胃粘膜的硬币或者电池。
但是,假如异物实在太大,尺寸超过5厘米 x 2厘米,它就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胃的出口幽门了。
一个55岁的抑郁症男子吞下了一整幅老花眼镜和一堆金属零件,最后被灵巧的医生通过内镜取出。图片来源 Endoscopy
幽门之后,就是狭窄的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的长度和食管差不多,但却厚得多。
别看它一般没什么存在感,但却拥有整个胃肠道最强的消化功能。
这么厚实的十二指肠是不会轻易被划破的,然而有利就有弊,它非常容易被堵塞。
如果异物顺利通过了十二指肠,那么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它们最终都会被排出,即便整个过程可能会耗时数周甚至数月。它们可能会停留在肠道的褶皱、狭窄处,但一般来说不会堵塞宽大松弛的肠道。
有时候,一些小异物会在肠道里停留几年甚至几十年,最后被组织包裹起来,成为一个陈旧的肉芽肿。
假如发生了小概率的穿破消化道事件,应该尽快开腹探查,以免消化道内的食物、粪便泄漏污染腹腔。
有些异物走了一段长长的旅行,最后停留在了最靠近终点的直肠。
很多以为直肠就是直的,但实际上,直肠的几个坎也遍布着层层考验和磨难。它呈现出“S”的造型,有前后两个弯曲,异物通常因为无法通过弯曲的角度而滞留在直肠中段。
除此之外,直肠管壁也很不光滑,有十几道名为“肛柱”的纵行皱襞,下方还有横行的半月形粘膜皱襞“肛瓣”。
加上粪便到了这个时候都已经比较干燥了,润滑不佳,所以东西很容易停留在这里。
直肠部位的异物经常被人忽略。有时异物不大,患者完全没有察觉到;有时候即便患者在排便时感觉到了靠近肛门处的剧烈疼痛,也会被当成是便秘引发的撕裂或者痔疮。
因为直肠肛门处的卫生条件比较差,如果对异物置之不管,有可能会发生感染、化脓、穿孔,导致直肠肛门功能障碍。
直肠和其他消化道部位不同的是,在这里经常可以见到从肛门塞入的异物。它们的体积通常较大,取出比较困难。
假如异物能在指检时被触摸到,那可以选择在局部麻醉下用直肠拉钩扩开肛门,抓住异物将其拔出。
如果异物比较深用手够不着,那就有可能要住院手术了,如果盲目想将异物取出,很可能会导致物体越滑越入,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直肠异物的取出非常需要技巧。图为医生先探入压扁状态的气囊,抵达柠檬后方后充气将异物推出。图片来源 aneskey
也许大家没有意识到,以上这些弯弯道道,每一个,都曾经是许多人的劫难。
消化道是每个人最先了解的人体系统,也许正因为太过熟悉,很多人放松了警惕。
胃肠道的小伙伴们陪伴我们享受美食、吸收营养,只要培养起安全意识,才能让它们工作得更加顺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