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Engineering 前沿论坛: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来自学术界和相关产业界的专家学者近100人现场参会。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在会上表示要以点带面,发展区域示范,国家已经批了很多地区,建议设立碳中和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技术转移转化,更多的利用市场、资本、金融力量,在各个场合建议探索科技成果证券化的模式,促进资本与科技对接,不要从政府拿钱做商业性的事,政府的钱要支持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战略性事情上。
刘中民院士表示碳达峰也好,碳中和也好,是个过程,不可能一步走到终点。终端能源结构和现状有联系,一定是变化出来的,而不是一招打回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这不现实,也不可能,化石能源在一定时间内还要进行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清洁能源,因为用化石能源排二氧化碳,这件事在化石能源圈里兜不出来,必须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赋存方式与化石能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核能往往是局部过热,局部电多,风/光/水/热/生物质能量存在方式不太可能大规模跟油气田和煤田相比,更多带有分布式,如果从国家整个能源大的角度考虑,利用方式多能互补对冲优缺点,一定会有储能的平台。最后,刘院士讲到,无论是碳减排也好,碳中和也好,目标是发展,中国要强大,不能极大的牺牲发展,这是发展过程中的碳达峰、碳中和问题。
本次论坛分为大会主旨报告和分论坛报告两个部分。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能源研究会周大地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伯明翰大学丁玉龙(Yulong Ding)院士、牛津大学崔占峰(Zhanfeng Cui)院士、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院士、萨里大学逯高清(Max Lu)院士和北京工业大学聂祚仁院士围绕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转型、能源减排、材料工程、钢铁工业、氢能生产和科技创新探索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全方位的探讨。
大会下午分两个分论坛进行,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工业节能减排”和“新能源、CO2转化与储能”。两个论坛分别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全国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位专家围绕化工、材料、能源、燃料、钢铁冶炼、资源回收利用等多个领域展开探讨。
本期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编委会、《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主办,《Engineering》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科编委会和《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会承办。人民网、科技日报、网易科技等媒体现场进行报道。(子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