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着吗?从每一个没有回应的早安开始,到每一个只有呼吸声的深夜结束;从每一个惊悸的梦中惊醒,到擦干脸上的泪痕开始下一次地辗转反侧,当每一次被孤独的失重感包围,灵魂逃脱桎梏悬浮于肉体之上,你的灵魂望着你的肉体,眼神中充满悲悯,然后问出了这几个字:“我,活着吗? ”
这就是长期吞咽孤独之后所带来的致幻,当我们每一次伤心需要别人安慰,当我们每一次快乐想要和人分享,当我们每一次意外希望别人帮助,当我们每一次逃避希望别人挽留,当上面的这些都没有得到回应,看着喧闹到似乎永远不会倒退的人流,你开始自我怀疑。就像宇宙里每一颗行星都在孤独的自转,在这浩瀚的时间之海里,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这些孤独星球都不得不围绕着“命运”公转,没有人可以逃脱“命运”巨大的引力。
“孤独”是“独立”的副作用,选择“独立”意味着就要品尝“孤独”,可“独立”也是熔铸灵魂的定型剂,“共情”是生为人所要上缴的筹码,人需要灵魂,灵魂需要容器承载,所以面对“孤独”,人从来都没得选。于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度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甩越远,惯性所带来的离心力让现代人的情感分层越来越明晰——人越来越独立,却也越来越孤独。
透过手中小小的电子屏,人们才得以遥望彼此的星光,建立联系,之后在自己既定的轨道上守望彼此。手机,成为了时间之海里冲破孤独的星际航道,一位名叫黎晓亮的时光旅人,穿梭于“星际”之间,手持iPhone,将一个又一个“孤独星球”从时间之海里打捞上来,放进iPad里,帮助他们,完成一场从一块电子屏到另一块电子屏之间的时空穿越。
登录每一颗“孤单星球” 记录每一个“想象盲区”
也许你并不熟悉黎晓亮的名字,但一定有见过他的作品。他是无数明星、名人肖像背后的记录者,也是时尚杂志封面、顶级时装大片的御用掌镜人。他的作品以独出心裁的创意视角和别具一格的拍摄手法,将诸多业内重量级奖项收入囊中,并得到各界名人的大力推荐,他本人也以此跻身时尚摄影界的先锋人物。黎晓亮曾经说过:“我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讲话,我一般只跟相机讲话。”这本身,就是一种孤独。
这次的“孤独星球”,是“黎晓亮:三个展”中的主题展览之一,黎晓亮为此跨越了12个国家40个城市,记录着通过iPhone镜头下的不同面孔,展现出一种在远处窥视下的群体肖像,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影像旁观者与图像的距离”。
对于黎晓亮来说,拍人物算是一种“跳出来”看自己的视角,镜头记录千万面孔,通过镜头,黎晓亮也看过了人间百态。在这间全部由“shot on iPhone”组成的房间里,你会发现,黎晓亮更多的,是以“窥视”的视角在记录每一颗“孤独星球”,让观影的每个人,都能以一种跳脱出当前时间线的状态,去看到自己不曾见过的人,了解他们曾经发生的事,去明白虽然人类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是“孤独”的个体,但是喜怒哀乐将“孤独”串联成世界。
《孤独星球》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其实是“记录”,从摄影师黎晓亮的视角去记录。通过工作,黎晓亮接触到了常人不常见到或了解的群体,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对于我们而言,就像是夜晚挂在天空中的月亮,常人能够看到的,往往只有它折射阳光的那一面,至于“背光”的阴暗面,或许永远没有机会区见到;而有些人又像是常年徘徊在宇宙边缘的小恒星,由于和我们的“距离过于遥远”,没有人关心过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这是一群生活在大家“想象盲区”中的人群。《孤单星球》这一系列不光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提醒。
而对于使用iPad而非传统相框展示照片的创意,黎晓亮认为,这些照片都是用 iPhone 拍摄完成的,所以在展示的时候采用 iPad能营造一种轮回的归属感:从手机屏幕中产生,再还原到电子屏幕中展示,所要传达的情感跟当初拍摄照片时想要呈现完全的一致。
真正的创作是一个痛苦的、非常考验人的过程,但黎晓亮觉得自己应该记录这一切,不仅仅是出于工作的缘故,而是想让大家去完整的了解这个世界,去“登录”此前未曾探索过的孤独星球。
iPhone 是最好的时间打点器 苹果生态让创意在屏幕间穿梭
随着硬件和算法上的升级,手机的技术进步让不少摄影师看到它作为拍摄设备的可能性。iPhone 12系列的到来更是将这一标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iPhone 12 Pro Max所拥有的/1.6 大光圈广角摄像头,让它的进光量增加了27%,激光雷达的加入让它在拍摄夜景时更加得心应手,对焦更快,画面细节尽数收集。夜间模式全面覆盖了广角主摄和超广角摄像头,这些深埋在光影下的思考,iPhone 12 Pro Max似乎比我们更早看透。
最令黎晓亮印象深刻的,还是2016年为杂志《人物》拍摄年刊的经历。当时这本年刊的封面和内页包含了大量的人物特写,而黎晓亮选择将这些照片全部通过 iPhone 6s 完成拍摄,他觉得《人物》杂志应该抓住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做出不同于时尚杂志的表现风格,恰好手机拍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视角更真实,所以最后,这本杂志里包括刘慈欣、舒淇等众多明星的照片,都是通过iPhone拍摄和修图的。
本次《孤单星球》展出照片的细节的除了画面,还有镜头角度的选择。得益于iPhone 出色的传感器位移式光学图像防抖功能,能够让黎晓亮随时随地去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对于一位摄影师来说,这不仅激发了她的灵感,而且也激发了iPhone的创造力。手机的特性为摄影提供了另外一种对空间压缩的质感,更平面的感受,这是不同的艺术形式。黎晓亮非常喜欢用 iPhone 的2X镜头去拍照。
同时得益于苹果优质的软件生态,你可以在App Store里找到一些更为专业的后期软件去帮助你处理影像。例如调色软件VISCO以及视频剪辑软件VUE,都是黎晓亮在iPhone上常备的APP。
其实不难想象,摄影师的生活是一种完全被各种屏幕所占据的状态,所以Apple硬件生态的连续性保证了他们工作的效率和灵感的持续爆发。从监视屏到显示屏,从iPhone到iPad,在影棚里黎晓亮会在iPad上用Capture One去链接相机实时查看作品,省去了大家同时盯着一块屏幕的低效率问题,对于照片的编辑和整理,他每天会用到 Photoshop 和 FinalCut Pro去完成,并且同时使用 SketchUp 对拍摄的创意做出一些方案, 上述这些,在搭载了M1芯片的 iMac 上处理,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止是黎晓亮,在摄影师们的手里iPhone成为了最好的“时间打点器”,按下快门的瞬间,时间流的片段就这么被截取,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苹果的各项生态,就像是一条缓缓的河,将这些片段送往最终的创意工厂,打造为生命的印记。
孤独的星球不一定一片荒芜 即使一个人也能挖掘自己的精彩
或许是迫不得已,每个人都习惯将自己的灵魂“一分为二”,社交的时候总是躲在“美好的掩体”里,直到独处之时,真实的灵魂才会出来透透气。手机和互联网将世界隔出了一个个隐形的格子,我们就把真实的自己藏在这一个个格子里,一部部手机,一个个人,一颗颗孤独的星球,一点点沉入时间之海。
黎晓亮创作《孤独星球》的初衷,是希望把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翻出在聚光灯下,让“孤独”曝光在大庭广众之间,从屏幕到屏幕,用“孤独”化解“孤独”。如果你有意去了解浮世间的喜怒哀乐,在2021年8月7日至9月12日期间,可以去北京798艺术区的UCCA Lab,看看晓亮的展,看看晓亮的作品。
当然,我们更希望你能通过手中的iPhone,在自己的星球上发掘属于你的作品,创造一些即使孤独但却璀璨的行星。
最新评论